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问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8:59:5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服务服务贸易的内涵: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服务贸易即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狭义的服务贸易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的形式满足另一国的某种需求以取得报酬的活动。服务贸易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广义的。

2、产业非工业化:非工业化现象一般是指整个制造业部门的产出或就业的缩减。

产业空心化: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的迅速的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的比例严重失衡。

3、当今社会是否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或后工业化社会?

观点:服务业供给过半不是对服务产品需求过半的结果,而是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现代企业生产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结果,是工业生产以新的方式进行因而投入更多服务的结果。因此,现代经济只能叫“新工业经济”

“新工业经济”论认为:经济“服务化”服从以物质产品的需求增长为动力的“工业经济”模式,造成“服务化”现象的原因有: 1)、技术进步导致人力资本成为主要的劳动投入模式。

2)、分工导致物质生产企业原来自己承担的为生产而进行的服务活动外置为由独立的服务企业来从事。

3)、由于科技进步和服务产品生产独立化的要求,与人力资本有关的产业(如教育)得到了相应发展。

4、“产业服务化”中,工业生产服务可以分为: 1)直接作为工业企业的中间投入

2)作为商品交换过程的流通和金融服务

3)与新生产结构相适应的人力资本形成所需要的服务 4)对整个生产体系进行协调和规制所需要的服务

5、服务产业化:指为了提高服务生产本身的劳动生产率,要求对一些服务业务的生产、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给予标准化。 6、服务的本性特征:服务一般是无形的。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

的。

服务是难以贮存的。服务的异质性。服务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 服务消费者支付的价格通常并不是与其获得的实际产出相联系的

7、服务业形成的条件:1)出现剩余产品、2)服务部门独立化产生正的效率

效应

3)经济对服务产品的需求经常化、规模化 8、配第-克拉克定理

基本思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9、配第-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形成机制:

收入弹性差异: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农业,而农产品的需求特性是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的程度而同步增加,即它的收

入弹性出现下降,并小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提供的工业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弹性。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将从第一次产业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

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第一产业和第二次产业之间,技术进步有很大差别,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比工业要困难得多,因此,对农业的投资会出现一个限度,出现“报酬递减”的情况。而工业的技术进步要比农业迅速得多,工业投资多处于“报酬递增”的情况,随着工业投资的增加,产量的加大,单位成本下降的潜力很大,必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的更大发展。

10、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差别:

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法。这导致第三产业的范围通常难以确定,而服务业的界定是以是否能够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为标准的。

三次产业划分的思想出发点是经济体系中的供给分类,暗含高层次产业的发展单向地依赖低层次产业产品的含义。而对于服务业概念的提出更加重视需求的作用,强调产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第三产业概念的经济结构涵义主要是相对于国内经济的,而服务业概念的经济结构涵义则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更加具有开放性。 11、服务产业的分类(布朗宁和辛格曼)

将服务部门划分为消费者服务、生产者服务、分配服务、社会服务 消费者服务: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服务。

生产者服务:用于商品或其它服务的进一步生产或提供的中间服务。 分配服务:即消费者和生产者为获得货品或供给货品而必须购买的服务。 社会服务: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或准公共服务产品。

12、对ISIC(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进行修订的考量:1)提高国际可比性:统一地区分类、吸收更多的国家来参与ISIC的修订、目标是至少在大类层次上具有国际可比性。2)保持与以往的连贯性3)可以作为在细类层次上的国际分类标准

13、服务产品的市场特征: 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价格竞争不充分3)、部门产业具有自然垄断特征 14、服务市场的进入障碍

1)、对服务供给的政府规制:(1)部门结构管理。管理和控制新进入者(2)企业行为管理,规范和影响已有供给者的行为 2)、沉淀成本

15、关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价格特征(理解) 1)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滞后

2)服务业就业比重为什么会增长? 富克斯认为:

对服务的最终需求增长(需求角度的解释) 对服务的中间需求增长

服务业人均产出滞后(供给角度的解释)

3)服务业增长的特征事实—“需求论”的解释

恩格尔定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消费比重将下降,对其他货品及服务的消费比重会上升。

恩格尔定律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以及克拉克的“需求层级”假设具有一致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人均收入的函数。对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将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上升,因为只有达到更高的收入水平的时候,需求的层级才会偏向更高级的需求。

4)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滞后的相对价格效应

市场永远只惩罚一个部门中的落后企业即个别价值较高的企业,但从不惩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的整个部门”。平均要素报酬规律及要素可以在部门间转移的市场机制会引致各部门分享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利益。

在同一经济中,劳动生产率不增长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必然会相应上升。

16、成本病:是指服务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成本不断增加的现象,该现象有两个特征:一是就业份额不断增加,二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这两个特征相互作用导致服务部门的成本不断增加,其中,劳动生产率滞后是服务业存在成本病的主要原因。

17、两部门非均衡增长的宏观价格效应基本观点:

1)、与其他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产率滞后。

2)、服务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因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

3)、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对服务业的增长有很重要的影响。较低的价格弹性会导致“成本病”问题。 18、可贸易性含义自己找 19、可贸易性的决定因素

1)产品自身的属性2)运输成本3)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

20、非贸易品的存在影响:价格决定(产品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等)、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转移)、经济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内外政策以及内外平衡)

21、BOP:国际收支体系,记录一国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国际交易。 22、FAT:统计反映“外国附属机构”(外国直接投资额占50%以上)在东道国发生的全部商品和服务交易情况,包括与投资母国之间的交易,与所有东道国其他居民之间的交易,以及与其他第三国之间的交易。

23、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一)服务产品进出口的非海关控制性、(二)国际服务贸易保护方式更具隐蔽性、(三)服务贸易的惯例、约束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四)对要素移动和服务机构境外设置的更多依赖性、(五)其管理难度更大、更复杂(六)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

24、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25、二分法:一是惯性的或延伸的用有比较优势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来解释国际服务贸易的动因、二是根据服务经济理论,针对服务产品的特征研究国际服务贸易的动因。

26、国际服务贸易的动因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服务贸易动因:比较优势论的一般原理: 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或技术差别是各国生产同一产品时存在价格差别的基本原因;这种价格差及生产者对较高价格的追求是国际贸易的原因或动力;

每个国家专门生产自己有优势的产品并根据自己对产品的需要进行交换是形成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通过国际贸易都能够获得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则是国际贸易的结果。

比较优势理论的延伸——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Heckscher-Ohlin) 比较优势的形成源自各国生产要素相对丰裕程度不同而导致的要素价格差异。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要素的丰裕程度——要素的价格差异——产品价格差异——国际贸易

结果: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价格差异,比较价格差异是贸易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产生在部门之间。

27、邓宁的“三优势”理论

a.所有权优势理论:区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性质,指出直接投资的性质在于控制国外的经营活动,最早提出垄断优势理论。 基本观点:市场是不完全的。由于规模经济、技术垄断、商标、产品差别、政府税收等原因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市场不完全使垄断企业拥有和保持垄断优势,使企业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

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来源: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产品差别、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价格联盟等)、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专利、资金、特殊管理技能)、企业的内外部规模经济。

目标:绕过东道国关税壁垒,获得技术资产的全部收益

b.内部化优势理论:跨国公司是内部化一些中间产品的国际市场组织。

中间产品不只包括有形产品,还包括知识产品(专利、专有技术、商标、管理技术、市场信息),由于中间产品本身的属性和特征,加上市场不完全,企业对中间产品的交易可能需要付出高昂成本。

内部化产生背景(市场失灵):结构性失灵:主要由于东道国政府的限制、无形资产的特性等。交易性失灵:包括交易渠道不畅、交易方式僵化等。

只要创造出比外部市场更有效的行政结构或内部市场,就能解决由于市场不完全带来的不能保证内部供求安全问题。

内部化的效益源自:创造内部远期市场、避免讨价还价、消除不确定性、减少政府干预的影响等。

内部化的前提:产业的生产活动存在纵向多阶段特点。 缺陷:难以解释最终产品的跨国生产。

c.区位优势理论:指某一国外市场相对于企业母国市场在市场环境方面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利程度,也就是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因素上具有的优势条件 。 区位选择的标准:市场因素、出口障碍因素、成本因素、投资环境因素 28、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对外国服务生产者或提供者的服务提供或销售所设置的有障碍作用的政策措施;凡直接或间接地使外国服务生产者或提供者增加生产或销售成本的政策措施都有可能被外国服务厂商认为是贸易壁垒。

29、服务贸易保护政策产生的原因:1).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需要 2).维护国家政治、文化独立和安全的需要,3).避免或缓和国家间服务业水平过大差异导致负面影响的需要

30、服务贸易政策壁垒的一般特征:以国内政策为主;较多对“人”(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资格与活动的限制;由国内各个不同部门掌握制

定、庞杂繁复, 缺乏统一协调;灵活隐蔽,选择性强,保护力强;除了商业贸易的利益外,还强调国家的安全与主权利益等作为政策目标。

31、完善的保护政策衡量指标应具备四个特征:可比性、可解释性、准确性、可操作性或可重复性。(名义保护率、实际保护率、生产者补贴等值) 32、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 (一)正效应分析

1).规模经济效应。

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连为一体,会有效地消除制约规模经济实现的因素。 2).竞争优势效应。

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促使服务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改善经营管理,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强市场开拓,推动服务部门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提高厂商的竞争力。

3).经济刺激效应。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产生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如竞争意识的形成,新技术、新知识的获得,提高专业化的程度,引进制度和态度方面的转变等等。这些对经济的刺激效应,可以提高一国潜在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4).经济资源充分利用效应。

对发展中国家来讲,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缺少作为基础设施的服务部门和教育服务,因此可以通过服务自由化扩大此类的进口,补充国内相关部门的不足;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有限,一部分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利用这部分资源来扩大出口。 5).学习效应。

服务贸易自由化会促进对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管理方法的引进和学习,从而降低服务业的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和优胜劣汰机制,强化学习的动机和机制。 (二)负效应分析

1).阻碍国内服务业发展效应。

服务贸易自由化大大加剧了国际上的竞争,使任何一国的服务业不仅面临的是国内竞争,而且是激烈的国际竞争,而且再不能通过国家的保护来谋求竞争优势。国内市场的开放使国内的服务业面临着国外严重的挑战,这种挑战会压缩国内的市场空间影响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和扩张。对于像我国服务业处于不发达的国家来说,服务贸易自由化无疑会损害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甚至损害到一些相关行业的利益。

2).危害国家安全效应。

服务贸易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了金融、保险、旅游、运输、建筑、专业服务、信息通信服务等等,其中许多内容科技含量很高,或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贸易自由化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这些领域的市场,发达国家凭借自己技术和资金的优势很快能进入甚至操纵这些国家的一些服务行业,这样等于国民经济的命脉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是十分不利的。 3).国际收支恶化效应。

随着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越占越大,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其发展影响国际收支的作用也不断增强。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于一些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aj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