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大纲复习

更新时间:2024-05-04 21: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填空题

1.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发挥免疫防御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

2.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过强,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免疫监视功能缺陷。 3.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4.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变性细胞的功能称为免疫自稳功能,该项功能失调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5.医学免疫学的起源学科是微生物学 。

三、问答题

1.简述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2.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失常表现出何种生 物学效应?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2. 3. 4. 5. 二、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三、问答题

1.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抗原物质的种类和特点。(3)免疫应答的过程、规律和特点。(4)免疫学应用,包括免疫学防治和免疫学诊断。 2.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失常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

(1)免疫防御:是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功能正常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有两种情况: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机能。功能正常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与保护。功能紊乱或失调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即认己为敌,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起攻击。

(3)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功能正常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第一章 免疫器官

掌握:中枢和周围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作用。 熟悉:T、B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和脾脏内的分布。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 、 和 。 2.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和 。

3.人类周围免疫器官包括 、 和 。 4.骨髓是——分化成熟场所;胸腺是——分化成熟场所。

5.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是 、 、

和 。

6.淋巴结中的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区,而T淋巴 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结的 。 二、A型选择题

1.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D.脾 E.淋巴结

2.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脾 E.淋巴结

3.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 A.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4.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 ) A.接受抗原刺激 B.产生免疫应答 C.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 D.造血及产生免疫细胞 E.过滤血液 问答题

1. 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2.胸腺,骨髓

3.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B细胞,T细胞

5.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6.浅皮质区,深皮质区 二、A型选择题

1.B 2.A 3.E 4.D 三、问答题

1.免疫器官按发生顺序及功能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也有促进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腔上囊(禽类)和胸腺,前两者是B细胞成熟场所,后者是T细胞成熟场所。

(2)周围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第二章 免疫细胞

掌握:T、B淋巴细胞主要表面标志、亚群和功能(见“学习指导”第10页,表2—2,2—3)。 熟悉: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的主要免疫功能。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B细胞分化的终末效应细胞是 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类型是 。 2.T细胞介导 应答,其效应表现为 和 。 3.B细胞表面识别抗原的结构是 。 二、A型选择题

1.Th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CD3 B.CD2 C.CD4 D.TCR E.CD8 2.Tc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CD3 B.CD2 C.CD4 D.TCR E.CD8 3.巨噬细胞表面与抗体调理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 A.CD4 B.CD8 C.IgGFc受体 D.TCR E.BCR 三、问答题

1.简述T细胞的亚群和功能。 2.简述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浆细胞,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毒作用 3.BCR 二、A型选择题

1.C 2.E 3.C 三、问答题

1.T细胞有4个亚群,各自有不同功能。Thl细胞为C1)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有分泌IL—2(白细胞介素2)、IFNγ— (

γ干扰素)和TNF—β(β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免疫,引起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Th2细胞也是CN阳性细胞,其主要 功能是通过分泌IL—4、6、10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应答。Tc细胞和Ts细胞都是C1)8阳性细胞。Tc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伤被病毒、胞内寄生菌感染的靶细胞或肿瘤细胞,是细胞免疫重要的效应细胞。Ts细胞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对体液和细胞免疫应 答起负反馈调节。

2.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主要有:(1)吞噬杀伤被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以及体内衰老、变性细胞,具有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抗肿瘤和免疫监视、自身稳定功能。(2)吞噬、处理和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3)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掌握: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区和酶解片段、类型及主要生物学活性。 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和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抗体 2.免疫球蛋白 二、填空题

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 连接两条相同的 和 组成的 。

2.抗体酶解片段中,可结合抗原的是 片段,可结合细胞的是 片段。

3.母体给胎儿的被动免疫物质是 ,天然的血型抗体类型是 ,黏膜局部抗感染的抗体类型是 。 三、A型选择题

1.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抗体类型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2.受感染后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3.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类型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4.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5.可与月巴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四、问答题

1.简述抗体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二、填空题

1.二硫键,轻链,重链,四条肽链 2.Fab, Fc 3. lgG, lgM, LgA 三、A型选择题

1.C 2.C 3.B 4.D 5.E 四、问答题

1.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分为五类,分别称为 lgG 、LgA、lgM、 lgD、lgE。各类抗体主要功能有: (1) lgG: 血清中含量最高,因此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lgG还能激活补体,结合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理作用),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婴儿免受感染。(2) LgA:分单体和双体两种。前者存在血清中,后者存在于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是黏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3) lgM: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和调理作用,因此是重要的抗感染因子,且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4) l

gD: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是B 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5) lgE:血清中含量最少的抗体,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I型超敏反应。 第四章 补体系统

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学活性。 熟悉:补体激活的两条途径及主要异同点。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补体系统的组成包括 、 和 。

2.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其C3转化酶的组成是 。 3.在抗体产生之前,补体发挥抗感染作用主要依靠的激活,其C3转化酶的组成是 。 4.具有免疫黏附和调理作用的补体分子片段包括 和 。 二、A型选择题

1.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分子裂解片段是( )。 A.C2a B.C3a C.C3b D.C4a E.C5a 2.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

A. C123456789 B. C124536789 C. C142356789 D. C124356789 E.C356789

3.能使靶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组分是( )。

A.C5b B. c5b67 C.C5b678 D.C5b6789 E.C9 4.下列物质中,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是( )。 A.lgG B.lgM C.细菌脂多糖 D.抗原抗体复合物E.凝聚的lgG1 三、问答题 1.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控成分,补体受体 2.抗原抗体复合物,C4b2b 3.替代途径(旁路途径),C3bBbP 4.C3b,C4b 二、A型选择题

1.E 2.C 3.C 4.C 三、问答题

1.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1)溶菌和溶细胞。细菌等抗原物质和相应抗体(lgG1~3,lgM)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等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最终导致细菌细胞或靶细胞裂解。(2)促进抗体中和及溶解病毒。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在没有特异性抗体存在的条件下,补体也可溶解灭活某些病毒。(3)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C3b/c4b的N端与细菌等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端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R1)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片与表面具有CR1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a、C4a、C5a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支气管痉挛等,称为过敏毒素作用。C3a、C5a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id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