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zk

更新时间:2024-04-23 06: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 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说明

万源市人民政府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8年12月

目 录

1.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现状 ......................................... 1

1.1 人口现状 ........................................................................................................................... 1

1.2. 城镇化进程与特征 ......................................................................................................... 1

1.2.1 城镇化进程 ............................................................................................................. 1 1.2.2 城镇化现状特征 ..................................................................................................... 2 1.3 城市化进程与特征 ........................................................................................................... 3

1.3.1 城市化进程 ............................................................................................................. 3 1.3.2 城市化现状特征 ..................................................................................................... 4

2. 上轮规划及相关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 5

2.1 95年版《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 5

2.2《达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 5 2.3《万源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确定的人口规模 ......................................... 5 2.4 各规划预测与实际情况比较评述 ................................................................................... 5

3.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 6

3.1万源市市域总人口预测 .................................................................................................... 6

3.1.1 综合增长率法预测 ................................................................................................. 7 3.1.2 经济相关法—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增长关系 ..................................................... 7 3.1.3 综合预测市域总人口 ............................................................................................. 9 3.2 万源市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 9

3.2.1 城镇化水平法 ......................................................................................................... 9 3.2.2 综合增长率法 ....................................................................................................... 10 3.2.3 城镇化水平时间相关法 ....................................................................................... 11 3.2.4 综合预测城镇人口 ............................................................................................... 11 3.3 万源市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 11

3.3.1 城市化时间相关法 ............................................................................................... 12 3.3.2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增长率关系 ................................................................. 12 3.3.3 按照中心城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 ................................................... 13 3.3.4 一元线性回归法 ................................................................................................... 13 3.3.5综合预测城市人口 ................................................................................................ 14

4. 万源市城镇(市)建设用地规模研究 ................................ 15

4.1 万源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15

4.1.1 市域土地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 15 4.1.2 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 15 4.2. 上轮规划及相关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 ....................................................................... 17

4.2.1 95年版《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 17 4.2.2 97年版《万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 17 4.2.3 各规划预测与实际情况比较评述 ....................................................................... 18 4.3 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及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 19

4.3.1市域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 .................................................................................... 19 4.3.2 规划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 ............................................................................... 21 4.3.3 城镇(市)建设用地规模 ................................................................................... 32

概念界定

市域:是指万源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065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太平镇、白沙镇、青花镇、官渡镇行政辖区范围和沙滩镇、茶垭部分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43.5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即城市建设区,包含太平中心组团及白沙、官渡两个外围组团和青花循环经济发展区。

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远景:2021—2050年

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 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说明

1.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现状

1.1 人口现状

万源市2006年现状总人口57.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88万人,城镇化率24.2%;城市人口9.18万人,城市化水平16.0%。人口出生率7.9‰,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3.7‰。

万源市人口现状特征表现为: (1)地大、人少,人口密度低

2006年,万源市全市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为141人,从纵向看,大大低于达州市全市每平方公里390人,同时也低于四川省每平方公里180人的平均值,为四川省县级市中人口密度最低;横向来看,也低于大巴山地区宣汉县每平方公里282人,大竹县每平方公里518人,渠县每平方公里697人等邻近县。

(2)农业人口与耕地矛盾突出

2006年,全市耕地面积29381公顷,人均耕地0.77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9亩的平均水平。

(3)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外向性转移特征明显

一方面,人均耕地面积少,造就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吸引力,吸纳了万源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2. 城镇化进程与特征

1.2.1 城镇化进程

建国以来,万源市城镇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50年-1990年,由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快,城镇化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二阶段,即1990--2006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万源处于城镇化开始发展阶段。从2001年开始,万源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2%,到2006年全市GDP达到33.3亿元,是2000年的2.4倍,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万源市

1

城镇化水平从2000年的15.2%增长到2006年的16.0%。

表1.1 万源市历年城镇人口及城镇化情况统计表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总人口 (万人) 54.17 54.75 54.64 54.70 54.95 55.83 56.92 57.36 城镇人口 (万人) 8.23 8.32 8.42 10.94 11.21 12.28 12.80 13.88 城镇化率 % 15.2 15.2 15.4 20.0 20.4 22.0 22.5 24.2 资料提供:万源市统计年鉴 1.2.2 城镇化现状特征

(1)呈现为以太平、白沙等五镇为中心高度集聚的非均衡发展态势 万源市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太平、白沙、沙滩、官渡及青花五个城镇,占全市总城镇人口的68.8%。城镇人口分布不均衡,城镇人口最少的乡镇不足20人。

2000年以来,万源城镇人口平均增长率7.3%,从城镇化率与城市化率的比较关系来看,人口向以太平镇为中心的城市集聚程度明显高于各级乡镇,呈现为向城市高度集聚的非均衡发展态势。

(2) 基础差、底子薄、总体水平较低

2006年,万源市城镇化水平仅为24.2% ,比全国低19.7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0.1个百分点,落后达州市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5%以上,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3) 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对城镇化发展带动作用缓慢

万源市城镇化水平从2000年的15.2%,发展到2006年的24.2%,平均每年增加1.5个百分点。经济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足,发展的差距主要在非农产业。2006年全市GDP为33.3亿元,工业占35.0%,工业增加值比重比全国低13.3个百分点,比达州市低2个百分点。加强非农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对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是今后万源城镇化发展的动力。

总的来看,万源市的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仍是较长一段时期内十分艰巨的任务。

(4)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延缓城镇化速度

基础设施滞后,功能不全,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市区建筑拥挤、混乱、交通

2

状况差,城市建设与发展滞后,严重影响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大型公共和基础设施总量少,大都集中在太平、白沙镇。全市建制镇大多数缺少市场,设施简陋、沿街为市的现象仍相当普遍。有些城镇难以发挥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缺乏活力和经济实力。

1.3 城市化进程与特征

本次规划采用常住人口作为城市人口,根据经贸委和农业局提供的资料,规划区内,2006年城市人口为9.18万人,城市化率为16.0%。其中太平镇66964人,青花镇8931人,官渡镇2219人,白沙镇13656人。

表1.2 2006年万源市城市人口统计表

镇名 太平镇 官渡镇 青花镇 白沙镇 合计 常住人口 66964 2219 8931 13656 91770 非农业人口 59061 1276 7903 12557 80797 外来人口 7903 943 1028 1099 10973 资料来源:万源市统计年鉴、万源市经贸委、万源市农业局 1.3.1 城市化进程

万源市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95年以前,全市城市发展仅限于太平镇,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第二阶段,即1995年后至今,随着93年白沙工农区与万源县合并成立万源市及1995年《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的制定,将官渡、青花、白沙纳入中心城镇,使万源的城市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2000-2006年,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0.85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表1.3 万源市历年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情况统计表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总人口(万人) 54.75 54.64 54.70 54.95 55.83 56.92 57.36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 10.9 5.98 6.34 6.84 7.44 8.41 8.83 9.18 11.6 12.5 13.6 15.1 15.5 16.0 资料来源:万源市统计年鉴、经贸委、农业局 3

1.3.2 城市化现状特征

(1)以太平镇为中心的高度集聚

2006年,万源市城市人口9.18万人,其中太平镇6.70万人,占全部城市人口的73.0%,其他三个组团总城市人口仅占27%。

(2)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总体水平仍较低

万源市城市化水平从2000年的10.9%,发展到2006年的16.0%,平均每年增加0.85个百分点。但从总体水平上看,2006年,万源市城市化水平仅为16.0% ,落后达州市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与四川省、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较大,处于城市化发展的起步阶段。

4

2. 上轮规划及相关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2.1 95年版《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1995年7月编制完成的《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中城镇化发展预测,确定:200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30%左右,城镇人口约17万人;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40%左右,城镇人口约25万人;205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55%左右,城镇人口约47万人。

将太平、白沙、官渡、青花作为主城区,确定的城市人口规模为“近期至2000年,县城城市人口规模为10.5万人;远期至2010年,县城城市人口规模为15万人;远景至2050年,县城城市人口规模为20万人”。

2.2《达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2006年9月编制完成的《达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分为两个规划时段,即2010年和2020年,规划对达州各城镇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未来15年的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了预测。该规划确定的万源市城市人口规模为“按照中等城市建设,万源——由太平、白沙、青花、官渡组成的城镇群,城市人口规模2020年达22万人”。

2.3《万源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确定的人口规模

万源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中,对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的预测为:到2010年,总人口:58万人;城镇人口:18万人;城镇化水平:31%。

2.4 各规划预测与实际情况比较评述

《达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从区域统筹的角度对各城镇规模进行预测,主要考虑到达州市城乡区域整体发展,将万源市确定为中等城市规模。95年版城市总体规划将太平、白沙、官渡、青花作为中心城区,采用常住人口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相差不大,得到较好的实施验证。

表2.1 各次规划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对比表 规划名称 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达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 万源市社会经济“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城市人口规模 2010年 2020年 15万人 22万人 18万 —— 2006年9.2万人 现状情况 5

3.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人口规模的确定是城市总体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定性的目标定量化的过程,它是城镇(市)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的依据。城镇(市)人口规模的确定不能离开经济支撑力和环境容量的限制。合理预测城镇(市)人口规模和城镇(市)化水平,是控制城镇(市)建设用地规模,保证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发挥有效调控作用的一个关键性前提。

因此,本次规划试图从经济与城镇(市)化、环境容量与人口规模关系方面出发,来预测万源市城市人口规模和城镇(市)化水平。其中,城市人口采用规划区常住人口数据。

3.1万源市市域总人口预测

万源市2000-2006年总人口如下表所示:

年份 总人口(万人) 2000 54.17 表3.1 2000-2006年万源市总人口统计表

2001 2002 2003 2004 54.75 54.70 54.95 55.83 2005 56.92 2006 57.36 资料来源:2001年-2006年万源市统计年鉴

图3.1 万源市历年人口变化曲线

根据万源市历年人口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从2000到2003年人口增长较缓慢,

2002年人口总数下降,但总体趋势是逐步稳定增长。2004-2006年人口增长较快,分析原因是其人口机械增长较大,《达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将万源定位为二级中心城镇,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周边乡镇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吸引部分农业

6

人口涌入。根据历年人口情况,预计今后15年内市域总人口将持续稳步增长。

3.1.1 综合增长率法预测

根据综合增长率法: P1=P0(1+A+B)n 其中:P1=规划期末人口; P0=现状人口; A=自然增长率; B=机械增长率; n=规划年限;

市域总人口2000-2006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4.7‰,机械增长率为3.5‰,2006年市域总人口为57.36万人,则2007—2010年取人口综合增长率为8.5‰;2010—2020年人口平均综合增长率为8‰,则

2010年市域人口为:57.36*(1+8.5‰)4 = 59.34万人 2020年市域人口为:59.34*(1+8‰)10 = 64.26万人

3.1.2 经济相关法—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增长关系

(1)万源市经济发展分析

年 份 GDP(万元) 人均GDP(元) GDP增长率(%) 表3.2 万源市历年经济情况统计表

2000 2001 2002 2003 136047 148872 173637 193851 2004 252356 2005 285068 2006 332633 2497 12.0 2692 9.3 3175 15.4 3536 11.4 5539 13.5 6156 12.7 7155 12.1 资料来源:2001年-2006年万源市统计年鉴 7

2005 2006 6946 8991 15.5 16.0 根据万源市城市化水平与经济水平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呈对数曲线关系,建立回归模型:

Y = 5.924ln(X) - 37.27 R2 = 0.950 其中,X——人均GDP; Y——城市化水平

根据“十一五”规划,2010年末,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9988元);2020年,翻三番达到3000美元(24000元)。综合考虑规划主城区范围人均GDP比全市平均水平高,采用历年主城区人均GDP平均值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5倍,得出2010年市区人均GDP为14982元;2020年人均GDP为33600元,则

2010年:X—14982 ,城市化水平Y—19.7%,城市人口为60.03*19.7%=11.83万人

2020年:X—36000,城市化水平Y—24.9%,城市人口为 65.13*24.9%=16.22万人

3.3.3 按照中心城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

规划的中心城区范围内集中全市城镇人口比例2000-2006年平均为70.3%,考率到今后中心城区的建设发展加速,但其规模扩展受到用地条件的限制,集聚的人口也将受到制约,中心城区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也将受到限制。综合考虑城市建设和用地条件的影响,按照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全部城镇人口的比例为72%计算, 2010年主城区容纳城市人口为13.88万人,2020年为23.98万人。

3.3.4 一元线性回归法

公式:y=a*x+b

其中: y — 规划期末人口规模

x — 规划年份 a,b—相关系数

规划采集2000-2006年万源市城市人口数据进行回归拟合,经误差检验后得出一元线性方程为y = 5159.7x +56774,拟合度R2 = 0.966。将2010、2020代入,得出:

2010年市域城市人口为11.35万人 2020年市域城市人口为16.51万人

13

3.3.5综合预测城市人口

表3.10 万源市城市人口预测结果 经济相关法 主城区城镇人口一元线性回比例法 11.83 16.22 13.88 23.98 归法 11.35 16.51 12.63 20.02 年份 城市化时间相关法 综合预测 2010 2020 13.47 23.38

综合分析,预测万源市2010年城市人口为12.6万人,城市化率21.0%;2020年城市人口为20.0万人,城市化率30.7%。

根据以上分析和预测,规划至2010年,万源市总人口60.0万人,城镇人口19.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2.1%;至2020年,总人口65.1万人,城镇人口33.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1.1%。

14

4. 万源市城镇(市)建设用地规模研究

4.1 万源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4.1.1 市域土地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1) 市域土地资源现状

万源市域总面积为4065平方公里,根据万源市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其中:耕地293.81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7.23%,灌木林地2028.87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49.91%,林地1556.01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38.28%,牧草地174.66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4.3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32平方公里,交通用地0.01平方公里,未利用地0.007平方公里,水域和其他用地3.32平方公里。

万源市域林地和灌木林地占了市域总面积的88.19%,可见万源的林地资源相当丰富;而其耕地仅占市域面积的7.23%,相对较为匮乏。 (2) 存在问题

① 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地退化损毁严重

天然林面积逐年下降,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较差;山区土壤侵蚀严重,加之陡坡耕种致使城周山地裸露斑块多,青山白化现象突出,频繁诱发滑坡、泥石流和坍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② 耕地人均数量少,质量差

2006年万源区全市总人口为57.4万人,人均耕地为0.77亩,为全国人均1.39亩的55.4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全市坡耕地占现有耕地总面积比例较大,耕地质量较差。

4.1.2 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现状

现状城市建成区包括太平中心组团和官渡组团、白沙组团及青花组团三个外围组团。

2006年,现状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7.2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78.92平方米。其中,太平组团城市建设用地2.6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40.10平方米/人;白沙组团城市建设用地3.66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267.34平方米/人;官渡组团城市建设用地0.4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204.70

15

平方米/人;青花组团城市建设用地0.4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50.09平方米/人。各组团人口及用地规模见表4.1。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呈现出以太平为核心,沿道路和水系向外围发散的格局,主要分布于后河和白沙和沿线二阶台地之上。官渡、太平和青花分布于后河中上游,并依托210国道发展,白沙位于白沙河上游。

表4.1 规划区现状人口、用地规模汇总表

类别 规划范围 中心城区 太平镇 其中 白沙镇 官渡镇 青花镇 城镇居住人口 (万人) 现状 9.18 6.70 1.37 0.22 0.89 建设用地规模 (平方公里) 现状 7.25 2.69 3.66 0.45 0.45 人均建设用地 (平方米) 现状 78.92 40.10 267.34 204.70 50.09 (2)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存在问题

① 城市建设用地拓展空间不足

万源市中心城区位于万源市域中部,东与花萼山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相邻,属于大巴山系边缘,地形复杂。太平中心组团及外围3个组团都建于滨河的二阶台地之上,且台地基本已被现状建设用地占据,城市建设用地继续向外拓展阻力较大,将面临跨河或向更高台地发展的“门槛”。

② 中心城区单中心集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不平衡,外围三个组团发育缓慢

万源市太平中心组团与外围3个组团发展极不平衡,太平镇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城镇人口为6.70万,占市域城镇人口的48.24%。功能和人口的高度集聚造成现状建成区压力过大,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只有40.10平方米/人,居住环境质量较差。而外围三个组团发展较慢,除受用地条件限制较大的青花组团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水平也相对较低外,其他两个组团都具有较高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呈现出向白沙和青花两个组团疏散的态势。

③ 各个组团之间联系较弱,基础设施建设较困难

太平组团与外围3个组团布局相对分散,与3个组团之间的距离分别为:至官渡约7公里、至白沙约15公里,至青花约12公里。且太平中心组团与外围组团间仅有一条道路连接,而3个组团之间没有直接道路联系,都需以太平为连接点,使城市呈现出树枝状结构,制约了中心城区4组团间的联系,也增大了太平组团的交通压力。

16

④ 城市内部公共开放空间缺乏,环境质量恶化

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和单中心聚集的大量人口,使得城市公共绿化用地较少,滨河地区缺少滨水绿化空间,城市内部绿化与外围山体缺乏联系,山水城市特色未能充分体现,环境质量恶化。

⑤ 规划区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规划区东部与花萼山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相邻,内部山体较为陡峭,存在许多较大冲沟地区,制约了城市建设,同时现状中心城区和外围三个组团都邻河而建,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较为突出。

4.2. 上轮规划及相关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

4.2.1 95年版《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该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为“近期至2000年,县城城市人口规模10.5万人,用地规模8.6平方公里;远期至2010年,中县城城市人口规模15万人,用地规模13.6平方公里;远景至2050年,县城城市人口规模20万人。远期城市人均用地规模为:太平镇92平方米、白沙镇87平方米、青花镇94平方米、官渡镇92平方米;远景控制期人均用地规模为太平镇95平方米、白沙、青花、官渡均为100平方米”。

该规划提出城市总体布局采用城镇群的布局形式和“一个中心、三个基点,控制老城,发展新区”的布局原则,即以太平镇为城市中心,白沙镇、青花镇、官渡镇为城市基点。城市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人”字形带形组团式结构。各组团发展相对独立,其间以天然河流、山体和绿带分隔,以交通干道相联系。

4.2.2 97年版《万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该规划确定,2010年各类用地调控量和结构为:林地31675.08公顷,比1996年减少9119.14公顷;园地9642.75公顷,比1996年净增5862.00公顷,比重增加1.45个百分点;耕地279854.83公顷,比1996年净增5604.40公顷,增加1.39个百分点。牧草地为5129.58公顷,与1996年保持不变;城镇村工矿用地8983.09公顷,比1996年增加1028.33公顷,比重上升0.25个百分点;交通用地为6180.94公顷,比1996年增加316.27公顷,增加0.08个百分点;水域5599.94

17

确定了不同的敏感性(表4.3),高程敏感性高、敏感性较高、敏感性较低和敏感性低的区域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为66.61%,12.28%,5.00%,16.11%。 c.生境类型

根据万源市地表生境类型和特点,以及万源市“十一五”规划和“生态万源”建设目标,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河源头区、长江上游生态防护林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等实行抢救性保护的地区确定为敏感性高区;冲沟、山脊、25°以上退耕地和拟建设的绿地休闲空间等需要保护性开发的地区确定为敏感性较高区;而城市建成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境类型,对整个生物栖息环境来讲是敏感性低的;除以上三类外的区域从生境角度看是敏感性较低的(表4.3)。生境类型敏感性高、敏感性较高、敏感性较低和敏感性低区域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7.71%,33.03%,47.10%,2.16%。 d.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具有面积广、累计时间长和潜在危害大等特点,是区域生态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万源市山地面积大,海拔高坡度大,雨量充沛,降水强度大,暴雨和地表水冲刷剥蚀、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十分明显。根据《万源市土壤侵蚀分布图》,结合万源市生态环境目标和要求,将剧烈水利侵蚀区、极强度水利侵蚀区和强度水利侵蚀区确定为生态敏感性高区;相应地将中度、轻度和微度水利侵蚀区分别确定敏感性较高区、敏感性较低区和敏感性低区(表4.3)。四类敏感区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8.74%,2.65%,23.40%,55.22%。 e.坡度分析

坡度是诱导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坡度越大其潜在危害越大。万源市属于大巴山区,地形陡峭,自然坡度大,加之农业陡坡耕种以及道路和大坝等建设对山体的切割开挖工程,使得坡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根据全国和四川省生态环境建设要求,退耕还林对坡度的限制,并结合万源市农业生产和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将坡度分为四级,坡度越大对生态环境影响越大,即越敏感(表4.3)。坡度敏感性高、敏感性较高、敏感性较低和敏感性低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4.16%,20.37%,12.66%,42.81%。 f.水资源

水资源是保证一个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健康持续发展的确定性因素,其多寡往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万源市水资源丰富,年均降水量为54.382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为32.773亿立方米,过境水量27.868亿立方米。境内溪流遍布,水系发育完整,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多达51条。后河是流经市区内的最大河流,属渠江上游的二级支流。本次规划区内4个城镇中的太平镇、青

23

花镇和官渡镇均位于后河河谷阶地,白沙镇位于后河支流白沙河河谷阶地。由于山区水源涵养林的面积不足,山地土层薄,大部分降雨形成地表径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逐渐增加,导致枯水季节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现。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是万源市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基于以上考虑,将主要的河流和水库,及沿岸15米范围内的区域确定为敏感性高区域;沿岸15~30米范围确定为敏感性较高区,30~60米范围确定为敏感性较低区,大于60米的区域为敏感性低区域(表4.3)。四类敏感区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92%,1.57%,3.15%,92.36%。 g.生物多样性

万源市位于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南北气候交汇过渡使得水热条件好,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丰富,享有“万宝之源”的美誉。200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0.5%,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境内动物资源极为丰富多样。万源市所处的秦巴山区是我国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结合实地的典型样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文献统计资料,计算了万源市境内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然后按照指数大小划分敏感性(表4.3)。生物多样性指数越高的地区应该重点保护,指数越高敏感性越强。生物多样性敏感性高、敏感性较高、敏感性较低和敏感性低区域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为34.42%,44.96%,16.72%,3.90%。 ② 规划区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a.生态敏感因子的权重确定

对这7个单要因子按照敏感性进行百分制打分,然后确定单因子在整个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权重),继而进行综合敏感性分区。为减小评价分析中的主观性,权重确定使用德尔菲法。首先,通过询访多位生态学、环境学、土地科学、地质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领域的专家。专家针对万源市典型山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问题,将7个单因子两两比较,按照7分制打分。相对很重要时赋值7,相反赋值1/7;相对重要时赋值5,相反赋值1/5;相对比较重要时赋值3,相反赋值1/3;同等重要时赋值1。统计多个专家的打分方案,排除奇异值,取众数分值,得到判断矩阵如表4.4。

表4.4 判断矩阵 LU EL LU 1 5 EL 1/5 1 HA 1/5 3 SE 1 3 SL 1/3 5 WR 1/3 3 BD 1/3 3 24

HA SE SL WR BD 5 1 3 3 3 1/3 1/3 1/5 1/3 1/3 1 1/5 1/3 1/3 1/3 5 1 3 1 3 3 1/3 1 1 1/3 3 1 1 1 3 3 1/3 3 1/3 1 计算出该矩阵的特征根,其中最大特征根为8.94。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

n?1将最大特征根和n=8代入上式,得到CI=0.1343,8阶方阵在理论上的平均

CI??max?n

随机一致性指标RI=1.41。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CR=CI/RI,即CR=0.1343/1.41=0.095<0.10,故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进而求出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并经过归一化处理,得到8个单因子对应的重要性权重W=[0.0378,0.2918,0.0628,0.2134,0.0687,0.1278,0.0750,0.1226]。

b.综合生态敏感性区划

将7个主要的生态环境因子敏感性分区图栅格化,栅格大小为5m×5m。用百分制对四个敏感等级打分(敏感性高,100分;敏感性较高,75分;敏感性较低,50分;敏感性低,25分),然后按照各自的权重在ArcGIS中叠加处理,得到的综合敏感性分区。叠加产生的综合敏感区的得分值为28.75-115.01,为了便于比较和图形显示,将综合敏感性值线性拉伸到0-100,然后再进行重新分级,分级标准如表4.5。

表4.5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分级表 敏感性等级 分级值S 面积比例(%) 敏感性高 100≥S>75 10.80 敏感较高 75≥S>50 32.90 敏感较低 50≥S>25 46.77 敏感低 25≥S>0 9.53 (2)规划区生态网络格局建构与优化

① 现状生态格局认知

规划区位于市域中部,东侧为花萼山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南侧为大面山,西侧为沟谷发育的群山区,形成了规划区外围的生态屏障。同时后河及210国道廊道、高速公路廊道和白沙河廊道三条市域重要生态廊道穿越规划区,与周边山体共同形成了规划区的生态骨架。

规划区内部沿后河冲沟水系分布较多,山体植被在城市建成区之间保护较好,呈西北东南走向,形成了若干联系后河两侧的生态廊道。白沙组团周边地势

25

相对平坦,形成了大面积的农业耕作区。

② 规划区生态网络格局规划

根据规划区的生态敏感性分析、林地和灌木林地景观破碎度分析、廊道建设成本分析、地形因素和现状建成区情况,综合确定规划区内的生态网络格局。规划区以大面山、花萼山、八台山和西部大型山体林地斑块为外围生态屏障,以多个灌木林地斑块为生态缓冲区,七条主要水系、林地和高速公路绿化廊道连通生态斑块和中心城区各组团,维育和强化“一心、两屏、八廊”的生态网络格局。

a.一心:指大面山林地斑块。应严格保护大面山现状林地。

b.两屏:是花萼山-八台山大型林地斑块和和石岗山林地斑块,是规划区东西两侧的自然生态屏障,区域内高程较高且植被条件好,同时是规划区内水系的源头区,因此应严格保护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范围内的林地,构筑规划区生态屏障,形成规划区的“绿源”。

c.八廊:指“两纵六横”水系廊道、林地廊道和主要交通廊道。廊道内禁止任何与生态保护与生态复建无关的建设活动。

“六横”包括:池家河-银沟河水系廊道、包家河-龚家沟水系廊道、干家沟-双河口水系廊道、白沙河水系廊道、唐家坪-兰地坪林地廊道和香炉山-大包梁林地廊道。

“两纵”包括:后河生态廊道和达陕高速公路交通廊道。

d.城市规划区内的灌木林地斑块,是林地与耕地或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缓冲区,应大力发展经济林地建设,保护灌木林地斑块,以减少农业生态和城市建设对生态网络格局的破坏。

(3) 规划区空间管制区划与色线控制

本规划从研究客观限制要素着手,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建设适宜性综合评价和生态网络格局建构的基础上,整合相关部门法规,依据资源环境保护的价值、自然灾害易发的风险、污染源和市政设施防护的影响等方面因素,将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分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实施分区空间管制,并对不同区域制定相应的管制策略和措施。

①空间管制要素

综合国土、水利、绿化、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等5个部门法规,结合万源自身状况,对规划区提出综合空间管制要求。

规划整合各类空间管制要素,综合确定资源保护类、环境保护类、风险避让类、市政设施防护类四大类限制要素,四大类要素又可细分为17中类限建要素:

a.资源保护类——河湖湿地、植被保护、农地保护、文物保护、地质遗迹保护;

26

b.环境保护类——绿化保护、城镇绿化隔离、水源保护;

c.风险避让类——超标洪水风险、平原区工程地质条件、地震风险、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超采;

d.市政设施防护类——污染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防护、电磁辐射设施(民用)防护、市政通道防护、噪声污染防护。

同时系统梳理了与城乡建设限制要素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为空间管制措施提供依据。

27

集聚和辐射能力,使其快速发展成为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中心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6.6平方公里。

竹裕镇是重点发展山地特色资源生产的农贸型城镇,用地规模0.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9万人;

黄钟镇重点发展山地特色资源生产和加工的农贸型城镇,用地规模0.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8万人;

大竹镇是重点发展与大竹河漂流配套旅游业的旅游服务型城镇,用地规模1.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万人;

草坝镇是重点发展传统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农贸型城镇,用地规模0.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9万人;

河口镇重点发展传统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农贸型城镇,用地规模0.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8万人;

罗文镇是重点发展与达州市天然气工业基地配套天然气化工业的工贸型城镇,用地规模1.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万人;

旧院镇是重点发展黑鸡养殖业及与八台山风景区配套的旅游业的旅游服务型城镇,用地规模1.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9万人。 (3) 一般镇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至2020年,一般镇为16个,分别是沙滩镇、石塘镇、长坝镇、花楼镇、铁矿镇、溪口镇、永宁镇、大沙镇、魏家镇、石窝镇、庙坡镇、白果镇、八台镇、固军井溪镇和白羊镇,应发挥一般镇城乡物资集散功能,服务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一般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7.20平方公里。

其中,石塘镇用地规模0.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5万;长坝镇用地规模0.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6万;花楼镇用地规模0.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5万人,;铁矿镇用地规模0.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3万;溪口镇用地规模0.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3万;永宁镇为用地规模0.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3万;大沙镇用地规模0.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5万;魏家镇用地规模0.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5万人;石窝镇用地规模0.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3万;庙坡镇用地规模0.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3万;白果镇用地规模0.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3万;八台镇用地规模0.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6万;固军镇用地规模0.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4万;井溪镇用地规模0.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4万;白羊镇用地规模0.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4万;沙滩镇用地规模0.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0.79万。

33

表4.10 各级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一览表 城镇 中心城区 太平 白沙 官渡 青花循环经济发展区 中心镇 竹峪镇 黄钟镇 大竹镇 草坝镇 河口镇 罗文镇 旧院镇 一般镇 沙滩镇 石塘镇 长坝镇 花楼镇 铁矿镇 溪口镇 永宁镇 大沙镇 魏家镇 庙坡镇 白果镇 八台镇 固军镇 井溪镇 白羊镇 合计

其 中 其 中 一 般 镇 本次规划用地规模 (平方公里) 18.27 5.65 9.98 1.85 0.79 6.60 0.90 0.90 1.00 0.90 0.80 1.10 1.00 7.20 0.80 0.60 0.60 0.60 0.40 0.30 0.30 0.50 0.60 0.40 0.30 0.70 0.40 0.40 0.40 32.07 本次规划人口规模(万人) 20.02 8.90 7.95 2.20 0.97 6.30 0.90 0.80 1.00 0.90 0.80 1.00 0.90 6.99 0.79 0.50 0.60 0.50 0.30 0.30 0.50 0.50 0.30 0.30 0.30 0.60 0.40 0.40 0.40 33.31 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ia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