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考试试卷(理科)Wor

更新时间:2024-04-28 13: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西桂林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考试

(理科)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λ+1,0,2λ),=(6,0,2),∥,则λ的值为( ) A.

B.5

C.

D.﹣5

2.函数y=cos2x的导数是( ) A.﹣sin2x B.sin2x 3.已知i是虚数单位,则

C.﹣2sin2x D.2sin2x

对应的点在复平面的(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13+23+33+43+53+63=( ) A.19 B.20 C.21 D.22

5.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如下表,且EX=6.3,则表中a的值为( )

X P A.5

B.6

4 0.5 C.7

a 0.1 D.8

9 b 2

2

2

2

6.已知小王定点投篮命中的概率是,若他连续投篮3次,则恰有1次投中的概率是( ) A.

B.

C.

D.

7.用反证法证明“若x+y≤0则x≤0或y≤0”时,应假设( ) A.x>0或y>0 B.x>0且y>0 C.xy>0

D.x+y<0

8.已知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2,4),下列概率与P(X≤0)相等的是( ) A.P(X≥2)

B.P(X≥4)

C.P(0≤X≤4) D.1﹣P(X≥4)

9.由曲线xy=1,直线y=x,y=3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 A.

B.2﹣ln3 C.4+ln3

D.4﹣ln3

10.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11.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的步行街同侧有6块广告牌,牌的底色可选用红、蓝两种颜色,若要求相邻两块

牌的底色不都为蓝色,则不同的配色方案共有( ) A.20 B.21 C.22 D.24

12.已知定义在R上的可导函数f(x)的导函数为f'(x),满足f'(x)<f(x),且f(x+3)为偶函数,f(6)=1,则不等式f(x)>e的解集为( ) A.(﹣∞,0) B.(0,+∞)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3.已知14.

,则P(AB)= .

C.(1,+∞)

D.(4,+∞)

x

(ex+x)dx= .

15.若三角形内切圆半径为r,三边长为a,b,c,则三角形的面积S=(a+b+c)r,利用类比思想:若四面体内切球半径为R,四个面的面积为S1,S2,S3,S4,则四面体的体积V= .

16.若关于x的方程xlnx﹣kx+1=0在区间[,e]上有两个不等实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解答应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及演算步骤)) 17.(1)已知A

=6C

,求n的值;

(2)求二项式(1﹣2x)4的展开式中第4项的系数.

18.已知函数f(x)=x3+ax2+bx在x=﹣与x=1处都取得极值. (1)求a,b的值;

(2)求曲线y=f(x)在x=2处的切线方程.

19.设数列{an}满足:a1=2,an+1=an﹣nan+1. (1)求a2,a3,a4;

(2)猜想an的一个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0.某企业招聘中,依次进行A科、B科考试,当A科合格时,才可考B科,且两科均有一次补考机会,两科都合格方通过.甲参加招聘,已知他每次考A科合格的概率均为,每次考B科合格的概率均为.假设他不放弃每次考试机会,且每次考试互不影响. (I)求甲恰好3次考试通过的概率;

(II)记甲参加考试的次数为ξ,求ξ的分布列和期望.

2

21.如图所示,已知长方体ABCD中,为DC的中点.将△ADM沿AM折起,使得AD⊥

BM.

(1)求证:平面ADM⊥平面ABCM; (2)是否存在满足

实数t;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已知函数f(x)=(2﹣a)(x﹣1)﹣2lnx (1)当a=1时,求f(x)的单调区间;

(2)若函数f(x)在(0,)上无零点,求a最小值.

的点E,使得二面角E﹣AM﹣D为大小为

.若存在,求出相应的

广西桂林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考试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λ+1,0,2λ),=(6,0,2),∥,则λ的值为( ) A.

B.5

C.

D.﹣5

【考点】M5: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

【分析】根据题意,由空间向量的平行判定方法,可得若∥,必有=

,解可得λ得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已知=(λ+1,0,2λ),=(6,0,2), 若∥,必有=

解可得:λ=; 故选:A.

2.函数y=cos2x的导数是( ) A.﹣sin2x B.sin2x

C.﹣2sin2x D.2sin2x 【考点】63:导数的运算.

【分析】根据题意,令t=2x,则y=cost,利用复合函数的导数计算法则计算可得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令t=2x,则y=cost, 其导数y′=(2x)′(cost)′=﹣2sin2x; 故选:C.

3.已知i是虚数单位,则

对应的点在复平面的(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考点】A5: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分析】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求出

对应的点在复平面的坐标得答案.的值,即可

【解答】解:∵∴故选:D.

=,

对应的点在复平面的坐标为(1,﹣1),在第四象限.

4.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13+23+33+43+53+63=( ) A.19 B.20 C.21 D.22

【考点】F1:归纳推理;8M: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

【分析】解答此类的方法是从特殊的前几个式子进行分析找出规律.观察前几个式子的变化规律,发现每一个等式左边为立方和,右边为平方的形式,且左边的底数在增加,右边的底数也在增加.从中找规律性即可.

【解答】解:∵所给等式左边的底数依次分别为1,2;1,2,3;1,2,3,4; 右边的底数依次分别为3,6,10,(注意:这里3+3=6,6+4=10), ∴由底数内在规律可知:第五个等式左边的底数为1,2,3,4,5,6, 右边的底数为10+5+6=21.又左边为立方和,右边为平方的形式, 故有13+23+33+43+53+63=212. 故选C.

5.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如下表,且EX=6.3,则表中a的值为( )

X P A.5

B.6

4 0.5 C.7

a 0.1 D.8

9 b 2

2

2

2

【考点】CG: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分析】由题意知:0.5+0.1+b=1,解得b=0.4,从而4×0.5+0.1a+9×0.4=6.3,由此能求出a. 【解答】解:由题意知: 0.5+0.1+b=1, 解得b=0.4, ∵EX=6.3,

∴4×0.5+0.1a+9×0.4=6.3, 解得a=7.

故选:C.

6.已知小王定点投篮命中的概率是A.

B.

C.

D.

,若他连续投篮3次,则恰有1次投中的概率是( )

【考点】CB: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分析】利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概率计算公式直接求解. 【解答】解:∵小王定点投篮命中的概率是∴他连续投篮3次,则恰有1次投中的概率: p=故选:A.

7.用反证法证明“若x+y≤0则x≤0或y≤0”时,应假设( ) A.x>0或y>0 B.x>0且y>0 C.xy>0 【考点】FC:反证法.

【分析】熟记反证法的步骤,直接填空即可.反面有多种情况,需一一否定. 【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若x+y≤0则x≤0或y≤0”时,应先假设x>0且y>0. 故选:B.

8.已知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2,4),下列概率与P(X≤0)相等的是( ) A.P(X≥2)

B.P(X≥4)

C.P(0≤X≤4) D.1﹣P(X≥4)

D.x+y<0

=

【考点】CP: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分析】由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2,4)可知,x=2为其密度曲线的对称轴,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由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2,4)可知,x=2为其密度曲线的对称轴,因此P(X≤0)=P(X≥4). 故选B.

9.由曲线xy=1,直线y=x,y=3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 A.

B.2﹣ln3 C.4+ln3

D.4﹣ln3

【考点】6G:定积分在求面积中的应用.

【分析】由题意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知,欲求由曲线xy=1,直线y=x,y=3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曲边梯形ABD的面积与直角三角形BCD的面积,再计算定积分即可求得. 【解答】解:根据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得: 由曲线xy=1,直线y=x,y=3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S=

(3﹣

)dx+

=(3x﹣lnx)=3﹣ln3﹣1+2 =4﹣ln3. 故选D.

+2

10.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考点】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MK: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

【分析】正方体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平行于BB1,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与平面ACD1所成角,即为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

直角三角形中,利用边角关系求出此角的余弦值.

【解答】解:如图,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1,O,设正方体的棱长等于1, 则O1O与平面ACD1所成角就是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即∠O1OD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1z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