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思考 doc

更新时间:2024-04-11 10: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思考

作者:王劲松 李智栽 李雯玲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0期

[摘要]文章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结合实际,就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提出并论述了“四个结合、四个为主”的新观念、新途径和新方法,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作了具体、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高校德育 观念 途径 方法 创新

[作者简介]王劲松(1963- ),男,四川泸州人,广西工学院党委组织部正处级组织员,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智栽(1962- ),男,广西天等人,广西工学院后勤集团经理,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柳州 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价值观多元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体系的构建”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桂科字048104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058-0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立党立国、强党强国的传统优势和制胜法宝。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和塑造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领地,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历来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思想政治道德教育遭遇尴尬局面和效率低下毋庸讳言。因此,当前就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的讨论和研究如火如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必须高屋建瓴,既在宏观上着眼,又从微观上着手,切实创新育人观念、充实育人内涵、拓展育人途径、改进育人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创新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观念

1.求实与创新相结合,以创新为主的观念。创新的渴求往往都源自于对现实状态的不满。实事求是地说,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与过去最好的时期相比,其过程凸显尴尬,其结果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市场经济的挑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物欲横流,各种形式的不正之风沉渣泛起,传统的只讲公不讲私,只讲奉献不讲回报,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的德育思想在当前的教育中显得苍白无力;二是社会道德环境的挑战。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轰轰烈烈,难免泥沙俱下,道德滑坡,受教育者甚至是教育者本身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道德环境的全面影响;三是信息社会的挑战。在五彩缤纷的现代信息社会里,陈旧的育人内容、方法、途径已与新形势相形见绌。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滞后与超前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教育已不再是一呼百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要应对挑战,首先必须更新观念。要突破思考的盲点,把观念创新放在首位。没有育人观念的创新就无所谓内容、方法、途径创新。我们应立足于现实而又不固化于现实,坚持求实与创新相结合,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新观念。

2.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以走动式管理为主的观念。教育是一种管理,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教育与管理不应该分开。大学生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学校系统教育之后,已完全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寓教育于管理之中,更能体现以人为本,更具有针对性,更富有实效性。所谓走动式管理,就是管理者有目的、有对象、讲艺术、近人情的管理方法。这种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促膝谈心的教育管理方式,是一种平等、温情、尊重和关爱式管理。走动式管理的对象可以是某个学生、某个宿舍、某个小组或某个班级,在时间上可以安排在节假日、早上或晚上、寒冬或酷暑、学生陷入“困境”或步入坦途之时。这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习的管理,其效果远比大型讲座、报告会和班、团大会好得多。

3.灌输与引导相结合,以引导为主的观念。“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教育方法。灌输本身就是一种引导,只不过人们忽略了它的引导功能,把灌输与引导割裂开来。于是,一提及灌输,很多人马上就会产生反感,更有甚者说灌输不符合时代要求。事实上,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活动中,灌输与引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艺术性和高层次的理论灌输本身就是一种引导,而引导的前提和基础本身就包含着正确的符合实际的理论灌输。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当前的教育对象已不是几十年前以温饱为第一目标的人群,教育环境已不再是封闭、充满束缚和禁锢的社会,而是开放式、信息化、重精神追求和个性张扬的新时代。因此,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工作主要不再是灌输,而应当是引导,即疏导和引领。特别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现实,正确认识当今世界,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把个人奋斗和祖国利益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结合起来,把文化学习和自身修养结合起来。

4.课内校内与课外校外相结合,以课外校外为主的观念。从传统上讲,学校是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历来学生都是在学校中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这对于按规定目标系统教育培养人才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大开放、信息化和市场经济环境下,仅让学生在学校里,仅仅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大道理,特别在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相矛盾时,产生教师尴尬、学生反感、效果不佳的情况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在校内课堂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外,开展各种社会调查、考察、访问、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在校内或到校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助贫、助困、助残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二、创新并充实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内涵

1.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从阶级社会来看,就是为什么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公开性,其重要目的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uy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