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口渠江特大桥工程概况施组用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17 04: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清溪口渠江特大桥

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

清溪口渠江特大桥为广安市岳池至华蓥干线公路上跨渠江的重点工程。大桥位于广安市灰渡口,横跨渠江接对岸华蓥清溪口。起止里程桩号为K34+185.208~K34+866.268,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距广安市区约20Km。该桥位距渠江上游弯道约800m,处于较直顺段,河床较稳定,岸线归顺,地质条件较好。

二、桥梁孔跨布置及结构介绍

2-1、孔跨布置

清溪口渠江特大桥全桥桥长681.06m,为组合跨径。引桥[3*40简支梁]+主桥[157(53.2+103.8)+280+105斜拉桥],引桥标准宽度为27m[2m人行道+0.5m护栏+2.5m紧急停车带+2*3.5m主车道+0.5m路缘带+2m中央分隔带+0.5m路缘带+2*3.5m主车道+2.5m紧急停车带+0.5m护栏+2m人行道],主桥宽度29m,在人行道和护栏之间两侧各设1m拉索锚固区,塔梁交错段局部加宽。

2-2、结构介绍 2-2-1、上部结构

主塔由P3~P6墩组成,其中P5、P6为主塔,P3为交界墩,P4为辅助墩,主(低)塔P6位于渠江华蓥侧岸边,主(高)塔P5位于渠江广安侧距岸边100米左右水中。索塔立柱由四根钢管混凝土立柱和平行腹杆组成空间桁架式组成,立杆采用φ1320钢管,壁厚18~26mm不等,內灌自密实C80混凝土。立柱横桥向宽度不变,即高塔中距2.5米、低塔中距2.2米,顺桥向外侧立柱向下放坡。高塔全高148.7米,低塔全高110.9米,为了提高索塔的防撞能力,最高通航净空以下的塔柱设置外包C30混凝土,形成空心钢筋混凝土柱,并配置足够的受力钢筋和锚筋与钢管立柱锚固连接。钢管立柱伸入承台,通过其上焊接带孔钢板,形成PBL剪力建锚固于混凝土内。

渠江特大桥立面布置图及简易工艺介绍

高塔设置一道上横梁、两道中横梁和一道下横梁,低塔设置一道上横梁、一道中横梁和一道下横梁;下横梁设置A撑,横梁和A撑全部采用管桁结构。外包混凝土段设置型钢骨架外包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V撑。

主桥桥面梁采用钢-混组合格子梁。拉索处设主纵梁,主纵梁为钢管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承托组成的双肋式连续结构,拉索中心处梁肋高2.05米,钢管直径φ1200mm,壁厚20~32mm,管内灌注自密实C60混凝土。管道底部设锚座用于锚固斜拉;桥轴线处设次纵梁,梁高0.8米,拉索处设主横梁,梁高1.8米,间距8米,拉索间设次横梁,梁高1.8米,主次横梁均为“工”字形钢板梁。

主梁粱段分为0#粱段、标准梁段、1#节段、高塔边跨标准段与压重段之间的GB17#节段、实心压重段和合拢段六种。其中高塔边跨包括15个标准节(每节段8米),GB17#节段(8米),粱端压重段9.62米。高塔中跨侧包括18个标准节(每节段8米),索塔区0#块22.5米,GB1#、GZ1#各8米;低塔边跨包括9个标准节(每节段8米),粱端压重段13.6米。低塔中跨侧包括12个标准节(每节段8米),索塔区0#块22.5米,DB1#、DZ1#各8米;跨中合拢段长1.5米。

引桥上部结构为3*40米预应力简支T梁,桥面结构至上而下为10cm沥青混凝土铺装+防水粘结层+10cmC40混凝土铺装。

2-2-2、下部结构

下部结构为桩基配承台异形墩和轻型扩大基础桥台,具体参数如表2-1表所示。

下部结构参数明细表 表2-1

序号 0#台 桩基/扩大基础(m) 2.7**3.1*2 承台(m) 7.5*7.5*2.5 7.5*6.9*2.5 14.2*9.2*4.5 12.8*8.7*4.5 系梁(m) 12.08*2.8*3 12.08*2.8*3 12.5*2.5*2.5 15.8*2.5*2.5 30.279*4.0*4.5 30.622*4.0*4.5 墩柱(m) 盖梁(m) 备注 1#墩 2*4.15*3.6*15 2#墩 2*4.15*3.6*15 3#墩 4#墩 5#墩 6#墩 7#台 8*φ1.8*28 6*φ1.8*15 13*32 13*27 29*3.85*2.0 14.8异形墩 27*2.7*2.7m 方桩 40.8 36.8 56.3 27*2.7*2.7m 方桩 三、主要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如表3-1所示:

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3-1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项 目 设计基准期 道路等级 行车道数 设计车速 设计荷载 设计安全等级 桥面宽度 引桥:27m=2+0.5+2.5+2*3.5+0.5+2+0.5+2*3.5+2.5+0.5+2 桥面纵坡 桥面横坡 设计洪水频率 航道等级及标准 通航水位 风速 地震 -1% 2% 1/300,洪水水位235.38 内河航道III-(3)级 最低通航水位213.4米,最高通航水位228.09米 27.5m/s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烈度Ⅵ度 技术标准 100年 一级公路 双向四车道 60km/h 公路一级,人群荷载3.0KN/m 一级 主桥:29m=2+1+0.5+2.5+2*3.5+0.5+2+0.5+2*3.5+2.5+0.5+1+2 2四、施工环境

4.1地形、地貌

拟建桥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东经106°25′~106°50′,北纬30°20′~30°35′,属河流侵蚀堆积及构造剥蚀丘陵地貌,该地貌以构造剥蚀浸蚀堆积地貌(渠江沿岸),丘陵区地形起伏绵延,区内丘包群立,沟谷迂回、宽缓延伸,以海拔不足500米丘陵为主,丘陵间无组合脉络可寻,丘陵个体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扁长形相互掺杂出现;大桥两岸远离渠江的丘陵斜坡一般较缓,多呈折线台阶状,坡角变化8~25°,局部为陡坎、陡崖。

近渠江边丘陵斜坡较陡,岸坡相对高差40~50m,坡度15~55°,局部陡坎

陡崖基岩裸露,植被较发育。桥位处两岸皆为砂岩陡坎,渠江呈“C”字形包围广安岸,因该岸为堆积岸,堆积有宽度近100m,厚度3~24.3m 的松散层,近水边岸坡杂草丛生,局部有垮塌;华蓥岸为冲刷岸,砂岩陡坎有崩塌,河床及岸坡覆盖层厚度较薄,植被发育;渠江水面宽近370m,水深3~10m,水流速度慢,水面平静,渠江河床横剖面上呈宽缓的“U”形。

4.2、气象条件

拟建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夏热期长、冬寒期短、潮湿多雨。历年平均气温17.7℃(5~9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其中7月份最高达28.2℃),历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0℃(其中1月份为全年最低6.6℃)。

历年平均降水量960mm,6~9月为丰水期,其中7月降水最多,月均为158mm;1月份降水最少,月均月17mm。相对湿度月均值为73~87%,年平均值为81% 。

4.3、水文分析

场地内发育的主要地表水体为渠江,亦称渠河,为嘉陵江最大支流,属长江水系。渠江河水补给主要为自降水和地下水,多年年平均流量730m3/s,该站最大约(7月)水量为最小月(2月或6月)水量的25倍以上,7~10月水量占全年总水量80%以上,7~9月也占70%以上,各月水量相差很大,枯水期延续时间长。年径流变差系数全流域均在0.30以上,一般为0.33。

渠江特大桥桥址处洪水频率及水位成果如下表所示。

设计洪水频率及水位表 表4-1

洪水频率(%) 流量(m3/s) 水位(m) 0.33 33270 235.38 2 28300 231.85 5 24900 229.30 10 22200 227.02 50 14000 220 近年根据水位高度分析,每年渠江的最高水位出现在7~9月份,最高洪水位达到235.38,2014年6月17日渠江实测水位亦达到215.368。

4.4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区内的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近代河流冲积层(Q4-2al)、崩坡积层(Q4c+dl)、坡残积层(Q4dl+el)及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

2008 年5.12 汶川大地震后,根据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1 号修改单,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为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 度。

4.4.1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4.4.1.1 第四系全新统近代河流冲积层(Q4-2al)

由粉砂、细砂、卵石等组成,主要分布于大桥堆积岸渠江河床及漫滩上。 粉砂:黄灰色,以石英、岩屑的粉细粒为主,含约20~70%的粉砂粒及10~25%的粘粒,且粉粘粒分布不均匀,局部含较多粉粘粒而为粉土,松散~中密,饱和,透水性一般~较差。ZK11 钻孔揭示最大厚度达24.3m。

细砂:黄灰色,以粉细粒为主,夹草根,松散~稍密,潮湿~饱和,透水性较差~一般。钻孔揭示厚度4.5m。

卵石:黄灰色,卵石石质成分以石英类岩石为主,中风化,圆状~亚圆状,一般粒径组成为:200~20mm 的占约55%,20~2mm 的占约15~20%,余为砂及粉粘粒充填,松散,饱和,透水性较好。初勘CZK6 钻孔揭示厚度6.7m,但本桥位处因采砂石,ZK12 钻孔揭示该层残留厚度2m。

4.4.1.2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

该层主要分布于渠江两岸坡陡坎下方,主要为(含角砾)粉质粘土,厚度 0~5m。该层地表分布有大孤石,调查最大块径达12m。

(含角砾)粉质粘土:褐红色,以粉粘粒为主,部分含 10~35%左右的砂泥岩强风化角砾,整体可塑状。

4.4.1.3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

由粉质粘土组成,分布于缓坡平台或丘顶平台,总厚度<3m。

粉质粘土:红褐色,以粉粘粒为主,部分含 10~15%的砂泥岩强风化角砾,整体可塑~硬塑状。

4.4.1.4侏罗系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

根据钻探揭露及地面调查,场地出露的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及细砂岩。 粉砂质泥岩:紫红色,矿物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石英、长石次之,粉泥质结构,薄层状~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含灰绿色砂质条纹与团块,具饱脱水开裂特征。

细砂岩:浅灰、紫灰、棕灰色,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岩屑、云母次之,中~细粒结构,局部粉细粒结构,钙质胶结,局部泥钙质胶结,薄层状~中

厚层状或透镜状构造,结构不均,局部泥质集中或夹泥岩薄层或含较多钙泥质砾石。根据钻探揭示,在沙溪庙组地层中确存在有结构疏松,胶结差的细砂岩层,俗称泡砂岩,如CZK2 钻孔20.4m 以下段皆为泡砂岩,其岩质极软,孔隙比高,承载力低,设计应对照柱状图描述中对该类砂岩区别对待,另外,对于层厚较小(<3m)的细砂岩,一般其结构为粉细粒结构者,强度较低,根据野外剖面分析,该种细砂岩一般夹于粉砂质泥岩中,延伸不远即尖灭,岩体整体强度收粉砂质泥岩控制,设计时应按粉砂质泥岩考虑,详见柱状图。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下伏于第四系松散层下,或出露于陡坎,陡崖等位置,总厚度>1340m。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表 表4-1

天 然 状 态 地 层代 号 岩土 名称 状态或风化程度 稍密 中密 松散 卵石 含角砾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粉砂质砂岩 J2s 细砂岩 中风化 泡砂岩 / 2.56 17.48 1.50 0.40 0.55 0.45 中密 可塑 可塑 强风化 中风化 强风化 密度(g/cm3) 2.48 单轴极限抗压强度(MPa) 7.24 饱和 状 态 密度(g/cm3) 单轴极限抗压强度(MPa) 承载力基本容值[fa0](MPa) 0.10 0.40 0.40 0.60 0.15 0.18 0.30 0.70 0.40 钻孔桩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qik](MPa) 0.18 0.05 0.05 基底摩檫系数 粉砂 Q4-2 al0.25 0.40 0.40 0.45 0.25 0.25 0.40 0.45 0.45 圆砾 Q4Q4c+dl dl+el4.5、不良地质现象

桥位处渠江两岸岸坡较陡,下部为漫滩,中上部陡坎处为基岩出露,缓坡平台覆盖坡残积粉质粘土,河床及漫滩上分布有厚度很大的细砂层,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砂岩崩塌和液化砂土、流砂。

4.6、施工条件 4.6.1交通状况

桥位华蓥侧陡峭荒僻,交通条件极差,综合考虑所需材料由清溪口码头采用水运至施工作业点,桥位广安侧现有村道水泥路,但无法直达桥位作业区,仍需

修筑900米左右进场便道与乡道顺接,并局部拓宽原有村道宽度。

4.6.2施工场地

根据桥梁所处地形位置,在5#墩设置钻孔平台,完成5#墩桩基施工及钢围堰拼装,6#墩至7#台搭设架梁钢平台,完成6#低塔边跨主梁安装,在清溪口码头附近租用砂石公司院子,布置钢筋场和钢构预拼场,完成全桥桩基钢筋笼加工和主桥主梁塔柱拼装。

4.6.3材料供应

全桥所需主要的材料、机械,均按照公司要求进行招投标,选择合格供应商,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并运输至我部指定的试拼场内。主桥主梁及塔柱在试拼场内拼装完成后,在清溪口码头通过浮吊船运输至作业点。华蓥侧引桥所需钢筋、混凝土亦采用浮吊船进行运输。

4.6.4水电供应

根据生产各功能区位置分布、施工用电量大小及供电允许半径等情况,将桥位处附近高压引入,5#高塔水中墩通过浮箱栈桥牵引电缆至水上施工墩(塔)。陆上基础施工配置移动变电站,另配备250KW移动式发电机发电做为备用电源,作为应急情况下生产用电。

4.6.5通讯

项目部设置程控电话机和传真机,各级管理人员利用移动电话,确保通讯畅通,办公室配齐电脑,接入宽带网,便于信息传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4h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