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05-27 21: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4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内部机制问题 4.1.1缺乏明确的中间业务发展战略

无论按照企业管理理论还是企业经营实践经验,总体的、长远的企业战略都是企业经营管理和生存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国有商业银行要保证自身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有效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更需要有“精密”的战略管理。但长期以来由于从体制上国有商业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行为行政化、短期化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发展战略。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从而导致发展方向不明晰、市场定位不准确、发展重点不突出,要规模不要效益,重战术轻战略,经营管理的自发性强而自觉性弱,经营管理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少、延续性差,因人因事而异的变化多且随机性强,在竞争中被动反应多而主动出击少,各家国有商业银行面孔相似、业务趋同、竞争失范。由于发展战略的缺失,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一是盲目进行规模扩张,为将来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风险隐患;二是由于注重短期效果,为寻求发展速度不择手段,恶意竞争,不仅为未来的发展压缩了空间,也扰乱了金融秩序和经济秩序;三是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仅仅强调快速发展,容易导致员工和经营管理者心浮气躁,一旦收益低于预期则会牢骚满腹,而收入的过快增长也容易出现收益完美疲劳,使收益刺激作用减弱,遇到困难则会失去斗志和信心;四是寻求泡沫式发展,贪多求大,容易不顾客观条件,不管市场风险,使发展失去理性,最终导致风险积聚,业务起伏较大。

4.1.2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调动积极性

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过于强调防范金融风险,本应把利润指标作为关键性的考核指标,却把不良下降率作为考核指标。从而出现在现行的考核体系中,与资产负债业务相比较,中间业务在经营绩效考核中的权重过低的情况,而激励方式也未能体现中间业务的特点,中间业务内部考核标准也不统一,也就形成了缺乏评价衡量各业务部门、各产品业绩的考核评价体系。而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及不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使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4.1.3中间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专业性人才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缺乏,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是非常稀缺的。由于中间业务产品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的特点,因此专业人才显得更加重要。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高端人才,其从事的业务更集中于与资本市场相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部分工作人员知识老化、业务素质相对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及创新。

4.1.4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不完善,制约发展

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关系到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管理在观念、体制和定价模式方面存在许多缺陷。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定价机制逐渐完善,各中资商业银行纷纷建立了基于成本和风险溢价覆盖的定价模型和垂直管理体系,而中间业务产品的管理和定价机制还普遍存在着诸多缺陷。国内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在中间

业务定价上较为随意,缺乏系统性。未能实现全成本核算,中价业务产品的定价缺乏准确依据。由于一些中间业务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不少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存贷款份额的手段,以至于在竞争和经营实践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方面。仅就前段时间跨行查询收费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其主要原因就是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不完善。 4.1.5中间业务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制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金融创新不足。我国商业银行前几年中间业务创新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中间业务创新仍以传统的结算业务为主,新兴业务创新相对滞后;理财及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相关的代理业务刚刚起步,虽然有所发展,业务规模、收益水平、制度创新尚处在低级阶段,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间业务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层次较低。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和代理类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各类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与投资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有些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发和推广。在这些业务中,同质化现象又非常严重。

4.1.6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模式单一,大多集中在简单产品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投资咨询、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其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金融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国外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已经达到2万多种,比较注重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如综合理财、投资咨询、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业务。业务之广泛是我国商业银行很难与其抗衡的,这当然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巨大空间。 4.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市场环境问题 4.2.1社会公众和银行客户还处于传统的观念

由于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的初始阶段实行的是无偿服务,以至社会公众和银行客户一直认为银行提供无偿服务是理所当然的。客户对商业银行实行有偿服务的观念尚未深入头脑中,同时,由于部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不统一,少收费、不收费甚至垫付资金,使得广大客户认为银行服务是无偿的,反而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不理解,所以接受中间业务收费的观念还需时日。 4.2.2中间业务市场需求还需进一步扩展

市场的有效需求是中间业务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还未形成对某些新兴金融产品的有效需求,市场需求还需进一步扩展。长期的计划经济,使企业对银行更多的是资金的需求,而很少有资金运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指导需求。有限的金融消费市场制约商业银行新兴产品的扩大和发展, 所以中间业务市场需求还需进一步扩展。

4.2.3经济收入制约中间业务的发展

宏观经济环境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消费者经济收入水平高,对中间业务的需求就大,就有利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反之,则制约中间业务的发展。我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间业务需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v7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