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学

更新时间:2023-10-21 02: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方政府学

1.简述地方议决机关的职权。

答:1.设有民选产生的地方政府自治机关。地方议会作为主要自治机关,由选民选举产生,有固定的任期。 2.简述地方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2.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通常是通过《地方组织法》或《地方自治法》等法律加以确定和调整。 3、简述地方选举的作用与意义。

答:3.各地方自治单位依据法律承担地域性、社会性、服务性的公共管理职能。

4、论述地方政府的特征与作用.

答:4.地方自治单位内部的自治权力包括组织权、财政权、公共执行权、地方立法权、制裁权等5个。

1、简述地方政府管理本地区社会事务的方式。

答:一是行使宪法、法律、地方法规赋予地方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这些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的内容、程序、监督和国家救济均有详尽的规定,地方政府必须严格遵循;二是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结合。即地方政府运用市场机制,将一些事务交给私营企业经营,地方政府依法监督;三是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让它们参与某些社会性事务管理,如娱乐、社会福利性事务,等等;四是建立社会事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如公共卫生、医疗等方面以及在发生重大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严重交通事故时,地方政府可依法实行紧急状态或戒严,依法运用行政权力加以解决。

第一种为议行合一型的,由地方公民选举议会,由议会选举执行委员会为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主要成员同时为地方议会的组成人员, 负责地方政府的设置、调整并管理其运行。第二种为议行分立型的,地方议会和地方行政机关即政府的首长分别由辖区公民选举产生,各自对选民负责,由民选的地方政府行政首长司掌地方政府的机构设

机关即议会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同时接受上级政府领导并对其负责。地方政府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管理机构设置、变更和运转。中国的地方政府的机构管理属于此种类型。

2、简述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的特征。

答:第一,它是纯出于地域治理需要而设置的地方政府,对它不存在其他特定需要;第二,它所辖的地域范围,通常都包含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既便出现为城镇地区专设的地方政府后,除部分基层地方政府外,其他地方政府和大多数高层地方政府仍然是兼辖城乡的地域性政府;第三,这类地方政府所在的行政区划单位,设置时不存在某种特定的要求,如关于人口数量或经济发展程度的要求(这不同于城镇型地方政府),或关于民族构成比例的要求(这不同于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

3、简述地方政府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答:内容:第一,地方政府对自身的管理,称之为内部管理。第二,地方政府对辖区社会经济和政治事务的管理,亦称地方政府的外部管理或地方公共管理,它是地方政府管理的主干部分,或者说是地方政府管理的根本目的。

特点:内部管理本身具有相对封闭的性质,目的在于提高整个行政系统的工作效率。外部管理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管理成效的好坏要由外界做出评价。外部管理要求提高整个行政系统的活动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追求效率。因此外部管理更重视管理的法制化(体现为依法行政)和以民为本(体现为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4、论述我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动力与途径

答:动力:第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要求地方政府国内事务上发挥更大作用。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要求地方政府改变其活动内容与方式。第三,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律精神的增强,要求地方政府提高工作效益,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第四,与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要求地方政府行为与国际接轨。

途径:(1)、地方政府发展的目标是促进中国地方政府的现代化,地方自治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 (2)、充实、完善和发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提高人大代表的执政素质。第二,加强人大活动的力度。第三,实行人大常委专职制。第四,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监督作用。第五,加强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政府活动的能力。

1、论述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目标

答:规律:首先,地方政府发展是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共同推动的过程。 其次,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在单一制国家,大多数地方政府的改革是由中央政府发起的,而在联邦制国家,又往往是由州政府发起的,采取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战略。 第三,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涉及内容广泛的、系统性改革工程。地方政府发展既涉及到地方行政系统的改革,也关系到地方立法、司法关系的变革;既涉及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调整,也涉及到地方政府和地方民众关系的完善、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地方政府内部各部门间关系和地方政府人员间的关系;既涉及到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机构改革,也涉及到地方官员观念转变的问题。 第四,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

目标:人类行政模式经历了统治行政、管理行政和服务行政三个阶段。统治行政是一种强权制度,管理行政只是人类行政模式总体性转换的一个过渡,归根结底还仍然属于强权制度,服务行政是人类行政模式的一种人性回归,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

2、论述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与表现

答:原因:(1)经济体制的转变是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直接原

因。(2)生产力的发展及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需要的扩大,是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原因。(3)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下放权力。(4)实现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通过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使地方政府的相当部分职能向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转移。(5)实现地方政府的公共行政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也是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另一原因。

表现:(1)政府与公有制企业在经营权方面的分开,促使各级地方政府基本上撤销了专业经济管理部门(2)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3)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加重(4)建设、经营和管制地方性公共基础设施职能的重要性上升(5)规划和环境保护职能受到高度重视(6)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转的需要,地方政府努力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步完善这方面的职能(7)依靠第三部门,管理社会事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3r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