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地理学新发展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3-10-04 03: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社会地理学是研究各种社会集团的区域分布、空间利用类型及其地域类型形成过程的学科。社会集团具有不同的类型,起源于特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集团对不同自然环境的反应,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居住在世界上的人们有不同的方式生活,他们的民族祖先、文化习俗、宗教信仰、语言、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都有很大差异,因而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社会集团。而社会集团不论大小都占有地球表面的一部分,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形成不同的空间布局。社会地理学就是分析研究这些人类社会集团和类型的空间结构的,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社会地理学的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社会地理学研究的文献的回顾,我们将社会地理学在这199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学科特点、研究对象以及影响因素加以综述。 关键词:社会地理学;发展历程;文献综述。

一、引言 早期的社会地理学包括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曾进行了农村和城镇的区域分析、城市化趋向、城市网的形成等方面的研究。他们还研究过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等社会集团的地理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分布和类型及其与地理条件的关系,并涉及文化地理学的一些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范围的社会变化十分剧烈,使得社会地理学更加重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诸如绘制人口、年龄。性别差异的地理分布图;考察农村人口的文化背景,探索语言、宗教等文化现象的分布和变迁;对种族歧视、阶级冲突、贫富不均、犯罪及文化娱乐等问题也有所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和其他地理学者倡导下,社会地理学还探讨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发展规律,说明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所进行的扩散和传播。

此外,有些社会地理学者认为人的行为、决策和行动是以物象而不是以现实为依据的,因此进行了感应地理和行为地理的研究。

二、社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社会地理学主要起源于20世纪初,但它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发展起来。战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地理学领域对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越来越重视,并且开始加强对文化现象发展规律的研究,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地理学又有了新的发展。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转轨,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促使人文地理工作者转而关注发展问题。

1、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迫切需要对具有空间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与归纳,吸收国外先进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发展中的客观实际,建立起一整套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地理学。

2、我国社会地理学发展处于初创阶段,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90年代以来的社会地理学研究正是对我国社会地理学发展的一个完善。

3、我国社会地理学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的涌现密切相关,是在发展中解决发展矛盾的体现,引起了王兴中等一批人文地理学者的注意。

在研究内容上,90年代的社会地理学主要聚焦于转型期城市贫困问题、城市社会空间发展问题、乡村城市化发展问题,这些都是经济体制改革 之后出现的新问题,而这一时期的城市化正是与九十年代初期的整县改市密切相关,大规模的设市运动必然带来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而这些问题便必然的成为了社会地理学新的焦点。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引起了地理学界的关注:

1、随着上世纪末计划生育的开展,新生儿的数量得到了控制,出生人口减少,这在人口规模得到控制的 另一方面带来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养老问题和劳动力减少问题引起了关注。

2、 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劳动力密度的不均衡、产业结构的地域不均不仅造成了我国一年一度的民工潮现象,还引发了更为深刻的问题(城乡结合部治安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户籍问题、科教文卫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城乡及区域间统筹发展,亟待解决。这些也是社会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3、随着经济 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社会地理学者也将目光投向文化转型领域,研究文化的传播规律及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展望就目前的我国城市社会地理研究的态势看,本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加强。

1、中国地理界应当紧跟国际地理研究动向,加强社会地理研究力度。中国正处在经济与社会转型期,诸多城市社会问题已经彰显,这为中国社会地理研究提供舞台。为了满足研究广阔的社会地理市场需求,学界要鼓励更多地理人从传统的经济地理等分支研究转向社会地理研究,为中国社会地理研究打造基础性研究队伍。

2、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社会地理学研究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性,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非地理学科知识和技能运用。为应对这一复杂性更强的学科研究需要,我认为中国城市地理学者应在原有知识储备下着力加强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符号学、阐释学、现象学等其它领域知识补充。

参考文献:王兴中、孙峰华、刘继生 【人文地理学概论】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3 306-307 王兴中 社会地理学 社会-文化转型的内涵与研究前沿方向【期刊论文】人文地理2004(1) 李建、宁月敏 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研究的意义【期刊论文】地理科学2008(1)张述林、王小雪 1999年以来中国社会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期刊论文】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

柴彦威、刘璇 城市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时间地理学框架与展望【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3)

张小林、金其铭、陆华 中国社会地理学发展综述【期刊论文】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1-2) 孟庆杰 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方式研究【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2007李昌霞 北京城市老年人居住迁移历程的社会地理学研究【学位论文】北京大学 人文地理学 2006 刘玉婷 中国转型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社会地理学视角的南京实证分析【学位论文】南京大学 人文地理学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2b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