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资料(汇编)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01 09: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资 料

二○一○年三月

目 录

1、内江市安监局《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验收的请示》(内安监矿发 [2010] 127号) 2、****有限责任公司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自评汇总表 3、****有限责任公司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自评明细表 4、****有限责任公司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总结

5、资中县安监局《关于****公司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验收的请示》(资安监矿发 [2010] 36号)

6、****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对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进行验收的请示》(**发【2010】25号)

7、资中县安监局《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实施方案的批复》(资安监矿发【2009】60号)

8、****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呈送〈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实施方案〉的报告》(**发【2009】48号)

9、****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安全高效矿井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发【2009】45号) 10、5021南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

11、+50米水平5017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12、采掘工程平面图(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之前2007年12月) 13、采掘工程平面图(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之后2009年10月)

B

****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自评汇总表

2010年3月9日

序号 项目 考核标准 本年度没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矿 井 情 况 没有 矿井 得分 安全状1 况 X1 (20分) 安全生产周期≥5年(20分) 安全生产周期≥3年(12分) 安全周期≥1年 安全生产周期≥1年(8分) 安全质量标准化达三级 达一级(15分) 达二级(12分) 达三级(8分) 采煤(半)机械化率达到40% 8分 安全质量 标2 准化X2(15分) 采煤机械 化3 程度X3(15分) 15分 达一级 15分 采煤(半)机械化率≥80%(15分) 半机械化率采煤(半)机械化率≥60%(12分) 100% 采煤(半)机械化率≥40%(9分) 掘进(半)机械化率达到40% 掘进机械 化4 程度X4(15分) 13分 掘进(半)机械化率≥60%(15分) 半机械化率掘进(半)机械化率≥50%(13分) 56.5% 掘进(半)机械化率≥40%(9分) 采煤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开采 一般条件 开采极薄煤层(≤0.6m) 正规壁式 采煤方5 法 X5一矿一面(10分) (10分一矿两面(6分)一矿三面(2分) 0.59m 6分 一矿两面(10分) 一矿三面 一矿三面(6分) C

在调度、生产、经营方面实现信息管理信息化调度、生产实现信(5分) 在调度、生产实现信息管理,6 管理X6息管理,办公自动办公自动化(4分) 在调度实现信息(5分) 化 管理,实现办公自动化(3分) 矿井生产 能7 力X7 (5分) 4分 ≥150kt/a(5分) 矿井生产能力≥90kt/a(4分) 400kt/a ≥60kt/a(3分) ≥7吨/工(10分) ≥5吨/工(8分) 矿井原煤工效≥3吨/工(6分) 2.85 吨/工 ﹤3吨/工(4分) 5分 矿井原煤工效8 X8 (1)极薄煤层(≤0.6m),对应项乘以(10分) 0.6系数;极薄煤层(≤0.45m),指标数乘以0.4。(2)突出煤层开采,在上述(1)系数调整后,再乘以0.8系数 4分 9 经济效益X9 (5分) 在保证安全生产必要投入的前提下实现盈利(5分) 盈利 5分 10 合计 11 12 自评主13 要成员签字

7 Z=∑Xi 1 75分 结论 企业法人签字 符合安全高效矿井要求 D

****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自评明细表 2010年3月9日 序号 项目 矿 井 情 况 2008年9月16日发生一起机电事故,死亡1人。从2008年10月安全状1 至今,没有发生死亡事故、重大机电设备事故和3人以上重伤事故,况 轻伤控制在规定指标之内。 安全质安全质量标准化达一级。内江市安监局《关于****有限责任2 量标准公司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升级达一级矿井标准的请示》(内安监矿化等级 安【2007】313号) 矿井有3个采煤工作面:5008采煤工作面、5010采煤工作面和5017采煤工作面。 每个采煤工作面机械化装备情况:JM-50C型截煤机2台(掏采煤机槽),工作面配SGD-320/17型刮板运输机2台,MZ-12型电煤钻3台3 械 化(1台备用);工作面运输顺槽:SGD-420/22型刮板运输机1台配4程度 台DP-650型吊挂式皮带运输。采面采用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采空区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人工攉煤。2009年生产原煤38.08万吨,半机械化率100%。 目前有7个掘进碛头:5012运输巷、5014排水巷、5016掘进北回风桥、±0m水平石门、±0m水平架空乘人道、5023头面 南回风桥、5025南回风桥。 水平运输大巷、回风大巷、石门等开拓巷道及全岩巷道:MLGF-10.3/7-55G型移动式螺杆空气压缩机,7655型凿岩机钻眼,P-30B型装岩机装岩,1吨标准矿车和XK8-6/110型8t蓄电池机车运输。 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等:配MZ-12型电煤钻打眼,JD-2型、JD-1型或JD-11型调度绞车配1t标准矿车提升运输,人工装岩。 配有2台EBZ75型综掘机,对水平回风大巷、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进行掘进施工。综掘机直接装岩(1t标准矿车),调度绞车提升运输。 2009年掘进总进尺7084.9m,综掘机进尺1410.7m,炮掘+机械装岩进尺2593.9m,半机械化率56.5%。 采煤方法 5 采煤方法 采煤工作面个数 倾斜长壁后退式全部垮落法 3个采煤工作面:5008采煤工作面、5010采煤工作面和5017采煤工作面。 E

掘进机4 械 化程度 机械化装备

6 信 息 化 管 理 JSQ-31-512型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在各采掘工作面调度及煤仓、绞车房、炸药库、工作面变电所、机电设备硐室信息以及地面主绞车房、风机房、瓦斯抽采泵房等均安设有调管理 度电话,地面电话能与井下调度电话实现对接通话。共安设有32门电话。 生产公司安有成都三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煤炭信实现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实现煤炭生产许可证、矿井安全生信息产、文件资料传输等信息管理。 管理 办公自动公司共安有电脑41台,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 化 矿井生产能力400kt/a,2006年3月8日,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批复(川经函【2006】93号) 矿井生7 产 能力 8 矿井原2009年矿井生产原煤38.08万吨,673人,矿井原煤工效1.71 吨/煤工效 工。因薄煤层,按0.6的系数折算原煤工效为2.85 吨/工 经济效益 9 2009年实现盈利895万元

F

****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总结

二○一○年三月

G

目 录

一、统一思想抓认识 理清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发展思路 ····················· 2 二、矿井概况 ························································································· 2 (一)公司简况 ··············································································· 3 (二)井田范围 ··············································································· 3 (三)矿井储量 ··············································································· 3 (四)煤层赋存 ··············································································· 3 (五)矿井开拓 ··············································································· 4 (六)矿井通风 ··············································································· 4 三、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具体做法 ···················································· 10 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自查考核评分情况 ········································· 14 (一)安全状况 ············································································· 15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 ·································································· 15 (三)采煤机械化程度 ·································································· 15 (四)掘进机械化程度 ·································································· 16 (五)采煤方法 ············································································· 16 (六)信息化管理 ·········································································· 18 (七)矿井生产能力 ······································································ 19 (八)矿井原煤工效 ······································································ 19 (九)经济效益 ············································································· 19 五、结语 ······························································································· 20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抓好小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的通知》(川安办【2009】43号)、内安监矿安转发《关于推进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08】287号)和资安监矿发《关于推进全县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通知》(【2009】4号)文件要求,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现场会议精神,结合本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合理选择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模式,选择适合本矿井条件的采掘工艺和装备。通过调整采掘布署,优化生产系统,健全完善安全高效技术和管理保障体系,积极推广安全生产科技运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采掘机械化程度,实现“一矿两区三面”的生产格局,确保了瓦斯抽采效果、井巷掘进速度,实现了“掘、抽、采”和煤炭资源“三量”平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抓认识 理清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发展思路 近来,公司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证安全为前提;以高产、高效、高素质、高收入为目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生产布局,强化生产准备,推进技术改造,提高全员素质,逐步走上“生产集约、技术先进、系统配套、管理科学”的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之路。紧紧围绕建设安全高效矿井开展工作,在加大生产安全投入、加快生产安全系统改造、优化生产布局和格局、大力发展采掘机械化、推进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切实加强员工队伍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工作。

历年被内江市、资中县评为“先进党组织”、“先进生产单位”、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等多项荣誉。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在引领企业发展、全面实现“安全发展,和谐**”目标的伟大实践中成绩显著。

二、矿井概况

2

(一)公司简况

****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城约190°方向,直距约11km的***村,属资中县公民镇所辖。是国家中型专业煤炭开采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拥有资产1亿余元;现有员工1200余人,现有各类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41人,初级工程技术人员73人,现有专职安监人员40人,特种作业人员229人;公司“五证一照”齐全,合法经营。矿井实行“三2八”作业制。

本矿井于1982年7月开始建井,1985年12月建成投产。经技术改造后,现核定生产能力为40万吨/年。所辖坑口电厂装机容量为1.8万KW时。

(二)井田范围

属四川省资威煤田***高炭井田,由1~15号拐点坐标圈闭而成。井田南北平均长7.1km,东西平均宽2.5km,面积约17.7482km2。井田北西侧隔资泥铁路保护煤柱与老鹰岩煤矿相邻;南东侧与葫芦寺煤矿相邻,该矿与葫芦寺煤矿已划定了边界,相互间留有井田保安煤柱,无矿权纠纷。开采标高由+150m水平~﹣50m水平。

(三)矿井储量

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止,矿山累计探明储量为1575.6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142.4万吨(其中122b类396.3万吨、2S22类14.0万吨、333类732.1万吨); 2008年动用资源/储量为39.93万/吨,回采率为95%。矿山企业现保有资源/储量1102.4万吨,按现有实际生产能力(40万吨/年),还可服务约15.7年。

(四)煤层赋存

本区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中部荣资威穹窿东段倾没端,地层显示为近水平的缓倾斜单斜构造,倾角3~5°,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属陆相沉积,为近水平煤层(***煤矿只开采中煤组的“高炭”煤层)。因处于背斜轴部,地层倾向呈放射状

3

圆弧形,从北向南地层倾向由北东东向渐变为正东、南东东方向(73~130°)。中煤组为本矿区的主要含煤层位,该段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其底部、中上部、顶部各含1层煤线,仅位顶部的高炭煤层厚度较大为0.4~0.70m,平均煤厚0.59m,全区稳定性较高,具工业开采价值,是本矿井的开采煤层。

矿区范围内共发现3条断层,均位于矿区东侧,断层走向近南北向。由于区内断层均位于矿区东侧边缘附近,对矿山整体布局、开采无直接影响,区内主要由近水平的单斜地层组成,故综合评述本区地质构造属简单~中等复杂程度。

(五)矿井开拓

该矿井为近水平单一煤层,采用立井+斜井的开拓方式,开采垂直深度590米。矿井划分为5个水平,即+150m水平、+100m水平、+50m水平、±0m水平、-50m水平。目前开采的水平为+50m水平,±0m水平正在延伸开拓中。采煤方法为倾斜长壁式布局,采用截煤机掏槽、放炮落煤、人工攉煤。

矿井在一个水平内以运输石门为界沿煤层走向划分为南、北翼采区,区内后退式采煤。现布置有南北两翼3个对拉回采工作面(北翼2个,南翼1个。每个对拉工作面长220m。),7个掘进工作面(南翼4个、北翼3个)。采面采用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加绞接顶梁或方钢支护顶板;掘进面采用矿用工字钢、砌碹支护顶板。

(六)矿井通风

根据矿井瓦斯涌出量、矿井生产能力、煤层赋存条件、井田面积及煤层自燃倾向等情况,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系统,新鲜风流均从主井经水平运输大巷进入井下南北两翼各用风地点,矿井各用风地点的乏风经回风斜井抽出地表。其中:主立井担负矿井人员上下、煤炭提升、材料下放、进风、管线铺设任务,并兼作安全出口;副斜井担负矿井回风任务、瓦斯抽采管道敷设和超宽、超长等特殊材料的

4

下放,并兼作安全出口。

矿井使用BD-(II)-6-№20对旋式主扇通风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机功率为2×250KW。掘进工作面使用FBDY系列对旋轴流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并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及自动切换功能,风筒直径分别为500mm、600mm;采煤工作面实现全风压通风。

该矿井总进风量为4880m3/min,总排风量为5040m3/min,矿井负压为4210Pa,矿井等积孔约为1.5㎡。

(七)采区布置方式

由于该矿井为近水平薄煤层,故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从矿井瓦斯等级、工作面生产能力、装备、经济、管理等方面考虑,确定单工作面长度为110m,对拉工作面长度为220m,倾斜长度为750~850 m。对拉工作面中间是运输巷,巷内安装吊挂式皮带运输机。该巷担负运输煤炭、进风和行人的任务。对拉工作面两边巷道是回风行人斜巷,担负回风、行人、材料运输和安全出口的任务。缺点是共用回风巷维修成本较高。

为避免采空区的水影响工作面生产,工作面采用仰斜后退式,另外,在工作面开切眼以下设有一条排水巷,该巷的积水汇集后,流入集中排水巷,用水泵排除。

工作面运输巷、回风行人斜巷、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大巷都布置在煤层中,运输大巷通过人行通道和煤仓与工作面运输斜巷相连接。

(八)瓦斯和煤尘及其它地质灾害

我矿为高瓦斯矿,瓦斯涌出量较大,其主要来源于煤层及煤层顶底板。根据内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内安监(2009)222号]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我矿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0.82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8.79m3/min。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4鉴定资料,高炭煤层自燃

5

倾向为三类,属不易自燃发火煤层。

我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因此,必须加强各生产环节的防尘工作,降低空气中的含尘量,将其控制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

另外,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也无冲击地压危险。 (九)矿井瓦斯抽放

2008年12月矿井地面瓦斯抽采系统建成,2009年元月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2009年实现所有采煤工作面应抽尽抽,全年共抽采瓦斯181.61万m3。目前,该系统运行正常。

(十)矿井瓦斯监测监控

矿井于2003年安装使用了KJ78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2008年先后投资30万元对KJ78型安全监测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升级为KJ73N型。目前,该矿共使用监控分站10套,瓦斯传感器43台,瓦斯抽放管道监测装置1套,光学瓦斯检定器40台(10台备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166台(20台备用),风电、瓦斯电闭锁共安装14个控制点,覆盖了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对地面和井下环境及主要设备开停状况全部实现了在线监测。采掘带班长(组长)、放炮员、电(钳)工、瓦斯抽放钻孔工、生产单位(处室)管理人员、井下架线式电机车、采煤工作面隅角都配备、悬挂有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

(十一)矿井供电、提运、排水

该矿井为双回路电源线路供电。一回电源线路来自矿井自备火力发电厂,由该厂以6kv电源线路输送至各用电点;二回电源线路由资中县35kv变电站经架空线路(LGJ-3×95/11km)输送至该矿自备电厂变电室,经容量为2×6300kvA变压器降压为6kv后输送至井下各用电点。

采煤工作面设备用电采用了瓦电闭锁;掘进工作面采用了“三专两闭锁”供电方式。

6

矿井采用两级提运,井下的原煤经工作面SGD-320/17型刮板输送机,转至运输巷内的DP-650吊挂式皮带运输机(胶带宽650mm),再至煤仓与运输大巷相连,装入1t标准矿车;再用ZK7-6/250型、600mm轨距架线式机车和XK8-6/110型蓄电池机车运输至﹢50m水平运输石门下车场;经GKT2×1.6×0.9/24型提升绞车提至﹢50m水平运输石门上车场,再用ZK7-6/250型、600mm轨距架线式机车运输至﹢100m水平井底车场;再由竖井主绞车(JKM-2.25/4(I))双层罐笼提出地面。

矿井排水量采用分级排水,在矿井井下﹢100m水平、﹢50m水平井底各设排水泵房一个,水泵6台(每水平各3台),﹢100m水平水泵型号为2台MD85-67×7和1台D46-50×10型;﹢50m水平水泵型号为2台D46-50×6和1台D46-30×3型。井下涌水分别经﹢50m水平、﹢100m水平泵房水泵及排水管道排出地面。水泵房现有排水管路各两趟,1趟使用,1趟备用。排水管路直径为(φ108×4)的无缝钢管。

(十二)矿井涌水量

据近年来矿井收集的水文地质资料,全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50.0m3/d,最大涌水量为1050.0m3/d。其中﹢100m水平正常涌水量为298.0m3/d,最大涌水量为378.0m3/d;﹢50m水平正常涌水量为552.0m3/d,最大涌水量为672.0m3/d。

根据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对开采高炭煤层而言,该井田水患主要是高炭层顶部须家河组第5段(T3xj5)含水层和断层涌水,其次为钻孔涌水,矿井涌水量不大,采掘工程一般不受水害影响,水文地质类别为简单。

(十三)矿井粉尘防治系统

2004年2月27日,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对该矿高炭煤层进行鉴定,结果为该矿井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7

1、矿井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尘源及产尘机制

粉尘一般产生于采、掘、剥离、运输等工艺环节和作业场所设备运行过程中,采掘工作面是矿井粉尘的主要来源。矿井采煤工作面产尘工序主要有:装煤、运输转载、截煤机掏槽、放炮等,其中游离SiO2 的含量一般在5%以内;掘进工作面的产尘工序主要有机械破岩(煤)、装岩、放炮、煤矸运输转载及锚喷等。掘进工作面各工序所产生的粉尘含游离SiO2成分较多,一般在30~50%左右。其粉尘浓度每m3有时高达数千毫克,甚至达到煤尘爆炸界限。

2、粉尘的有害性

粉尘是造成矿工职业病的有害物质,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能使人体内产生煤、矽肺病,严重危害矿工身体健康。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粒度、分散度、浓度及游离SiO2 含量等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 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 10 10~﹤50 50~﹤80 ≥80 3、防尘措施 (1)综合防尘

①采掘工作面必须采用湿式打眼、经常冲洗井壁巷帮;爆破使用水炮泥和喷雾、截煤和装岩(煤)洒水、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②建立完善的井下消防、防尘洒水系统

该矿井改建后设计能力为400kt/a。井下消防洒水用水量为1250t/d。井下生产及消防洒水,根据水源的不同,分为两个系统:

8

最高允许浓度(mg/m3) 总粉尘 10 2 2 2 呼吸性粉尘 3.5 1 0.5 0.3

一个是井下排出之水(含盐成分较高),在主井工业广场附近经沉淀池对其进行沉淀处理后进入800m3生产水池,从该水池以直径108mm管路从﹢453m风井入井向井下供水;一个是在﹢50m水平轨道上山上车场附近,建了一座淡水池,将主立井井壁80m处的涌水引入池中。该水池容量为100多m3 ,因水质较好,主要供掘进机械、液压泵站和截煤机械防尘及生产用水。

进入井下之水经管路沿﹢100水平运输大巷及回风大巷、集中轨道上山、集中人行上山,集中回风上山、﹢50m水平运输大巷及回风大巷向各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其他各用水地点提供用水。

在上下山口、变电所、井下绞车房、水泵房、炸药发放硐室等附近,均设置了SNS50室内消火栓。在采区煤仓、转载点和皮带运输机机头、机尾设置了洒水器,在掘进工作面设置了喷雾器。

在井下主要巷道各干管每隔100m设置相应DN100或DN50的支管和阀门各一个,管口配有消防水龙头带快速接头,供井下消防及冲洗巷道使用。在采煤工作面运输巷距工作面40m的地方、掘进巷道距工作面30m的地方设置了净化风流水幕装置。

(2)采掘工作面防尘

①、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须采取湿式钻眼、冲洗井壁巷帮、爆破使用水炮泥和喷雾、装岩(煤)洒水、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②、采煤工作面截煤机安装内外喷雾洒水装置。截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5Mpa,喷雾流量应与机型相匹配。无水或无喷雾装置时必须停机。

③、采掘工作面回风巷设风流净化水幕;井下煤仓放煤口、溜煤眼、卸载点在作业时,须进行喷雾降尘。

④、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采取最佳排尘风速,最佳排尘风速为2~2.5m/s,最高不超过4m/s。

⑤、采取使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来加强个人防护。

9

(十四)信息化管理

在矿井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了省经委统一管理的“煤矿信息管理系统”,对生产许可证等申请、延续、变更、年检及矿井安全生产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公司各科室及车间办公室均配置了电脑(共41台),日常生产过程中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及技术措施、工资计算、数据汇总、资料传送等,基本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在矿井生产通讯系统上,于2005年10月投入资金,对原来的通讯系统进行了改造,新购了一套JSQ-31-512型矿用调度程控交换机,容量为80门(可扩容),可接8对中继线。系统在井下共安设了32门电话,覆盖了所有硐室、变电室、信号室、采掘工作面、车场、水泵房等场所;地面各生产管理部门、车间、重要场所均设置了调度电话,并同调度程控交换机连接,实现了井下、井上可互通电话,有利于安全生产指挥。

三、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具体做法 (一)组织领导

为认真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逐步实现“系统优化、生产集约、技术配套、管理到位”的安全高效矿井,切实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机电科技性能和技术水平,特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葛绍文

副组长:王健康 刘德彬 蒋祖云

成员: 张 章 张 勇 张 良 魏 刚 吴 唐 曹学光 刘全才 彭章荣 肖 荐 曾 平 李晓清 唐红德 黄润清 何 平 张扬富 王世岗 梁学明 宋德彬 张玉良 邱华中

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生产处,由唐红德、 李晓清、肖荐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二)优化设备和系统,实现集中生产

10

1、把好设备选型关。主要从设备管理因素分析并结合矿井实际入手,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设备管理,提高采掘机械化开机率。我们紧紧把握“先进、适用、集成、经济”这一技术原则,用于设备选型配套,从源头上保证了设备选型科学合理。

采掘工作面机械配套合理,能力匹配,没有出现功能性、功率性浪费。对泵站、工作面截煤机、溜子、皮带运输机集中控制,故障率低。根据采煤工作面走向长、煤层厚薄不均的特点,选用了凤凰集团公司煤机厂生产的JM50C型大功率脉冲截煤机、鸡西煤机厂的MG100/240-BW型双滚筒采煤机(正处于摸索阶段,待煤层赋存条件好转,即将投入运行)、石家庄煤机厂生产的EBZ75型综合机械化掘进机。选用这些设备,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加快了回采速度,促进了安全、生产率的提高(机械化率见表三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自评明细表)。

2、增加截深,提高工作面产量和直接工效

截煤机掏槽虽然是落煤的辅助工序,同时也是工作面实现高产的重要保证。它的截深直接影响到放炮的效果,截深越深,放炮落煤也就随之延伸,每班的产量更是随之提高(对拉工作面经济技术指标见表一)。

在矿井通风、瓦斯管理等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将截深由原来的1.2米增加至1.4米,工作面每班单产由原来的286T增加至334.6T(220×1.4×0.7×1.6×0.97=334.6T,220×1.2×0.7×1.6×0.97=286T)

式中:220——对拉工作面长度,m; 1.4——截煤机截深,m; 0.7——工作面平均煤厚,m; 1.6——煤的容重,m3 ; 0.97——工作面回收率。

11

同以前一样的用工和设备,每班产量却增加了48.6T/d,三个采煤工作面增加145.8T/d。工作面推进度1.4×330=462m,矿井年推进度:462×3=1386m。据统计,2009年度,采煤工作面实际年推进度1393.9m,平均每个工作面推进464.6m。

通过采空区全部垮落法,达到减员增效之目的。充填法和垮落法设计攉煤工分别为59人和41人,人均工效分别为:

充填法:286T÷59人=4.85 T/人 垮落法:334.6T÷41人=8.16T/人 采煤工工效增加3.31T。

3、改革支护设备,提高采掘工作面本质安全

公司在2007年出巨资先后选用了内江煤机厂、山东煤机厂、徐州煤机厂等厂生产的DW、DWX系列单体液压支柱配方钢替换采煤工作面原来使用的MZJA系列金属摩擦支柱配方钢支护顶板。支柱初撑力显著提升,可达15Mpa,有效防止了顶板离层。特别是在矿井北翼煤层赋存条件差,矿压大、伪顶、断层多的影响下,其支护效果得以充分体现。单体液压支柱受力均匀,有效载荷能承载300KN,有效防止了顶板的移近量,杜绝了工作面台阶下沉,防止了各类顶板事故的发生。

掘进工作面碛头采用了11号矿用工字钢替换原来的木材支护,提高支护的支撑强度,有效提升了掘进班组的本质安全。

针对采煤工作面共用回风巷底臌难题,通过现场调研、探析、摸索,决定首先保证支护的“三度”(钢度、强度、密度),确保巷道顶板不垮塌;其次是保砂护巷、沿空留巷;最后是及时取底,确保采后30m巷道断面不小于3m2,便于通风管理和瓦斯抽放。

4、采空区采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减轻劳动强度

在增加截深的同时,也增加了员工攉煤的工作量。为了确保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必须从采煤工艺上减轻员工们的劳动强度。改进采

12

空区顶板管理方法是最有效的举措。原来的采空区顶板管理采用的是矸石条带砌筑砂墩局部充填法,矸石带的设计为:宽3m、间距3m,每6m错动一次封闭采空区,防止瓦斯溢出。

矸石带局部充填法,员工将到采空区取砂充填顶板,每个工人平均保砂近5t,劳动强度相当大,而且安全威胁大,也不益于瓦斯管理。所以,采用顶板全部陷落法后,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不仅如此,采空区顶板采用全部陷落法,还大大提高了工作面本质安全:一是采面通畅,通风阻力小,通风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杜绝了放炮引爆局部集聚瓦斯的安全隐患;二是员工们再不用去采空区取砂、回柱了;三是因顶板的陷落出现裂隙,瓦斯向后移上升至采空区顶部陷落带,易于瓦斯管理和瓦斯抽放。

5、加强瓦斯抽采,促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近年来,公司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工作按照国家、省、市(县)的有关要求,经过认真分析、调研、探索,采取了科学的瓦斯治理方法,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公司不断投入资金更换了主要通风机、建立了矿井地面永久瓦斯抽采泵站、大直径的抽采管路及改造升级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并在今年动工新建一口进风井,该项工程现已掘150米,完成投资400余万元,预计2012年3月竣工。矿井通风能力和瓦斯抽采能力显著提高,监控范围有效提升。为从根本上杜绝发生瓦斯事故的机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瓦斯抽采系统于2008年底才建成,时间短,对瓦斯抽采管理的认识不足,瓦斯抽采的技术欠佳。在2009年进一步组织学习国家对瓦斯抽采的各种文件精神和技术要求,提高搞好瓦斯抽采工作重要性认识;加强员工瓦斯抽采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瓦斯抽采钻孔施工、管道安装、矿井瓦斯检测、瓦斯抽采资料分析、瓦斯抽采日常管理等技能,尽一步搞好矿井瓦斯抽采工作;完善瓦斯抽采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瓦斯抽采工作摆在与矿井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13

2009年底,所有采煤工作面基本实现瓦斯抽采。抽采瓦斯浓度达到25%以上,矿井瓦斯抽采率达到20%以上。今年共计抽放瓦斯181.61万m3,已突破年初计划的135万m3 (瓦斯抽采参数见表二)。公司各单位按《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发[2009]62号)具体实施,努力结合公司实际,明确各阶段瓦斯治理及综合利用的目标,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扎实抓好公司瓦斯治理及利用的各项工作。力争实现创建国家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示范工程的目标。

6、强化管理,营造矿井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建设是矿山安全管理的灵魂,是安全管理、安全发展的基石。为了将安全文化建设推向制度化、规范化,一项体现着**公司安全文化精髓、凝聚着**人心血的安全文化建设工程已拉开序幕!

由于安全文化口号、排版的种类各式各样,没有形成体系,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联系还不够紧密。2009年上半年,经过精心的总结、归纳和提炼筹划、设计、制作和安装,井上、井下安全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先后新增电视显示墙和安全文化亮化工程,对井下生产过程中的隐患进行曝光,有机地结合了当前安全文化运行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处处都有领导的寄语、安全的嘱托、儿女的期盼、抢眼的字句,充分结合实际,展现了自己的特色。

井上井下的安全文化所包含的核心理念、行为规范、视觉形象得到了广大员工的普遍认可,让员工在上班、下班途中有不一样的感受,营造起浓郁的安全、和谐氛围。安全文化建设不仅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活化于魂,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矿井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竞争力,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和文化效应。

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自查考核评分情况

14

根据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要求,公司认真落实相关标准,参照考核办法,在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生产机械化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高产高效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安全状况

2008年9月16日发生一起机电事故,死亡1人,但从2008年10月至今,没有发生死亡事故、重大机电设备事故和3人以上重伤事故,轻伤控制在规定指标以内。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

根据内江市安监局《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升级一级矿井标准的请示》(内安监矿安【2007】313号)文件精神,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到一级。

(三)采煤机械化程度

1、矿井在+50m水平布置有3个对拉采煤工作面:南翼一个工作面(5017工作面);北翼两个工作面(5008工作面、5010工作面)。

2、每个工作面机械化装备

⑴工作面:装备JM-50C型截煤机2台(用于工作面煤壁掏槽);SGD-320/17型刮板运输机2台(南北帮各一台);MZ-12型电煤钻3台(南北帮各一台,一台备用)。

⑵运输巷:装备SGD-420/22型刮板运输机1台;DP-650型吊挂式皮带4台;XRB2B(A)型乳化泵站2台(供工作面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用),1台工作1台备用。

⑶工作面装煤、运输方式

人工攉煤至工作面SGD-320/17型刮板运输机内,经运输巷SGD-420/22型刮板运输机输送到DP-650型(胶带宽650mm)吊挂式皮带内,再至煤仓与运输大巷相连,装入1t标准矿车;再用ZK7-6/250型、600mm轨距架线式机车和XK8-6/110型蓄电池

15

机车运输至﹢50m水平运输石门下车场;经GKT2×1.6×0.9/24型提升绞车提至﹢50m水平运输石门上车场,再用ZK7-6/250型、600mm轨距架线式机车运输至﹢100m水平井底车场出井。

2009年生产原煤38.08万吨,全部实现半机械化。 (四)掘进机械化程度

1、矿井在+50m水平布置有7个掘进工作面:南翼4个掘进工作面(±0水平石门、±0水平架空乘人道、5023南回风巷风桥、5025南回风巷风桥);北翼3个掘进工作面(5012工作面运输巷、5014排水巷、5016北回风巷风桥)。

2、每个掘进工作面机械化装备

⑴水平运输大巷、回风巷、石门等开拓巷道及全岩巷道:装备MLGF-10.3/7-55G型移动式螺杆空气压缩机;7655型凿岩机钻眼,P-30B型装岩机装岩;1吨标准矿车和XK8-6/110型8t蓄电池机车运输。

⑵部分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等:装备MZ-12型电煤钻打眼;JD-2型、JD-1型或JD-11型调度绞车配1t标准矿车提升运输。

⑶配有2台EBZ75型综掘机,对水平回风大巷、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进行掘进施工。综掘机直接装岩(装入1t标准矿车),调度绞车提升运输。

2009年掘进总进尺7084.9m,其中,综掘机进尺1410.7m,炮掘+机械装岩进尺2593.9m,掘进半机械化率56.5%。

(五)采煤方法 1、采煤法

根据该矿井划定范围内储量、核定生产能力、地质构造、开采技术条件、管理水平及市场供需情况,鉴于煤层倾角为3~5°,采煤工作面均采用倾斜长壁条带式采煤法。

2、采煤工艺

16

⑴截煤

采用JM-50C型截煤机沿底板截割掏槽,截深增1.4米。 ⑵爆破

截煤机只能在煤体中起掏槽的作用,而不能将整个煤体破碎。放炮是落煤的主要手段,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采面的安全生产和煤炭质量。用MZ-12型电煤钻打眼,瞬发雷管,3#煤安炸药,放炮距离必须大于50米,严禁在采空区放炮,同时,在运输顺槽及南、北回风巷中可能进入或接近作业地点的位置派人安设警戒,警戒距工作面的距离应大于放炮距离(放炮地点必须是支护完好且工作人员必须有可靠的掩护)。

⑶装煤

人工攉煤至工作面SGD-320/17型刮板运输机内,经运输巷SGD-420/22型刮板运输机输送到DP-650型(胶带宽650mm)吊挂式皮带内,再至煤仓与运输大巷相连,装入1t标准矿车;再用ZK7-6/250型、600mm轨距架线式机车和XK8-6/110型蓄电池机车运输至﹢50m水平运输石门下车场;经GKT2×1.6×0.9/24型提升绞车提至﹢50m水平运输石门上车场,再用ZK7-6/250型、600mm轨距架线式机车运输至﹢100m水平井底车场出井。

⑷工作面支护

DW、DWX型单体液压支护配方钢工作面备用支柱配置40套,运输顺槽超前支柱采用2.5米的单体液压支柱,配置60根。所以工作支柱总数为1703根,其中1.2米单体液压支柱1643根,方钢1643根,2.5米的单体液压支柱60根作超前支护。备用支柱、方钢及备用枕木(长1.2m左右,100根)堆码在距工作面50米左右的运输顺槽及上下回风巷中,备用支护材料必须堆放整齐并挂牌,但不得影响和人和材料运输。

17

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顶距离为4.75米,最小控顶距离为3.35米,截煤机道宽0.9米,溜子道、人行道和材料道宽为0.7米,人行道与溜子道间的支柱柱距为1.52米,最后一排密集支柱柱距为0.38米,其余支柱柱距为0.76米,端头支护柱距为0.6米,排距为0.7米。如遇伪顶或顶板破碎、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时,应适当缩小排距和柱距。炭头截煤机道,必要时可掺设临时支护,防止煤壁片帮。

⑸采空区处理

顶板全部陷落法,员工不用再在采空区取砂充填维护顶板,安全率得以大幅提升。

(六)信息化管理 1、调度信息管理

在矿井生产通讯系统上,于2005年10月投入资金,对原来的通讯系统进行了改造,新购了一套JSQ-31-512型矿用调度程控交换机替换原来的磁石调度机,容量为80门(可扩容),可接8对中继线。系统在井下共安设了32门电话,覆盖了所有硐室、变电室、信号室、采掘工作面、车场、水泵房等场所;地面各生产管理部门、车间、重要场所均设置了调度电话,并同调度程控交换机连接,实现了井下、井上可互通电话,有利于安全生产指挥。

2、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⑴公司安设有成都三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煤炭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实现煤炭生产许可证、矿井安全生产、文件资料传输等信息管理。

⑵矿井瓦斯监测监控

矿井于2003年安装使用了KJ78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2008年先后投资30万元对KJ78型安全监测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升级为KJ73N型。目前,该矿共使用监控分站10套,瓦斯传感器43台,瓦斯抽放管道监测装置1套,光学瓦斯检定

18

器40台(10台备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166台(20台备用),风电、瓦斯电闭锁共安装14个控制点,覆盖了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对地面和井下环境及主要设备开停状况全部实现了在线监测。采掘带班长(组长)、放炮员、电(钳)工、瓦斯抽放钻孔工、生产单位(处室)管理人员、井下架线式电机车、采煤工作面隅角都配备、悬挂有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

⑶办公自动化

公司各科室及车间办公室均配置了电脑(共41台),日常生产过程中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及技术措施、工资计算、数据汇总、资料传送等,基本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七)矿井生产能力

根据2006年3月8日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批复(川经函【2006】93号)文件精神,公司核定的矿井生产能力为400kt/a。

(八)矿井原煤工效

2009年3个采煤工作面共生产原煤38.08万吨,330个工作日。3个采煤队计294人,掘进队180人,机运队112人,安监员及其他管理人87人,共计673人。

日产原煤:38.083104÷330=1153.9(t) 矿井原煤工效: 1153.9÷673=1.71 (吨/工)

因薄煤层,按0.6的系数折算原煤工效为1.71÷0.6=2.85 吨/工

2009年度,采煤工作面实际年推进度1393.9m,平均每个工作面推进464.6m。

(九)经济效益

公司2009年实现盈利895万元。

19

经过综合评定,我公司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基本符合要求,自检合格。但是,但与标准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与不足,特别是采掘机械化水平,目前我们的采掘工作还只是实现了部分半机械化,要达到采掘机械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由于我矿的地质条件和目前工作面的布置情况,我们计划在±0m水平布置高档普采工作面,再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逐渐实现南翼采煤工作面的机械化开采,提高矿井全员工效。在掘进机械化方面,一方面,我们要用好现有的综掘机,充分发挥其效力,另一方面,我们正在考察机械装岩设备,争取所有掘进工作面实现机械装岩,以提高掘进效率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五、结语

以上是我公司在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一些做法及体会,虽然我们已基本达到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要求,但与标准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与不足。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大力提高矿井采掘机械化水平和矿井本质安全,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才有生机和活力。如今的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契机,是一个开端。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充分发挥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经济效益;高标准,重发展,增活力,严细实;技术要算帐,经营要调控,管理要创新”的精神,在建设安全高效矿井中不断学习、改进和完善。

附件:

1、对拉工作面经济技术指标(表一) 2、瓦斯抽采参数(表二)

3、采煤工作面主要设备明细表(表三) 4、掘进工程量及支护表(表四)

5、采煤工作面员工出勤表(表五,两准一采,采空区全部垮落法)

6、掘进工作面劳动组织表(表六,炮掘) 7、掘进工作面劳动组织表(表七,机掘)

20

8、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自评明细表(表八) 9、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自评汇总表(表九) 表一:对拉工作面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指标名称 对拉工作面长度 煤厚/采高 煤层平均生产能力 煤层倾角 日循环个数 循环进度 循环产量 工作面回采率 支架形式 控顶方式 工作面定员 工作面在册人数 工作面井工工效 循环炸药消耗 循环雷管消耗 单位 米 米/米 吨/米 度 个 米 吨 % 3指标 220 0.59/0.8 1.6 3~5 1 1.40 334.6 97 备注 南、北帮各110m 单体液压支柱、一梁一柱 人工回柱、“见四回一”全部垮落法 人 人 吨/I kg 个 96 113 3.49 17.1 64 表二:瓦斯抽采参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目名称 抽采瓦斯浓度 抽采负压 主管路流量 混合量 纯量 单位 % KPa M/min M/min ℃ % ℃ KPa % 33数量 25 13 4.4 10.5 0.01 27 3 23 平均值 20 33备注 管道气体温度 抽放泵站室内瓦斯浓度 抽采泵轴承温度 孔口负压 孔口瓦斯浓度 年初计划瓦斯抽采量 2009年瓦斯抽采量 135万m 181.61万m 表三:采煤工作面主要设备明细表

序号 1

设 备 名 称

截煤机

型 号 JM—50C

单位 台

数 量

2

备注

21

2 3 4 5 6 7 8 9

皮带输送机 乳化液泵 移溜器 煤电钻

单体液压支柱 方钢(铰接顶梁) 电溜子 电溜子

TP—650 XRB2B(A) 人工移溜 MZ-12 DW12-300/100X DW25-300/100X 6㎝3120㎝ SGD-320/17 SGD-420/22

台 台 人 台 根 根 根 台 台

4 2 4 3 1643 60 1643 2 1

一台备用

一台备用 不含备用 (100根)

不含备用 (100根)

表四:掘进工程量及支护表

序号 1 2 3 4 指标名称 运输巷(进风巷) 南北回风巷 开切眼 排水巷 运煤斜巷 (煤仓) 类别 半煤 半煤 煤 半煤 半煤 掘进断面 (m) 4.73 4.31 1.65 4.31 4.73 2支护方式 矿用工字梁 矿用工字梁 木支 木支 矿用工字梁 支护间距 工程量 (m) 1 1 0.80 0.80 1 (m) 850 850 110 220 备注 11号工字梁 11号工字梁 各南北工作面 南北共计 5 27 11号工字梁

表五: 采煤工作面工人出勤表(两准一采,采空区全部垮落法) 班次 人数 工种 早班 中班 夜班 合计 备注 22

截煤工 移溜工 回柱放顶工 巷道维修工 攉煤工 溜子工 皮带工 放煤工 打眼放炮工 电钳工 组长 代班长 合计 41 6 2 3 2 4 1 59 8 6 8 4 2 1 29 6 1 1 8 8 6 8 4 41 6 2 3 6 5 4 3 96 开机、执机、拖电缆、打牵引等 按循环进度移溜,达到平直稳 回柱放顶,移置木垛 负责回采平巷的维护 攉煤、掺柱等 开溜子和皮带、收溜边浮煤 调试皮带 放煤、插签、连钩推车等 打眼、放压炮、砂炮、机窝炮 说明:职工定员编制人数96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拖电机1人,生产条件影响补助2人),出勤率达88%。

表六: 掘进工作面劳动组织表(炮掘)

人数 工种 早 打眼工 放炮员 装岩工 支护工 班长 绞车工 1 1 1 1 1 1 中 1 1 1 1 1 1 夜 1 1 1 1 1 1 打眼工作 装药、连线放炮 装岩 处理安全、棚梁支护 运输、接道 开调度绞车 工作内容 说明:每班出勤人数6人,按出勤率88%考虑,每班在册人数7人(轮班人数21人),以上各工种人员要相互配合,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工程量。

表七: 掘进工作面劳动组织表(机掘)

工种

人数 23

工作内容

早 掘进机司机 辅助工 班长 绞车工 2 2 1 1 中 2 2 1 1 夜 2 2 1 1 正副司机各一名,负责巷道掘进 支护、接道辅助运输等 负责本班组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 开调度绞车 说明:每班出勤人数6人,按出勤率88%考虑,每班在册人数7人(轮班人数21人),以上各工种人员要相互配合,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工程量。

八: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明细表

****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自评明细表 2010年3月9日 序号 项目 矿 井 情 况 2008年9月16日发生一起机电事故,死亡1人。从2008年10月安全状1 至今,没有发生死亡事故、重大机电设备事故和3人以上重伤事故,况 轻伤控制在规定指标之内。 安全质安全质量标准化达一级。内江市安监局《关于****有限责任2 量标准公司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升级达一级矿井标准的请示》(内安监矿化等级 安【2007】313号) 矿井有3个采煤工作面:5008采煤工作面、5010采煤工作面和5017采煤工作面。 每个采煤工作面机械化装备情况:JM-50C型截煤机2台(掏采煤机槽),工作面配SGD-320/17型刮板运输机2台,MZ-12型电煤钻3台3 械 化(1台备用);工作面运输顺槽:SGD-420/22型刮板运输机1台配4程度 台DP-650型吊挂式皮带运输。采面采用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采空区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人工攉煤。2009年生产原煤38.08万吨,半机械化率100%。 掘进机4 械 化程度 目前有7个掘进碛头:5012运输巷、5014排水巷、5016掘进北回风桥、±0m水平石门、±0m水平架空乘人道、5023头面 南回风桥、5025南回风桥。 24

机械化装备 水平运输大巷、回风大巷、石门等开拓巷道及全岩巷道:MLGF-10.3/7-55G型移动式螺杆空气压缩机,7655型凿岩机钻眼,P-30B型装岩机装岩,1吨标准矿车和XK8-6/110型8t蓄电池机车运输。 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等:配MZ-12型电煤钻打眼,JD-2型、JD-1型或JD-11型调度绞车配1t标准矿车提升运输,人工装岩。 配有2台EBZ75型综掘机,对水平回风大巷、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进行掘进施工。综掘机直接装岩(1t标准矿车),调度绞车提升运输。 2009年掘进总进尺7084.9m,综掘机进尺1410.7m,炮掘+机械装岩进尺2593.9m,半机械化率56.5%。 采煤方法 倾斜长壁后退式全部垮落法 3个采煤工作面:5008采煤工作面、5010采煤工作面和5017采煤工作面。 5 采煤方法 采煤工作面个数 6 信 息 化 管 理 JSQ-31-512型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在各采掘工作面调度及煤仓、绞车房、炸药库、工作面变电所、机电设备硐室信息以及地面主绞车房、风机房、瓦斯抽采泵房等均安设有调管理 度电话,地面电话能与井下调度电话实现对接通话。共安设有32门电话。 生产公司安有成都三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煤炭信实现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实现煤炭生产许可证、矿井安全生信息产、文件资料传输等信息管理。 管理 办公自动公司共安有电脑41台,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 化 矿井生产能力400kt/a,2006年3月8日,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批复(川经函【2006】93号) 矿井生7 产 能力 8 矿井原2009年矿井生产原煤38.08万吨,673人,矿井原煤工效1.71 吨/煤工效 工。因薄煤层,按0.6的系数折算原煤工效为2.85 吨/工 经济效益 9 2009年实现盈利895万元

表九: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自评汇总表

25

****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自评汇总表

2010年3月9日

序号 项目 考核标准 本年度没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矿 井 情 况 没有 矿井 得分 安全状1 况 X1 (20分) 安全生产周期≥5年(20分) 安全生产周期≥3年(12分) 安全周期>1年 安全生产周期≥1年(8分) 安全质量标准化达三级 达一级(15分) 达二级(12分) 达三级(8分) 采煤(半)机械化率达到40% 8分 安全质量 标2 准化X2(15分) 采煤机械 化3 程度X3(15分) 15分 达一级 15分 采煤(半)机械化率≥80%(15分) 半机械化率采煤(半)机械化率≥60%(12分) 100% 采煤(半)机械化率≥40%(9分) 掘进(半)机械化率达到40% 掘进机械 化4 程度X4(15分) 13分 掘进(半)机械化率≥60%(15分) 半机械化率掘进(半)机械化率≥50%(13分) 56.5% 掘进(半)机械化率≥40%(9分) 采煤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开采 正规壁式 一般条件 开采极薄煤层(≤0.6m) 0.59m 采煤方5 法 X5一矿一面(10分) (10分一矿一矿两面(10分) 两面(6分)一矿三面 一矿三面(6分) 一矿三面(2分) 在调度、生产、经营方面实现信息管理信息化调度、生产实现信(5分) 在调度、生产实现信息管理,6 管理X6息管理,办公自动办公自动化(4分) 在调度实现信息(5分) 化 管理,实现办公自动化(3分) 6分 4分 26

矿井生产 能7 力X7 (5分) ≥150kt/a(5分) 矿井生产能力≥90kt/a(4分) 400kt/a ≥60kt/a(3分) ≥7吨/工(10分) ≥5吨/工(8分) 矿井原煤工效≥3吨/工(6分) 2.85 吨/工 ﹤3吨/工(4分) 5分 矿井原煤工效8 X8 (1)极薄煤层(≤0.6m),对应项乘以(10分) 0.6系数;极薄煤层(≤0.45m),指标数乘以0.4。(2)突出煤层开采,在上述(1)系数调整后,再乘以0.8系数 4分 9 经济效益X9 (5分) 在保证安全生产必要投入的前提下实现盈利(5分) 盈利 5分 10 合计 11 12 自评主13 要成员签字 结论 7 Z=∑Xi 1 75分 符合安全高效矿井要求 企业法人签字 葛绍文 葛绍文、王健康、刘德彬、张良、蒋祖云、刘全才、彭章荣、肖荐 27

资中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

资安监矿发[2010]36号

( 略)

28

**发[2010]25号

关于对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工作进行验收的请示

资中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根据你局《关于推进全县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通知》(资安监矿发【2009】4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抓好小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的通知》(川安办【2009】43号)文件精神,为此,我公司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首先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安全高效矿井建设领导小组;其次制定了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实施方案;第三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学习;第四优化了生产系统,改进了生产工艺,提高了采掘机械化水平和采掘工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第五提升了矿井的本质安全,达到了安全高效的预期目的。2010年3月9日组织了有关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安全高效矿井专项检查,自评

29

得分75分,合格。现请求你局对我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进行验收。

妥否,请批示。 附件:

1、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自评汇总表 2、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自评明细表

****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年三月九日

30

资中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

资安监矿发[2009]60号

( 略)

31

**发[2009]48号

关于呈送《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实施方案》的

报告

资中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抓好小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的通知》(川安办【2009】43号)文件要求,并结合我矿井实际,现将公司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实施方案呈报你局,请予审定。

特此报告 附件:

1、****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实施方案 2、****有限责任公司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考核自评表

****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32

****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实施方案

一、矿井基本概况 (一)公司简况

****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资中县公民镇境内,其前身系内江市工业局所属***煤矿。该矿始建于1982年,总投资1300万元,1986年建成投产。2001年6月经内江市人民政府批准,改制成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占地630亩,有煤矿、电厂各一座,煤矿原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现核定年产40万吨;电厂的装机容量为1.5万千瓦。公司现有员工1600余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10名,拥有固定资产近亿元。属采选工业企业,国家中二型企业,2006年9月被授予A级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7503.62万元,创税 2121.07 万元。公司“五证一照”齐全,合法经营。

(二)井田范围

属四川省资威煤田***高炭井,由1~15号拐点坐标圈闭而成。井田南北走向长7.1km,东西平均宽2.5km,面积约17.7482km。井田北西侧隔资泥铁路保护煤柱与老鹰岩煤矿相邻;南东侧与葫芦寺煤矿相邻,该矿与葫芦寺煤矿已划定边界,相互间留有保安煤柱,无矿权纠纷。开采标高由+100m水平~﹣50m水平。

(三)矿井储量

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止,矿山累计探明储量为1575.6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142.4万吨; 2008年动用资源/储量为39.93万/吨,工作面回采率为97%。矿山企业现保有资源/储量1102.4万吨,按现有实际生产能力(40万吨/年),还可服务约

33

2

15.7年。

(四)煤层赋存

本区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中部荣资威穹窿东段倾没端,地层显示为近水平的缓倾斜单斜构造,倾角3~5°,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属陆相沉积,为近水平煤层(***煤矿只开采中煤组的“高炭”煤层)。因处于背斜轴部,地层倾向呈放射状圆弧形,从北向南地层倾向由北东东向渐变为正东、南东东方向(73~130°)。中煤组为本矿区的主要含煤层位,该段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其底部、中上部、顶部各含1层煤线,仅位顶部的高炭煤层厚度较大,为0.4~0.70m,全区稳定性较高,具工业开采价值,是本矿井的开采煤层。

矿区范围内共发现3条断层,均位于矿区东侧,断层走向近南北向。由于区内断层均位于矿区东侧边缘附近,对矿山整体布局、开采无直接影响,区内主要由近水平的单斜地层组成,故综合评述本区地质构造属较简单~中等复杂程度。

(五)矿井开拓

该矿井为近水平单一煤层,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开采垂直深度590米。矿井划分为5个水平,即+150m水平、+100m水平、+50m水平、±0m水平、-50m水平。目前的开采水平为+50m水平,±0m水平正在延伸开拓中,+100m水平南翼及以上部分已被开采,目前只有一个+100m水平煤柱回收采面。矿井在一个水平内以运输石门为界沿煤层走向划分为南、北2个采区,在每个采区内按条带布置采煤工作面。目前南翼布置有1个对拉工作面和4个掘进碛头,北翼布置有2个对拉工作面和3个掘进碛头。

(六)采煤

采煤方法为倾斜长壁式后退式。采用割煤机掏槽、放炮辅助落煤、人工攉煤;采面金属摩擦支柱配绞接顶梁或方钢支护顶板,

34

采空区顶板采用局部充填法管理;工作面运输为电溜子运输,工作面运输巷采用电溜子配吊挂式皮带运输;工作面为对拉布置,其主要参数及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倾斜长度为850米左右,工作面长220米(南北帮各110米)。 作业方式为“三八”作业制,循环作业形式为“两准一采”。即1个截煤班,1个放炮移溜班和1个主采出煤班。

工作面产量:22031.230.731.630.97=286.8吨(注:截深为1.2m,平均煤厚0.7m,煤的容重为1.6t/m,工作面回收率为0.97)。

原煤工效:工作面定员为108人(采煤工作面劳动力组织见附表1),平均工效:286.8÷108=2.66吨/工日。

1个工作面年推进度33031.2=396米,矿井年采煤工作面总进度39633=1188米。

(七)掘进

矿井目前共有7个掘进碛头:+50m水平北运输大巷、+50m水平北回风大巷、5012北回风巷、+50m水平南运输大巷、±0m水平下山工程、5021南回风巷和5019运输巷。7个掘进头面均采用炮掘施工。

机械装岩方面:所有开拓巷道即+50m水平南北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及±0m水平下山工程均采用耙砂机装岩,其余工作面巷道均采用人工装岩,矿车运输。

巷道支护方面:所有开拓巷道均采用料石发碹支护,其余巷道采用木梁配无腿棚挂钩、矿用工字钢梁无腿棚挂钩等形式支护。

掘进机械化率:按照要求,我矿巷道掘进均属于半机械化。 (八)矿井通风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主扇风机为BD (II)-6-№

3

35

20型对旋式风机2台,1台工作,1台备用,电机功率为23250KW;掘进工作面使用2BKJ系列对旋轴流风机,压入式通风。

矿井目前通风情况:总进风量为5050m/min,矿井负压为4000Pa,矿井等积孔约为1.6㎡。

(九)安全方面

2008年9月16日,5008采煤工作面发生1起机电事故,死亡1人。

(十)信息化管理

在煤矿生产上,我们使用了省经委统一管理的“煤矿信息管理系统”,对生产许可证申请、延续、变更、年检及矿井安全生产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办公方面,公司各科室及各车间办公室均配置有电脑,的各种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等均输入电脑。使用电脑进行工资计算、资料传送和上报,对各种数掘进行汇总统计等,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在生产调度通讯上,煤矿调度室设有1 台调度程控交换机,其型号为JCK-100型,容量为80门,可接8对中继线。在井下绞车房、变电所、机车充电硐室、井底车场、各采、掘工作面均设有调度电话机,地面公司领导办公室、各生产管理部门、各生产车间均设有调度电话,立井绞车房、主扇风机房、瓦斯抽采泵房、安全监控室等重要部门设生产调度电话机,并都与调度程控交换机相连。公司还配有专职通讯维修人员,矿井调度通讯畅通。

(十一)瓦斯和煤尘

我矿为高瓦斯矿,瓦斯涌出量较大,其主要来源于煤层及煤层顶底板。根据内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内安监(2008)218号]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我矿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9.53 m/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9.08 m/min。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4鉴定资料,高炭煤层

3

3

3

36

自燃倾向为三类,属不易自燃发火煤层。

我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因此,必须加强各生产环节的防尘工作,降低空气中的含尘量,将其控制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

另外,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也无冲击地压危险。 (十二)矿井瓦斯抽放

根据国家对瓦斯治理要求,为认真执行“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的原则。我公司按照规定和矿井实际,于2008年已建成瓦斯抽采系统,经省级验收合格并投入运行。由于矿井地质条件对瓦斯抽采工作的影响,目前瓦斯抽采情况还不够稳定,但我们已采取措施,加大抽采工作力度和管理,力争瓦斯抽采达标。

(十三)矿井瓦斯监测监控

矿井于2003年安装使用了KJ78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2008年先后投资30万元对KJ78型安全监测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为KJ73N型。目前,该矿共使用监控分站10套,瓦斯传感器43台,瓦斯抽放管道监测装置1套,光学瓦斯检定器40台(10台备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137台(20台备用),风电、瓦斯电闭锁共安装14个控制点,覆盖了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对地面和井下环境及主要设备开停状况全部实现了在线监测。采掘带班长(组长)、放炮员、电(钳)工、生产单位(处室)管理人员、井下架线式电机车、采煤工作面隅角都配备、悬挂有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

(十四)矿井供电、提运、排水

矿井为双回路电源线路供电。一回电源线路来自矿井自备火力发电厂,由该厂以6kv电源线路输送至各用电点;另一回路电源线路由资中县35kv变电站经架空线路(LGJ-3395/11km)输送至公司自备电厂变电室,经容量为236300kvA变压器降压为

37

6kv后输送至井下各用电点。

采煤工作面设备用电采用了瓦电闭锁;掘进工作面采用了“三专两闭锁”供电方式。

矿井采用两级提运,井下的原煤经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转至运输巷内的DP-650吊挂式皮带运输机,再至工作面煤仓,在水平运输大巷装入1t标准矿车;再用ZK7-6/250型架线式机车和XK8-6/110型蓄电池机车运输至﹢50m水平运输石门下车场;经GKT231.630.9/24型提升绞车提至﹢50m水平运输石门上车场,再由ZK7-6/250型架线式机车运输至﹢100m水平井底车场;最后由主立井绞车(JKM-2.25/4(I))双层罐笼提出地面。

矿井排水量采用分级排水,在﹢100m水平和﹢50m水平井底各设排水泵房一个,水泵6台(每水平各3台),﹢100m水平水泵型号为MD85-6737型2台和D46-50310型1台;﹢50m水平水泵型号为D46-5036型2台和D46-3033型1台。井下涌水分别经﹢50m水平、﹢100m水平泵房水泵及排水管道排出地面。2个水平均有排水管路各2趟,1趟使用,另1趟备用。排水管路直径为(φ10834)的无缝钢管。

(十五)矿井涌水量

据近年来矿井收集的水文地质资料,全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50.0m/d,最大涌水量为1050.0m/d。

根据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对开采高炭煤层而言,该井田水患主要是高炭层顶部须家河组第5段(T3xj)含水层和断层涌水,其次为钻孔涌水,矿井涌水量不大,但由于高炭煤层上部有2层隔水层,故采掘工程一般不受水害影响,水文地质类别为简单。

二、影响全高效矿井建设的因素

1、由于历史原因,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而井田走向长达7 KM,矿井于2009年3月才对通风系统进行改造,该

5

3

3

38

项目预计于2012年3月才能完工,但矿井目前通风路线已长达10余KM,通风阻力高达3980Pa,通风较困难,这是影响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主要因素。

2、我们地质条件是影响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另一重要因素。煤层底板为灰黑色页岩或泥岩,厚22.35米,含砂质及较多植物根部化石,质软,遇水易膨胀。由于顶板淋水及生产过程中用水,在矿压下巷道底臌相当严重。据实测,采煤工作面采后30m,硬墩侧共用回风巷底臌量达1.7m,严重影响到下一工作面正常通风,同时采煤工作面支柱极易钻底,使顶板下沉破碎,而且也影响到综掘机的正常使用。煤层的顶板也存在一定影响。在Ⅴ号勘探线以南,煤层之顶板为砂岩,部分地段有伪顶,对采掘生产影响不大,但在Ⅴ号勘探线以北,煤层顶板大部地段为炭质页岩,易破碎垮落,厚度在0.2~4米左右,大部分在3米左右。更为严重的是其上与砂岩之间还存在一层0.05~0.10mm的软夹层,岩性为泥岩。由于这层软夹层的存在,造成顶板岩层极不稳定,顶板页岩层与上部砂岩之间极易离层垮落,采场压力较大,采掘工作面支护困难。

3、矿井开拓布置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实行减头减面,更有利于采用采、掘、运等机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4、采掘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强度较大。采煤虽然采用截煤机掏槽,放炮辅助落煤,实现了半机械化,但出煤保砂都是人工,特别是采空区局部充填法管理,工人保砂的劳动强度很大,人均劳动生产率也只有2.66吨/工日。在掘进方面,掘进方法为炮掘。装岩上也只有水平运输大巷、回风大巷等开拓巷道采用耙砂机装岩,其余巷道都采用人工装岩。

5、员工素质不高,文件程度普遍较低,对新设备新工艺不

39

熟习,有畏难情绪。

6、由于矿井煤层赋存条件限制,有的采掘工作面不太适宜机械化作业等。

三、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深入领会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目的和科学内涵,加大对煤矿安全高效理念和有效做法的宣传力度,营造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好我矿的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工作。

(二)组织领导

为认真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逐步实现“系统优化、生产集约、技术配套、管理到位”的安全高效矿井,切实改善公司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不断提高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特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葛绍文

副组长:王健康 刘德彬 蒋祖云

成员: 张 章 张 勇 张 良 魏 刚 吴 唐 曹学光 刘全才 彭章荣 肖 荐 曾 平 李晓清 唐红德 黄润清 何 平 张扬富 王世岗 梁学明 宋德彬 张玉良 邱华中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生产处,由唐红德、李晓清、肖荐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三)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主要内容 1、优化系统,实现集中生产

进一步优化采掘布置,以有利于采用采、掘、运等机械设备,

40

全面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2、增加截深,提高工作面产量

我矿井下采煤工艺是是截煤机掏槽,放炮辅助落煤。截煤机掏槽虽然是落煤的辅助工序,但它是实现工作面高产的重要途径。截煤机的截深将直接影响到放炮的效果和提高工作面产量。截深越大,放炮落煤也就越深,每班产量就越高。为此,必须对截煤机进行改进,使其适应增大的负荷,将截深由的1.2米增加到1.4米,工作面单产可由286吨增加到338吨(22031.430.731.630.98=338吨。注:截深增加至1.4m,平均煤厚0.7m,煤的容重为1.6t/m,采用垮落法后工作面回收率为0.98)。同样的人员,增加产量52吨,3个采煤工作面每天增加156吨。工作面年推进度:1.43330=462m,矿井采煤工作面年推进度:46233=1386m。

3、采空区采用垮落法管理,减轻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 增加了截深,就增加了工人出煤的工作量,如果不从其它工序上减轻工人的工作量,工人的意见会相当大,不仅不利于高产高效的实施,而且不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也有背于“科学发展观”。为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必须从采煤的其它工艺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进采空区顶板管理方法将是一个最有效的举措。采空区顶板管理,原来采用的是矸石带局部充填法,矸石带的设计布置为宽3m,间距3m,每6m长再错动一次,封闭采空区。矸石带充填,工人保砂的劳动强度相当大,如能进行垮落法管理,则不再需要保砂,将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经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其它先进单位的经验,决定采用采空区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区顶板,减轻工作的劳动强度。相应地,由于劳动强度的减小,可适当减少采煤工作面人数,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原煤工效:工作面定员计划为96人(技改后采煤工作面劳动力组织计划见

41

3

附表2),平均工效:338÷96=3.5吨/工日。

另外,采用垮落法,也便于工作面原煤回收的管理,充填法,很难杜绝保煤现象,而垮落法由于不保砂,就算设备出故障,也不可能人为保煤。工作面回采率可提高到至少1个百分点。

4、将采煤工作面金属摩擦支护改为单体液压支柱,全面提高采煤工作面本质安全。

单体液压支柱具有以下优点:初撑力大,可达15MPa,能防止顶板离层,特殊是对我们+50m水平北翼采区不稳定的复合顶板,其支护效果更好;支柱强度大,100㎜直径的支柱能承载300KN,能防止顶板台阶下沉;支柱受力均匀,能提高整个工作面的支护强度。所以,单体液压支柱支护,能有效地防止各类顶板事故的发生。

另外,垮落法能够避免在砂套子内回柱、保砂等不安全因素,采煤各工种均在有支护的地点进行工作,提高了采煤工作面本质安全。

5、继续深化采煤工艺革新,提高采煤机械化水平 由于地质条件原因,为确保安全,我公司5008高档普采被迫于2008年9月下马。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高档普采所遇到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高档普采的下马不是彻底放弃,我们并没被困难所吓倒。公司计划在+50m水平南翼条件较好的工作面再次使用高档普采。

6、加强瓦斯抽采,促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我公司煤矿系高瓦斯矿井,为减轻矿井通风及安全管理压力,防止重大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对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的有关要求,2008年底,我们已建成矿井瓦斯抽采系统,并经有关部门检查合格。目前,该系统运行基本正常。但由于地质条件影响以及抽采技术不很熟习,抽采经验欠缺,其抽采效果

42

还不理想。但公司已下定决心,下大力气解决瓦斯抽采问题。一是加大瓦斯抽采的投入,从人、财、物上大力支持;二是对瓦斯抽采人员再次进行全面技术培训,提高抽采技术水平;三是加强瓦斯抽采技术管理,搞好矿井瓦斯参数测定工作,不断总结瓦斯抽采经验,提高瓦斯抽采效果,争取在今年12月底以前实现抽采达标,从源头上彻底解决矿井瓦斯危害,为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提供安全保障。

7、掘进方面

我们计划引进了综合机械化掘进机(EBZ型)。该掘进机可一次成巷,集破岩装岩于一体,大大减轻了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掘进进度。但是由于我们在采掘布置上采区巷道采用下山掘,碛头积水对综掘影响较大,下一步我们正在优化采掘布置,争取为综掘机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综掘进的工作潜能。

另一方面,我们对掘进巷道进行支护改革,对北翼不稳定岩层的巷道全部采用矿用工字钢支护,以提高支护的支撑能力,有效地控制巷道顶板;针对采煤共用回风巷底臌问题,我们决定采取如下综合治理措施:一是工字钢支护,确保巷道顶板安全;二是保砂护巷;三是前一工作面回采后及时起底,确保采后30m,巷道断面不小于3m2,保证工作面通风安全,确保安全高效矿井的顺利进行。

8、另外,为减轻工作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条件,经公司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对+50m水平人行上山进行技术改造,将其改为架空乘人装置。该工程计划于2010年6月动工,预计于2010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四、安全高效矿井实施预期效果

1、矿井实现“一矿三面”集中生产。采煤工作面推进度由

4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4j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