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模拟5.30(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5:17:3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YU

亚 森 教 育2012 YA SEN JIAO

文综模拟测试卷(五)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潦写在答题卡上。

2.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进潦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Ⅱ卷试题一律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只能用黑笔,其它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图1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1978年和2008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图。读图完成1—2题。

72.1%

30.1%

1978年

第1—2题图

2008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 A.黑龙江省 2.该省级行政区( ) A.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B.交通运输的改善,促进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C.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1

B.广东省 C.山西省 D.西藏自治区

亚 森 教 育2012 YA SEN JIAO

YU

D.改革开放的政策是促进就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

读表l,完成3-4题。

表1: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分布和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年龄分迁移率 年龄分迁移率 年龄分迁移率 布 布 布 15~1914.47 2.86 8.34 13.17 6.93 17.79 岁 20~2933.79 3.95 25.29 14.53 20.33 18.01 岁 30~3924.13 2.04 30.33 7.65 29.44 11.03 岁 40~4915.84 1.26 21.61 3.38 23.87 5.10 岁 50~5911.78 0.85 14.43 2.07 19.42 2.42 岁 3.表中数据显示( )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 B.农村劳动力以20-29岁年龄段为主 C.随年龄段增大,人口迁移率增长速度减慢

D.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

4.据表分析,农村劳动力年龄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

B.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

2

YU

C.39岁以下青年劳动力迁移率上升较快

亚 森 教 育2012 YA SEN JIAO

D.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大陆可大致分为七个基本的生态地理动物群,其中四种动物习性如下:甲——耐寒、

冬藏;乙——小型动物能直接自植物体中取得水分;丙——耐寒、善走陡坡险路;丁——树栖为主,无长距离奔跑

干旱(温带)

和迁徒习性。结合图2完成5—6题。

④ 荒漠

草原

湿寒 ⑤ ①

森林

a ②

高寒 湿热

中国动物生态地理特征变化趋势 第5—6题图

5.甲、乙、丙、丁四种动物与图2中数字所表示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甲一③ 乙—④ 丙—① 丁一⑤

B.甲一① 乙一④ 丙—③ 丁一②

( )

C.甲—⑤ 乙一② 丙—① 丁—③ D.甲一① 乙—③ 丙—④ 丁—⑤

6.地理环境深刻影响着人类活动,图2中a处的代表性民居是下图中的 ( )

A(陕北民居)

B(内蒙民居)

C(云南民居)

第6题图

D(江苏民居)

“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C时的第一天。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入秋日等时线圈,读图回答7—9题:

8.1 8.1 9.1

K 8.15 F 9.15 L

10.1

10.15

3

G

12.1

第7—9题图

YU

7.形成K、F两地入秋日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亚 森 教 育2012 YA SEN JIAO

D.地形

8.下列正确描述图中四地秋景的是( )

A.K地深绿背景下的大片金黄 C.F地秋色从城市点染到山地

B.L地登高寻秋景 D.G地到谷底中寻找秋色

9.属于图中四地主要的秋之物产的是( )

A.K地玉米 C.F地柑橘

B.L地马铃薯 D.G地苹果

下图中PN、QN分别为一段纬线和晨线,P、Q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且纬度相差40°。 Q点此时日出正北方,且当日正午太阳高度为10°。读图完成10~11题。

10.P点纬度为( )

A.45°N

B.45°S

C.55°N

D.55°S

N

11.此时,若一架飞机从N地起飞,6小时后到达P地,则(P ) A.P地正值日落 B.P地正值正午 C.太阳位于P地正东方向

第10—11题图

Q

D.P地地方时18:00

12.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区为了用中国古代城市的一个先进案例呈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把《清明上

河图》由静态的图画变成了动态的3D电影大片。下列有关古代城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城市遭到破坏 B.唐朝后期扬州有繁华的夜市

4

YU

C.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为《清明上河图》提供了素材

亚 森 教 育2012 YA SEN JIAO

D.明清时期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13.“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

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话反映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郡国并行制

14.设机构、册封、和亲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其中三种方式都曾运用过的是( )

A.突厥

B.回纥

C.南诏

D.吐蕃

15.对图6理解正确的有 ( )

16.“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自行决定”。

文中所指拒签的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二十—条》 D.《九国公约》

①清政府建立了比较强大的近代海军 ②海军建设没能实现国家的强大 ③清政府对海军寄予厚望

④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C.《凡尔赛和约》

17.2010年11月6日,马本斋纪念馆扩建后在河北献县本斋村举行开馆仪式。纪念馆资料中不可能反映出的是( ) A.马本斋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壮志 B.马本斋母亲宁死不屈的精神

5

YU

C.回民支队英勇善战的风采 D.马本斋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

亚 森 教 育2012 YA SEN JIAO

18.建国初期,上海工商界人士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此次则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是

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到的。”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材料中“此次’指的是历史上的”米棉之战” B.“经济力量”指增加货源,加大供给

C.该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对官僚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干预 D.该行动使新中国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19.“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刚坐了44年时,一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在下两个世

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这个“小国”是( )

A.日本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20.“仅上过小学的他,1831年作出了关于力场的关键性突破——以图形的形式描绘出了电和磁的力场在空间如何散

布——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这位科学家是指

A.法拉第

B.牛顿

C.哥白尼

( ) D.爱因斯坦

21.1869年的《阿根廷民法典》、1867年的《葡萄牙民法典》、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1916年的《巴西民法典》

等均在《法国民法典》影响下制定。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法国民法典》在世界上影响深远

B.《法国民法典》随拿破仑的军事扩张在法国的殖民地得到应用 C.《法国民法典》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地的社会发展状况 D.《法国民法典》是一部近代资本主义法典

22.1956年12月18日,日本正式加入联合国组织,成为联合国第77个成员国。加入联合国使日本“国际上的地位

迎来了战后外交史上最大的转机”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6

YU

A.日本的行动表明了其正在谋求国际地位的上升

B.日本国际地位提高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亚 森 教 育2012 YA SEN JIAO

C.日本正在成为国际秩序的受益国

23.图7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对此理解正确的为( )

A.美日欧三足鼎立,最早冲击两极格局

24.甲国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10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

通中的货币量达到15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 ,原来标3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

A.23% 44元

B.23% 40元

C.20% 36元

D.20% 37.5元

B.美俄中三角是关键,主要影响欧洲局势

欧 俄

D.日本该行动表明了政治上不再追随美国

C.五大力量势均力敌,当今格局特点为多极化 D.美日中三角皆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主要成员

第23题图

25.表2中所反映的汇率变动状况意味着在现阶段 ( )

表2

汇率 1美元兑人民币 (单位:元) 6.8275 6.6593 6.6303 日期 2010.6.21 2010.10.24 2010.11.21

A.用100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增加 B.用1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

7

YU

C.人民币升值,国内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增强 D.外币的汇率升高,国内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亚 森 教 育2012 YA SEN JIAO

26.2010年l1月30日,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和认监委联合发布公告显示,国家强制性标准GB 24850—20《平板

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和GB 24849—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微波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两项新能效标准实施后,3级以下高能耗平板电视将被强制退市,不能达到5级能效的微波炉也将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这要求企业

A.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C.正确定位,以社会效益为根本出发点

( )

D.注重商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

27.图8横向箭头显示的是一种宏观经济的过热过程,纵向箭头显示的是针对过程中各环节采取的相应词控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采用的手段是

( )

①实施走出去战略,

开拓国际市场

③政府统一定价, 使价格转而下降

游资进入农产品 领域进行炒作

农产品价格 过快上涨

居民“海囤”

生活用品

CPI快速上涨, 通胀预期加大

②减少税收,增 加政府支出

第27题图

④提高存贷款利 率,减少流动性

A.①

B.②

D.④

C.③

28.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

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恬。这体现了

(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8

YU

②一定条件下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亚 森 教 育2012 YA SEN JIAO

D.②④

29.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中国女排上演惊天大逆转,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发扬“不怕死”的女排精神,连扳三

局,反败为胜,赢得亚运“四连冠”。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创造有利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 ②优化结构,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③重视精神的力量,对未来充满信心 ④重视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0.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5年来,我国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2010年

我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人均GDP已经超过3700美元。同学们从中可以领悟到的哲学道理是

( )

②要注意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①④

D.②④

①要善于集中力量解央主要矛盾 ③矛盾的普遍性高于特殊性之中 A.①③

B.③④

31.为管理通胀预期,防止全面通胀,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实施稳健的

货币政策。这意味着2009年和2010年实施了两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退出。中央调整货币政策的辩证法依据是( )

A.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B.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9

YU

C.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盏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亚 森 教 育2012 YA SEN JIAO

32.成都市2012年将实现统一户籍管理,城乡居民双向自由迁徙,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这一举措

的意义在于( )

①让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②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全民”化 ③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步伐 ④让每个公民都享有真实广泛的民主权利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3.2010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就

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做法( )

①增强了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②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 ③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④有利于监督国家发改委的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2010年是实施西部开发行动10周年,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的发展

速度明显加快,群众生括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开发的原因是

①党和政府履行经挤职能的要求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10

( )

YU

亚 森 教 育2012 YA SEN JIAO

材料三 据《东川府志》描速:“东川险阻,四塞之区也。加以幽菁深林,蓊荟蔽塞……”说明直到清雍正年间,云南东川一带的森林植被还保持良好。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代东川旧局设炉数有28座;乾隆十八年(1753年),东川新局设炉数量达50座。铜业兴盛后砍伐森林、烧炭炼铜成为当地最广泛的社会经济活动。在地质工作者眼中,东川曾是一片盛产铜(主要化学成分CU5FeS4,、Cu2S、CuFeS2、CuS等)、金、磷、铅锌等诸多紧俏矿产的富饶之地,而如令,东川成为一座被泥石流包围的城市。

(3)说明清代炼铜业对清末以来东川地区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影响。(14分)

(4)国家从1965年开始对东川地区所属小江(长江一级支流)流域的泥石流灾害实施监测和治理,通过几十年的

努力,在东川,泥石流的危害已经得到了初步控制。简述小江流域泥石流治理的重要生态意义。(6分) 材料四 2010年的中国,经受了一次次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大部旱魃逞凶、多条江河洪浪翻滚、东南沿海台风肆虐、西北高原震情卫起、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城……灾难导致部分灾区农业减产。

自然灾害用频率发出警告: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人与自然矛盾日益凸显。我们既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要做自然的主人,应该是自然的朋友,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5)减灾意味着增产,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量,就等于增加国内生产总值。防灾减灾不仅更经济,而且更人道。运

用经济知识分析,政府应该如何有效减少灾害对农业的影响。(10分)

(6)结合材料四,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人类应该如何成为自然的朋友?(10分)

16

YU

参考答案

历史部分: 选择题答案

亚 森 教 育2012 YA SEN JIAO

12. C 13. B 14. B 15. A 16. C 17. D 18. C 19. C 20. A 21. B 22.D 23. A 37. (1)从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国家。

政治上: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土地革命的开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或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革命队伍的养大;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的不断发动。

(3)世界分为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美苏冷战,中国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敌视、封锁;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4)1950—1953 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1953—1956 年的农业合作化变农民个体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扩大合作社规模,提高公有制程度;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家庭联系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地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 共 44 分 )

1. D 2. B 3. D 4 . C 5. B 6. D 7.D 8. C 9. B 10. A 11. D 二、综合题 (56 分 ) 36.(36分)

(1)(12分)

特点:自南向北递减(自北向南递增)(南部降水多,北部降水少)(2分)

成因:位于东北信风带大陆东部(2 分),南部地势升高(2 分),登陆信风带来湿润气流,遇地形抬升多地形雨(2 分);向北地势降低(2分),气流上升不明显,降水较少(2 分)。

17

YU

(2)(8 分)

亚 森 教 育2012 YA SEN JIAO

河湖不发育(地表水缺乏)(2 分),多地下暗河(2 分),岩溶地貌广布( 或地形崎岖 )( 2 分),土层浅薄(2 分)。 (3)( 10 分)

地处热带,热量充足(2 分),降水适中(2 分),地形平坦(2 分),历史悠 久(劳动力丰富 )(2 分),海运便利 (2 分)。 (4)(6 分)

海岛( 海滨 )风 光(2分)、岩溶( 喀斯特、溶洞 )地貌(2 分)、玛雅文化遗址 (2 分) 39.(20 分)

(1)以人为本,争天下必先争人,顺民心法令通;富民思想,解决民生问题才能使人民团结、战争取胜。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奴隶社会走向瓦解。

(2)减免财税;政府出资储备粮食;调运物资、派遣官员救济灾民;祈神;要求官员履行自己的职责。 (3)(14 分)

砍伐森林 、烧炭炼铜(2 分),人口增加 、砍树烧柴(2 分),破坏植被( 植被破坏严重 );产生的酸性气体,在山谷间不易扩散,形成酸雨(2 分),使植物死亡( 2 分);地表失去保护,侵蚀风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3 分);矿渣堆积在山谷,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 3 分)。 (4)( 6 分)

遏制泥石流暴发,改善东川地区(小江流域)的生态环境(2 分),控制水土流失和泥沙输移(2 分)、确保长江上游水利工程及三峡库区生态安全(2 分)。

(5)①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组织好减灾防灾工作。②发挥财政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③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作物的抗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④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气象信息在减灾防灾中的作用。

18

YU

亚 森 教 育2012 YA SEN JIAO

(6)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②规

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③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政治部分:

24—28 DBBDC 29—33 BCDBB 34—35 BA

38. (1) ①生产决定分配,根本上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②坚持

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③保证居民收入在车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④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国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2)①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国务院、人民代表大会各自的性质、地位、作用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决定的。②

国务院“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要根据《建议》编制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客观要求。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④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决定权和监督权,国务院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要接受全国人大的决定和监督。

(3)①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调整收入分配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

求。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调整个人收入分配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③正确的价值观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调整个人收入分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是党和国家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体现。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s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