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实验报告模板 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更新时间:2024-04-22 15: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桌号: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指导老师: 蔡忠法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等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

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

1. 示波器单踪显示练习 2. 函数信号发生器练习 3. 晶体管毫伏表练习 4. 示波器双踪显示练习

5. 测试函数发生器的同步输出波形 6. 数字万用表使用练习

四、实验原理、步骤和实验结果

1. 示波器单踪显示练习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探头连校准信号,在屏幕上调出稳定的波形。 2) 测量方波的幅度和频率。

3) 测量方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时间。 实验数据记录: 测试项目 幅 度 频 率 上升时间 下降时间 标称值 0.2V(p-p) 1kHz ≤15μs ≤15μs 原始数据 div div div div 实测值 V/div ms/div μs/div μs/div V Hz μs μs 实验小结:

1) 测量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的方法是:

1

2) 示波器使用注意事项是:

2. 函数信号发生器练习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三角波,送示波器显示稳定的波形。 2) 将频率分别调到1 kHz、10 kHz、100 Hz。 3) 将三角波幅度调到50mV(峰值)。 4) 从示波器中读出三角波频率。 实验数据记录: 频率值 1 kHz 10 kHz 100 Hz 原始数据 div div div ms/div μs/div μs/div 实测值 Hz Hz Hz 实验小结:

函数信号发生器使用注意事项是:

3. 晶体管毫伏表练习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1 k Hz正弦波,送示波器显示稳定的波形。 2) 调节幅度至约1.4V峰值(用示波器测量)。

3) 同时用毫伏表测正弦波有效值,调节正弦波幅度精确至有效值1V(用毫伏表测量)。 4) 从示波器中读出此时的正弦波幅值,记入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 刻度值 1V(有效值)

4. 示波器双踪显示练习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示波器CH1、CH2均不加输入信号,采用自动触发方式。

2

原始数据 div V/div 实测峰峰值 V 有效值 V 2) 扫速开关置于扫速较慢位置(如0.5 s/div挡),将“显示方式”开关分别置为“交替”和“断续”,观察并描述两条扫描线的显示特点。

3) 扫速开关置于扫速较快位置(如5μs/div挡),将“显示方式”开关分别置为“交替”和“断续”,观察并描述两条扫描线的显示特点。

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小结:(什么情况下用交替显示方式?什么情况下用断续显示方式?)

5. 测试函数发生器的同步输出波形

实验步骤:

1) 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调出约1kHz和1V的方波,用示波器双踪显示方式观察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OUTPUT)和同步端(SYNC)的波形。 2) 调节方波的幅度,观察它们的幅值变化情况。 3) 调节方波的频率,观察它们的频率变化情况。

4) 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改为三角波,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 5) 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改为正弦波,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小结:

函数信号发生器同步输出端的功能是:

6. 数字万用表使用练习

实验原理:

1) 万用表的通断挡在在检查线路连接时非常有用。

2) 万用表的二极管挡在测量时,LCD显示二极管的正向压降。 实验步骤:

1) 数字万用表的通断测试(模电实验箱)。

2) 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测量其正向压降。 实验结果记录:

五、实验收获

1. 2. 3.

六、思考与讨论

1. 示波器单通道显示时,如何选择触发源(CH1还是CH2)?

3

2. 有时示波器显示的波形闪烁或左右移动,能否避免?若能避免,应如何调?

3. 测量正弦电压幅值可用哪几种仪器?哪种最好?

七、体会与心得(选做)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cb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