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王雅鹏考研复习重点

更新时间:2024-05-03 15: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一、概念 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 二、问答题 1. 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①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④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⑤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⑦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2.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 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外汇贡献;

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3.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①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在农村,农村稳定在农业,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②生态环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章 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 一、概念 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二、问答题 1. 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

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劳动激励多样,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 2.我国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是什么? ①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结合;②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民生活单位;③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④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相结合。 3.

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完善? 问题:①农民经营自主权遭到侵犯;②耕作细碎化和经营规模狭小;③集体经营功能弱化;④农户进入市场受到阻碍。 完善:①贯彻农业法规,使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②因地制宜建立相关土地流 转机制;③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客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④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其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4.农业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 自愿互助,平等互利 第三章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一、概念 农业现代化:即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 二、问答题 1.人类农业生产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 2.现代农业的典型形式有哪几种? 循环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精准农业 3.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①美国型—资本集约型:美国、加拿大等国,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②日本型—劳动集约型:日本、荷兰等,先生物技术现代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后农业机械化,适当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西欧型—中间型: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二者并举;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现代化;物

质投资和智力投资并举;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共同提高 4.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科教兴农;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实行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注重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强调劳动集约、资金集约与技术集约相结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章 农业市场化 一、概念 农业市场化:是指农业资源配置方式由以政府分配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化的同时,让价值规律在农业的产供销等环节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过程。 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市场失灵”。表现: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二、问答题 1.我国农业市场化的有关数据和数量特征 ①我国农业市场化水平低于我国经济总体市场化水平;②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市场化水平远远滞后于产品市场化,从而滞后于农业总体市场化水平;③农业要素中土地的市场化水平最低;④农业市场化改革阶段性明显。 2.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市场失灵问题在农村市场同样存在 ①农村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农业生产者

获取信息的成本很高,②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缺位,③个别地区和部分农业部门仍存在垄断现象,④产权不清晰 ⑵我国农村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缺陷 ①农村市场不统一,②农村要素市场不健全,③农村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④农村市场培育环境不完善,⑤农村市场法治不健全,农村市场法制不完善。 第五章 农业国际化 一、概念 外向型农业:是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竞争,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都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和标准进行,把农业生产纳入到国际经济轨道之中。 二、问答题 1.外向型农业的特征 国际化的经济运行机制,外向化的产业结构,全球化的经济管理体制 2.WTO农业协议的达成及主要内容 ①市场准入条款,②国内支持条款,③出口补贴条款,④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条款。 3.如何利用“绿箱”政策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绿箱”措施(Green Box Policies) 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业支持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

(2)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3)粮食援助补贴。(4)单亲家庭农场补贴。(5)一般性农

业收入保障补贴。(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8)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9)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10)地区发展补贴 4.使用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对我国农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a.农业生产要素条件,传统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劳动力和土地、 水利等农业自然资源,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人力资本、现代化通信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管理等;b.农产品需求状况;c.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发展状况;d.农业经营主体的状况;e.机遇;f.政府行为 5.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国家钻石理论 第六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概念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也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点:强调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时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强调在创造和追求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时努力时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平等 石油农业:农用能源和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建立在依赖石油基础上的农业 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以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 生态农业:是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

济上有生命力,目标在环境方面、伦理方面以及审美方面不产生大的长远的和不可接受的变化的新型农业系统。 二、问答题 1.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对现代“石油农业”模式的反思。①石油农业的高能耗是极不经济的。②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③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①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②以持续性技术为动力,③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④以社会的可持续性为根本目的。 第七章 农业自然资源 一、概念 农业土地资源:指在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提供场所和主要营养来源的地面表层。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其他的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到一定程度之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集约经营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 集约度:西方经济学家把集约经营中追加生产要素投入的程度称作集约度,集约度的最低限度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粗放边际,而集约度的最高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xj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