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器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08 07:02:1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救器

教学任务分析:

自救器是入井人员在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时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缺氧窒息的一种随身携带的呼吸保护器具。然而,在煤矿虽然每一个矿工都配备了自救器,但是很多人根本不会使用或者使用不当,这就导致了在事故中不必要的伤亡。加强对矿工和各级领导的自救知识教育,掌握正确使用自救器的方法,提高自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炭生产企业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从切实关心工人生命安全为高度,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进一步充分认识自救器在发生煤矿灾害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加大对自救器配备和使用的监管力度和工作力度,严格配备和使用自救器,提高煤矿安全基础工作水平和矿井发生灾变时井下人员的自救、互救逃生能力。

教学内容:

过滤式自救器、隔离式自救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正确佩戴和使用自救器,自救器的日常保养和检查。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各种自救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日常维护检查,掌握各种自救器的正确佩戴。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每个学员正确使用和正确佩戴自救器,重点掌握使用和正确佩戴化学氧自

救器,自救器的性能的检查、维护和保养等。难点:正确使用佩戴自救器,让矿工人人会正确佩戴各种自救器。

? 教学方法:

讲授法、PPT课件,实物演示、案例分析法、视频导入法。

导入课题:(第一节课共50分钟,导入课题10分钟)

案例:1983年1月23日凌晨6点40分时,其矿二工区35072准备工作面下顺槽第二刮板输送机头起火,风筒点着,棚梁燃烧,巷道中浓烟滚滚,大量的烟雾和一氧化碳充满了邻近的巷道,,使23名井下作业人员被堵在灾区里面。这时遇险人员都脱下自己的工作服,用水将工作服湿透,捂住自己的鼻往外冲,因烟雾和一氧化碳浓度太大,连冲了3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冲到上山,找到了一个烟雾和一氧化碳较小的偏僻巷道,大家都在这里等待来人救护。

凌晨6点50分,矿物局救护队接到命令7点10分,救护队入井,奔赴灾区进行灭火救灾。上午10点多钟,救护队员发现了23名在里面避难的工人,将带去的自救器打开分给每个遇险矿工各佩戴一台,由两个救护队员陪带一个遇险矿工,列队冲出灾区,往地面奔跑。11点40分,第一个遇险矿工戴着自救器跑出灾区,6分钟后又跑出了19个,其中:使用AZL-40型过滤式自救器的两人;使用AZG-40型隔离式自救器的18人。可是还有3个人没有出来。原来那3个人因未佩戴自救器或其他原因CO中毒遇难。同时还有一名救护队员也因中毒严重,经医院抢救无效而停止呼吸。

通过也上实例证明,正确使用和佩戴自救器是保证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

自救器

自救器是一种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戴用迅速、作用

时间短的个人呼吸保护装备。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供人员佩戴,可有效防止中毒或窒息。

国内外大量事故教训表明,不少遇难者当时如果佩戴自救器是完全可以避免死亡的。例如美国1950~1973年事故统计中,由于火灾和瓦斯事故死亡的728人中,就有140人死于无自救器。我国的很多大事故的死亡人数中死于无自救器或不会正确使用自救器因此:煤矿工人要正确使用佩戴自救器。

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为确保性能,必须定期进行性能检查。自救器种类及防护特征 种类 名称 防护有害气防护特点 体 过滤式 人员呼吸时所需的O2仍是外界空气中的O2 隔离式 化学氧自救器 不限 人员呼吸的O2由自救器本身供给,与外界空气成分无关 隔离式 压缩氧自救器 不限 人员呼吸的O2由自救器本身供给,与外界空气成分无关 第一节 过滤式自救器(共40分钟)

过滤式自救器是利用装有化学氧化剂的滤毒装置将有毒空气氧化成无毒空气供佩带者呼吸用的呼吸保护器。仅能防护一氧化碳一种气体。适用于灾区内空气中氧气浓度不低于18%和一氧化碳不高于1·5%的情形。 一、过滤式自救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0分钟)

(一)结构 过滤式自救器由上、下外壳,腰带环,前、后封口带以及过滤器等部件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 1-鼻夹;2-鼻夹弹簧;3-提醒片;4-鼻夹绳;5-头带;6-呼气阀;7-牙垫;8-口具;9-降温器;10-下腭脱垫;11-吸气阀;12-触媒层;13-滤尘沙袋;14-干燥剂;15-滤尘层;16-底盖

(二、)工作原理:

当逃生使用自救器时,灾区空气中含有CO、烟雾和灰尘等混合气体,首先经过过滤器下部的防尘袋及过滤层,滤除灰尘和烟雾,然后混合气体进入干燥剂层,除去空气中的水分,以保护触媒层的催化活性。当吸入气体再经过出煤层时,使有毒的CO经过触媒中的MnO2作用而氧化成无毒的CO2。

在上述氧化过程中要产生热量,使吸入空气呈干热状态,当吸入空气经过降温网,使热量被网吸留,然后由呼出空气吹走,以达到降低气体吸入的温度,适宜人的呼吸。

二、过滤式自救器的主要技术参数(5分钟)

(1)防护时间。ZL-40型为40min、ZL-60型为60min、ZL-90型为90min (2)吸气阻力。30L/min为275Pa、85 L/min为不大于880Pa (3)呼气阻力。30L/min不大于98Pa、 85 L/min为不大于340Pa

(4)吸气温度。CO浓度为1%时吸气温度不得高于60℃、CO浓度为1。5%时吸气,温度不得高于60℃、吸气温度最高不得超过95℃

(5)产品上下外壳的气密性。在负压13.34KPa(1360mmH2O)压力下不得漏气。 (6)扳手开启力。扳手开启拉断封印条的力应为49~118N (7)过滤器取出力。过滤器从下外壳中取出的力不得大于98N (8)体积。仪器的体积应小于1700cm3

(9)整机质量。仪器最大质量不得超过1.2Kg

三、过滤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15分钟)过滤式使用.mpg(请按住Ctrl、然后用鼠标点击蓝字,链接)

三、:

四、使用安全注意事项:(5分钟)

(1)在煤矿井下工作时,当发现火灾和甲烷爆炸时,必须立即佩戴自救器。若等看到有烟雾时或呼吸有感觉时再戴,有可能来不及了,因为CO密度小,它扩散在烟雾前面。总之,若发现有灾变预兆时,就要迅速佩戴好自救器。

(2)这种自救器的原理是通过触媒将CO氧化成CO2,在氧化的过程中,将产生热量,为温度的高低取决于CO的浓度,CO的浓度愈大,温度就愈高。当CO的浓度达到1·5%时,吸入的空气就有干热现象,请你坚持佩带好,因为CO的浓度达到0·5%以上时,人就感到呼吸急促,在短的时间内就会失去知觉甚至有死亡的危险。

(3)在佩戴自救器时,如果因自救器的外壳已被碰瘪,过滤器取不出来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佩戴着带有下外壳的过滤器呼吸。因为过滤器和下外壳之间的空隙足以满足普通呼吸量,即使呼吸阻力略微大一点,也是可以保证呼吸的。 (4)佩戴自救器脱险时,行走尽量不要慌张,最好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 (5)佩带自救器要求操作迅速。因此,使用者必须经过训练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配备。

五、过滤式自救器的日常保养和检查:(5分钟)

(一)保养:

(1)自救器的储存保管,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仓库,防止受潮腐蚀。 (2)携带的自救器应避免碰撞,并防止向下掉落,以防碰瘪外壳和引起自救器漏气,影响产品性能。 (二)检查:

(1)增重检查:将携带的自救器取下保护罩,擦净自救器外壳上的灰尘 ,放在感量为1g的电子称上称重。一般一个季度检查一次,其增重不超过10g的可以继续使用。

(2)气密检查:用ZJ-1型自救器气密性检查仪或ZQJ-3型自救器气密性检验仪进行检查,受到剧烈撞击有漏气可能的自救器,应随时进行检查。

(三)自救器有效使用期

从制造日期起,携带使用三年,存放为5年。

第二节、隔离式自救器

隔离式自救器分为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 一、化学氧自救器(ZH系列) (1)ZH化学氧自救器的结构图;

(2)ZH化学氧自救器的工作原理:

ZH化学氧自救器是利用化学药剂生氧的隔绝式自救器。呼吸气路为循环式闭路呼吸系统,佩戴人员呼出气体经口具、呼吸软管进入生氧药罐,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与生氧罐中的生氧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进入气囊。吸气时气囊中的氧气经呼吸软管、口具进入人体,完成整个呼吸循环,往复循环实现个人呼吸的自我保护。在整个呼吸过程中与外界气体完全隔离。

当气囊中的氧气超过人体需要时,气囊自身压力打开排气阀,自动排出多余气体,使气囊在正常压力下工作,保证呼吸的正常进行。

启动装置可以祢补佩戴初期生氧量不足的状况。当佩戴者打开自救器把本体从外壳中取出时,拉动启动绳,启动装置启动后促使生氧剂加速生氧,在60S内使氧气充满气囊,供佩带者呼吸需要。

如果启动装置没启动或自救器不设启动装置时,可向气囊内猛吹3~4口气,生氧剂即可生氧。

(二)ZH化学氧自救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三)、ZH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化学氧自救器.mpg(请按住Ctrl、然后用鼠标点击蓝字,链接) (四)、ZH化学氧自救器的

1、自救器应集中存放在发放室内,室内要清洁干净,温度在0~40°湿度不大于80%,自救器应远离热源,避免日光直射,室内不得存放油类及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

2、携带自救器应尽量避免跌落碰撞,不得当座垫使用,防止外壳变形无法取出自救器内罐。

3、每天携带时,要检查自救器外部有无损伤,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修理或报废。 4、按自救器管理规定,定期用气密检验仪检查自救器的气密性是否良好,应随时进行气密检查。

5、自救器只能佩戴使用一次,用过或报废的自救器应妥善处理。 (五)、逃生时注意事项:

1、选择逃生路线,要选择最快能到达新鲜风流场所的路线。

2、行走时要沉着平静,呼吸均匀,行走速度根据情况可以稍快或稍慢。 3、逃生过程中要戴好鼻夹和口具,不能漏气,且不能取下口具说话,必要时可用手势进行联络。

4、佩戴自救器吸气时,气体比外界大气干热一点,表明自救器内药剂的化学反映在正常进行,对人体无害,不可拔下自救器。

5、如果感到呼吸空气中有轻微的盐味或碱味,切不可取下口具,这是少量药粉被呼吸气体带出所致,没有危险。

6、要防止损坏气囊,避免损失氧气。 自救器佩戴顺口溜:

自救器、要用好,遇上事故把命保。使用取下保护罩,开启扳手能看到。 拇指掀起扳手翘,一直拉开密封条。上部外壳要拔掉,下半部分手握牢。 抓住头带罐拿好,拉开鼻夹程序到。咬口具、要知道,唇牙之间要放好。 上下牙床贴的牢,胶皮垫子牙紧咬。马上呼吸氧气到,呼吸均匀要知道。 鼻夹弹簧拉开了,鼻子两翼要夹好。最后取下矿工帽,快速带好头带套。 重新戴好安全帽,匀速行走严禁跑。迎着风流要知道,头脑清醒把命逃。 二、压缩氧自救器

(一)、压缩氧自救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使用压缩氧自救器时,打开高压氧气瓶开关,使高压氧气降压后流入氧气袋内,这时人呼出的气体经过口具、呼吸软管、进入清净罐内,并经过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处理,进入氧气袋中,与氧气瓶流出的纯氧混合。吸气时,氧气袋中混合的气体经吸气法门、呼吸软管及口具,进入人体肺部,完成呼吸循环过程。

压缩氧自救器的结构如图所示:

1-减压阀;2-拉还;3-防松环;4-开关手柄;5-丝堵;6-压力表;7-胶管;8-挂钩;9-紧固螺栓;10-氧气瓶;11-氢气袋;12-排气阀;13-胶管接头14-下卡箍;15-盲盖;16-鼻夹;17-紧固带;18-呼吸软管;19-口具;20-口具塞;21-清净罐;22-上卡箍;23-手动补给;24-腰钩;

(三)、压缩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图解:

(四)、压缩氧自救器的日常维护和检查

1、压缩氧自救器应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保管和使用,凡开启使用过的压缩氧自救器,应由发放室进行刷洗、消毒、充气和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无论使用时间长短,二氧化碳吸收剂必须全部更换。

2、压缩氧自救器每半年检查一次气密性和氧气压力。二氧化碳吸收剂也应每半年更换一次。橡胶件老化严重的应及时更换。 3、库存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每半年必须化验一次,对二氧化碳吸收率低于30%,二氧化碳含量大于4%、水分不能保持在15%~21%

之间的不准使用,其粒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对新购进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应抽样化验,不符合上述标准的不准使用。 4、对于压缩氧自救器的氧气瓶必须按照国家压力容器管理规定,每两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压力指示表按检定规定进行周期检定。 三、自救器的选用原则:

对于流动性较大,可能会遇到各种灾害威胁的人员(如测风员、瓦斯检查员)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就地点而言,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或突出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和瓦斯矿井的掘进工作面,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因这些地点发生事故后,往往是空气中O2浓度过低或CO浓度过高)。其他情况下,一般可选用过滤式自救器。

应知应会:自救器维修工必须了解各种自救器的工作原理、首先

学会正确佩戴和使用自救器,必须掌握各种自救器的安全注意事项,日常维护与保养。

应知应会:自救器维修工必须了解各种自救器的工作原理、首先学会正

确佩戴和使用自救器,必须掌握各种自救器的安全注意事项,日常维护与保养。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过滤式自救器的工作原理。

2、简述过滤式自救器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隔离式自救器分为哪几类?

4、简述佩戴使用ZH型化学氧自救器的方法、步骤。 5、简述压缩氧自救器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

1983年元月24日早班,某工程处107队工人在集中带式输送机上山掘进头用风钻打眼,当班于10点20分左右结束。11点15分左右放炮员在靠近掘进头的第一道联络巷3m处放炮,引起煤与甲烷突出。突出煤矸量5000t,突出的甲烷量70多万m⒊由于突出的冲击波和煤矸破坏了风桥和风桥口的封门等通风设施,煤尘堵塞了夹风墙,使二矿和一矿井下的全部进风巷道,工作面和硐室都成了灾区,造成井下95名工人遇险。

事故发生后,局、处领导立即命令矿物局救护大队和该工程处救护队入井抢救。救护队员在寻找中发现了遇险人员就迅速给他们戴上AZG-40型隔离式自救器,然后送往地面。在95min内救出61名遇险人员,使他们全部脱险。

据救灾指挥部了解,在该工程处的101队施工轨道上山处还有遇险者,由于突出的煤和矸石堵死了上山进风巷,救护人员无法进去。救灾指挥部命令救护队组成了3个救护小队,立即刨煤开道,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刨出了一条高0·4m、长10m的通道。救护队员随身带去了自救器42台,在101队施工地点找到了遇险人员34名,他们以最快的动作给全部遇险者佩戴上自救器逃离灾区,返回到地面,安全脱险。

案例二:

2002年某矿发生煤尘爆炸,附近救护大队接到命令进行事故抢险,在进入灾区时由于一名救护队员佩戴呼吸器不当和未能及时检测周围气体浓度,贸然进入狭小灾害区,结果造成该名队员CO中毒窒息死亡事故。 ? 事故教训:

? 1、煤矿井下气体检测仪器的准确可靠是矿工生命和煤矿安全的保障。 ? 2、在煤矿井下气体异常区或灾害区域,必须加强气体检测。 ? 3、进入灾害区域的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氧气呼吸器。

? 4、灾区人员撤离灾区时,必须时正确佩戴好自救器。

? 5、采掘工作面必须配备便携式瓦斯报警仪,采煤工作面悬挂在工作面的上(下)隅

角、掘进工作面悬挂在工作面风筒的另一侧距迎头5m范围内,并处于常开状态。

6、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每7天必须使用标准气体和空气样标校1次。自救器气密性检查和称重检查每月1次。

结 束 语

自救器是入井人员在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时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缺氧窒息的一种随身携带的呼吸保护器具。然而,在煤矿虽然每一个矿工都配备了自救器,但是很多人根本不会使用或者使用不当,这就导致了在事故中不必要的伤亡。加强对矿工和各级领导的自救知识教育,掌握正确使用自救器的方法,提高自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oz.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