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肥开发利用现状

更新时间:2024-04-21 04: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绿肥开发利用现状

薛月明

摘要:通过对我国四个地区(河北省、陕西省、鲁中地区和湘西地区)绿肥开发利用状况的调查,对我国绿肥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目前,我国已开发的绿肥中,豆科绿肥N、P、K含量较高,因此对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效果;我国目前对于绿肥的开发利用现状并不乐观,但各个地方政府通过出台各项政策,提高农民利用绿肥的积极性,大力推动着绿肥的利用。总之我国绿肥资源丰富,绿肥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豆科绿肥 我国 开发利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D

前言 1.绿肥

1.1绿肥简介

绿肥是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料。中国利用绿肥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00 年就有除草肥田的记载[1]。按植物学科可将绿肥分为豆科绿肥和非豆科绿肥,经研究,豆科绿肥的肥料价值和饲料价值均高于非豆科绿肥。 1.2绿肥的优点及作用

绿肥属豆科类作物,在我国南方绿肥主要作为生畜的主要食物。常见绿肥品种具有产量高,易于腐烂,培肥力强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户的青睐。[2]有些绿肥如苜蓿, 光叶紫花苕等, 他们的根入土很深, 长达2.5~3.78 m[3]。这些绿肥作物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深层土壤中的养分, 使土壤耕层的养分丰富

绿肥是中国传统的重要有机肥料之一,绿肥来源广,数量大,质量高,肥力好,可改良土壤,防止水土冲刷,投资少,成本低,综合利用效益大。绿肥的根瘤菌可以固氮,培肥土壤,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3我国耕地和肥料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用养脱节, 投产失调, 地力下降。重用地、轻养地的观念近期难以改变, 加之调控能力弱, 土壤再生能力持续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量元素有效含量明显下降和配比失调, 导致作物缺素症与生理病害频繁发生,抗病能力十分脆弱。[4]

1. 全国几个地区的绿肥利用状况

2.1河北省绿肥利用现状

2.1.1河北省耕地和肥料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机肥投入不足。传统的农家肥积造困难, 多数农村很少使用。目前河北省有机肥平均投入量占土壤所需归还量的50% ~ 60%,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全省土壤平有机质含量不足2.5%, 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2.77%, 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物的增产基本依靠化肥, 形成恶性循环。(2)用肥比例失调,结构不合理。在农业生产支出中,投入基本占一半。施用的肥料浓度较低, 仅低浓度的钙镁磷肥就占磷肥总量的60%;施用单质肥多, 复合肥料少。而复合肥料中又以低浓度的磷复合肥料多, 单质肥占70%,复合肥仅占30%施用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混合肥就更少。在用肥的比例上也呈非科学性。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不协调。目前, 全省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基本为1∶0.5 ∶0.4, 低于平均比例(1∶0.59∶0.48)水平。这种重氮肥、轻磷钾肥的做法, 使土壤肥力不全, 缺素面积逐年扩大。全省缺氮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8%, 其他微量元素的不足问题也很突出[5]。用养失调, 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 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3)化肥利用率低, 投入回报递减。全国氮肥利用率在30% ~ 35%, 河北在32%左右, 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而且随着年代的推移, 化肥施用回报率逐年递减。 2.1.2河北省主要绿肥种植利用方式

(1)肥饲兼用改良土壤模式(2)作物-绿肥间套作模式(3)作物-绿肥轮作模式(4)果园绿肥模式(5)栽培绿肥模式 2.2山西省绿肥利用现状

2.2.1山西省绿肥种植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肥科研队伍年轻,缺乏经验)(2)营业面积不大,发展速度缓慢(3)绿肥经济利用率不高(4)气候干旱,旱坡地多(5)绿肥播种,泛亚的机械化程度低(6)农村劳动力不足[6]

2.2.2山西省绿肥作物发展现状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绿肥在农业生产中改良土壤、提供养殖所需的饲草、增加经济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效逐步被广大群众重新接受和认识,种植绿肥开始恢复并扩大。2002—2009年,山西省绿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7]。山西省目前绿肥作物的年种植面积只占全省农作物面积的1.87%~3.56%,平均为2.4%。[8]为了更好地利用绿肥,陕西省制定了绿肥发展战略,到2020 年,,山西省绿肥作物生产面积达到115 万~130 万hm2,占耕地面积的1/3 左右;绿肥作物鲜草产量达到22.5 t/hm2,丰富绿肥作物种类;提高绿肥作物综合利用效果及其直接经济效益,建立与现代农业种植制度相匹配的绿肥作物生产体系;通过绿肥作物生产利用,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利用绿肥作物的吸C 固N,改善环境质量,提升耕地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降低种植业

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3山西省绿肥利用措施

忻定盆地玉米与豆科绿肥间套;晋中盆地复播区的小麦复播豆科绿肥、小麦套种玉米—收麦后复播绿肥、水稻早春绿肥(春箭筈豌豆或毛苕子)[9];晋东南盆地小麦复播豆科绿肥、小麦套玉米—收麦后复播绿肥;晋南盆地小麦复播绿豆、大豆、柽麻或芝麻,小麦春季套种草木樨,棉花间作绿豆、毛苕子、田菁或柽麻,紫花苜蓿轮作小麦,油菜套种棉花。

2.3鲁中地区绿肥利用状况

绿肥在鲁中地区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果园种植,适于鲁中地区果园种植的绿肥作物很多,有二年生白花草木樨、紫花苜蓿、紫穗槐、白三叶等。[10] 2.4湘西地区绿肥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2.4.1湘西地区简介

湘西地区有耕地面积193 533.44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12.52%, 旱地40 000 公顷, 旱地绿肥还是个薄弱环节[11]。旱地作物产量偏低, 肥料缺乏是主要原因, 因此要积极推广在旱地作物中间套种绿肥。冬季在果园大力种植箭筈豌豆、满园花、紫云英、苕子等; 夏季种植印度缸豆、乌缸豆、黑饭豆等[12], 可提供大量有机肥料 2.4.2湘西地区的绿肥资源利用出现的问题

湘西地区是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近年来, 因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化肥工业的发展及一部分人对绿肥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出现“重化肥、轻绿肥”, 忽视绿肥生产的倾向。加上种植粗放, 晚稻高产后, 对如何种好绿肥等问题缺乏考虑, 致使湘西地区绿肥面积逐年减少, 鲜草产量明显下降, 种子严重不足; 同时, 片面、大量、单纯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污染, 土壤肥力下降, 有机质减少, 土壤板结, 并且使作物积累大量硝酸盐, 放出有毒NO2 和N2O4 气体; 大量施用磷肥, 引起土壤中铁、锌等元素缺乏, 磷被固定成无效状态等等[13]。

结语

绿肥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豆科绿肥是含N、P、K 高的有机肥料[14],绿肥翻压后, 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复杂的分解矿化作用[15], 从而对土壤的理化性状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但是80年代以来,由于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绿肥面积急剧下降[16],造成化肥肥效降低,产量徘徊,土壤肥力已呈下降趋势,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渐趋严重[17],因此,恢复发展绿肥生产,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政府及有关部门正在号召各地恢复绿肥生产[18],以改善土壤环境。

全国技术推广中心已经根据绿肥氮磷钾的含量制定了绿肥分级标准。[19]传统的单一作肥料的绿肥品种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20] 提高绿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才能充分显示出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强大生命力

通过对于全国几个省的绿肥开发利用现状的资料查找,得出了我国目前各个地区的绿肥开发利用现状并不乐观,但各个地区对于绿肥的利用开始重视绿肥利用率也在逐年提高,只要对绿肥品种实行技术革新,走粮肥、菜肥、饲肥兼用的道路,提高绿肥的直接经济效益,才能充分显示出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强大生命力,我国的绿肥利用也会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晓云,孙新新,刘昱. 河北省豆科绿肥作物种质资源相关共生根瘤菌资源的研究[J],

作物杂志,2015( 3) : 29 - 35

[2] 刘小东. 高产优质绿肥品种筛选试验[J]. 吉林农业, 2010,(10)

[3] 王秀芝. 绿肥对土壤的培肥改土作用和合理利用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 2005, 11 ( 6) [4] 刘忠宽, 智健飞, 秦文利. 河北省绿肥作物种植利用现状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 (2):12 -14

[5] 刘忠宽, 智健飞, 秦文利. 河北省绿肥作物种植利用现状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 (2):12 -14

[6] 郑普山,张强,刘根科. 山西省绿肥作物种植历史、现状及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

2010,38(12):3- 8 [7] 毛泳渊. 湘西地区绿肥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J]. 草业与畜牧, 2007, (4)

[8] 刘如清, 陈欣欣, 郑淑萍. 经济绿肥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利用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1998(1): 41-42.

[9] 刘耀宗,张经元. 山西土壤[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0] 祁承经, 喻勋林.湖南种子植物总览[ 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 2002.

[11] 王宗训.中国资源植物利用手册[ 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12] 姜新有,周江明.不同绿肥养分积累特点及地力培肥效果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12

( 1) : 45 - 47.

[13] 高玲,刘国道. 绿肥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研究进展[J]. 植保·土肥, 2007 [14] 吴胜英, 李炜芳, 刘国道. 17 种豆科绿肥营养元素分析[J]. 植保·土肥, 2008 [15] 蔡盛林.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1.

[16] 张成梁. 采煤对山西省的环境影响及其生态修复策略[J]. 水土保持学报,2008,15

(2):139- 142

[17] 刘如清, 陈欣欣, 郑淑萍. 经济绿肥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利用研究[J]. 湖南农业科

学 ,1998(1)

[18] 曹卫东,黄鸿翔.关于我国恢复和发展绿肥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土壤与肥

料,2009(4):1-3.

[19] 司鹏, 乔宪生, 黄显淦. 18 种果园常用豆科绿肥作物微量元素含量分析[J]. 中国农学

通报2012,28(04):157-162

[20] 赵志平, 杨丽萍, 杨春霞. 橡胶园覆盖绿肥综合开发利用价值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12, 33(12): 2293-229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85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