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学案《生活与消费》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06 19: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一】学习目标及备考策略

1、根据考情,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根据学案自主完成小块知识串的整合。 掌握高频高点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与生产的影响 ③影响消费的因素 ④消费的反作用 突破重点题型 关注两组热点 经济计算题和图表函数题的解题 ①?? 物价控通胀 ②居民消费【文化消费】 2、重点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能够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有关信息;培养“调动和

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各模块的知识并运用。

【二】考点主干知识解读梳理(请你运用尝试回忆法,默写填空,查漏补缺) 1. 商品、货币、纸币 商品 含义 基本属性 商品的基本属性: 和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 ,商品生产者提高质量,是为了顺利让渡 ,获得 。 货币 纸币 含义 基本职能 含义 纸币的发行量 和 。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 为限度。 通货紧缩 供过于求、物价全面下跌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纸币发行量 过多 供求关系、物价 解决措施 【热点追踪】---摘自2012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实施结构性减税。-------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 【小纸条:①纪念币可以再市场上流通吗?②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有何影响?】 2.信用工具与外汇 兑换更 外币 人民币 (有利于) 升值

出口商品价格 (不利于) 3.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价值 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 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流通成本) 商品出口、引进外资 稳定物价的措施 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流通成本; ②发展生产,保障商品供给。 对外投资;出国旅游、留学; 商品进口;偿还外债 ② 影响价格, 价格上涨, ③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运用 价格下跌。 经济的、法律的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③价值规律的作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 , 调控。加强价格监管,打击----行为,维护

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有价值决定, 正常的市场秩序。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在竞争中形成。) ④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宏观*④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如炒作、囤积居奇等 调控,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⑤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促使物价平稳回落。财政政策:补贴\\投入量,会引起物价上涨; 等,货币政策:合理控制货币货币流通量 *⑥国家宏观调控:通过财政、货币政策,例财政支出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控制流通领域的货币量; 4.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生活)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 的变动。一般情况下,消费需求与价格成 比; ②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弹性)不同,对 的影响小,对 的影响大; 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意义 ① 个人:物价影响需求和消费,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可以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② 企业:价格变动影响生产,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③对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需求影响不同,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商品的价格与替代品的需求成 比,与互③ 社会:物价持续上涨,会引发通货膨胀,补商品的需求成 比。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 ;影响生活和社会秩序,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② ; ④ 时政: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③ 。 科学发展观。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实质上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也是市场基础性作用的结果,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 5. 影响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因素 ①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②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和 。 (1) 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消费水平受 的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 )密切联系。 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①根本途径:发展生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树立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转方式调结构) ②扩大就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收入预期,解除后顾之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4) 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④主观因素:消费心理与消费观; ④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财*⑤生产决定消费; *⑥宏观调控政策: *⑦消费结构 6、消费类型及消费结构(注意选择题)

(1)消费类型:

按消费方式分为: ; 按消费的对象分为 ; 按消费的目的分为 。

税政策) ⑤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⑥ 立正确的消费观,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

(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 和 增加,限制 和 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 提高, 改善。 7、 消费心理及树立正确消费观

①正确消费观:量入为出,② ; ,

③理性消费;保护环境,④ ; ,艰苦奋斗。

8、(提高)消费的作用(意义) 消费对生产反作用 总: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消费 经济增长、促进 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 ;一个新的 的出现,能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 ,能 。 消费对经济发展方式 扩大 ,刺激消费。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主要依靠 、投资、出口协调劳动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消费观与经济发展 消费与全面小康 树立正确消费观,保护环境、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计算题公式总结篇:

1、现价值量=原价值量/现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2、现价值量=原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现价值量=原价值量/(1—贬值幅度)

3、升值问题:谁升值,谁贵了。 例如:原6.6元人民币=1美元 若人民币升值10%, 则6.6元人民币=1×(1+10%)美元 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则100元人民币=800外币 算一算:

1.、(2011安徽)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价格上涨 2、(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2009年某国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价格分别是( )

A 5元 6元 B 10元 12元 C 20元 24元 D 8元 16

3、(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元

A 4元 4元 60万元 B 6元 8元 90万元 C 4元 6元 90万元 D 8元 6元 120万元 4. (2011全国卷新课标)12.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 1452万元 B. 1320万元 C. 1210万元 D. 1100万元

5.如果以前一件人民币10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二、函数题

【三】重点突破题型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格 ---需求量 ---互补 ,互替 (2)价格上涨-- 市场---有利可图,生产 ,供给 。 6(2012江苏卷6)图1表示某商品供给食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以下变化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2012山东卷18)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8(2012高考福建卷27)30图9中M、N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

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A、M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企业应扩大该商品的生产 B、N商品是高档耐用品,企业就减少该商品的生产 C、当MN商品同时提价时,政府应对M商品征收增值税

D、当N商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 9、2011山东卷·18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

A.①→③→④ B. ②→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④→③ 10.下列描述中理解下图函数图象由Q1点到Q2点运动正确的是( ) ①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从增加到减少 价格 ②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从减少到增加

③该商品处于卖方市场 供给 ④该商品因价格上升而扩大生产规模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5 6-10 Q1 Q2 数量

DACCC BBDDC 稳定物价的措施?

① 通过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流通成本;

② 发展生产,保障商品供给。 ③ 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加强价格监管,打击----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④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促使物价平稳回落。财政政策:补贴\\投入等,货币政策:合理控制货币货币流通量 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意义?

①个人:物价影响需求和消费,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可以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②企业:价格变动影响生产,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③社会:物价持续上涨,会引发通货膨胀,影响生活和社会秩序,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④时政: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①根本途径:发展生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树立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转方式调结构) ②扩大就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收入预期,解除后顾之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④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财税政策)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ib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