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山东省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更新时间:2024-05-28 06: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山东省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1984-2005年山东省的进出口贸易额和人民币与日元汇价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是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山东省商品进出口贸易额有显著影响,与山东省进出口额变动呈反向相关关系,J曲线效应存在并且显著。另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是显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提高使得山东省出口额显著减少。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山东省商品进出口贸易 J曲线效应 技术性贸易壁垒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export and import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RMB exchange rate over the year from 1984 to 2005 and analyzes the effect on the former which brought out by the latter. It is found out that change of RMB exchange rate does affect the export and import, and J-Curve Effect exists. Besides, TBT has previous effect on the export and import. Key words: RMB exchange rate; the export and import of Shandong Province; J curve effect; TBT;

一、引言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而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易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国内外学者关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制度改革的讨论一直十分热烈。自从美国“央行行长”——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首次公开表示人民币应该采取浮动汇率制之后,美国有四位议员分别向美财政部要求调查“中国政府是否进行外汇操纵”。同时,由于美国放任美元贬值,世界上很多国家也纷纷加入到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阵营中。为了缓解国际贸易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早在2003年,中国商务部原部长就在大连开幕的亚欧经济部长会议上表示,在2003至2006年间中国将进口10000亿美元商品;同时国家外交部也对当时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做出了解释。而随着近期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的改革完善,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变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尤其是2006年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更是让我们思考,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究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汇率影响国际贸易的J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商品进出口贸易中能得到证实吗?而对于中国进出口贸易成立的理论对于省域经济是否成立呢?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二、理论和文献回顾

国内外关于汇率变动对于国际间贸易的影响这个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早在18世纪中期,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虽然他探讨的是金本位下的国际收支问题,但是由于构成国际收支的主体是进出口贸易产生的收支,所以可以说他探讨的是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之后,虽然货币和汇率制度几经变迁,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牙买加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浮动汇率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制度选择,自此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汇率波动对一国贸易的影响,也创造出不少成果,但是这类研究远远没有终结。

Jaime Marquez(1990)以1973-1985年发展中国家整体为研究对象,指出使用收入法核算数据进行研究会使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即本币贬值会使本国出口增加,国际贸易收支状况改善;而使用支出法核算数据,则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只有国内外国民收入水平同时上升,国际贸易情况才会有一定改善。

国内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汇率变动和人民币汇率政策变化对于国际贸易影响的一般理论分析上,系统实证检验的文章比较少。厉以宁(1991)通过对中国1970-1983年的贸易数据进行研究,指出马歇尔-勒纳条件不能满足,贬值不利于贸易状况的改善。陈彪如(1992)通过对中国1980-1989年的数据进行研究认为汇率变化对于贸易状况的影响是中性的,经济总体增长能够使贸易收支改善。顾焕章、李岳云(1994)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并轨有利于农产品出口和农业部门吸引外资,从而有利于农业贸易的发展,但是也有可能导致农产品价格提高。戴祖祥(1997)认为汇率贬值有利于贸易状况的改善,收入对出口的影响虽时间的推移而加大。郑琰(2000)论述了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发现由于我国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低值农产品比例过高导致农产品出口额的变动对汇率的变动缺乏弹性,所以只通过人民币贬值的方式来达到增加农产品出口的目的是不可取的。许和连、赖明勇(2002)对1978至1999年期间人民币的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进行测算,利用协整技术分析中国工业制成品贸易平衡指标与我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实际收入计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实际的人民币贬值改善了我国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平衡状况。宋海英(2005)选取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为自变量,选取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因变量,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验证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J曲线效应存在,并且与当年的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肖鹞飞、黄福龙等(2005)

指出从长期看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都有影响,但其影响程度有限;影响贸易差额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低估状况,影响进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我国GDP的增长。而朱小梅、田贤亮、王红玲(2006)着重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并发现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存在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往的研究里,大多数研究使用的汇率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但是考虑到在样本期间,尤其是1994年以后中国采取了实际上是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作者怀疑这样的分析是否能切实得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对外贸易关系的一般规律。考虑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实际上是固定的,但日元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却是波动的,因而人民币对日元的套算汇率是不断波动的;而且日本一直是中国尤其是山东省的最大贸易伙伴。因此,本文以山东省对日本农产品进出口为例,从实证角度重新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商品贸易的影响。

三、汇率对于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

1、不同的国际贸易收支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影响国际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汇率和国民收入是影响国际贸易收支的重要变量。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Joan Robinson提出的国际收支的弹性理论着重分析了汇率因素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强调国际收支调节中的相对价格效应。根据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当进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本币的贬值有利于增加出口额抑制进口额,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国际收支的乘数理论注重研究国民收入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其基本精神是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从而影响进口支出——国外国民收入的上升有利于出口增加、本国贸易收支趋向于顺差;国内国民收入上升使进口增加、本国贸易收支趋向于逆差。在此基础上,国民收入对进出口的影响程度决定于贸易乘数的大小。国际收支的吸收论采用了一般均衡的方法,从总收入与总吸收的关系来研究货币贬值、收入变化对于国际收支的影响,特别是吸收论中考虑到贬值影响进出口后,进而影响收入,进一步通过乘数效应影响进出口,此时的“马歇尔-勒纳条件”不再是局部弹性,而是总体弹性。以上的国际收支理论是从微观层次到宏观层次、从局部分析到一般分析。本文将讨论限定于按照微观理论分析国际收支,即采用单方程国际汇率和收入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暂不考虑一般均衡分析这一范围,从而便于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在一般情况下,若人民币对外贬值,以外币表示的山东省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会下降,

这样就能增强山东省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使商品的出口增加。反之,如果人民币对外升值,以外币表示的山东省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将上升,这势必减弱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出口。

但是上述现象的出现受到许多条件的约束,其中包括:(1)受本币贬值传导过程中时效性的约束(即本文要验证的J曲线效应);(2)受省内及国外的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如果中国(山东省)的通货膨胀严重,那么即使货币贬值也不一定能达到奖入限出的目的;(3)受商品进出口需求弹性的影响(即上文指出的马歇尔——勒纳条件);(4)受到中国、山东省以及外国政策的约束(本文选取技术性贸易壁垒来)。本文主要从时效性和政策性的角度,以人民币贬值为例进行分析。

由于进出口合同通常是在几个月前即已根据当时的汇率签订好进出口数额,而人民币贬值后,这些合同又不可能废除,因此在贬值初期,经常项目会出现恶化。即使在旧合同执行完后,新的交易要完全适应相对价格的变动仍需一定的时间,从生产者上看,厂家必须增加投入,建立新厂,这需要时间。从销售上看,国外消费者适应本国产品和在国外建立必要的分销渠道同样需要时间。由于相对价格的下降和其产生时滞的存在,经常项目的变化是呈一条缓慢上升的“J曲线”。

2、研究假说

假说一:人民币对日元升值使山东省的商品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与之相反,人民币对日元的贬值使山东省商品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对外币升值,外币表示的山东出口农产品的相对价格会升高,山东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减弱,农产品出口减少。反之,如果人民币对外币贬值,以外币表示的中国农产品的得相对价格将下降,这会增强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使农产品出口减少。

假说二:存在J曲线效应,即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存在时滞。在本国货币贬值之初,商品出口额反而下降,仅过一段时间才会出现增长。据刘龙庭《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J曲线效应”的实证研究》(2002)统计,各国货币币值变化导致进出口变化的时滞并不一样,发达国家需要9个月,发展中国家的时滞是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四、实证分析

1、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

根据假说一,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呈现反向相关关系,由此建立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Xt),进口额(Mt)与人民币汇率变动(Rt)之间的函数关系,构建以下回归方程

Xt=α+βRt+μMt=α+βRt+μ

t

(1)

t

(2)

根据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人民币贬值会导致山东省商品的相对价格降低,商品竞争力增强,应当有利于出口;人民币贬值使得山东省上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山东商品竞争力降低,而外国商品竞争力提高,从而导致山东省出口减少。

2、对模型的修正:

为了使回归方程获得更好的拟合优度,对回归模型进行调整。

根据假说二,由于J曲线效应,进出口贸易额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在不同时段表现不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时滞是一年以上,不超过两年(刘龙庭2002)。考虑到样本数量有限,而滞后的期间越多,样本的自由度越小,检验的结果越不可靠,所以在上述模型中把人民币汇率仅滞后一期而非滞后多期进行考虑。回归估计方程变成

Xt=α+βRt-1+μ

Mt=α+βRt-1+μ

t

(3)

t

(4)

另外应该考虑到近年来欧盟,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产品技术标准越来越高,山东省产品出口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模型中引入一个虚拟变量Tt作为衡量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指标,并且作者预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提高将会抑制出口。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影响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Xt=α+βRt-1+σTt+μMt=α+βRt-1+σTt+μ

3、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样本的时间跨度为1984至2005年。山东省的商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数据出自历年的《山东统计年鉴》。1983-2004年人民币汇率数据来自于200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由于虚拟变量Tt是一个定性变量,所以其数据选取以对商品出口的产生重大影响的年限为界。由于山东省商品出口的主要消费国——日本、美国、欧盟等是在1999年显著提高技术标准的,因而模型中的虚拟变量值Tt以1999年为界,1999年以前的Tt 值为0,而1999

t

(5) (6)

t

年以后的Tt值为1。当然必须明确的是影响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经济发展状况、所处周期、商品质量、企业的竞争力及营销措施、政府的财政或货币扶持政策等,但是这些变量有的无法量化、有的无法找到合适的替代数据,并考虑到对本文的研究影响不大,所以本文在模型中未加考虑。

4、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Eviews, 通过对山东省进出口贸易额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如下结果: 首先对回归模型(5)进行检验。

表1 人民币汇率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山东省出口额影响的检验结果 变量 C R T 可决系数 调整的可决系数 回归的标准误差 残差平方和 对数似然估计值 DW统计量 回归系数 3150.091 121301.9 1638701 0.699137 0.667467 682052.0 8.84E+12 -325.1270 0.518324 标准误差 328044.2 66905.82 t统计量 0.009627 1.813024 概率 0.9924 0.0857 0.0003 1139957. 1182770. 29.82972 29.97850 22.07582 0.000011 369126.8 4.439400 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值 被解释变量的标准差 赤池信息准则 施瓦茨准则 F统计量 概率(F统计量) 表2 偏相关检验结果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汇率Rt-1和技术性贸易壁垒T的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0%的 T检验,但是常数项没有通过检验,所以在回归模型中可以不考虑常数因素。另外对方程的F检验很显著,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较强,调整后的R2也表明出口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偏相关检验结果表明数据不存在自相关关系。

第二步,对回归模型(6)进行检验。

表3 人民币汇率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山东省进口额影响的检验结果 变量 C R T 可决系数 调整的可决系数 回归的标准误差 残差平方和 对数似然估计值 DW统计量 回归系数 -17607.3 83683.62 1045744 0.655303 0.619019 490647.5 4.57E+12 -317.8806 0.477547 标准误差 235985.0 48130.01 265538.6 t统计量 -0.074612 1.738699 3.938201 概率 0.9413 0.0983 0.0009 739677.0. 794910.2 29.17096 29.31974 18.06045 0.000040 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值 被解释变量的标准差 赤池信息准则 施瓦茨准则 F统计量 概率(F统计量) 表4 偏相关检验结果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汇率Rt-1和技术性贸易壁垒T的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0%的 T检验,但是常数项没有通过检验,所以在回归模型中可以不考虑常数因素。另外对方程的F检验很显著,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较强,调整后的R2也表明进口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偏相关检验结果表明数据不存在自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于山东省进出口额的影响是显著的,而且J曲线效应显著存在。另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与山东省商品的进出口额呈反向相关关系,贸易壁垒的提高使山东省的出口额下降。

七、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以人民币汇率和山东省的商品进出口贸易额等数据为基础的

研究结果表明,假说一和假说二都成立,即人民币汇率与山东省的出口额呈反向相关关系、商品进出口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在不同的阶段表现的程度不同,即进一步验证了J曲线效应理论在省域经济里的正确性。

就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言,山东省出口贸易受其影响非常严重。但是简单地选择贸易保护主义,拒绝新的谈判和开放都是对己不利的,我们要在开放的前提下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政府首先要建立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第二要强化产品安全的监管,要对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监管;第三要建立和完善产品出口支持和服务体系,积极向出口企业推广产品的国际标准;最后还要引导建立和完善出口行业商会、协会和中介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商品进口国的最新技术标注、提高山东商品的技术水平、以及定制新的技术标注和规则、争取与国际标准接轨显得刻不容缓。

作为企业要学会并善于运用WTO规则。在全球贸易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立法日趋完善的今天,山东企业要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并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首要问题是企业应在熟悉WTO法律基础上,学会利用WTO规则为自身利益服务。面对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的各种调研、谈判活动,为限制乃至取消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企业要在对外投资、对外合作等方面下功夫,争取合理运用WTO规则避开进口国TBT的限制。

另外,企业要辨证看待、积极应对进术性贸易壁垒。其实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柄“双刃剑”,对国际贸易发展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其积极影响表现在,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企业提高技术水准、产品质量以及规范管理,加快企业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因而,企业要积极应对各项挑战,化解出口的不利因素并促进自我的发展。另外,企业应树立绿色生产观,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提高产品的环境竞争力;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引进和开发环境友好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取得有关的质量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最终达到突破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Marquez,Jaime:“Bilateral Trade Elasticities”,1990,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Feb

2.Goldstein, Morris, and Mohsin khan:“Income and Price Elasticities in Foreign Trade”, 1985,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Trade,Vol.2,Amsterdam:North-holland

3.Lucio Sarno, Mark P.Taylor“Purchasing Power Parity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2002,IMF Staff Papers,Vol.49

4.厉以宁(1991):《中国对外经济与国际收支研究》,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5.陈彪如(1992):《人民币汇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顾焕章、李岳云:《人民币汇率并轨对中国农业对外贸易及农业利用外资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3)

7.戴祖祥(1997):《我国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1981-1995》,《经济研究》第7期 8.郑琰:《人民币政策选择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0(4)

9.许和连、赖明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平衡的长期关系分析》,《商业研究》2002(4)

10.许和连,赖明勇:《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软科学》2002(6)

11.宋海英:《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5(3) 12.肖鹞飞、黄福龙:《我国贸易发展与汇率变动的实证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05(4) 13.杨春燕、綦建红:《关于中美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2期 14.蔡昉:《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影响的研究》,《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第10期

15.刘龙庭:《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J曲线效应的实证分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3)

16.朱真丽、宁妮:《中国贸易收支弹性分析》,《世界经济》2002(11)

17.许少强、朱真丽:《1949-2000年的人民币汇率史》[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8.杜进朝:《汇率变动与贸易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9.陈全庚:《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0.唐海燕:《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外经贸发展的启示》,《国际经贸探索》1995(3) 21.钟伟、胡松明:《人民币J曲线效应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1(1) 22.魏巍贤:《中国出口与有效汇率的关系和分析》,《统计研究》1997(5)

23.朱小梅、田贤亮、王红玲:《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一中国与日本农产品贸易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6(9)

24.唐海燕:《论汇率百年动与贸易收支的长期相关性》,《经济研究》1995(10)

25.史朝兴、顾海英:《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问题与融合》,《经济问题探索》2005(6)

26..薛燕:《中日农产品贸易:经济全球化下的曲折发展与战略调整》,《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i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