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

更新时间:2024-04-12 01: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煤矿(扩能)

开发利用方案

设计能力:3改15万吨/年

贵州新思维矿业工程设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二○○七年五月

***煤矿(扩能)

开发利用方案

设计能力:3改15万吨/年

设 计: 审 查: 项目负责:

贵州新思维矿业工程设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二○○七年五月

目 录

一.概述 ........................................................................................................................................................ 1 (一) 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 1 (二)矿区目前开采概况......................................................................................................................... 1 (三) 编制依据 ....................................................................................................................................... 2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 5 (一) 产品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 5 (二) 产品价格分析 ............................................................................................................................... 6 三.矿产资源概况 ........................................................................................................................................ 7 (一) 矿区总体概况 ............................................................................................................................... 7 (二) 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 8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 19 (一) 开采方案 ..................................................................................................................................... 19 (二) 防治水方案 ................................................................................................................................. 32 五.矿床开采 .............................................................................................................................................. 34 (一) 矿床开采 ..................................................................................................................................... 34 (二) 通风设备选型 ............................................................................................................................. 36 (三) 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 ................................................................................................................. 41 (四)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矿井生产能力或延长服务年限的可能性 ................................................... 41 (五) 回采率 ......................................................................................................................................... 41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 42 (一)选矿方案 ...................................................................................................................................... 42 (二)尾矿设施 ...................................................................................................................................... 42 七.环境保护 .............................................................................................................................................. 43 (一) 环境保护 ..................................................................................................................................... 43 (二) 水土保持 ..................................................................................................................................... 45 (三) 矿山闭坑 ..................................................................................................................................... 46 八.矿山安全 .............................................................................................................................................. 47 (一) 矿井灾害 ..................................................................................................................................... 47 (二) 安全方案综述 ............................................................................................................................. 48 (三) 矿井主要安全措施及安全设备选型 ......................................................................................... 51 九. 开发利用方案简要结论..................................................................................................................... 55

附表: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附图:

1、矿区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图(1:5000) 2、开拓系统平、剖面图(1:2000) 3、采煤方法标准图(1:100)

附件:

1、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颁发的***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 2、遵义市国土资源局文件(遵市国土资发【2006】231号),关于《贵州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

3、《贵州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

4、遵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遵安监发【2007】72号)遵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申报煤矿安全扩能项目的通知

5、中共***委办公室文件(习党办发【2007】4号)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煤矿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

6、***煤炭管理局通知(习煤管通字【2007】12号)***煤炭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基建(技改)煤矿建设的通知

7、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6】2号,对遵义市煤矿2005年度第二批矿井瓦斯鉴定报告的批复

8、***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及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

9、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6】204号)省政府关于遵义市汇川区等十二县(市、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

10、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各市、洲、地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 》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

11、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发【2007】61号)关于加快推进整合煤矿、技改、扩能、扩界煤矿和民用煤矿采矿权变更登记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12、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函【2006】323号)关于印发《征求遵义市汇川区、遵义县、仁怀市、***、务川县、道真县、湄潭县、余庆县、绥阳县、凤冈县、桐梓县、正安县十二县(市)煤矿整合和合理调整布局方案意见》的函

13、***煤矿《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委托书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一.概述

(一) 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矿界中心点位于***城北东70°方位,直线距离28km,属***良村镇大安村。其北部有302省道,南西连接习水并可至达赤水市及其以远的重庆合江、泸州等重要长江水运码头,北东可达川黔铁路线的重庆—赶水站和遵(义)-重(庆)高速公路;矿山有连接省道302省道的矿山专用运煤公路,里程2km,交通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52″—106°22′59″,北纬28°21′36″—28°22′26″。

该矿企业性质属私营,业务管理隶属遵义市***煤炭管理局。

(二)矿区目前开采概况

***煤矿始建于1998年,前期为当地村民零星开采,没有合法证件;2001年12月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为***煤矿做了开采方案设计,采用平硐开拓方式,设计生产规模3万t/a。该矿于2004年进行技改,并由贵州工业大学为***煤矿补作了技改开采设计和安全专篇,采用斜井开拓方式,设计生产规模6万t/a。技改开采设计和安全专篇已通过评审。但是,没有进行验收。

***煤矿可采煤层6层。矿井于2004年开始技改,没有正常生产,在矿井范围内C12煤层西翼已开采部分,共动用储量16万吨。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3月颁发了***煤矿《采矿许可证》;***煤矿《采矿许可证》有效期9月,于2007年12月到期。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6】204号)省政府关于遵义市汇川区等十二县(市、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各市、洲、地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 》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发【2007】61号)关于加快推进整合煤矿、技改、扩能、扩界煤矿和民用煤矿采矿权变更登记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遵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遵安

1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监发【2007】72号)遵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申报煤矿安全扩能项目的通知;中共***委办公室文件(习党办发【2007】4号)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煤矿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煤炭管理局通知(习煤管通字【2007】12号)***煤炭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基建(技改)煤矿建设的通知;为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目前***煤矿进行了3改15万吨/年的扩能方案。

根据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大队2006年8月提交的《贵州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遵义市国土资源局文件(遵市国土资发【2006】231号),关于《贵州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截止于2005年12月,矿区范围内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51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337万吨;

按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采矿许可证》技改、扩能办理的程序及要求,特编制本开发利用方案。

(三) 编制依据

1、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大队2006年8月提交的《***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遵义市国土资源局文件(遵市国土资发【2006】231号),关于《贵州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

3、《贵州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

4、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颁发的***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

5、遵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遵安监发【2007】72号)遵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申报煤矿安全扩能项目的通知;

6、中共***委办公室文件(习党办发【2007】4号)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煤矿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

7、***煤炭管理局通知(习煤管通字【2007】12号)***煤炭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基建(技改)煤矿建设的通知;

8、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函【2006】323号)关于印发《征求遵义市汇川区、遵

2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义县、仁怀市、***、务川县、道真县、湄潭县、余庆县、绥阳县、凤冈县、桐梓县、正安县十二县(市)煤矿整合和合理调整布局方案意见》的函;

9、国土资源部发[1999]98号文制订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 10、 国家煤炭安全监察局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2006); 11、能源部制定的《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范》(2007年版); 12、***煤矿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委托书;

13、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5】281号,对遵义市煤矿2005年度矿井瓦斯鉴定报告的批复;

14、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6】204号)省政府关于遵义市汇川区等十二县(市、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

15、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各市、洲、地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 》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

16、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发【2007】61号)关于加快推进整合煤矿、技改、扩能、扩界煤矿和民用煤矿采矿权变更登记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17、设计人员现场调查情况

经过现场踏勘,目前工业场地、技改斜井、回风平硐已形成,并构成完整的井下通风系统,由于多年的开采煤层上部破坏较严重,在***煤矿矿区范围内,没有发现大小规模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工业场地的土地,现在已经征用,并修建了工业厂房,该矿无任何矿界纠纷。

3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4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一) 产品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势

矿井主要开采C5、C6、C7、C8、C10、C12煤层。

矿区内主采煤层属低—中灰、中—中高硫、中—特高热值无烟煤。主要主销习水电厂,也可发往遵义市西站销往各地,产品销售均为原煤。

2、国内煤炭近期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1)市场供需情况及预测

我省煤炭产品需求主要有省内和省外市场。

省内主要是电力用煤、冶金、化工、建材行业、生活及其他行业用煤。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确保从2005年起贵州省每年向广东省输送400—500万kw的电力,加大了电厂的建设,有的电厂已建成发电,对煤炭的消耗量逐年增加,煤炭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矿所产原煤主要销往习水电厂及相邻县、市的动力用煤,部分供当地民用或销往广东和广西。

贵州省煤炭的周边市场主要是广东、广西、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区、市)。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10年四川省产量6100万t/a,消费量6500万t/a,缺煤400万t/a,湖南省产量4500万t/a,消费量5400万t/a,缺煤900万t/a,广东省产量600万t/a,消费量10600万t/a,缺煤10000万t/a,广西省产量400万t/a,消费量2700万t/a,缺煤2300万t/a,重庆市产量2100万t/a,消费量2500万t/a,缺煤400万t/a。周边省缺煤严重,预计2010年缺煤量达到14000万t/a。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黔煤外运”重点战略工程的实施,我省煤炭外销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贵州省煤炭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煤矿的建设,对本地区市场而言有电厂和其它燃煤用户,对省外市场来讲有四川、重庆、湖南、两广及海南省等。

本矿煤炭储量丰富,资源较可靠,地质、开采条件较好,电源、水源有保证,交通较为便利,为矿井的建设及其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因此,***煤矿的建设,其煤炭销售市场前景广阔。

(2)省内煤炭消费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快速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西电东送”、“黔煤外运”重点战略工程的实施和本市及临近省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煤炭产品(原煤)的价

5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格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煤炭价格一般都在200元/t以上,***的煤炭价格将会有较大的提高。市场调查附表

贵州省煤炭消费预测表 单位:万t

煤炭消费量 总计 电力行业 建材行业 冶金行业 化工行业 生活用煤 其它 2010年预测 12190 7790 650 950 1900 600 300 2015年预测 15150 9770 650 950 2920 600 260 2020年预测 16050 9770 650 950 3850 600 230 (3)省外煤炭消费市场

根据对贵州省煤炭周边市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区、市)市场调查。我省煤炭的省外市场的需求量见表。

周边省区煤炭消耗汇总表 单位:万t

省(市﹑区) 2010年预测 产量 广东 广西 湖南 四川 云南 重庆 合计 600 400 4500 6100 4500 2100 18200 消耗量 10600 2700 5400 6500 4500 2500 32200 2015年预测 产量 500 400 4500 6500 6300 2100 20300 消耗量 11500 2800 5700 7000 6300 2600 35900 综上所述,***煤矿扩能后市场前景较好。

(二) 产品价格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煤炭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2006年的1~11月份,全国商品煤价格平均售价250元/t。本区受经济发展制约,销售产品为原煤,根据市场销售现状,当前煤价在180元/t左右。随着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的实施和区内及邻近省市经济的迅猛发展,煤炭价格将会有大幅度上扬的趋势。

6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 矿区总体概况

⑴ 2000-2003年贵州省煤炭设计研究院对遵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煤矿在规划范围以内。

⑵***煤矿不在国家规划矿区以内,与相邻矿区也没矿界重叠情况。

⑶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本矿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交通方便,外部协作条件较好,并且该矿井通风、运输、供电等系统已经形成,符合***煤炭开发的要求,***煤矿属***扩能矿井之一。

⑷矿区位于桑木场背斜北段之北西翼,总体为单斜构造,断层不发育,构造简单。局部地段倾角较大。在矿区范围东翼距劳荣煤矿西翼边界约2.1km,且有梅溪河相隔,西翼与田家沟煤矿相邻,两矿之间地质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没有整合的条件。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3月颁布的***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730682),矿区为不规则四边形,矿区面积为0.7858km2。其拐点坐标如下:

***煤矿矿区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 1 2 3 4 X坐标 3139165 3139695 3140735 3140575 Y坐标 35634010 35633765 35635480 35635590 开采深度:由1050米至760米标高。

根据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大队2006年8月提交的《贵州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遵义市国土资源局文件(遵市国土资发【2006】231号),关于《贵州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截止于2005年12月,矿区范围内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51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337万吨;

7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3、本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根据遵义市***煤炭整合规划及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函【2006】323号)关于印发《征求遵义市汇川区、遵义县、仁怀市、***、务川县、道真县、湄潭县、余庆县、绥阳县、凤冈县、桐梓县、正安县十二县(市)煤矿整合和合理调整布局方案意见》的函。该矿属***技改扩能(不扩界)的矿井之一。

本矿煤质较好,储量较为丰富,地质条件优越,矿井电源、水源、外部协作条件较好,交通方便。是习水电厂及相邻县、市的工矿企业及民用煤供应矿井,符合遵义市煤炭开发的要求。

(二) 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1.1、地层

***煤矿位于桑木场背斜北段之北西翼,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和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和第四系(Q)。出露岩石有碳酸盐岩、碎屑岩及粘土岩等。现将出露地层特征叙述如下: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分布于勘查区南东的转龙台至老房子一线之南东地带。岩性为浅灰至黑色厚层至块状粉晶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厚度大于200m(未见底)。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岩性由灰、灰黄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粘土岩、铝土质粘土岩及煤层组成,具煤层至砂岩的沉积韵律特点,多旋回剖面结构。厚度64~73m。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性为浅灰至灰黑色中至厚层状粉晶灰岩及燧石灰岩,夹沥青质灰岩。厚度在40~71m。与龙潭组呈整合接触,以硅质岩夹燧石灰岩结束为分界标志。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T1y1):浅黄、灰绿色薄层粉砂质钙质泥岩和泥灰岩互层。厚度一般12~17m。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浅灰、灰色中至厚层块细泥质灰岩、泥质泥晶灰

8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岩夹泥质条带。厚40~68m。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灰、黄灰、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岩夹少量薄层灰岩、泥灰岩。厚度大于60m(未见顶)。

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区内低洼地段,多为残、坡积层。其物质组成视母岩而变化:在灰岩分布区形成粘土、亚粘土,在碎屑岩分布区形成砂土、亚砂土。厚0~10m。

1.2、构造

***煤矿地处桑木场背斜北段北西翼,总体为单斜构造,断层不发育,构造简单。走向北东——南西,倾向326~340°,倾角29~32°,平均倾角31°,局部地段倾角较大。

1.3、煤层及特征 (1)煤系地层及含煤性

***煤矿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厚度64~73m。含煤层(线)12层。通过工程揭露,可采煤层为6层,自上而下编号为C5、C6、C7、C8、C10和C12煤层,其它因厚度小于0.7m而不可采。可采煤层总厚度8.12m,含煤率大于11%,含煤地层含煤性较好。

C5煤层

产于龙潭组上部,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煤层上距长兴组底界的厚度约4.33~17.00m。煤层顶板为黄灰色中厚层粉砂岩夹粘土岩,大部存有一层厚度为10~36cm的粘土岩伪顶,底板为黄灰、灰色粉砂质粘土岩,顶、底板岩性全区较稳定。煤层为双层结构,在该区西部和中部,煤层上部夹一层粘土岩(矸石),上层煤层厚度0.40~0.50m,以块煤为主,下层煤层厚度0.70~0.90m,以粉煤为主;该区东部煤层厚度相对较小,一般在0.63m左右。上下煤层剔除夹石后的厚度一般为0.63~1.54m,平均厚度1.19m。

C6煤层

产于龙潭组中上部,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距C5煤层底界的厚度约7.43~10.87m。顶板为黄灰、灰色粉砂质粘土岩;底板为粘土岩夹中厚层粉砂岩,变化较大,至西而东,夹砂岩逐渐变薄至消失,砂质成分逐渐减少,在LD07老硐一带,为黄灰色粘土岩。煤层为单层结构,厚度一般为0.72~1.38m,平均厚度1.11m。

C7煤层

产于龙潭组中部,呈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距C6煤层底界的厚度5.81m左

9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右。煤层顶板为黄灰、灰色粘土岩;底板为炭质粘土岩,变化较大。仅小栏坝及主井中可见并开采。一般1.30~1.59m,平均厚度1.44m。

C8煤层

产于龙潭组中下部,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距C7煤层底5.78~16.59m。煤层间距在1—1′至2—2′剖面之间变化较大,一般5.78~13.59m,而1—1′至3—3′剖面间较稳定,一般为7~9m。煤层伪顶为炭质泥岩,顶板为深灰色砂质粘土岩夹薄层砂岩,底板为灰、深灰色含炭质粘土岩夹中厚层状砂岩。煤层结构简单,为单层煤层。煤层厚度较稳定,一般1.10~1.50m,平均厚度1.41m。

C10煤层

产于龙潭组中下部, 呈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煤层上距C8煤层底9.93~16.55m。煤层顶板为深灰、黄灰色粉砂质粘土岩,底板为灰、浅灰色厚层状含黄铁矿粘土岩,煤层结构简单,为单层煤层。煤层厚度0.60~1.80m,矿界范围内平均厚度1.40m。

C12煤层

产于龙潭组近底部, 呈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煤层上距C10煤层底的11.38~21.47m,其中主井以西煤层间距较稳定,一般为11.38~12.63m,以东为12.62~21.47m;煤层下距下伏茅口组灰岩顶7.05~12.13m,其中主井以东较薄,一般小于8m,以西相对较厚,一般大于8m。煤层全区存有伪顶,厚度0.3m,成分为炭质页岩,顶板为深灰、黄灰色粘土岩,底板为灰、浅灰色厚层状含黄铁矿铝土质粘土岩。煤层结构简单,为单层煤层。煤层厚度1.30~2.00m,平均厚度1.57m。

(2)煤层的稳定性

根据煤矿及相邻地段工程施工结果,煤层连续性好,厚度变化不大。属稳定煤层。具体见表3-1

表3-1 煤层特征表

含煤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m) 煤层间距 煤层 煤层 顶底板岩性

10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地层 (m) C5 1.19 7.43-10.87 C6 1.11 5.81 C7 龙潭组 C8 1.41 9.93-16.55 C10 1.40 11.38-21.47 C12 1.57 1.44 5.78-16.59 稳定性 倾角(o) 31 顶板 粉砂岩夹粘土岩 粉砂质粘土岩 底板 粉砂质粘土岩 粘土岩夹粉砂岩 稳定 稳定 31 稳定 31 粘土岩 炭质粘土岩 稳定 31 砂质粘土砂质粘土岩岩夹砂岩 夹砂岩 粉砂质粘土岩 粘土岩 稳定 31 粘土岩 铝土质粘土岩 稳定 31 1.4、煤质 (一)物理性质

经肉眼观察和一般鉴定,煤层煤岩为黑色、亮黑色,条痕黑灰色,黑褐色,具玻璃光泽和油脂光泽,硬度2左右,容重平均1.50 t/m3,具块状、粉末状、片状构造,平坦和参差状断口,性脆、染手,燃烧试验时见短焰、弱烟,烧后结块。

(二)煤岩特征

(1)宏观煤岩类型:以亮煤质暗煤为主,次为亮暗煤和亮煤。

(2)显微煤岩组分:根据镜下观察,显微煤岩组分有:镜质组、丝质组、稳定组和矿物杂质等。

镜质组:不均匀基质占 60-70%,显微褐红色,细条带状;木质体占2—2%。 丝质组:结构丝质体(丝炭体);占5-10%,无结构丝质体(丝质基质体)一般10-15%。

稳定组:树皮体一般10-15%,角质体占2-3%,小孢子体1%,树脂体1%。 矿物杂质:粘土矿物1.6-2%,黄铁矿1.2-2.6%,石英1-2%,方锌石1-1.4%。 根据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对6层煤层样品原煤的分析结果,煤质特征见表3-2:

表3-2 ***煤矿煤质特征表

煤层

工业分析(%) 发热量 资料来源 11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C10煤层边界煤柱+ C12煤层边界煤柱=7.25+6.87+9.15+9.37+9.4+10.72=52.76万t

设计利用储量=(333)×90%-边界煤柱=351×0.9-52.76=263.14万t(333)资源量按90%计算,(334)?资源量不计算设计利用储量

4、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1974年10月~1978年12月,贵州省地质局一○八地质大队进行了包括本区在内的1∶20万桐梓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涉及煤炭、硫铁矿等矿产。

煤炭工业部西南煤田地质勘探局一队、七队,四川省地质勘探公司,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及贵州省地质局娄山关地质大队等对包括本区在内的良村煤矿区进行过找煤工作,对含煤地层和煤层进行较系统的研究。

2003年以来,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大队受煤矿委托,开展了区内持证煤矿的动态监测工作。

根据以上资料的内容,基本查明了该区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赋存形态、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情况;基本查明了矿井构造形态,以及自然地理条件、层位及地形、地貌特征;对含煤地层及其上覆、下伏地层的含水性进行了简单论述,对矿井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了解了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含量、煤层爆炸危险性及煤的自燃发火倾向性等情况。

***煤矿煤层赋存稳定、储量较丰富,地质构造简单,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区交通便利,资源可靠,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用户可靠,市场潜力大,为矿井扩能提供了有利条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存在问题及建议

a、地形地质图精度不够,图中井巷与现实际场情况有差异。 b、井田勘探程度尚显不足,煤层的变化和构造形态还需进一步探清。 c、由于受巷道条件限制,部分采空巷道未能编录,应尽快完善。

d、对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不够,建议在生产中加强水文地质调查和老窑巷道及采空区的调查工作,接近采空区布置巷道时,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同时加强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

e、储量核实报告中,未对矿井的地表水、老窑水、采空区积水、裂隙水进行详细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地表水、老窑水、采空区积水、裂隙水的调查,并及时标注在井上下对照图上。

17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f、矿区内地质勘探程度较低,对井田深部缺少控制,建议业主及时补作地质详查报告,降低矿井开采风险。

分析认为:矿区范围内小窑较多,生产巷道已经布置了部分,对浅部煤层有一定的控制,对深部煤层缺少勘探资料。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煤矿矿区范围内资源储量是存在的,由于地质勘查程度不够,矿井资源类别较低,因此,矿井必须补作地质勘探工作,为今后的各种设计提供有利条件。

18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一) 开采方案

1、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 A、可能的建设方案

方案一: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3月颁发的***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煤矿生产规模为3万t/a。可考虑按《采矿许可证》上的生产规模进行设计,即3万t/a。

方案二: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并结合矿井资源的实际情况。遵义市国土资源局文件(遵市国土资发【2006】231号),关于《贵州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截止于2005年12月,矿区范围内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51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337万吨;设计利用储量263.14万吨。矿井资源量可按15万t/a规模进行考虑。

B、方案比选

矿井可采储量193.59万吨,按3万t/a方案,计算矿井服务年限46.1a左右,服务年限较长;按15万t/a方案,计算矿井服务年限9.2a左右,矿井服务年限基本符合设计要求。根据目前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该矿按15万t/a的设计方案办理《采矿许可证》的相关手续,但是,矿井地质勘探程度较低,在生产中必须补作地质勘探工作,提高资源级别,降低矿井开采的风险。

(2)产品方案

矿区内主采煤层属低—中灰、中—中高硫、中—特高热值无烟煤。主要销往习水电厂及相邻县、市的工矿企业及少量民用,产品销售均为原煤。

2、可采储量及服务年限

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3月颁布的***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730682),矿区为不规则四边形,矿区面积为0.7858km2。其拐点坐标如下:

19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表4-1 ***煤矿矿区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 1 2 3 4 X坐标 3139165 3139695 3140735 3140575 Y坐标 35634010 35633765 35635480 35635590 开采深度:由1050米至760米标高。 (1)可采储量

根据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大队2006年8月提交的《贵州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遵义市国土资源局文件(遵市国土资发【2006】231号),关于《贵州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截止于2005年12月,矿区范围内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51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337万吨;其中 C5煤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7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51万吨; C6煤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8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41万吨;C7煤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87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15万吨;C8煤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51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85万吨;C10煤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55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85万吨;C12煤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83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61万吨。设计利用储量263.14万吨。可采储量193.59万吨。

矿区内C5煤层厚度为1.19m,C6煤层厚度为1.11m, 属薄煤层,C7煤层厚度为1.44m,C8煤层厚度为1.41m, C10煤层厚度为1.40m,C12煤层厚度为1.57m,属中厚煤层,根据《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范》,本矿C5、C6煤层采区回采率按85%计算,C7、C8、C10、C12煤层采区回采率按80%计算。

设计利用储量=(333)×90% -边界煤柱=351×0.9-52.76=263.14万t,矿区内(333)资源量折减系数按90%计算;(334)?资源量不计算设计利用储量。

根据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及《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矿区内井筒煤柱按20m留设巷道保护煤柱,再按基岩移动角进行留设。)

井筒煤柱= S井/cos31°×M×D×10-4

=16720/cos31°×(1.19+1.11+1.44+1.41+1.4+1.57)×1.5×10-4 =23.76万t

永久煤柱损失=井筒煤柱=23.76万t

20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C5、C6可采储量=(设计利用储量-永久煤柱损失)×采区回采率

=(67.5-20.85)×0.85=39.65万t

C7、C8、C10、C12可采储量=(设计利用储量-永久煤柱损失)×采区回采率

=(248.1-55.67)×0.80=153.94万t

可采储量= C5、C6可采储量+C7、C8、C10、C12可采储量

=39.65+153.94=193.59万吨

矿井可采储量193.59万t ,具体计算见表4-2。

表4-2可采储量计算表

煤层设计利用储编号 量(万吨) c5 c6 c7 c8 c10 c12 合计 26.05 27.33 69.15 36.53 40.1 63.98 263.14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吨) 工业场地煤柱 井筒煤柱 3.48 3.25 4.21 4.12 4.1 4.6 23.76 合计 3.48 3.25 4.21 4.12 4.1 4.6 23.76 采区回采率 % 85 85 80 80 80 80 可采储量 万吨 19.18 20.47 51.95 25.93 28.8 47.26 193.59 (2)服务年限 设计能力15万t/a,矿井服务年限=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能力×储量备用系数)

=193.59÷(15×1.4)=9.2(年)

3、矿床的开采方式

根据该矿的地质地形、煤层赋存条件、交通运输等情况,本矿采用地下开采,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

4.开拓运输方案及厂址选择 (1)开拓方式选择

根据本矿的地形地质、外部运输条件,结合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及现有生产系统,本方案选用了两个斜井开拓的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的比较,最后选择了方案一。

方案Ⅰ:斜井开拓

21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根据本矿的地形地质、外部运输条件,结合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及现有生产系统,尽量利用现有巷道,减少矿井投资。该矿从2004年12月开始技改,设计生产规模6万吨/年,采用斜井开拓,贵州工业大学对该矿进行了技改设计和安全专篇的编制,并通过评审。但是,没有进行验收。

由于目前国家产业政策对现有矿井生产规模有了新的要求,***煤矿为了符合产业政策的需要,再次进行了技改、扩能,本方案利用原有工业广场、技改斜井、回风平硐。局部巷道高宽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必须进行维护、整改,满足矿井的正常通风和运输的要求,不需要的巷道进行封闭。由于该矿在前期技改时布置的斜井断面较小,不能满足生产能力15万吨/年矿井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的要求,因此,需要重新布置皮带运输斜井,利用现有的技改斜井作为辅助运输斜井,主要用于运输材料、设备、排水、行人、敷设电缆、管路。在副斜井东面约90m左右的地方重新布置主斜井。

该矿煤层倾角平均31o。主斜井布置在C12煤层底板中,按方位角171o,以倾角17°掘进至+850m标高布置井底车场、井底水仓、运输石门、井底煤仓、回风下山等主要巷道。副斜井布置在C12煤层底板中,按方位角160o,以倾角24°掘进至+850m标高与主斜井贯通,在+960m、+918m标高布置运输石门。回风平硐在C12煤层底板中,按方位角182o,以3‰的坡度掘至C12煤层后,沿C12煤层布置回风大巷与回风下山贯通形成矿井通风。在运输石门揭穿C5煤层后,沿C5煤层布置采区巷道,构成完整的生产系统。本方案将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一个采区开拓全井田。矿井开采顺序为区段下行式开采,同一区段内先采C5煤层,后采C6、C7、C8、C10、C12煤层。本方案为斜井开拓。

该矿为多煤层开采,主斜井、副斜井布置在C12煤层底板中,回风平硐布置在岩层中。以一个采区,一个炮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保证设计生产能力,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并列式通风。本方案井巷工程量为3872m(其中:岩巷446m)。详见开拓系统方案一。

方案Ⅱ:斜井开拓

根据本矿的地形地质、外部运输条件,结合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及现有生产系统。该矿从2004年12月开始技改,设计生产规模6万吨/年,采用斜井开拓,贵州工业大学对该矿进行了扩能设计和安全专篇的编制,并通过评审。

目前国家产业政策对现有矿井生产规模有新的要求,***煤矿为了符合产业政策的需要,再次进行技改、扩能,设计生产规模15万吨/年。根据业主要求,利用前期的技改斜

22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井作为现有的回风斜井,重新布置主斜井。应业主的要求,公司技术人员到现场踏勘,在矿井中部的北面有一个适宜见井的位置,该位置在矿区范围外;主斜井、井底水仓、井底车场、机车充电硐室、运输石门等巷道均布置的矿界外。

该矿煤层倾角平均31o。主斜井布置在岩层中,按方位角332o,以倾角25°掘进至+850m标高布置井底车场、井底水仓、机车充电硐室、运输石门、运输巷、运输上山等主要巷道。回风斜井布置在C12煤层底板中,按方位角160o,以倾角24°掘进至+850m标高与运输巷贯通,形成矿井通风。在运输石门揭穿C5煤层后,沿C5煤层布置采区巷道,构成完整的生产系统。本方案将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一个采区开拓全井田。矿井开采顺序为区段下行式开采,同一区段内先采C5煤层,后采C6、C7、C8、C10、C12煤层。本方案为斜井开拓。

该矿为多煤层开采,主斜井、运输石门、回风石门布置在岩层中,回风斜井、运输上山布置在C12煤层底板中。以一个采区,一个炮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保证设计生产能力,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对角式通风。本方案井巷工程量为3995m(其中:岩巷906m)。详见开拓系统方案二。

23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矿井开拓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 表4-3 单位 万元 项 方 案 目 矿井开拓工井筒 程量(m) 运输、回风石门 采区巷道 合计 设备 提升绞车 水泵 井筒 运输、回风石门 采区巷道 投资(万元) 设备 征地修路 合计 优点 方案一 斜井开拓 788(已掘200m) 291(其中岩巷291) 2793 3872 1台(非防爆型) 3台 141.84 52.38 402.75 30 0 626.97 1、系统集中易管理。2、不修公路、不建地面工业场地和地面建筑物。3、不重新征用土地和扩大矿区范围。4、运输和通风系统比方案二简单。少一级提升系统。5、矿井总投资比方案二少125.37万元。 方案二 备注 斜井开拓 682(其中岩巷95) 646(其中岩巷646) 2667 3995 2台(防爆型) 3台 122.76 116.28 393.3 45 75 752.34 1、排矸和排水比方案一优越。2、煤炭外运的距离比方案一近,公路维护距离短。 缺点 结论 地面排矸场地小,矸石需要往外转运。 比较认为推荐方案一较合理 1、主斜井选择在矿界外,井下的部分巷道需要布置在矿界外面;2、需要重新扩大矿区范围。3、需要新建公路约1000m,新建地面所有设施和工业场地。 4、需要重新征地。5、运输系统比方案一复杂,多投入设备。6、经简单计算矿井总投资比方案一多,并且扩界和征地困难较大。 (2)水平及采区划分

该矿为倾斜煤层(倾角31o),矿区范围内煤层标高+1050~+760m之间,垂高约290m。本设计将该矿划分为一个水平开采。

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及矿井的开拓方式。矿井主采煤层6层。开采顺序为区段下行式,工作面为后退式回采,先采C5煤层,后采C6、C7、C8、C10和C12煤层。

(3) 井筒、井底车场及大巷

本方案设计主斜井、副斜井、回风平硐三条井筒。

主斜井:主要承担全矿煤炭运输、行人、进风,掘进断面积8.6m2,净断面积6.5m2;采用砌碹或锚喷支护,敷设STD650/2×22S型带式输送机。

24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副斜井:主要承担全矿材料、设备运输、行人、进风,敷设管线、排水,掘进断面积7.6m2,净断面积5.3m2;采用锚喷支护,敷设22Kg/m轨道。

回风平硐:掘进断面积6.8m2,净断面积4.8m2;采用砌碹支护,主要用于行人、回风,不安设轨道。详见井筒特征见表4-4。

表4-4 井筒特征表 井筒 名称 主斜井 副斜井 回风平硐 X 3139956 3139898 3139571 井口坐标 Y 35634802 35634734 35634391 井口标方位角井筒倾角(°) 17 24 3‰ 井筒长(m) 458 330 40 井筒断面(m) 净 掘 砌碹或锚喷 锚喷 砌碹 2支护 形式 高(m) (°) 984 984 1051 171 160 182 6.5 8.6 5.3 7.6 4.8 6.8 大巷布置:在+940m、+878m标高布置运输石门,石门内敷设600mm轨道22Kg/m钢轨,采用蓄电池机车运输材料、设备、矸石;石门内的煤炭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至采区煤仓。

井底车场及硐室:副斜井落平点设井底车场,附近设井底水仓。 水泵房:净断面9.7m2,掘进断面10.1m2,长度10m。

水仓:根据储量核实报告提供的涌水量,按最大涌水量的8倍计算,水仓容量为480m3, 净断面6.6m2,掘进断面7.6m2,长度480/6.6=72.7m(设计取80m)。要求设主副水仓,各水仓长度不低于40m。

(4)地面工艺布置 1)煤质及其用途

矿区内主采煤层属低—中灰、中—中高硫、中—特高热值无烟煤。主要销往习水电厂及相邻县、市的工矿企业及少量民用,产品销售均为原煤。

2)煤的加工

由于本矿的产品为低—中灰、中—中高硫、中—特高热值无烟煤,原煤不经洗选即可满足用户用煤的要求。

3)生产系统布置

地面生产系统本着环节简单、实用、紧凑、节约投资,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设计原则。在井口附近设置储煤场,容量为4000m3。约为矿井8-10天的产量,井下煤炭出井后由带

25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式输送机至储煤场,矸石由矿车运至矸石山排弃。

为了配合矿井的建设和生产需要,并简化系统、减少投资,矿井井口设机修车间:建筑面积150m2,负责矿井机电设备维修;坑木加工场:建筑面积80m2,承担矿井坑木加工。

4)矸石处理方法和运输方式:

排矸场选择在矿区东面,矸石采用窄轨铁路运输。运至排矸场堆放。待条件具备时对其进行虑综合利用。矸石堆放场排矸满后进行种草或地面种植复垦。

为防止矸石堆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矸石堆放场设有排水沟和防洪挡墙。 5)运输方案的选择

该矿采用斜井开拓。副斜井采用绞车提升,主斜井采用皮带输送机运输,运输石门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采面运输巷靠近采煤工作面的一段采用刮板运输机,靠近运输石门一段采用可缩型带式输送机运输。在使用刮板运输机、斜井提升、皮带输送机运输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井下运输方式:井下工作面采用搪瓷溜槽,运输石门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副斜井采用绞车提升。

煤炭的运输线路:采煤工作面→采面运输巷→井底煤仓→主斜井→地面 材料的运输线路:地面→副斜井→运输石门→采区运输巷→采掘工作面 A、提升方式

本矿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副斜井、掘进措施巷采用提升绞车。

(1)设计依据

1)主井(皮带斜井)长458m,倾角17°。 2)工作制度:每年工作330天,每天三班运输。 3)运输量:煤为152t/班。 4)每天运输时间:14h。 5)散集密度σ’=0.95t/m3。

6)堆积角α=30°。 (2)带式输送机选型

初选1台STD650/2×22S型带式输送机,带宽650mm,长度458m,带速1.6m/s,运量200t/h,电机功率22×2kw,适应倾角范围2-18°。帆布层ι=6,总包围角α=473°,

26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胶带拉断力P=560N/(cm层),上托辊间距Lt’=1.5m,下托辊间距Lt’’=2.5m,电动机22×2kw。

(3)验算 1)运输能力

矿井年生产能力15万吨,按330天,每天净运输时间14h,按2.5倍富余系数,最大运输量为2.5×1500000/(330×14)=81(t/h)。选用皮带运输能力大于最大生产能力。满足要求。

2)带宽

B=[ Q/(KγνCξ)] 0.5 式中:Q-最大运输量,t/h; B-胶带宽度,m;

K-断面系数,K值与物料的动堆积角ρ及带宽B有关,K值270~415,取340; γ-物料散密度,t/m3;取1.0 ν-带速,m/s;取1.06 C-倾角系数,取0.88 ξ-速度系数,取1.0 B=(Q/KγνCξ)0.5

=[81/(340×1.0×1.06×0.88×1)] 0.5 =0.4m

选用带宽B=650mm满足要求。 3)胶带强度 a、运行阻力计算 重段运行阻力

Wzh=g[(q+q煤+qt’)·L·ω’ ·cosβ+(q+ qt’’) ·L·sinβ]

=9.8[(8.22+14.06+6)×458×0.04×cos17°+(8.22+3.6) ×458× sin17°] =9.8(495.45+1582.77)=20366.57(N) 其中:

胶带每米质量:q=1.1B(δ·ι+δ1+δ2) =1.1×0.65×(1.25×6+3+1) =8.22(Kg/m)

载货每米质量:q煤=A/(3.6V)=81/(3.6×1.60)=14.06 (Kg/m)

27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折算到每米长度上的上/下托辊转动部分质量:

qt’ =Gt’/ L t’=9/1.5=6(Kg/m) (采用冲压座槽形托辊) qt’’ =Gt’ ’/ L t’ ’=9/2.5=3.6(Kg/m) (采用冲压座平行托辊) b、空段运行阻力

Wk=g[(q+qt’)·L·ω’ ’·cosβ- qt’’ ·L·sinβ] =9.8[(8.22+6)×458×0.035×cos17°-3.6 ×458× sin17°] =9.8(217.99-482.06)=-2587.91(N) c、胶带张力计算

S9=1.044S1+1.042Wk+1.04Wzh ① S9=4.66 S1 ② ①②联解:

S9=19139(N) 主动滚筒上的张力 S1=4107(N) d、胶带强度计算

胶带强度=(B·P·ι)/n=(65×560×6)/11=19855(N)> S9=19139(N) 胶带强度满足要求。 4、电机功率 输送机主轴牵引力为

W0=S9-S1+0.04×(S9-S1)=19139 –4107+0.04×(19139-4107) =15032+601 =15633(N) 电动机功率为

N=(W0·V)/(1000·η)=15633×1.6/(1000×0.85)=29.42(kw) 选用电动机22×2kw > N=29.42kw。满足要求。 B、提升设备选型计算

1)副斜井斜长330m,倾角24°。

2)工作制度:年工作330日,日三班提升。

3)提升量:3万吨/年(矸石、材料等按矿井生产能力的20%考虑)

4)提升容器:0.75m3型侧翻式矿车,自重600kg;材料车MC1-6A型,自重494kg;MP1-6A型平板车,自重464kg。

28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5)车场形式:甩车场 6)日提升时间:16小时。 C、选型计算 1)提升斜长

L=Lx+Lc =330+30=360(m) 式中: Lx-------井筒斜长(m);

Lc-------井底车场长度(m), 取30m

2)一次提升循环时间

T=2L/Vp+105=2×360/1.5+105=585(s)

式中: Vp------提升速度(m/s),取1.5m/s 3)一次提升量及矿车数确定

1)小时提升量

Ax=(1.2×1.2×A)/(330×16)=1.2×1.2×30000/(330×16)=7.27(t) 式中 : A------矿井年产量(t/a)

1.2-----提升不均衡系数; 1.2-----提升能力富裕系数; 330----年工作日数; 18-------日提升小时数。

2)一次提升量

Q=Ax×T/3600=7.27×760/3600=1.53(t)

3)一次提升矿车数

Z1=Q/ΨγVc=1.53/(0.95×2.6×0.75)=0.83(辆)

式中: Ψ---- 装载系数,取0.95

γ----- 矸石的堆集密度,(t/m3);取2.6 Vc---- 矿车容积,(m3)

一次提升矿车数Z1取2辆。 D、提升钢丝绳选择

1)绳端荷重Qmax

Qmax=Z1(G1+G2)(sinβ+f1cosβ)+PL0(sinβ+f2cosβ)

=2×(600+750)(sin24°+0.015cos24°)+0.54×360(sin24°+0.3cos24°) =1267.54kg

29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式中: G1------容器自重(kg)

G2-------载荷重量(kg);取750kg β--------井筒倾角(24°)

f1--------提升容器运动时的阻力系数,取0.015 f2-------钢丝绳运动时的阻力系数, 取0.30 P--------每米钢丝绳质量 取0.71(kg/m)

L0-------钢丝绳长度 钢丝绳长度=提升长度+过卷长度 (m)

通过计算,选用GB1102-74-6×7钢丝绳,d=12.5mm,P=0.54kg/m,破断拉力总和为QZ=9928kg。

2)钢丝绳验算

按下式进行验算安全系数:

m=QZ/Q端=9928/1267.54=7.83>6.5 式中:QZ——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kg); m——安全系数 经验算满足安全要求。 5、提升绞车选型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矿井选用一台JTB-1000×800型提升绞车,最大静张力Fmax=20KN,最大提升速度1.5m/s,配套防爆电机功率为37kw,380/660V,主电机厂配套供给电控设备。

一次提升矿车数:2个矸石车。 2、地面运输 1)外部运输条件

矿界中心点位于***城北东70°方位,直线距离28Km,北部有302省道,南西连接习水并可至达赤水市及其以远的重庆合江、泸州等重要长江水运码头,北东可达川黔铁路线的重庆赶水站和遵(义)-重(庆)高速公路;矿山有连接省道302省道的矿山专用运煤公路,里程2Km。交通方便。

2)运量及流向

本矿井年运量为15万吨,按年工作制度330天,运输不均衡系数1.2计算,日最大运量为545t。

30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矿井所产原煤主要销往习水电厂及相邻县、市的工矿企业及少量民用。 3)运输方案的选择 本矿只适合公路运输。 4)运输设备

矿井日运量545t,日需10t载重自卸汽车55辆次。为减少矿井投产,由于地方汽车运输能力富裕,本矿的煤炭运输可利用社会运力承运。

3、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1)平面布置

为便于材料下井及井下设备修理,将生产设施布置在主斜井附近,场内布置有机修车间、消防材料库、坑木加工房,10KV变电所,灯房、浴室、办公室等。在+980m布置储煤场,以方便煤炭外运。在主斜井南面布置井下水处理设施。排矸场设在工业场地东面。消防、生活水池设置在+1050m标高上。

由于本矿职工大多为附近村民,下班后都回家休息,暂不考虑矿山生活福利设施。 2)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

该场地坡度相对较缓,平均纵坡在5—10°左右,为减少平场土石方工程量,主要建筑物布置在地势比较平缓,并且便于煤炭装卸,装车系统布置在+980m标高上。场内采用自然坡和挡土墙支挡结合,保持边坡的稳定。

场内排水沿公路一边坡脚、挡土墙下布置,可设简易排水沟,断面为0.4×0.4m。 3)场内运输

本矿井场内采用窄轨和公路运输方式。 ①窄轨运输

场内采用人工推车,600mm轨距,22kg钢轨。 ②公路运输

公路通到场内煤仓和窄轨附近,便于煤炭、设备的外运和器材进出4)防洪排涝

工业场地地势较高,不需设防洪挡水墙,在地面来水方向的上侧设置排水沟。 5)由于矿井距离爆破材料厂较远,为满足生产的要求,设计考虑设置矿井炸药库,其容量炸药不得超过2t,雷管不得超过10000发;半埋入式库房。位置选在工业场地西面低洼处,附近无民房居住,距工业场地300m以外。

31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二) 防治水方案

矿区处于云贵高原北端向四川盆地南部过渡的斜坡地带,属大娄山系和长江流域水系。区内最高海拔1226.5m(峰顶),最低海拔950m(中部的河流出界处),相对高差267.5m,为浅切割的低中山侵蚀——溶蚀地貌。区内山脉走向呈NE~SW向,波状起伏,地势总体中南东高、向北西逐渐降低趋势

矿井主要充水层的富水性复杂,矿区构造简单,没有沟通地表水体或强富水层的导水断裂存在,主要充水层位于煤层直接顶板,矿坑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老窑积水,开采时大气降水通过风化带渗入各含水组,补给坑道,其涌水量在雨季有所增加;地表降雨是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

大气降水通过老窑和采空区以及采动塌陷裂隙渗入到井下,本矿水文地质条件属复杂类型。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对采空区及浅部必须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井底水仓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并随时检查排水设备的运转情况,保证矿井的正常排水。

矿井排水路线:工作面淋水(自流)→运输巷(自流)→运输石门(自流)→井底水仓(泵排)→副斜井(泵排)→地面污水处理池。

在开采时,由于地表形成塌陷区,地表水可能沿开采塌陷裂缝涌入井下,另外,雨季降雨量大,在不能及时排出矿区的情况下,雨水可能通过土层的孔隙和岩层的细小裂缝渗透到井下,为了防止水渗入井下,在矿区内采取填坑、补凹、整平地表、修筑排洪沟等措施。

对于地表水的防治,必须采取下列措施:

1) 必须先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排水能力,有关水利工程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2) 鉴于井口附近地表水有可能溃入到井下,因此,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 留足老窑采空区的防水隔离煤柱,严禁开采防水隔离煤柱。

② 容易积水的地点应修筑沟渠排泄积水。修筑沟渠时,应避开露头、裂隙和导水岩层,特别是低洼点不能修筑沟渠排水时,应填平压实,防止积水进入井下。

③ 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次渗入井下。

④ 对漏水的排洪沟,应及时堵漏,地面裂缝和塌陷必须填塞,填塞工作必须有安全措施,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

32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3)排水设备的选型

矿井正常涌水量QB=20m3/h,最大涌水量Qmax=60m3/h,

在下山井底+850米标高,设主、副水仓,排水垂高134m,按正常涌水量确定水泵流量QB:

QB≥1.2qz=1.2×20=24m3/h 按最大涌水量确定水泵流量QB:

QB≥1.2qz=1.2×60=72 m3/h

水泵所需扬程:HB=1.25×(Hp+6)=1.25×(134+6)=175(m),

根据以上计算数据,选用100D45×4型多级分段式离水泵三台,正常涌水量时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最大涌水量时两台工作,一台备用。水泵配套电机JO292-2,电机功率75Kw,流量85m3/h,扬程180m。选择管径为100mm的焊缝钢管两趟,一趟使用,一趟备用。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a、矿山要注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严禁破坏性开采;

b、矿山要注意有关工程地质问题,避免出现地质灾害,矿井在深部的生产过程中,要做好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及记录台帐,为进一步探索煤、岩层的延深开采提供可靠的依据。

c、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留设地表房屋及重要设施的保安煤柱,不要越界开采,应加强测量工作。

d、特别加强对矿区范围内小煤窑的调查工作,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并留设安全煤柱。

e、要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植树造林,采出的矸石要妥善处理,抽出的水要设置排水沟,蓄水池,避免污染饮用水源及农用、耕地。

33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五.矿床开采

(一) 矿床开采

1、采煤方法的确定

本矿首采面布置在C5煤层编号为1501工作面,煤层平均厚1.19m,煤层倾角31o,为倾斜薄煤层。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面斜长120m。见采煤方法标准图。

2、支护和顶板管理

本矿主采煤层顶板多为粘土岩,底板为粘土岩,易鼓底;本设计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配备DZ14-30/100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支撑高度最小为900mm,最大为1400mm工作阻力为30t/根,选用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设计\四、五\控顶,排距1.0m,柱距0.8m,最小控顶距4.2m,最大控顶距5.2m。放顶步距1.0m,回柱绞车选用JH-8型。直接顶不稳定时,生产中视情况,可加强支护;直接顶坚硬难冒时,可采取强制放顶措施,若底板吸水后易膨胀,支护时可在支柱底部加柱鞋,防止支柱插入底板。

在采面上下端头要使用“四对八梁”,煤壁线要使用贴帮柱,放顶线要使用戗柱和加强柱。

正常生产期间配备2个掘进工作面,采掘比为1:2。掘进采用GMZ-1.2型煤电站,YT-24型凿岩机打眼,BKY60-4X型局扇通风等

3、落煤及运输方式:

回采工作面配ZMS-1.2型煤电钻2台,采用钻眼爆破法落煤,采面煤炭经搪瓷溜槽自溜至运输巷,采面运输巷靠近采煤工作面一段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靠近运输石门一段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至运输石门。运输石门采用刮板运输机至采区煤仓。采掘主要设备配备见下表:

34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表5-1 采掘主要设备配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GMZ—1.2 JH-8 BKY60-4X TXU-75 YT-24 DZ14-30/100 HDJA—1000 XRB40/200 JT0.6×0.55 SGWD-22 主要技术参数 电压127V,N=1.2kw 风量1.5~3.8m/s,2×5.5KW 额定电压660/380V,4kw 支撑长度900-1400mm 额定电压660/380V,17kw 额定电压660V,15kw 200t/h,100m,22kw 3单 位 台 1 煤电钻 2 回柱绞车 3 局部通风机 4 探水钻 5 凿岩机 6 单体液压支柱 7 铰接顶梁 8 乳化液泵 9 小绞车 10 刮板运输机 11 搪瓷溜槽 数 量 备 采面 掘进 用 2 2 4 1 900 750 1 6 120 2 2 2 1 2 2 2 100 1 1 0 40 合 计 8 1 4 4 4 850 2 2 6 160 额定电压660/380V,7.5kw 台 台 台 台 根 根 台 台 台 块 100 1000 4、工作面生产能力 本矿井年生产能力为15万吨,以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达到生产能力,首采工作面斜长120m,平均采高1.19m,工作面回采率97%,年推进度720m,年生产能力为:

Q=L×Da×m×γ×C

=120×720×1.19×1.50×0.97=14.96(万t) 式中:

Q-------------工作面年生产能力,t/a L-------------工作面长度m Da------------工作面年推进度m m-------------煤层平均采高m γ------------煤的容重t/m3 C-------------工作面回采率,

掘进煤率按5%计算为掘进7500t,则矿井年生产能力15.71万吨,能满足矿井设计能力要求。

35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二) 通风设备选型

该矿为低瓦斯矿井,采用并列式通风,选用高效节能型防爆轴流式通风机满足矿井通风要求。反风时采用风机反转反风。

1.风量计算

(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矿井总风量。 Q=4×N×K

式中:N——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70人。 K——风量备用系数,取1.45。 Q=4×70×1.45=406m3/min=6.77m3/s

(2) 按瓦斯相对涌出量计算

Q=TqK

式中:Q——矿井总风量;

T——矿井最大日产量,取545t;

q——矿井平均日产一吨煤的供风标准,取1.6m3/min/(t/d); K——井风量备用系数,取1.25。 则:Q=545×1.6×1.25=1090m3/min=18.17m3/s (3)按分别法计算各需风地点实际风量 Q=(∑Q采+∑Q掘+∑Q硐+∑Q其它)·K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风量, m3/s; ∑Q掘——掘进工作面风量之和, m3/s; ∑Q硐——独立通风硐室需要风量, m3/s;

∑Q其它——其它行人道和维护巷道风量之和,m3/s;

K矿—矿井通风系数,取K矿=1.25

①采煤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按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采=100×q采×Kc

36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需风量,m3/min;

q采—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根据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提供的资料,取

0.21m3/min;

Kc—采煤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系数,取2 Q采=100×0.21×2=42m3/min=0.7m3/s

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采=60Vc×Sc×Ki

式中:Vc-采煤工作面适宜风速,取1.0m/s;

Sc-回采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取5.81m2 Ki-工作面长度系数,取0.9

Q采=60×1.0×5.81×0.9=313.74m3/min=5.23m3/s 工作面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Q采=25Ac

式中:Ac-采煤工作面一次使用最大炸药量,取9Kg

Q采=25×9=225m/min=3.75m/s 取:Q采=313.74m3/min=5.23m3/s; 按风速验算

15×Sc≤Q采≤240×Sc 15×Sc=15×4.8=72<Q采 240×Sc=240×4.8=1152>Q采

故Q采=313.74m3/min=5.23m3/s,满足要求。 ②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按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掘=100×q掘×Kd

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m3/min;

q掘—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根据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提供的资料,取0.1m3/min

Kd—掘进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系数,取2 Q掘=100×0.1×2=20m3/min=0.34m3/s

37

3

3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掘=4nj

nj—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14 Q掘=4×14=56m3/min; 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Q掘=Aj·b/(t·c)

式中 Aj: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取5kg;

b:每公斤炸药爆破后生成的当量CO的量,取0.1m3/kg; t:通风时间,一般不少于20min即1200s,取1200s。

c:爆破经通风后,允许工人进入工作面的CO浓度,一般取c=0.002%。

故 Q掘=5×0.1/(1200×0.0002)=2.08 (m3/s)

按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计算

Q掘=Qf×I×kf

式中 Qf: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取Qf=3m3/s;

I:掘进工作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台数,取1台; kf:为防止局扇吸循环风的风量备用系数,取1.34。

故 Q掘=3×1×1.34=4.02(m3/s) 取:Q掘=241m3/min=4.02(m3/s)

按风速验算

9×Sj≤Q掘≤240×Sj

式中:Sj—掘进工作面巷道过风断面,取4.4m2 9×Sj=9×4.4=39.6m3/min <Q掘 240×Sj=240×4.4=1056m3/min 故Q掘=241m3/min,满足要求。 ③硐室需风量

根据该矿开拓及采区布置,ΣQ硐取1m3/s; ④井下其它巷道需风量

Q其它=(ΣQ采+ΣQ掘+ΣQ硐)×10%

=(5.23+4.02+1)×10%=1.03

38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⑤矿井实际需风量

Q=(ΣQ采+ΣQ掘+ΣQ硐+ΣQ其他).K矿

Q=(5.23+4.02×2+1+1.03)×1.25=19.13m3/s ⑥矿井风量重新分配 矿井需风量Q=20m3/s 。

Q采=7m3/s,Q掘=4.5×2=9m3/s,Q硐=2m3/s , Q其它=2m3/s 经计算后,矿井总风量确定为20m3/s。

根据设计规范,小型煤矿只计算矿井通风困难时期的通风阻力。其阻力计算详见下表。

矿井通风困难时期阻力计算表 巷道名称 运输 砌碹 金支 锚喷 金支 单体 金支 锚喷 金支 金支 砌碹 巷道长度 (m) 458 150 330 980 80 884 50 360 40 20 净断面 (m) 6.5 6.5 5.3 4.1 3.4 4.1 6.5 4.8 4.8 4.8 2净周长 序号 1 主斜井 2 运输石门 3 4 5 6 7 8 9 10 风阻系数 风阻 24N.s/m× (Pa) 43(m) 10 m/S N.S2/m8 m/S 9.8 80 0.131 8 8.37 1.23 9.8 120 0.064 16 16.44 2.46 9.2 7.6 6.6 7.6 9.8 8.8 8.8 8.8 100 120 450 120 100 120 120 80 0.204 1.297 0.605 1.170 0.018 0.344 0.038 0.013 12 7 7 7 20 20 20 20 29.37 2.26 63.54 1.71 29.62 2.06 57.32 1.71 7.14 3.08 137.50 4.17 15.28 4.17 5.09 4.17 风量 风压 风速 副斜井 采面运输巷 采面切眼 采面回风巷 井底车场 回风下山 回风斜井 引风道 小计 局部阻力 合计 369.67 按局部阻力10% 36.97 406.63 经计算矿井总阻力h难=406.63Pa (3)等积孔计算 公式:A=1.19Q/h

式中:A——矿井等积孔,m2; Q——矿井总风量,m3/s; h——负压,Pa。

矿井通风困难时期等积孔:

39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A=1.19×Q/

hmax=1.19×20/406.63=1.18(m2)

从上述计算看出,矿井在通风困难时期为中阻力矿井,为此,应加强矿井通风设施的管理,特别是设置风门和密闭,减少漏风,合理配风,同时加强对通风巷道的维修工作。

2、设计依据

根据矿井风量计算结果:

1)困难时期最大风量: Qk=20m3/s 2)最大负压:h难=406.63pa 3)主扇选型计算 通风机需要的风量

通风机的工作风量,需要适当考虑加入外部漏风量。 Qf=1.05 Qk =1.05×20m3/s=21m3/s 通风机需要的风压 Hfmax =h难+hn

Hfmax =h难+80=406.63+80=486.63pa

式中:hn—通风困难时期与通风机反向的自然风压,Pa;取80 配备电机功率

输出功率: N2= Hfmax×Qf/1000=486.63×21/1000=10.22kw 电动机输出功率:

Ne2=N2×K×Ke/(ηt×ηe)=10.22×0.93×1.15/(1 ×0.9) =12.15kw

式中: N2---------困难时期的风流功率,kw

K---------空气密度校正系数, K=1.12/1.2=0.93 Ke--------电机容量备用系数 取1.15 ηt--------传动效率,取1.0 ηe--------电机效率, ηe =0.9

根据以上计算,选用YBK56-Ⅱ-6—№14防爆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选用功率30kw、380v防爆电动机。风机在高效区范围内的风量12.5~33m3/S,静压145~800Pa。

40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三) 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

矿井在采掘过程中,由于井下开采,需加强对采空区而引起的地表塌陷灾害的防治,确定崩落范围。目前本矿尚无实际的岩石移动观测资料,参照类似矿区资料,采动下山移动角β取44度,上山移动角γ取63度,依此估算矿井开采结束沉降后地面崩塌面积约为0.525km2。详见矿区布置总平面图。

上述“岩移”参数及估算地面崩塌范围仅供参考。业主应积极创造条件进行采动“岩移”观测,积累资料,准确地预计采动地面崩塌范围。

(四)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矿井生产能力或延长服务年限的可能性

根据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大队2006年8月提交的《贵州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止于2005年12月,矿区范围内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51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337万吨;本矿井设计利用储量263.14万t,可采储量193.59万t,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服务年限为9.2a,服务年限基本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由于矿区内(334)?资源量较多,工程控制程度不够,为了减少矿井开采的风险,矿井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补做详查地质工作,提高资源量类别。对矿井资源补充控制工程则矿井延长服务年限是有可能的。

(五) 回采率

根据矿井煤层赋存,井田内主采C5、C6属薄煤层,C7、C8、C10、C12属中厚煤层,根据《小型矿井设计规范》规定,C5、C6煤层采区回采率为85%,采面回采率为97%。C7、C8、C10、C12煤层采区回采率为80%,采面回采率为95%。

41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一)选矿方案

矿区内主采煤层属低—中灰、中—中高硫、中—特高热值无烟煤,主要销往习水电厂及相邻县、市的动力或化工用煤,部分供当地民用,用户可靠,市场销售较好。本矿原煤不经洗选,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为了提高销售价格,在井口通过人工分拣出煤炭中矸石或筛选。该矿产品销售均为原煤,不需要深加工。本方案不考虑加工设施。

(二)尾矿设施

矿井矸石按设计产量的5%考虑,即0.75万t/a。前期矸石通过矿车运到矿井工业场地作为平场填方,后期矸石经过窄轨铁路运到排矸场地堆放,在矸石场下部设矸石挡墙,井经过防渗透处理。

待条件成熟,可在矿井附近建一个矸石砖厂,充分利用矿井所排的矸石作为矸石砖厂的原料,同时应加强绿化工作,注重环境保护。

42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七.环境保护

(一) 环境保护

***煤矿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正在设计之

中。该矿应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批复要求,认真作好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通过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对本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作出如下结论: ***煤矿为地方小型矿山建设,属一般性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该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

评估区地形较陡,地貌单一;岩性较复杂,地质构造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类型。

矿山井下开采可能诱发加剧产生崩塌、冒顶地裂缝及地面塌陷、地面泉点等地质灾害,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

矿渣的堆放可能诱发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耕地可能造成较大的危险性。 1、环境现状

区内基本大部分为原生植被,有少量植被主要为农业种植植被以及人工种植的杉、松人工林和人工种植的李、桃等树种,区内森林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小。

矿井附近植被发育,分布有杉、松、柏树林,村寨中人工栽种有李、樱桃、漆树、椿、滇树等树木。农作物以旱生作物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麻等。

本矿井矿区及附近区域土壤主要为黄壤和少量的水稻土,荒地较多,水田较少。土地垦殖率低,森林覆盖率较高,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区内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小煤窑较多。煤矿井下水、工业污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已使区内河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区内尚无大的工业企业,主要大气污染源为居民燃煤排烟,目前大气环境质量较好,环境容量较大,环境自净能力较强。

本矿井矿区内及附近区域无受特殊保护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43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2、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 3、设计采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标准;

2)《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GB52/12-1999)一级标准;

3)《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分散产尘点采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4)《工业企业厂房噪声标准》(GB121348-1990)Ⅱ类标准; 5)《建筑施工场所噪声限值》(GB12523-90);

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3、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矿井主要水污染源有:矿井井下排水、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废水。其中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等。

水污染治理措施:

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废水,工业场地生活污废水主要由灯房浴室、食堂废水和厕所粪便污水等构成,其中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和有机物。污废水中灯房废水采用中和处理,食堂污水采用隔油池处理后与其余污废水一起采用XFZ—I-5型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综合装置处理。

加 药 井下水 调节池 穿孔旋流反应 斜管沉淀池 无阀滤池 消 毒 井下消防洒水水池 复用于井下或达标排放 井下废水处理示意图

44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以上污废水经处理后,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经处理达标后的污废水经场地排水沟排入附近溪沟。

大气污染源主要有: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有:工业场地一台0.5t/h锅炉燃煤排烟、煤炭储、装、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燃煤烟气中主要污染物是烟尘、SO2等。由于本矿井生产原煤为无烟煤,工业场地锅炉燃煤烟中SO2浓度很高,须采取脱硫措施,故采用多管旋风除尘器除尘,除尘效率在95%以上,烟气中污染物浓度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后经20米高烟囱排放;对煤炭储、装、运过程产生的粉尘,主要采取洒水防尘措施。

矿井高噪声源主要有:矿井通风机房、机修车间、锅炉房、坑木加工房以及井下采掘机械等。它们所产生的噪声声压级一般都大于85dB(A)。

噪声防治措施:设计在设备选型时,首先选择高效低噪设备:对于通风机、锅炉房引风机等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采取在风机进出气管上安装消声器的措施进行降噪;对于在其它不易采取消声、隔声措施的高噪声源附近工作的人员,则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下煤层的开采,会使采空区上方地表产生不同程度的移动和变形,其地表移动变形的范围略大于采空区范围,一般开采深度越深对地表的影响越小。由于本区地表起伏较大,煤层开采后,地表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下沉盆地和积水现象。

对于工业场地及重要建构筑物,设计按《建筑物、水体、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留设保护煤柱,零星住房进行搬迁等措施。

(二) 水土保持

1、水土流失

1)工程建设对水土的破坏

水土流失是矿井目前和开发后均应重点防治的对象,本矿井开发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来自地表形态的变化和植被破坏以及矸石堆弃水土的破坏 。

2、水土保护措施

对矿井开发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拟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1)及时治理塌陷区

在煤层开采过程中或受采动影响稳定后,对于地表产生的裂缝应及时平整填实,恢复

45

***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

耕地或植被;对滑坡、危岩崩塌造成的土地、植被破坏,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清理,恢复或更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2)防止矸石堆放场水土流失

首先,在矸石堆放场设置排水沟及防流失挡墙;在排矸过程中,逐步在矸石堆场周围营造10~16m宽的防护林带;排矸期满后进行林草复垦。

3)加强绿化,扩大绿化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以减少水土流失。

采取以上措施后,矿井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可得到有效控制,但矿井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和范围都是很有限的,区域水土流失状况仍主要取决于现状,因此区域水土保护主要还是应从治理区域水土流失现状入手。

(三) 矿山闭坑

矿井开采结束后,对井口进行封闭,对开采造成坑洼地带进行充填,对不用的工业、生活设施拆除,对工业场地进行种树绿化。

4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m9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