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册基础知识学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6:33:1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语文第四册基础知识学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酾酒shī 横槊shuò 山川相缪miào 愀然qiǎo

B.狭隘ài 智者乐也yào 万乘之公相shang 兄殁南方mò C.逋慢bū 过蒙拔擢zhuó 终鲜兄弟xiān 优渥wò D.江渚zhǚ 除臣洗马 xiǎn 不省所怙hù 匏樽páo 2、指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门衰祚薄:家门衰微,福分浅薄。祚,福分。 B.不克蒙其泽:克,终于;蒙,承受;泽:恩泽。

C.得其犹尤绝者家焉:家,名词作动词,安家;焉,兼词,“于此”。 D.寄蜉蝣于天地:蜉蝣,一种小飞虫,文中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清莹秀澈,锵鸣金石 D.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4、指出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A.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B.不矜名节 愿陛下矜悯愚诚

C.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D.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完全一致的是

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B. 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C.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D.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名之以其能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舞幽壑之潜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B. 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C.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D. 少强者而夭,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8.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寂寥而莫我知也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9.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零丁,一天也没有分开过。

B.明年,丞相薨,吾去卞州,汝不果来——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去了汴州,

1

你没能来成。

C.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当初,我和你都是少年,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久会长久在一起的。

D.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有《昌黎先生集》。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三苏”。

C.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参与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愚溪诗序》即作于柳州任上。

D.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宴集序、赠序之别。书序,一般是指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愚溪诗序》即属此类;宴集序,是古人宴集时,一起赋诗后,公推一人所作的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赠序则是亲友之间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 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注]:张耒自幼有雄才,仕途坎坷却十分刚毅。

(1)本诗采用了 的写景状物的手法,其中写静景的词语有 ,写动景的词语有 。 (2)孔子云:“诗言志。”请结合三、四两句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思想情感的。

2

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5.B 6.B 7.C 8.A 9.B 10.C

11.(1)离散(漂泊) 暮春 哀伤(惆怅)

(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12.(1)动静结合 秋叶夜霜梧桐气 树叶迎风

(2)在霜风凄紧之时,几叶寒桐随风抖动不甘凋零,作者以桐叶自比,表现了积极抗争的人生态度.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8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