初中道德与法治_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更新时间:2023-05-05 20:4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课第二项目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3.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二、教材内容

本课从学生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的认知出发,引导学生体悟人民的国家主人身份来之不易;引领学生学习宪法序言,思考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如何通过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通过学习相关宪法和宪法相关法的规定,懂得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国家机构必须依据宪法行使权力;通过理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漫画寓意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案例,理解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利,从而深入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一观点。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增强宪法意识。

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热爱祖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相关宪法事例,提高分析和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对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

认知国家机构,初步了解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的法治原则。

知道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懂得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四、学情分析

从认知特点上看,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十分旺盛,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他们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了解有关事物。但是,由于经验欠缺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他们的认识带片面性和表面性。基于此,教师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通过典型宪法事例,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努力使其认同我国宪法的价值追求,从而热爱宪法,坚持宪法至上。

五、教学重点:

宪法是如何组织我国国家机构,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六、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采用板块式教学,将所学内容整合并通过多媒体影像资料、情境教学法、新

闻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游戏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活动加以呈现,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

七、学生活动设计

分组开展2018年全国两会调查活动,制作汇报课件;全班分组做游戏体验民主集中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第二个项目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多媒体展示课题: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在学习之前,大家回忆一下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第一板块]忆往昔传承革命传统

1.播放视频朗读碑文并提出问题:谈谈你对碑文的理解

2.展示文字资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丰碑,它记录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荣与辱。人民的国家主人地位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的,来之不易。

学生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

学生:回答

老师:“宪法在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

国家的主人。”

老师过渡:中国人民掌握政权后,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利的?是不是事事问我们呢?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第一个问题:组织国家机构

引导学生看课本11页图表说出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

[第二板块]看两会增强公民意识

同学课前调查人大会议的内容

提出希望,请同学们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

[第三板块]读材料自主解决问题

阅读材料:课本12、13页共三段材料,回答如下问题:

1、我国国家机构的职权是谁授予的?

2、我国国家机构在行使权利时遵循什么原则?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同学根据材料内容回答,教师总结出示文字内容

宪法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教师问:为什么实行民主集中制,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第四板块]做游戏体会民主集中制

同学们根据游戏规则分六组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结束后谈感受:国王、被指定的人分别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单纯的集中制

的劣势。

第二轮游戏后,问同学们是如何选出国王的,引导他们体会民主集中制在解决社会问题时的好处。

教师过渡: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

[第五板块]看漫画探究漫画寓意

课本13页漫画

教师问: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呢?出示视频,让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体会权力不等于谋私,权力是把双刃剑,所以需要规范。

教师问:怎样把权力关进笼子,关进什么样的笼子呢?

[第六板块]看新闻探究国家权力运行

分别展示三则材料给同学们,问:

1、看完这三则案例你能说说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吗?

2、如果你是材料3中的李某和材料2中的城管局长,怎样为自己辩护?

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探究宪法如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师生共同总结: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国家权力运行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教师总结:国家权力的运行不能任性,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福利。出示视频《“速”描宪法》

[第七板块]画导图知识结构来总结

同学们将本节课知识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教师点评。[第八板块]课后拓展活学活用有提高

2018年人大修宪工作已经完成,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对比新旧宪法的不同之处,并总结出来,分小组与同学们分享。

学情分析

从认知特点上看,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十分旺盛,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他们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了解有关事物。但是,由于经验欠缺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他们的认识带片面性和表面性。基于此,教师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通过典型宪法事例,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努力使其认同我国宪法的价值追求,从而热爱宪法,坚持宪法至上。

效果分析

1.课堂参与情况: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使学生增强自尊,树立信心,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学习、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

2.知识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即时评价,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老师用激励的眼神、喜爱学生的动作,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学生熟悉了国家机构

组织方式,明确了宪法是如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

3.综合性学习方面: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的评价。学生探究分析、课后实践活动成果真实有效。课堂上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的活动有助于学科素养的提高。

4. 整节课大部分学生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是从教材和学习中得到了生活、情感等方面较深刻的感悟,并能总结学习所得。

教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更好地理解我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材分析

本课从学生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的认知出发,引导学生体悟人民的国家主人身份来之不易;引领学生学习宪法序言,思考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如何通过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通过学习相关宪法和宪法相关法的规定,懂得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国家机构必须依据宪法行使权力;通过理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漫画寓意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案例,理解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利,从而深入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一观点。

评测联系

1.漫画《回扣》反映了某些不良社会现实,青少年对这种行为应该()

①向检察机关监督举报②我们无权干涉

③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者检举④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课后拓展:2018年人大修宪工作已经完成,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对比新旧宪法的不同之处,并总结出来,分小组与同学们分享。

课后反思

授课教师始终以“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采用板块式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时政分析能力,在设计课堂环节时选取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和最有时效性的新闻材料,通过多媒体影像资料、案例教学法、新闻分析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导读法等多种教学活动加以呈现;设计了多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是我们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反思整个教学环节,本课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版块设计之间缺少逻辑性,导致学生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不清晰;游戏环节学生讨论得过于肤浅,教师没有及时加以更深层次的引导,导致学生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不够深刻。

课程标准分析

3.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的初中阶段的内容教学与要求。对青少年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9j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