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市南苑学校2011-2012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

更新时间:2024-05-28 02: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姜堰市南苑学校2011-2012年第二学期

九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2012、4

时间:60分钟 分值:50分 形式:闭卷

1卷 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 当仁不让于师 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小张将我国历朝的制度创新归纳成右表, 请判断表中内容正确的一组是 序号 朝代 制度创新 A. ①③④ ① 秦朝 郡县制 B. ①②③ ② 隋朝 三省六部制 C. ①②④ ③ 唐朝 科举制 D. ②③④ ④ 清朝 金瓶掣签制度

4.2012年4月5日,公安部公布努尔麦麦提·麦麦提敏等6人为恐怖活动人员,这6

人都是“东伊运”恐怖活动组织部分成员,企图分裂新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

领土,下列哪些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 ①西汉设西域都护 ②元朝设宣政院 ③清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加强管理 ④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政府设行省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 5.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交子 C. 指南针 D.造纸术 6,关注民生、注意减轻人民的负担是关系国之存亡重大问题。下列不符合关注民生、注意...减轻人民负担这一主题的是

A.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B.唐太宗减少人民服劳役的天数

C.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 D.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黄岩岛(右图),南海中的一个小岛,早在元朝时中国就进行有效管理。2 012年4月,菲律宾与中国就其归属问题发生对峙,造成两国关系紧张。历史上,谁率领的船队经过该海域并对菲律宾进行友好访问?

A.鉴真 B.郑和 C.郑成功 D.麦哲伦

8.有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也基本结束于南京。说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是因为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9.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0.“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遵义会议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B.南昌起义 中共一大 C.中共一大 秋收起义 D.秋收起义 五四运动 1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战争的胜利 D.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3.2011年11月3日和14日,“天宫一号”与“神八”进行了两次对接试验,。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D.“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4.以下这组图片中,体现我党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统一,又具有创新精神的是

A.开国大典 B.一汽投产 C.“863”成就展 D.香港回归 15.日本历史上有两次变革,一次是“汉化”;另一次是“欧化”。其中“汉化”是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

16.历史人物是历史长河中最鲜活的元素,下列人物和事件搭配中错误的是 ..

A.哥伦布——新航路开辟 B.但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 D.拿破仑——颁布《法典》 17.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下列发明创造与发明者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火车——史蒂芬孙 B. 电灯——爱迪生 C.汽车——福特 D. 飞机——莱特兄弟

18.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以艰辛的劳动获取大量生物进化的证据,从而雄辩地论证了造物主完全没有必要存在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居里夫妇 19.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齐聚三亚。“这些国家联合起来能够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新力量。”而在1993年,西欧各国希望加强彼此在政治、经济、文化间的联系,因而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下列哪一徽标图案属于其标志

20.2011年3月,日本发生的地震和海啸造成日本多家著名电器和汽车配件厂大面积停产,与其合作的中国企业也大受影响,生产部分停滞。这一现象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哪一趋势 A.多极化 B.多元化 C.全球化 D.贸易壁垒化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21题9分、22题7分、23题7分、24题7分

21.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2)汉武帝为巩固统一,采取怎样的政治措施?(1分)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自明清以来台湾与大陆曾经几次分离。目前大陆与台湾的现状与解放战争中的哪次战役有直接关系?当前我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方针?(2分)

(4)自唐朝到清朝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形式多种多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各举一例史实):(4分) 时期 唐 元 清 民族融合的形式 和亲 民族迁徙 册封 具 体 史 实

设置管辖机构(或官职) (5)为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1

分)

22.历史视角——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历史】

材料一 (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材料二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以上材料引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日本人是通过哪一场战争和哪一条约?“让人们看到清帝国真正的无能”?(2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材料二中提到的联合国,是在哪一国际会议上决定成立的?(1分) 【关注现在】

材料三 如图:1985年西方观察家对中国和西欧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材料引自徐中约的《中国的奋斗》)

(4)据材料三,当时的外国人预测,中国的国

民生产总值将会逐渐超过西欧主要国家,如今已成现实。这一变化得益于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什么决策?(2分) 【思考未来】

(5)你认为未来的中国应该树立怎样的国际形象?(1分)

23. (8分)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 机与战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篇:积极应对,战胜危机

材料一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面对“大萧条”现状,罗斯福坚定地认 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 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两则材料中的国家在改革前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1分)

(2)为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新兴的苏维埃俄国实行了什么政策?材料二中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的历史事件的核心与基础是什么?(2分)

第二篇: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3)图示一中两大集团的形成最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1分)

(4)图示二反映的是哪场战争?(1分)

(5)图示三中北约成立是为了遏制哪国,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1分)

(6)l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世界仍不太平。请写出一例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1分)

24.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回顾一:伤害的举动 伤痛的记忆

图一

(1)根据图一说明美国参与了近代哪一次侵华战争。(1分)图二会议签署了损害中国主权的什么文件? (1分)

回顾二:真诚的握手 正义的胜利

右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 的中美总统共处方寸之间的一批珍邮首日封和 邮票。这款将胜利标志“V”印在龙和鹰握手中间 的首日封十分特别,设计者把象征中华民族的龙 与象征美国的鹰一起握手,寓意中美关系和中美友谊.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首日封发行与日本发动的什么事件有关? (1分)标志“龙鹰握手”的历史文献是什么? (1分)

回顾三:异样的政策 异样的举动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走进了万国宫的休息室,正巧周恩来也在里面,看到杜勒斯进来,周恩来从屋子那边走来,像往常那样温文尔雅地带着笑意打算和杜勒斯握手。一开始,杜勒斯没有发现周恩来,待到看见的时候周恩来已经走近了。杜勒斯瞥了一眼那些正等着拍摄这个带有和解象征意义照片的摄影记者们,很快背过身去,不理会周恩来伸出的手。

(3)美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对中国的敌视行为,是当时美国推行的哪一对外政策的体现? 20世纪70年代初哪一位美国总统访华时用自己的举动纠正了杜勒斯的失礼行为? (2分)

回顾四:立足当下 感悟历史

2009年9月1 2日,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

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 罚性关税(右图)。中国商务部对美国部分进口汽 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 程序。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你对中美关系曲 折发展有何感悟?(1分)

初三历史试卷答题纸

第1卷 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答题范围不得超出边框) 21 (1) (2) (3) (4) 时期 民族融合的形式 唐 元 清 具 体 史 实 和亲 民族迁徙 册封 设置管辖机构 (5) 22、 (1) (2) (3) (4) (5) 23、 (1) (2) (3) (4)

(5) (6) 24、 (1) (2) (3) (4)

初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1卷 选择题 (共20分)

1 C 11 A 2 B 12 B 3 C 13 B 4 D 14 D 5 D 15 A 6 A 16 B 7 B 17 C 8 A 18 C 9 B 19 A 10 D 20 C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答题范围不得超出边框) 21 (1)(1)郡县制。(1分) (2)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1分) (3)渡江战役(1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

(4) 时期 民族融合的形式 唐 元 清 具 体 史 实 文成公主入藏(1分) 回族(1分) 册封达赖和班禅(1分) 设置驻藏大臣(1分) 和亲 民族迁徙 册封 设置管辖机构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22、 (1)甲午中日战争(1分) 《马关条约》(1分) (2)原因: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1分) (3)雅尔塔会议(1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 (5)民富国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等。(言之有理,任意一点即可,1分) 23、 (1)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1分) (2)新经济政策(1分) 《全国工业复兴法》(1分) (3)一战的爆发(1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1分) (5)苏联(1分) (6)恐怖主义、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1分) 24、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 《九国公约》(1分) (2)《联合国家宣言》(1分) 日本偷袭珍珠港(1分) (3)冷战政策(1分) 尼克松(1分) (4)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言之有理即可)(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9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