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学术语解释

更新时间:2023-10-20 14: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术语解释

1.地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基础: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的结构组成部分。

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

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是比例界限值。

4.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距地面的距离。

5. 标准冻深:在地表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实测最大冻

深的平均值。

6. 地基变形允许值: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7. 天然地基:当地基土层为良好土层,可将基础直接建在天然土层上,这种地基叫

做天然地基。

8. 人工地基:当地基内部存在软弱土层,不适合做天然地基时,可加固软弱土层,

再把基础建在这种经过人工处理的土层上而形成人工地基。

9. 持力层:直接支撑基础的地基土层称为持力层。

10. 下卧层:持力层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11. 刚性基础:即无筋扩展基础。通常由砖、石、素混凝土、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

合土等材料砌筑而成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基础的相对高度比较 大,几乎不可能发生挠曲变形,所以此类基础也常称为刚性基础或刚性扩展(大)基础。

12.扩展基础: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散至一定底面积内,使作用在

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足材料本身

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

13.盆形沉降:当荷载及地基土层分布较均匀时,基础受荷载后,会发生整体正向弯

曲,工程中称之为“盆形沉降”,

14.沉降量:基础某点的沉降值。

15.沉降差:基础两点或相邻柱基中点的沉降量之差。

16.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17.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18.补偿作用:箱形、筏形基础利用较深的埋置深度和中空的结构型式,使开挖卸去

的土补偿了上部结构传来的部分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应力,这种作用称为补偿作用。

19.筏板基础:使基础面积等于甚至大于底层面积,形成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大板基础。

20.箱形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及内外纵横墙体组成的整体浇注的钢筋混凝

土地下结构。

21.沉井: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材料制作的井筒状结构物。

22.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计算地基沉降时,超过基底下一定深度,土的变形可略去 不计,该深度称为地基沉降计算深度。一般以基底以下某深度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

为0.2(一般土)或0.1(软土)处作为沉降计算深度的界限。

23.地基抗力系数:按照文克尔地基模型的假设,地基任意点所受的压力与该点沉 降之比,即地基土单位面积产生单位位移所需的力。地基抗力系数也称基床系数,其值反

映地基土的刚度大小。

24.倒梁法:在假定基础的基底反力为直线分布的前提下,以柱子作为固定铰支座,

基底净反力作为荷载,将基础视为倒置的连续梁计算内力的方法。

25.土的重力密度:单位体积土所受的重力称为土的重力密度,简称土的重度。

26.土粒相对密度:土粒密度(单位体积土粒的质量)与4℃时纯水密度之比,称为土

粒相对密度,或称土粒比重。

27. 土的含水量: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含水量。

28.土的干密度:单位体积土中土粒的质量称为土的干密度。工程上常以土的干密度

来评价土的密实程度,并常用这一指标来控制填土的施工质量。

29.土的饱和重度:土中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土的重度称为饱和重度。

30.土的有效重度: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扣除水浮力后单位体积

土所受的重力称为土的有效重度。

31.土的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32.土的孔隙率:土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33.土的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34.液限:土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35.塑限: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36.塑性指数:土的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称为塑性指数。

37.液性指数IL:液性指数是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

38.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的土。

39.砂土: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而粒径大于0.075mm的

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40.粉土:指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粒径大于O.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 50%的土。

41.粘性土:指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粘性土按塑性指数的大小分为粉质粘土和

粘土两大类。

42.低承台桩基: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的桩基。

43.高承台桩基: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的桩基。

44.单桩基础:采用一根桩(通常为大直径桩)以承受和传递上部结构(通常为柱)荷载

的独立桩基础。

45.群桩基础:由2根以上基桩组成的桩基础。

46.基桩:群桩基础中的单桩。

47.复合基桩:承台下地基土也承担荷载的基桩。

48.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

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

49.群桩效应:群桩基础受竖向荷载后,由于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使各基桩侧

阻力、桩端阻力、沉降等性状发生变化而与单桩明显不同,群桩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单桩

承载力之和,工程中称这一特征为群桩效应。

50. 群桩效应系数:用以度量构成群桩承载力的各个分量因群桩效应而降低或提高

的幅度指标,它是指实际群桩承载力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之比。

51.桩侧阻力群桩效应系数:群桩中的基桩平均极限侧阻与单桩平均极限侧阻之比。

52.桩端阻力群桩效应系数:群桩中的基桩平均极限端阻与桩平均极限端阻之比。

53.桩侧阻端阻综合群桩效应系数:群桩中的基桩平均极限承载力与单桩极限承载

力之比。

54.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群桩承台底平均极限土阻力与承台底地基土极限

阻力之比。

55.负摩阻力:桩身周围土由于自身固结、自重湿陷、地面外加荷载等原因而产生大

于桩身的沉降时,土对桩侧表面所产生的向下摩阻力。

56.下拉荷载:对于单桩基础,中性点以上负摩阻力的累计值即为下拉荷载。对于

群桩基础中的基桩,尚需考虑负摩阻力的群桩效应,即下拉荷载尚应将单桩下拉荷载乘以

相应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予以折减。

57.建筑桩基安全等级:根据桩基损坏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

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的严重性,桩基设计时确定的安全等级,共分一、二、三级。

58.摩擦端承桩:桩顶竖向极限荷载由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共同承担,但桩端阻力分

担荷载较大。

59.端承桩:桩顶竖向极限荷载绝大部分由桩端阻力承担,而桩侧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桩。

60.端承摩擦桩:桩顶竖向极限荷载由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共同承担,但桩侧阻力分担 荷载较大。

61.摩擦桩:桩顶竖向极限荷载绝大部分由桩侧阻力承担,而桩端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桩。

62.桩的挤土效应:随着桩的设置方法(打人或钻孔成桩等)的不同,桩孔处原土和桩

周土所受的排挤作用和扰动也不同,会引起桩周土天然结构、物理状态和应力状态的变化,

从而对桩的承载力、沉降及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此即桩的挤土效应。

63、地基最终沉降量:地基土层在荷载作用下,达到压缩稳定时地基表面的沉降量。

64、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65、挡土墙:用来支撑天然或人工土坡,防止土体滑坍的构筑物。

66、土压力:墙后填土的自重或填土表面上的荷载对墙产生的侧向压力。

67、天然土坡:由长期自然地质营力作用形成的土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ma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