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APG三分类系统

更新时间:2023-05-17 14: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被子植物APGIII分类系统

摘要:APG III分类法是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继1998年APG I及2003年APG II之后,花了6年半修定的被子植物分类法,于2009年10月正式在林奈学会植物学报发表。APG III承认了早前版本的所有45目, 并新接受了14个目,共计59目。这个最新的APG III分类系统取得了植物学界的共识。

关键词:APG III分类系统;被子植物

0 引言

被子植物有Engler系统、Hutchinson系统、Takhtajan系统、Cronquist系统这四个常用的分类系统,但是经过比较认为Engler系统和Hutchinson系统没能正确揭示植物类群间的演化关系, 但因其科的数目较少而仍有使用价值。Takhtajan系统和Cronquist系统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植物类群间的演化关系。 Takhtajan系统阶层数目太多,在前人系统上增设“超目”一级分类单元,科数达到592个,似乎啰嗦了些,不利于日常使用。. Cronquist系统与Takhtajan系统很像,它取消“超目”一级分类单元,压缩科的数目至388个,这样整个系统更加完善,因而这一系统很受欢迎。然而近年来, 随着以DNA测序为基础的分子系统学的日趋成熟, 利用分子系统学手段来得到更自然的系统演化关系已成为有效且普遍的途径,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出现了众多新的变化, APG系统即为一例, 最新的APG III系统甚至成为以保守著称的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标本馆(K)馆藏标本排列的依据[1]。 1 APG III系统的发展

1998年,来自瑞典皇家科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英国邱园、康奈儿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和密苏里植物园等学者,组成了被子植物种系发生组(APG,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同年被子植物种系发生组发表了《被子植物APG分类法》,自1998年首次提出后,近年来又相继推出了两个修订版本,分别为2003年发表的《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和2009年发表的《被子植物APGIII分类法》。在2009年推出第三版的同时, 又依据系统发育关系对各科作了线性排列[2]。对历史上出现的被子植物科名进行汇总, 厘清了所有这些科名与APG系统科名的正异名对应关系, 并将整个被子植物作为有胚植物(木贼纲Equisetopsida)的一个亚纲处理, 即木兰亚纲(Magnoliidae) (Chase & Reveal, 2009), 被子植物各单系分支则设为超目, 其下再设目、科级单元, 增加红毛椴科(Petenaeaceae), 使APG III系统的科数目增加到414科。

2 主要特点 在该分类法中,将被子植物分为由无油樟目、睡莲目及木兰藤目组成的基底旁系群和木兰类植物、单子叶植物及真双子叶植物组成的核心类群。其中,金粟兰目为木兰类的旁系群,金鱼藻目为真双子叶植物的旁系群;鸭跖草类植物为单子叶植物的核心类群;在真双子叶植物下,蔷薇类及菊类为核心真双子叶植物最主要的两大分支,蔷薇类的核心类群主要由豆类植物及锦葵类植物组成,菊类的核心类群由唇形类及桔梗类植物组成。

APG III承认了早前版本的所有45目, 并新接受了14个目,共计59目。新增的目有:无油樟目、睡莲目、金粟兰目、无叶莲目、昆栏树目、黄杨目、智利藤目、葡萄目、蒺藜目、美洲苦木目、十齿花目、南鼠刺目、鳞叶树目及盔瓣花目。

APG III所承认的科共有415个,有许多小型科被合并,早前被建议合并的55科之中有44个被合并,即八角茴香科、葱科、百子莲科、龙舌兰科、星捧月科、西丽草科、风信子科、异蕊草科、假叶树科、紫灯花科、独尾草科、萱草科、独叶草科、荷包牡丹科、蕨叶草科、双颊果科、水青树科、齿蕊科、高柱花科、花茎草科、谷木科、微形草科、马尾树科、水母柱科、羽叶树科、王冠草科、时钟花科、钟萼木科、地果莲木科、弯子木科、骆驼蓬科、旱霸王科、珙桐科、厚皮香科、假红树科、桃叶珊瑚科、陀螺果科、半边莲科、离水花科、黄锦带科、川续断科、北极花科、刺续断科及败酱科等。

其它被APG III合并的科有:黄花绒叶草科、菝葜木科、黑三棱科、杜香果科、异裂果科、裸木科、方枝树科、喙萼花科、梅花草科、杜茎山科、紫金牛科、假轮叶科、寄奴花科、多香木科、智利木科、假茱萸科、参棕科及番茱萸科等。

此外,APG III也承认了19个新的科:刺藤科、青皮木科、粟麦草科、南商陆科、小鸡草科、土人参科、回欢草科、裂药树科、胡桐科、南线梅科、非杨柳科、十齿花科、醉蝶花科、簇花草科、帽蕊草科、管花木科、母草科及Thomandersiaceae等。(还有首次提到眠树科,但已并入盔瓣花科。)

和APG II相比,APG III被子植物之中许多类群的关系已经获得进一步厘清,地位未定的科从早前的39科大幅减少到10科,即离花科、锁阳科、多须草科、清风藤科、五桠果科、紫草科、二歧草科、茶茱萸科、管花木科及五蕊茶科。这10科中有8科的位置也已经大致确定,只有离花科及锁阳科未有归属。

此外,还有3个属的地位未定,即Gumillea、Nicobariodendron及Petenaea; 其中Nicobariodendron及Petenaea是首次在此列出。

3 缺点及不足

尽管APG3系统对科和科以上分类群进行的分类卓有成效, 但对于科以下分类群的处理却不够理想。The Plant List (2013)提供了全球高等植物的种级名单, 并附有正异名对应关系, 但实际上存在大量数据错误, 为此专门给每条数据设置了“ 可信度等级” (confidence level)。该网站也提供了各科的属级名单, 被子植物大致上与APG III系统的范畴一致, 但是, 有很多属的归属信息也不可靠。骆洋等(2012)依据The Plant List的数据对《中国植物志》(FRPS)、Flora of China (FOC)和APG系统的科范畴进行了比较, 其中桑科(Mor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之间的变动关联就是基于此网站数据造成的错误结果。Zhang和Gilbert (2015)比较了FRPS、FOC和APG系统科范畴的异同, 除承认节蒴木科(Borthwickiaceae)之外, 未涉及其他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也未提及属的范畴变化。因此, 按照APG III系统并结合最新的研究结果, 系统地整理我国被子植物科属信息显得十分迫切: 这项

工作不仅是我国植物系统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也是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等学科进一步研究的基石[1]。

[1] 刘冰,叶建飞,刘夙,汪远,杨永,赖阳均,曾刚,林秦文,中国被子植物科属概览:依据APGIII系统[J];生物多样性 2015, 23 (2): 225-231

[2] 张德顺,王振,张慧文,薛凯华,APG III分类系统在植物园规划中的应用-以茌平植物园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13(11):52-5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m0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