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更新时间:2024-04-05 21: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校长如何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之所在,教师在决定学校办学业绩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忽视了教师的因素,学校成功的可能几乎没有。作为一校之长,校长必须认识到教师在学校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为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为教师创造参加民主管理学校的民主环境

学校的每一项决策,都必须反映教职工的心声和意识,代表绝大多数教职工的利益,体现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让教师知校情,议校政,理校事,督校务,自觉自强,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充分调动起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建校爱校的良好氛围。这就要求校长为教师创造一个参加民主管理学校的民主环境。

1、完善和强化教代会的制度

校长要把召开好教代会视为民主管理学校的大事。开教代会前充分做好筹备工作,广泛征集教师对学校建设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提案,对建设性、创造性的提案予以吸收并在会后加以落实。教代会上,校长应对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例如校财政收支等方面的情况予以耐心解答。学校制定的涉及教师切身利益和学校未来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都经过教师充分讨论、教代会通过后再付诸实施。对领导干部的评议权利也应实实在在地交给教师。实行校领导回避制,让教师在教代会

上无顾虑地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价。这样做教师可能会对领导提出较多的意见,但无损于领导的形象。相反,领导可以从中听到教师的心里话,对将来改进工作有利,同时也能减少部分教师背后发牢骚,有利于干群的团结,树立纯正的校风。

2、要做好校务工作

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他们既希望了解学校发展的脉搏,又为自己能够出一把力,献一计策而自豪。校长应把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主要内容,要保障教师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使校务公开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现阶段,学校招生、毕业生分配、教师的晋级晋职等工作都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如果学校在这些问题上搞暗箱操作,不给教师知情的权利,就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引起教师对领导廉洁的猜忌。学校在处理这些敏感问题时,一定要事先向教师“通通风”、“透透气”、听听反映、摸摸情况,事中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事后公开结果,做到使大多数教师满意。

(二)为教师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环境

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非常强烈。他们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渴望能有一个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和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一个明智的校长应该体察教师这种精神需求,在处理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做好公平、公正,不循私情断事,不戴有色眼镜看人。

1、要公正评价教师

教师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潜在性和集体性等特点,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很难量化。所以对教师评价应该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公平公正,方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对教师评价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二是师德状况,三是工作的行为态度。必须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惟一依据,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要坚决摈弃以考试成绩的好坏确定教师工作业绩的陈旧做法。

由谁评价教师的业绩呢?传统的观念中,校长的权利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评估教师的工作绩效,教师的考核必须由校长考核。这样做有时会导致有失公平公正,因为校长可能很难对每个教师的情况作出精确评价。而评价一旦失去了公平公正,就会使工作积极努力的教师心灰意冷,心生怨气,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学校全盘工作。比较妥当的做法应该是由教师自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应作为参考。有些学校在对教师评价时,采用群众测评的方法,并把群众测评的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依据,这也是有失公平公正原则的不科学的做法。因为这可能导致工作平平,但人缘好的教师得到高评价,工作出色的教师得不到应有评价的结果;还可能导致教师之间拉帮结派搞关系而疏于工作的歪风邪气的盛行。群众测评只能作为参考。

2、对教师的奖惩要公平公正

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必须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

按劳分配的结构工资制,改革用人上的终身制,实行全员聘用制,竞争上岗,用优汰劣。如此,教师队伍才能保持经久不衰的活力。

对教师的聘用,要建立在对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上,切忌徇私情,更不能借机打击报复教师。聘用教师要有科学的、便于操作的程序,要成立聘用考核小组,要不拘一格尊重人才、重用人才、引进人才,促进整体优化;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建立健全教职工晋级奖励制度。对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校长要不论亲疏予以重奖,切不可以已好恶定奖惩。

此外在教师评定职称,选拔领导干部等方面,都要给教师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符合条件的获得相应的教师职务,德才兼备的走上领导岗位。万万不能搞走后门、请客送礼之类的歪门邪道,否则丧失的是校长的人格,伤害的是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损的是学校的全盘工作。

(三)为教师创造团结协作的合作环境

教师多少年来习惯单兵作战、单向交往,并形成以制定计划、备课、书写教案、应付上课、批改作业等为教师主要内容的工作方式。有的教师还受传统文人相轻不良思想的影响,不与别人交往,不与别人合作,这对教师个人有负面影响,对学生教育不利,当然也对学校工作不利。在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的今天尤其如此。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将引发教学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新课程呼唤教师的将单一的工作

方式变为多面合作的工作关系。因此,校长必须为教师提供一个团结协作的合作环境。

首先,校长必须在情感上与教师打成一片,把领导、教师、职工通过情感这根纽带联系在一起,努力营造一个工作上互相协作,生活上互相关心,思想上互相理解,行动上互相支持的团结向上的集体,使极端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无藏身无立足之地。如果校长大搞权力尊严,摆领导架子,高高于群众之上,拒群众于千里之外,建设一个团体协作的集体就会成为一句永远不能实现的空话。其次必须倡导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校长要努力建设好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新课程给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教材的处理和运用等方面更多的自主性,以便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习惯了教材编什么我就教什么的教师一时难以适应。针对新的情况,建设好一支学科教研组就十分必要。同教研组的教师集体备课,大家利用备课时间对教材内容进行讨论,确立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得基本统一意见后,分工执笔备课,最后做到资源共享。一学年后,每一套备课教案,又都可以留给下一届新任教师参考。这种循环式的备课能提高教师工作的效率,更能培养教师团结协作的精神。同一班级任课教师的合作更加重要,因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必须打破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又因为我们要靠教师齐心协力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果教师之间不团结协作,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拆台,彼此不和,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必将以全面失败而告终。

(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科研环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计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路上来”。教师成为研究者,对于教师个体来说,也有助于教师专业文化的提升,对学校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校长应努力调动教师参加教科研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科研环境。

目前教师从事教科研存在一大障碍:就是不少教师对教科研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教科研高不可攀,存在着畏难情绪;认为教科研于实际工作无补,怕因教科研影响工作时间。对此,校长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开展专题讨论,组织教师到教科研风气浓厚的兄弟学校学习取经,引导教师改变观念,树立向教科研要质量的思想,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还应率先垂范,带头开展教科研工作。

未来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学校要建立专门的教科研组织为教师从事教科研做好组织和搭桥牵线工作。组织好教育教学观摩活动,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舞台,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为教师打开开阔视野的窗口。

此外,校长要发扬科研民主,不把自己的教学意图强价给教师;提升教师对学校生活和教学现象的认识,促使教师成为具有反思探究能力的专业人员,从而逐步建立专业自信,自主促进教育教学的良好品格。

(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科研环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计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路上来”。教师成为研究者,对于教师个体来说,也有助于教师专业文化的提升,对学校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校长应努力调动教师参加教科研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科研环境。

目前教师从事教科研存在一大障碍:就是不少教师对教科研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教科研高不可攀,存在着畏难情绪;认为教科研于实际工作无补,怕因教科研影响工作时间。对此,校长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开展专题讨论,组织教师到教科研风气浓厚的兄弟学校学习取经,引导教师改变观念,树立向教科研要质量的思想,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还应率先垂范,带头开展教科研工作。

未来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学校要建立专门的教科研组织为教师从事教科研做好组织和搭桥牵线工作。组织好教育教学观摩活动,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舞台,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为教师打开开阔视野的窗口。

此外,校长要发扬科研民主,不把自己的教学意图强价给教师;提升教师对学校生活和教学现象的认识,促使教师成为具有反思探究能力的专业人员,从而逐步建立专业自信,自主促进教育教学的良好品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jo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