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更新时间:2024-05-08 15: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 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预测】

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宗法制、分封制、儒家思想的形成、“重农抑商” 政策等这些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考点依然是2012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重农抑商”政策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现实感更强, 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

【知识整合】 考点 1、经济的发展 1. 农业

(1)耕作方式的变迁:①原始农业主要的耕作方法是 。②随着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 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③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推广。开始形成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 的小农经济。

(2)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 所有。②夏、商、西周时期, 实行土地国有制—— 。③战国时期, 以秦国 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 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2. 手工业

(1)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 手工业、 手工业、 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商周青铜铸造十分繁荣, 以 、 、三星堆青铜礼器最著名。西周晚期, 中国已有 器。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 织绸的国家;商朝已有织机, 能织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 提花织物。 (4)商朝时己能烧制出 。

3. 商业

(1)商朝人以 著称。

(2 时期,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4. 经济政策:战国时期, 商鞍在秦国实行变法, 首倡“ ”政策, 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 都继承并发展这一政策。

考点 2、政治制度 1. 分封制

(1)含义:为了 的统治,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1

(2)义务及权利:被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 ;承担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的权利。

(3)特点:层层分封, ;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 。

(4)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 扩大了 , 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 宗法制

(1)含义:用 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 (2)最大特点: 制。

(3)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 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3. 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政治制度强调 权与 权的结合, 注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带有浓厚的 色彩。

考点 3、精神文明

先秦时期:原始社会, 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思想活跃, 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1. 汉字

(l) 6000多年前, 原始文字称为“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 脱离图画, 形成汉字。

(2)商朝时, 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 汉字按照 文、 书、 书、楷书、行书、草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其总的趋势是 。

2. 文学艺术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以四言为主, 多重章叠句,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的基础。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 句式灵活, 易于表达情感。屈原其代表作《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 科技

(1)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

(2)根据战国人石申的天文学成就而辑成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3)夏朝时,已有历法《 》, 商朝改进为“殷历”。 4.“百家争鸣”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② 阶层空前活跃, 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③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 从“ ”发展为

2

战、 、朝觐述职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内, 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

“学在民间”。④ 的使用和推广, 提高了生产力, 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 子和 子;②儒家: 子、 子和 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 、 子;等等。

(3)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是中国 、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各家学派彼此渗透、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考点 4、儒家学说的创立和发展 1. 孔子

(1) 主要成就:①思想核心:“ ”、“ ”和“ ”。“仁”即“仁者爱人”;“礼”即“克己复礼”。②首创私人讲学, 主张“ ”,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 历史地位:①孔子整理的“ 经”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②孔子的思想有利于 、缓和矛盾, 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③以“仁” “礼” “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 渗透到 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④奠定了中国古代 传统, 使“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 孟子

(1) 政治思想:①把孔子“仁”的思想, 发展为更加系统的“ ”思想。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提出“ , 社稷次之, 君为轻”。

(2) 伦理观:主张“ ”。 3. 荀子

(1)政治思想:主张施政用“ ”和“ ”, 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2) 伦理观:主张“ ”。 【重难点解析】 1.“重农抑商”政策

(1)实行: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以后的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都沿袭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含义:鼓励发展 业, 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原因: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 , 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 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②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 是 的经济基础。

(4)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巩固封建统治。

(5)评价:①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 “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到了 时期,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 “重农抑商”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 而且造成了

3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③从根本上说, “重农”是正确的, 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2.对中华文化的规律性知识总结

中华文化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又是世界上绵延不绝、一直向前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经历了辉煌的发展时期,以其独特的体系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告诉我们,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既是向外传播优秀文化的历程,也是不断汲取世界各国优秀文明的历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有利于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统治者对外来宗教采取开明政策,能促进文化的丰富多彩;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有利于加强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专题二 秦汉——中华文明的发展

【复习策略】

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发生的, 其产生的影响也不是片面的。考生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多维思考历史事件, 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比如, 考生在分析西汉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时, 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儒家思想的内容, 而应该放眼当时的整个社会, 从西汉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 中央集权面临严重威胁;经济逐渐恢复与发展, 但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威胁西汉稳定等角度进行分析, 才能真正理解西汉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 也才能真正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所以, 在复习时如果能够全面地、多角度地复习历史知识,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点预测】

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本专题最重要的两个内容, 这也将是2012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知识整合】 考点 1、物质文明 1. 农业

(1)西汉赵过推广藕犁, 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 。

(3)西汉时, 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推行 。

4

2. 手工业

(1)冶铁: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 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2)制瓷:东汉时, 烧制出成熟的 瓷。

(3)丝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从西汉起, 中国的丝织品远销亚洲、欧洲, 中国因此获得“ ”的誉称。

3. 商业

(l)秦汉以来, 统治者推行“ ”政策, 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汉武帝采取货币官铸 , 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2)西汉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 , 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 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 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按时开市、闭市, 闭市后不许交易。

(3)西汉时, 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 ,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考点 2、政治文明

1.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①以 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②以 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2)三公九卿制: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 。 ②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令, 兼理国家 事务。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 务。④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休政务, 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是中央政府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 对上承受中央命令, 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下设县, 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制的推行, 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 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巩固国家的 , 促进社会经济与 的发展, 都起了重大作用。

(4)选官制度:各级官吏都由皇帝 。 2. 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加强君主专制:汉武帝让秘书、侍从担任 、侍中等, 参与军国大事, 削弱相权。 (2)加强中央集权:西汉初, 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 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 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 ”, 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3)选官制度:实行 制。(举孝廉) 考点 3、精神文明 1.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根据中央集权的需要, 把 家、 家和 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加强中央

5

集权。为加强君权, 董仲舒提出“ ”和“ 天人感应”学说, 宣扬“君权神授”。董仲舒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提出相 应措施, 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后人归纳为“ ”。

(2)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兴办太学, 初步建立起 系统,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科技

(1) 前期, 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 人称“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约成书于东汉的《 》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3. 汉赋

(1)出现:汉朝时, 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 创造出 的综合文体——赋。 (2)特点:汉赋辞藻华丽, 手法夸张, 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文化气度。 (3)代表人物及作品:①西汉时 的《子虚赋》《上林赋》。②东汉时张衡的《二京赋》。

4. 医学

(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 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被后世誉为“万世宝典”。

【重难点解析】

l.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与美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比较

(1) 产生的原因: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 封建自然经济的 性, 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保证生产的发展。政治上,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对付人民的反抗, 维护其统治。思想上, 韩非子为代表的 学派的集权理论。②美国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北方 工商业发达,南方种植园经济繁荣。独立战争后松散的邦联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 给英国商品倾销以可乘之机;松散的邦联也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所有这些都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 独立初期的美国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政治上的 状态也无法形成强有力中央政府来稳定秩序, 保护国家利益和主权。

(2) 产生的原则 :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封建 原则。②美国中央集权制度:资本主义 原则。

6

(3) 产生的影响: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国力增强, 疆域不断扩大, 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 巩固国家统一, 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 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与完善。②美国中央集权制度:缓解了美国独立初期的政 治危机, 巩固了国家统一, 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为美国成为 奠定了一定的政治基础。

2. 对秦始 皇的评价

(1) 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 灭六国, 统一全国, 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征百越设四郡管辖,巩固了国家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开创了中华民族 的新纪元。

(2) 过:焚书坑儒, 实行 专制;实行暴政、刑法严酷;大兴土木,徭役繁重, 广建宫殿陵墓, 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

专题三 魏晋南北朝、隋唐——中华文明的鼎盛

【考点预测】

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三省六部制、曲辕犁和筒车, 唐朝城市的坊市制、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唐朝的科技、文学、书法等考点依然是2012年 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本阶段考点从纵向发展阶段上来说该专题知识几乎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比如,“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时期, 文化和科技是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这些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

【知识整合】 考点 1、物质文明 1. 农业

(1) 耕作技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旱地的 技术形成, 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②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 , 这表明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

(2) 灌溉工具:①曹魏时的 车。②唐代的 车。 2. 手工业

(1) 冶铁: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 法。

(2) 制瓷业:①唐代形成 两大系统。②自唐朝起, 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远达 洲、非洲。

7

(3) 丝织业:技术精湛, 吸收了 织法和图案风格。

(4) 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受摧残, 到 时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3. 商业

(1) 时社会动荡, 商业不发达、不稳定。

(2) 隋唐时, 都市商业繁荣,市坊制度,出现 、 ,“扬一益二”;农村集市兴起;对外贸易发达, 唐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等。

考点 2、政治文明 1. 三省六部制

(1) 概况:① 时期, 形成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三省体制。② 朝以内史省(唐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③唐朝时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三省 , 相权一分为三,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

(2) 职权:中书省负责 ;门下省负责审议诏令, 是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各项诏敕和政策。

(3) 作用:三省既有合作, 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了 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2. 选官制度:科举制

(1) 概况: 设立, 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由于 而得名。

(2)作用:①科举制把 、 、 紧密联系起来,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科举取仕,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 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 ,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 影响深远。

3. 藩镇割据

唐朝中期, 在地方设置了很多藩镇, 其长官 控制着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危害一直持续至宋初。

考点 3、精神文明 1. 思想

(1) 魏晋南北朝时, 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2) 隋朝时, 儒学家提出“ ”的主张, 又称“三教合一”。

(3) 唐朝时, 奉行 的政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 科技

(1) 唐朝时, 发明了 印刷术,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板印刷品。 (2)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 唐末火药应用于 。

(3) 北朝贾思勰的《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 主流文学——唐诗

8

(1) 初唐:王勃、 。

(2) 盛唐:高适、岑参的 诗;孟浩然、王维的 诗;李白和杜甫使盛唐诗坛大放异彩,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是 诗人, 其作品被誉为“诗史”。

(3) 中唐: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诗歌合为事而作”, 强调诗歌要反映民间疾苦。 (4) 晚唐:杜牧和 。

4. 书法

(1) 魏晋前是书法的 阶段, 魏晋后书法发展到自觉阶段, 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2) 楷书:①概况: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 唐代楷书步入盛世。②特点:笔画详备, 结构形体严整, 具有极高的 。③名家:魏晋的钟繇、 , 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3) 草书:①特点: , 勾连不断, 线条流畅纵情,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②名家:东晋的王羲之、 , 唐朝的张旭、怀素。

(4) 行书:①特点:既有审美价值, 又有实用价值, 。②名家:东晋王羲之、唐朝 。

【重难点解析】

1.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较少涉及魏晋南北朝的文明成果,但在近三年的高考中基本上都涉及对魏晋南北朝文明成果的考查。因此, 同学们在复习时, 应注意到本阶段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以后两大经济文化高潮的准备时期。具体表现为:经济上, 是北民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经济区域分布更合理。政治上, 三省六部制在魏晋南北朝时略见雏形。民族关系上, 北魏孝 文帝的改革,顺应和推动中原地区内迁各族封建化、汉化, 开创了中原民族处理民族关系的良好风尚。科技文化上, 出现《齐民要术》、佛教本土化、道教发展。在本阶段封建生产关系发展、演变的基础上, 才有隋唐封建文明的繁荣。

2. 隋唐文明高度发展的原因

(1) 政治上:在隋唐王朝完成统一的基础上, 通过 制进一步完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通过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2) 经济上:继续推行“ ”政策, 均田制等农业政策, 曲辕犁、筒车等工具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手工业、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

(3) 思想上:在“ ”思想的指导下, 积极吸收外来先进的手工业生产技术、艺术形式, 在开放的时代背景下, 科技、宗教、文学、艺术全面繁荣。

9

专题四 宋元——中华文明的成熟

【复习策略】

政治上, 宋元时期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演变的时期, 无论是中央制度还是地方制度都有重要的建树。经济上, 小农经济繁荣, 手工业商业发展。思想上, 理学、心学产生发展。科技文化上, 科学技术等成就卓著, 宋 词、元曲等辉煌灿烂。这一专题的复习, 首先要把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即封建社会的中间阶段, 各项政治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 其他经济文化上也在继续发展。第二, 要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如宋词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另外此专题要特别强调文言史料的阅读理解、提取归纳等能力。

【知识整合】

考点 1、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与扩展 1. 小农经济的蓬勃发展

北宋统治者实行“ ”的政策, 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 从历史的眼光看, 是小农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现象,传统农业正是在这种矛盾中创造出骄人业绩来的。

2. 手工业的发展

(1) 制瓷业:宋代, 成为瓷都, 并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2) 纺织业:元代 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技术, 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1) 宋代:① 相对宽松, 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②宋代城市中 的界限被打破,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③城郊和乡村的 市也更加普遍。④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其中 、佛山镇、 、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2) 元代:交通发达, 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4. 对外贸易

(1) 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 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收入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2) 元朝: 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考点 2、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1.强化中央集权

10

(1)宋朝:①军事上, 收兵权, 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 军。②行政上, 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同时设 负责监督。③财政上, 由中央掌控大部分的地方赋税。

(2)元朝: 实行 制。这一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加强君主专制

(1)宋朝:设立 为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来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元代:设 为最高行政机关。 考点 3、思想文化的繁荣

北宋时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其中北宋时期的 、 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 成就最为突出。

考点 4、科技文化的高峰 1. 科技

(1) 毕升发明 。 (2) 宋代 用于航海。 (3) 宋代火药用于军事, 并出现 , 开创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2. 文学

(1) 是宋代文学发展的标志。苏轼创立 派, 南宋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词风, 柳永和李清照则是婉约派的主要代表。

(2) 随着城市的发展, 也迅速兴起。宋代的话本对后世小说和戏剧很有影响, 元曲则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

3. 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 。 【重难点解析】

1. 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比较

(1) 不同点:①时代:分封制, 政治制度, 盛行于西周;郡县制, 战国到元朝以前的 社会;行省制, 元朝以后。②与中央的关系:分封制,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权力和地位可以 , 有相对的独立性;郡县制, 是中央 的行政机构, 官员由皇帝任免, 直属于中央;行省制,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 机构, 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③作用和影响:分封制, 前期起到积极作用, 如使西周疆域扩大, 统治巩固,但是, 因为有较大的独立性, 容易造成国家分裂战乱, 破坏 。郡县制和行省制, 有利于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 , 积极作用明显。

(2) 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实行目的都是为巩固 ;都产生过积极作用。

2. 比较程朱理学与心学的异同

11

(1) 同:程朱理学和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 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 , 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2) 异:程朱理学强调“ ”是世界的本原,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 最终贯通明“理”, 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主张“心即理”, 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 良知就是本心, 就是理, 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不必外求, 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就能成为圣贤, 是 唯心主义思想 。

3. 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因素

① 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②民族 的交融;③ 文化交流的频繁;④政治环境的相对 ;⑤ 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⑥ 制度的发展带动文化教育的兴盛;⑦蒙古帝国打通东西交通;⑧唐代繁荣文化的遗产等等。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城市及 阶层的扩大、③ 术的发明推动文化知识的普及, 为曲艺、戏曲等通俗文学的迅速成长提供了温床, 话本、元曲的发展即是证明。

专题五 明清——中华文明的彷徨

【复习策略】

1. 运用联系的方法:要掌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能横向联系世界和纵向联系中国,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推论出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2. 运用思辨的方法:(1)政治上, 通过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 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影响到中国整个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 (2) 经济上, 认识到小农经济是导致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 (3)思想上, 对明清思想家的观点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知识整合】 考点 l、政治文明 1. 明朝君主专制的发展

(1) 废宰相: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明太祖于1380年裁撤 和 ,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直接对皇帝负责, 并严令后世不得设立宰相。至此, 宰相制度被废除,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内阁:①明太祖设置 士作为侍从顾问, 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但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② 在位时, 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 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 清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12

(1) 清朝初年, 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会议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 康熙帝亲政后, 设置 , 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互相制约, 最后 集权于皇帝。

(3) 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 在宫内设置 , 军机处结构简单, 保密性强, 办事效率高, 直接听命于皇帝, 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上传下达。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加强, 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 巩固国家统一:①平定三藩之乱:起用汉将, 重用绿营, 平定了三藩之乱, 加强了对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的统治。②收复台湾: 派施琅收复台湾, 设立台湾府, 隶属 , 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③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 先后取得乌拉布通、昭莫多等战役的胜利, 最终平叛成功。

(2) 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①崇尚儒家文化, 恢复开科取士, 延揽汉族文士, 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 又加速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②注重喇嘛教, 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3) 维护国家主权:①雅克萨之战:分别命令都统彭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组织两次收 复雅克萨之战。②签订《尼布楚条约》:迫使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4) 评价:①进步性:对内, 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外, 击退沙俄侵略,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局限性: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 对外轻视西方。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比中国封建统治更具活力, 但是康熙帝未能紧跟先进潮流, 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下战败隐患。③康熙在位61年, 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考点 2、物质文明 1. 手工业

(1) 制瓷业: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青花瓷、彩瓷、 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 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明代烧制 了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 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 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2) 纺织业: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 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 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 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明代使用 , 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3) 民间手工业:明朝中叶以后, 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 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全社会手工生产的主导地位。

(4) 资本主义萌芽: ,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 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13

2. 商业

(1) 明清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3) 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以徽商和晋商最为著名。 3.“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 原因:①明朝初年,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 勾结倭寇, 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清初, 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 表现:清朝只开广州一处通商。

(3) 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考点 3、精神文明: 1. 思想

(1) 正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提出“致良知”和 “知行合一”的学说。

(2) 李贽: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 灭人欲”的说教,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 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其政治主张为以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 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5)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物质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启示近代人们的思 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文 学艺术

(1) 小说:明清时期,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 小说创作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

(2) 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3) 京剧:①乾隆年间, 徽班进京演出。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 形成京剧。

【重难点解析】

14

1.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作用

(1)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 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 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2) 消极作用:①经济上,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政治上, 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 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③思 想文化上, 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 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2. 明清早期启蒙思想不完善的原因

(1) 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 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萌芽从发展空间、 程度上看, 缺少持续发展的土壤, 只能在封建专制的缝隙中挣扎, 这决定了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发育不健全。

(2) 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给明清早期启蒙思想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束缚, 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

专题六 晚清的近代化转型

【复习策略】

近代化就是以近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 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思想和生活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晚清时期(1840年—1912年) 是中国社会发生剧变的时期, 也是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期。这一时期, 中国的近代化全面启动并取得重大成就。

复习建议:(1)将探索史与思想史相结合, 探寻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的关系。 (2)关注“西学东渐”和中西文化冲突, 理解文明演进的特点。(3)归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理解民族资本主 义在近代的地位。(4)把握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 掌握分析社会生活变迁原因的方法。

【知识整合】

考点 1、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1.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aw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