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更新时间:2023-10-11 18: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备考手记(一):如何在短时间内读懂一篇文章

阅读对一个学生来说,太重要了,因为现在的语文考试,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两个重头戏,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着阅读的功底。平赏的阅读受时间限制小,考场上的阅读就不一样了,它要求讲究时间效率,即快速读懂并答题。笔者将自己的一点实践经验总结一下,供学生朋友参考,同时和同行交流。 首先要申明:一是理论依据不足,仅是个人积累;二是此法实践性强,需要反复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归纳;三是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只要愿意,每个学生都可以试。

此法需要三个工具:一分集中的注意力、一个想动的脑子、一支勤奋的笔。 接触到一篇文章,先要集中注意力,这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所在,如果你在读文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文章的信息在你头脑中不能留下痕迹,那要读懂文章是很难的。如果一遍没有任何收获,你就会急躁起来,越是急躁就越不容易静下心来读懂文章,越是读不懂就越心烦,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效果不好。

这时不妨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手里拿上一支笔,用笔指着阅读内容,眼睛跟着笔走,脑子想着笔尖下的内容,这样文章的内容就会在脑子中留下印象。 同时还要进一步把笔用好,那就是做记号。一是标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这些可能是你读懂文章的障碍,但并不是每个生字词都是,有的不影响你的阅读,有的通过上下文也知道它的大致意思,这些你就不用去管它。只管对自己理解文章有障碍作用的生字词,因为你做了记号,一目了然,很快就可以通过查工具书解决。

二是标记特殊的句子,这些特殊的句子往往是文章的考点。哪些是特殊句子,每一段的中心句、点明文章主题的句子、承上启下的句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性的句子、词汇比较丰富的句子、还有写得美的句子等,这些是考语文应该考的,也是命题者的素材所在。

做好这些记号也需要动脑筋,也就是你在阅读过程中要让你的大脑积极参与阅读,随时对阅读信息进行判断,并做上记号,作好批注。这当然也需要你平时积累好基本的语文知识,更有利于提高你判断特殊句子速度,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如果能在阅读过程中踏踏实实地按照上述方法做,一篇简单的文章一遍就可以读个差不多,稍微难一点的,也只要把所做记号稍作研究,便可以读懂,并能做好后面的思考题。三个工具是相辅相成的,阅读过程中既要集中注意力,更要动脑子,还要勤于动笔,这样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备考手记(三):请别把作文指导教成了写作学 作者:郑奇想

作文在中高考中的分数比重越来越大,教学中对作文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教师的作文教学也越来越讲究,这是好事,说明我们教学抓住了重头戏,无可厚非。下面先请大家看一组作文指导的主题。

“技巧点拨:作文开头的五个经典句式”、“作文精彩结尾20例”、“中考作文抢分6招”、“布局:让习作成竹在胸”、“中考作文三轮复习法:真情方能感动阅卷老师”、“串点·起兴·追问-----作文谋篇布局三法”、“作文三步法备课参考:感知训练(一)(二)及思维训练”、“中考作文稳操胜券五步法”、“名师指导:备战07中考作文之扣题写作篇”等,还有很多,从这么多的主题可以看出,我们的语文教师有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对作文指导研究很深,这也是敬业精神的体现。即使如此,笔者也有自己的看法。

对中学生作文指导宜粗不宜细,更不能过分专业,这是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决定了的。看过上面这些主题和文章,笔者不免有在学大学中文系的写作学的感觉,也许是笔者专业功底有限吧。中学生的思维习惯还不适宜学得这么深,这么专业,这么系统,因为他的认识水平有限,思维还很不成熟,而且他们所学的都是基础知识,科目也比较杂,如果我们光语文一个作文就要学这么多,他很可能无力胜任。也难怪从近几年的阅卷现场传来作文大多是“四不象”的文章的感慨,这除了命题导向外,与我们的作文指导不无关系。

作文指导这里“技巧”、那里“法宝”、还有“绝招”、另有“几法”等等,“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学生作文时这也想模仿,那也想效法,搞得自己也无所适从。

笔者认为,中学生作文重在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简单的文体识别知识要有,分文体作文也是必要的。事实上太深太细,过于繁杂,一是学生无能力掌握,二是学生不感兴趣,甚至被繁杂的作文技巧所吓倒,使学生怕作文,以致厌恶作文,适得其反,所以作文指导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并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是最好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2n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