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0-11 07: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即第58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二、教材分析:

《口算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这样能很快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能力目标: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达到掌握其方法的目的。

情感目标:学生体会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口算乘法的方法。 难点:理解口算乘法的算理。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0×5 20×6 7×50 100×8 44×2 200×8 600×4 15×3 2、10个1是( )怎样列式?(1×10=10) 20个3是( )怎样列式?(3×20=60)

40个4是( )怎样列式?(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情境引题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今天给小朋友们寄来了一封特殊的信。这封信的内容就是教材第58页上描述的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设置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三)合作探究: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

(2)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①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②怎么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的算式是:

300×10

③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④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⑤指名汇报口算方法:

a、300×10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所以300×10=3000(份) c、300×10 300×5×2

⑥单项练习: 65×10 28×10 36×10 54×10 60×10 53×10 76×10 77×10 23×10 80×10

讨论:每一小题的积与第一个乘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得出:10乘一个数(零除外),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一个0。 (3)邮递员叔叔不仅是送报纸还会送信呢,这不他给奶奶送信来了。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怎样列算式呢? 师: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60×10,学生汇报结果。

(4)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①学生独立解答。提问:300×30表示什么? ②你怎么口算? 汇报口算方法:3×3×1000 ;300×10×3;…… ③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简便的口算方法。 (5)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数,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

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6)解决第2个问题:60×3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口算技能,寻找出计算方法。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切实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找到新的计算方法,发现规律。)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探索、讨论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课后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我利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情绪高昂的学生需求,积极投入学生中来。 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有了问题就必须解决,从而,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新课环节中,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得出各种口算方法,使学生动脑、动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印象深刻。适时引导学生总结两个乘法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2k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