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行政管理学概论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03-08 07:17:5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行政管理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公共行政学、公务管理学,它是关于行政现象和行政现象和行政行为的比较系统的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二、填空

1.行政学产生的标志是威尔逊1887年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指1

2.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西蒙。指12

3.美国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是《行政学导论》。(作者美国学者怀特)指10 4.在行政学史上,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的学者是韦伯。指11

5.1935年,我国出版了第一部行政学专著:《行政学的理论和实际》,作者是张金鉴。指14 三、问答题

1.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答: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技术性、发展性。

2.简述行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答: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交叉的、综合性的学科,它与相关的学科如政治学、行政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 行政管理学与政治学

行政管理学源于政治学,但经过百余年的演变,二者已有明显的领域差别。

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的基本理论与制度。行政学则主要研究政府体制和政府行为等,研究如何制定正确的政府目标和有效地达成这些目标。行政管理学的研究离不开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政治学则要有赖于行政管理学充实其内涵。

(2) 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

首先,行政管理学的形成是从研究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产生的,两者渊源关系。 其次,虽然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两者研究领域有区别,但行政法学对行政管理有指导作用。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律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性质和内容是研究规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行政管理学则研究推行和执行政务及其如何使之有效的原则原理和技术方

1

法。行政法学有赖于行政管理学充实其内容,行政管理学有赖于行政法学提供合法权威的规范,两者联系密切。

(3) 行政管理学与管理学

管理学的兴起对行政管理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行政管理学应用了许多管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两者的区别仅在于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但其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仅就方法论而言,二者是相通的。

(4) 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学科,是社会科学的基本学科之一。社会学研究一切社会现象,其中包括公共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但它不以公共权力的成立和行使为特定研究对象。行政管理学不仅在研究内容上与社会学有交叉,而且在一些问题的研究上也借诸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行政管理学也必须在社会环境中研究行政现象。行政管理学和社会学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3.简述科学管理行政研究时期的代表人物。

答:科学管理行政研究时期。这一时期以美国人泰罗1911年的《科学管理原理》一文主标志,到3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之前。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怀特、魏洛比、费富纳、古立克和英国厄威克、德国人韦伯。

4.行政管理学发展分为哪几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是什么? 答:行政管理发展分为早期行政研究时期、科学管理行政研究时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行政研究时期、系统论—权变观行政研究时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分别如下:

(1)

早期行政研究时期。指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到科学管理

理论兴起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威尔逊和古德诺。

威尔逊认为权力集中则能更好地为民造福、执行法律比制定法律更重要、为了效率,应当适当地牺牲民主。

古德诺认为,行政学不研究政治问题,那是政治学的任务。行政学研究政府的行政效率、使用方法和技术标准。

两人均否定了三权分立学说。

(2)科学管理行政研究时期。这一时期以美国人泰罗1911年的《科学管理原理》一文为标志,到3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之前。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怀特、魏洛比、费富纳、古立克和英国人厄威克、德国人韦伯。

2

怀特在1926年出版了《行政学导论》,他在书中指出,行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

魏洛比于1927年发表了《行政学原理》一书,拓宽了行政学的研究范围,把常常被人们忽视的财政、预算和物资管理也作为行政学研究内容之一。

费富纳,于1930年出版了《行政学》一书,与怀特的《行政学导论》、魏洛比的《行政学原理》齐名,是当时三大行政学教科书。

古立克,提出了管理七项职能说,对以后影响巨大。他的著作主要有他与厄威克合编的《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

厄威克,是组织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八项组织原则。

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他提出了官僚科层组织理论。

(3)行为科学—人际关系行政研究时期。这一时期以梅奥1933年的《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为标志,到60年代系统管理学派崛起之前。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西蒙。

西蒙的行政学说自成体系,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行政管理研究方法理论、决策理论、对行政组织及决策技术的实际研究。他在《决策与行政组织》这篇论文中,初步提出了他的行为主义的行政观。他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之研究》,全面地阐述了他的行政理论。

(4)系统论—权变观行政研究时期。这一时期开始于60年代前后,没有明显的标志,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近代比较完整地提出系统概念的是美国人享源森,最早提出一般系统理论的却是奥地利人贝塔良菲,而最早运用生态观念来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是美国人高斯。 系统管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罗森茨韦克、米勒和梅萨罗维奇。系统论强调事务的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与动态性。

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雷格斯。他提出了工业型行政模型、农业型行政模式和过渡型行政模式。著有《农业型与工业型:走向比较行政的模式学》和《行政生态学》 权变观是70年代形成于西方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就是权宜通达,应付变化。它是以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它否认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存在。它认为,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管理行之有效的关键。

第二章 行政组织

一、名词解释

2.行政组织:行政管理学所说的的行政组织是指国家行政组织,即狭义的政府组织,指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

3

3.首脑机关: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这是政府首脑高层次的行政组织,是行政组织中枢,是政府效能的关键。首脑机关的职能是对所辖范围内的重大行政问题进行集中决策和领导,并且督导决策实施。首脑机关在多数国家称为内阁,一般是指由政府首脑召集主持的内阁会议、部长会议或国务会议。

4.职能机关:亦称本部机关或实作机构。是指各级政府分管专业行政事务的执行机关。如我国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办以及直属机构,各地方政府负责专业行政管理的厅、局、处、科等。

5.幕僚机关:亦称辅助机关或办公机关。通常是指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关,如政府办公厅(室)等。它是协助行政首长工作的机关。它参与政务,协助决策,沟通协调关系。它没有直指挥和监督的权力,但它起到的枢纽作用是很重要的。

6.咨询机关:亦称智囊机关或参谋机关。它一般由专家学者和资深官员组成,独立地进行工作。它为行政首长提供各种决策方案,提供必要咨询。但它没有决策权。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咨询机关的作用,它在政府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

7.派出机关:是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管理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关。派出机关不是一级政府,其权力是委派机关的延伸。派出机关的主要职能是在辖区内进行承上启下的管理。

8.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名行政首长所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9.管理层次:也称管理层级。是指组织的纵向结构和层级数目。它的划分取决于劳动分工和组织权力构成的需要。

10.首长制:指由行政首长一人把持行政决策权,对所管辖的事务由他一人指挥并全权负责的行政体制。

11.分权制:亦称多元制或分离制。指将行政权力较多授予下级的一种行政体制。 二、填空

6.组织结构的联结点和支撑点是职位。指22 7.直线集权制是一种较简单的金字塔型结构。指22 8.分职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横向部门的组织体制。指25 9.行政组织的社会性表现在其服务性与管理性上。指18

10.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办事机关是幕僚机关。指21 三、问答题

4

5.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特征是:政治性、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发展性。

6.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是:法规制度健全、组织目标明确、人事调派恰当、权责分配合理、财物数量适中、运行机制有效、行为方式优化、价值观念整合。

7.行政组织的种类有哪些?

答:行政组织的种类有:首脑机关、职能机关、幕僚机关、咨询机关、派出机关。 8.组织结构有哪些模式?

答: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机关组织各部门和各层级之间依据法定规则所建立的一种正式的各种相互关系的体制。

组织结构的模式有:直线集权制、直线参谋制、直线职能制、直线综合制、直线分权制、多维结构。

9.厄威克八条行政组织原则是什么?

答:厄威克八条行政组织原则是:目标原则、权责相符原则、权限原则、专业化原则、控制幅度原则、协调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平衡原则。

10.论述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涵意及其相互关系。

答: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管理层次,也称管理层级,是指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级数目。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组织结构的基本范畴。幅度构成组织的横向结构,层次构成组织纵向结构,水平与垂直相结合构成组织的整体结构。因此,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在组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通常成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宽,则管理层次少,反之亦然。

11.论述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

答:我国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它是通过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如下:

(1)为民便民原则,即目标原则。这是我国行政组织的第一的和最高的原则。它要求政府为民谋利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服务。

(2)完整统一原则,也叫整体性原则。它指一个国家的各层级各部门组织要完整统一,

5

政府职能要齐备完整,指挥与领导要统一。实现完整统一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行政授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的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一致性。

(3)权责一致原则,也叫权责相符原则。要求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相对应。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成正比,职位、职权、职责应当一致。权责一致,权责相符。

(4)精干效能原则。它指机构设置要少,人员要精干,所耗的财物要少。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精干促进效能,效能需要精干。精干不仅能提高行政效率,而且能减少人财物的消耗。

(5)依法行政原则。其核心是建立法制观念,培养对法制的遵从。我国的行政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法制制度,因此,行政组织的设置和行政行为都必须符合宪法和有关规律的规定,同时自觉地接受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6)适应发展原则。它主要指行政组织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而相应地予以调整或变革。这主要指行政组织结构要根据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国家与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予以调整或变革。

第三章 人事行政

一、名词解释

12.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行使其职能,通过一定的从事机关和相应制度、法规、方法和手段,对国家行政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各种步活动。

13.考任制:就是政府通过公开竞争、公平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来选拔合格的行政工作人员的一系列制度。它是公务员的入口。

14.培训制:就是由有丰富经验的行政官员和专家学者对政府公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的教育,以期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行政能力和专门知识的过程。

15.退休制:就是当公务员因年老或其他原因(如因公致残)而不适宜继续工作时,由政府机构发给该公务员一定的退休金,并使之退出政府公务职位的制度。它是公务员的出口。

16.考核制:就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的管理权限,在一定时期内,对公务员的工作成绩和服务情形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察及评价的制度。它为公务员的奖惩和晋升提供客观依据。

17.监督制:就是各种监督主体对公务员行为是否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实施监督和检查的一系列规定。 二、填空

6

11.人事行政协调的主要内容是政府内部的“人”与“事”的关系。指34 12.公务员的入口是考任制。指37

13.公务员的义务、道德以及对公务员监督和惩戒制,构成了人事行政的行为调控机制。指44

14.来自行政系统内部对公务员实行的监督,叫做内部监督。指46 15.公务员的出口是退休制。指40 三、问答题

12.人事行政的涵义是什么?

答:所谓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达成其职能、推行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似的制度、法规、方法和手段等,对其所任用的国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选拔、任用、培训、奖惩、考核、调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

13.人事行政发展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 答:人事行政发展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

(1)以恩赐官僚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其特点是:专制统治者拥有对所有官吏的生杀予夺大权,一切官员都是依靠专制统治者的恩赐而取得官职的,人事行政中盛行宗法主义和世袭制,血缘关系是任官的主要标准之一。

(2)以分赃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其特点是:虽然法律上已经确认“人人皆有在政府中任职的平等权利”,但在实际的人事行政过程中,却主要盛行着分赃制,即在政府竞选中获胜的那一派别或政党,可以独占所有政府职位,凡是对竞选有功或与党派领袖有个人关系者,均可参与对政府官职的“分赃”,捞得一官半职。

(3)以功绩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其特点是:政府职位向社会开放,绝大多数官员均需经过公开竞争考试才能得以择优录用,人事行政中崇尚人才主义,贯彻功绩原则。

14.公务员晋升有哪些形式?

答:公务员晋升的形式有:考试晋升制、功绩晋升制、年资晋升制和越级晋升制四种。 15.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应体现哪些原则?

答:公务员工资制度应体现如下四项原则:平衡原则、平等原则、与物价相适应原则、定期提薪原则。

16.公务员惩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公务员惩戒的主要内容有:申诫、警告、罚款、记过、减薪、停薪、停止晋升晋级、停算年次、降级、降职、调职、免职、撤职、退职、强制退休、停止领取退休金权利等。

7

17.试论述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趋向及其特征。 答: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具有如下趋向:

(1)人事行政中出现政务官(行政首脑)和业务官(文官、公务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并且开始进行分类管理。

(2)从以恩赐制和分赃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向以人才主义和功绩主义制为基础的现代人事行政演化。

(3)从人治人事行政发展到法治式人事行政。 (4)人事行政的范围日益扩大。

(5)从经验管理向理性的有效的科学管理发展。 (6)人事行政从过去重视通才发展到通才与专才并重。

现代人事行政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公平性。在人事管理活动中,以法定的人才主义和功绩原则为标准,不以私人关系、个人好恶或其他关系为标准。

二是公开性。即人事行政全过程向民众公开,确保公平、杜绝营私舞弊现象。 三是超然性。人事任免和其他人事工作以法规制度为依据,不受其他外力干扰。超越党派、集团利益的干扰。

四是适应性。人事行政愈来愈具有灵活性,可以适应变化的社会需要。 18.试论述公务员考任制及其基本原则。

答:所谓公务员考任制,就是政府通过公开竞争、公平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来选拔合格的行政工作人员的一系列制度。考任制是公务员的入口。

现代考任制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各国考任制虽有细微差别,但其基本原则大同小异。这些原则如下:

(1)平等原则。凡具备考试资格的公民参加考试的机会平等、录用的机会平等,即只能以考生的品德和考试成绩为标准,不得受其他各种社会条件和家庭条件等影响。 (2)公开原则。考试公开进行,考试程序、录用成绩以及考试成绩都向社会公布。 (3)竞争和择优原则。考试具有竞争性。录用主要依据考试成绩、考生资历、学历和品德等方面的情况,择优录用。

(4)长期作用原则。公务员一经考试择优录用,便可长期任用。任职期间如无重大过失,一般不受免职处分,直到依法正式退休。

(5)独立和超然原则。主持考试事务的机构独立地行使职权,不受其他干预,以保证

8

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19.试论述公务员晋升的原则及形式。 答:公务员晋升的原则:

(1)公平原则。即公务员的晋升必须按晋升标准和条件,而不应考虑与此无关的各种因素,也不受长官意志的干扰。

(2)择优原则。应当优先晋升在业务能力、技术能力、常识和工作成绩等方面考评优秀的公务员。

(3)资历原则。就是根据公务员在职服务的经历和服务时间的长短来晋升公务员。 公务员晋升的形式有如下几种:

(1)考试晋升制:通过竞争性考试,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晋升标准。 (2)功绩晋升制:以公务员的工作年限作为晋升的标准。

(3)越级晋升制:对成绩特别突出、贡献较大的公务员,可以不通过考试,也不受年资限制,可以越级晋升。

20.试论述公务员的义务、权利和道德规范。 答:公务员的义务一般有:

(1).为国为民竭心服务,将国家和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得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2).忠于国家和政府; (3).服从法律,服从上级命令; (4).严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利益;

(5).克尽职守,忠实地完成本职工作,言行谨慎,保持职业尊严; (6).限制或严禁从事经营性和赢利性的兼职活动。 公务员一般享有的权利有: (1).身份保障权利; (2).获得职业培训的权利; (3).晋升机会均等的权利;

(4).领取法定工资和合理报酬的权利; (5).辞职的权利; (6).个人信仰自由的权利;

(7).享受法定保险福利和社会救济的权利;

9

(8).提出申诉、控告的权利。 公务员道德大体有如下内容: (1).应当模范地遵守法律; (2).公正无私,廉洁奉公;

(3).尽自己最大努力,运用自己的才能与学识去勤勉工作,忠于职守; (4).以最有效、取经济的方法来完成工作任务,注重时效与节约; (5).自觉抵制与职责不符的行为,揭露任何地方发现的腐化现象; (6).不收受礼品和馈赠;

(7).不得丧失行政官员的信用,玷污公务员的声誉等等。 21.试论这监督制的主要内容。

答:公务员的监督制,就是各种主体对公务员行为是否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实施监督和检查的一系列规定。

对公务员的监督,有下列内容:

(1).工作监督。主要是对公务员工作绩效的监督。 (2).政治监督。主要是对公务员政治态度的监督。 (3).权力监督。主要是对公务员是否正当行使权力的监督。 (4).兼职监督。防止公务员从事经营性和赢利性的兼职的监督。 (5).品德监督。对公务员是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监督。

第四章 行政领导

一、名词解释

18.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领导,是国家行政机关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所进行的行政活动的通称。其要素有行为主体、行为客体和行为内容。

19.领导者自决型:又称集权型。是指领导者将决策权高度集中,独自做出决策,部属只奉命执行的行政领导类型。领导者严格控制决策的过程,亲自或通过自己信赖的监督系统监督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

20.部属参与型:又称分权型。是指决策过程吸收被领导者参加,决策的执行采取分权的方式进行的行政领导类型。对执行过程和执行者的监督,主要靠享有一定自主权的不同部门互相制约和执行者之间的工作竞赛一实现。

21.领导者放手型:又称为放任型。是指领导者不把持决策权,决策的执行以及对工

10

作人员的检查与监督,也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领导者只是执行例行公务的行政领导类型。只有当下级部门或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矛盾,或者出现重大问题时才出面协调解决。

22.选举制:即行政领导者由被领导者的代表选举产生。

23.任命制:又称委任制。即行政领导者由上级领导者或上级机关根据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和标准任命产生。

24.考任制:是指行政领导者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通过考试择优产生。

25.聘任制:是指临时聘用一些外部人员担任非常设性的行政领导职务。

26.行政领导艺术:是整个领导科学的组成部分,属于领导科学的方法论范畴。具体说,领导艺术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领导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行政领导目标而灵活运用的各种技巧、手段和特殊方法,它是领导者智慧、学识、才能、胆识、经验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的素质、能力在方法上的体现。 二、填空

16.行政领导的主体是行政领导者,包括个体领导者和群体领导者。指48

17.任务简单、程序明确或情况紧急的工作任务适合运用的领导类型是领导者自决型,即集权型。指52

18.领导者以身作则的领导方式是示范方式。指51

19.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领导方式是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指52 20.政府组成人员大多数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指53 三、问答题

22.行政领导的涵义是什么?

答: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领导,是国家行政机关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所进行的行政活动的通称。其要素有行为主体、行为客体和行为内容。

23.行政领导的权力来源有哪些?

答:行政领导的权力来源有:合法的权力、奖赏权、强制权、专业知识权、归属权。 24.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有哪些?

答:行政领导的产生方式有如下几种:选举制、任命制(又称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

25.行政领导的类型有哪些?

11

答:行政领导的类型有三种:领导者自决型、部属参与型、领导放手型。 26.行政领导者的职责是什么? 答:行政领导者的职责是:

(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下级行政机关的决定; (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3)负责制定行政管理决策,决定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 (6)做好协调工作。 27.试论述行政领导的功能。 答:行政领导主要有如下功能:

(1)鼓舞部属的工作情绪。行政领导者要控制下属的情绪,使其保持高昂的士气,圆满达成行政目标。

(2)维持工作纪律。严格的工作纪律是开展工作的必要保证。

(3)维持组织的完整。行政领导者必须及时解决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进行组织沟通和行动协调,反对本位主义,维持组织的完整统一。

(4)指导机关达成行政目标。行政领导者要做到有计划、充分沟通、有效协调、有效的管制和考核。

(5)保持组织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行政组织要有高度弹性,组织目标要适应社会目标,内部单位的区分和职能的划分也要保持一定的弹性,以便适时调整。

28.试论述行政领导的方式与类型。 答:行政领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类:

(1)通常将行政领导的方式分为四种:强制方式、说服方式、激励方式和示范方式; (2)根据领导的不同侧重点,把领导方式分为三类: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

行政领导的类型分为三种

(1)领导者自决型。领导者独自把持决策权,独自作决策,并且亲自推行决策,进行监督和控制。

(2)部属参与型。决策过程允许被领导者参与,执行决策以分权方式进行,监督和控制一般由执行者来完成。

12

(3)领导放手型。领导者不把持决策权,对决策的执行以及对工作人员的检查监督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领导者只是例行公务。领导者只有当下属出现问题时才进行协调解决。

29.试论述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答:行政领导者应具备如下的素质:

(1)政治方面。行政领导者必须忠于国家,忠于事业。我国行政领导者在政治方面,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

(2)品德方面。行政领导者应具备的品德是:① 要有尊重科学、实事示是的精神。② 要待人以诚,公正诚实,善于团结人。③ 要顾全大局,严于律己。敢担责任,不争功诿过。要忍辱负重,不计个人行失。④ 严格遵守法纪,不以权谋私。

(3)知识方面。① 要有比较系统的社会科学知识。② 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③ 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知识。

(4)能力方面。行政领导者应有如下能力:① 认识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要害。② 决策能力:能及时、准确地作出决策。③ 组织能力:善于识别人,用人,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并将他们组织起来。④ 协调能力:从大局出发,综合协调人、财、物。⑤ 应变能力: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工作,以适应环境变化,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5)性格方面。行政领导者应当意志坚强,果敢果断,高度自治自主,能控制自己情绪,不怨天尤人。

(6)作风方面。① 行政领导者要有民主作风,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听取不同意见,才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② 平等待人,平易近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人格上平等,尊重下级,平等待人,可以融洽上下级关系。③ 要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④ 以身作则。行政领导者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无声之命令,可以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

30.试论述行政领导艺术的特点及其内容。 答:行政领导艺术的特点有:

(1)多样性和灵活性。领导艺术是非规范化和非模式化的。它因时、因事、因人、因地而异,随机应变,多姿多彩,灵活运用。

(2)特殊性和偶然性。在特殊条件下,领导者采取解决问题的特殊方式、方法和手段。在处理特殊性和偶然性事件中领导者所表现出的高超的领导艺术,是后人无法效仿的。

(3)科学性。领导艺术是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不学无术,只凭小聪明是无法运用领导艺术的。

13

行政领导艺术的内容有:

(1)从领导艺术发生作用的范围和产生影响的大小来说,领导艺术可以分为三种: ①总体性的领导艺术。这是指对全局成败产生直接影响的综合性领导艺术。它政治性强,事关全局。

②局部性的领导艺术。这是指为实现某一总体目标而采取的机动灵活、随机应变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它决定局部工作快慢和成败。它要求行政领导者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③专业性的领导艺术。它是指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各项具体专业工作的艺术,它影响着专业工作的效能。

(2)从领导艺术指向来看,它也可以分为三种:

①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要做好领导工作,关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②运用时间的艺术。领导者必须树立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效益的观念。它关系到组织工作的成败。处理问题要迅速及时,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解决重要问题和关键问题上,不要在小问题上浪费时间。

③工作方法上的艺术。领导者要实现行政目标,就要讲究工作方法。对于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是对领导者能力和水平的检验。

第五章 行政决策

一、名词解释

27.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国家行政事务时,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情况和条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事务,作出决定。

28.群体决策:是指一定行政单位的全体成员共同分享决策权力,对决策问题根据一致意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或举手表决以做出决定。例如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现代民主制度下的公民投票、直接选举政府首脑、议员和人民代表等。

29.集体决策:是指享有决策权力的一群行政官员,通过会议和集体表决的方式通过决策方案,它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决策方式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领导等。

30.个人决策:是指某个行政机关的首长单独掌握决策权力,决策方案的选择以首长的拍板定案为终结,其他行政官员有建议、批评、议论决策方案的权力,但没有抉择权力。

31.理性决策:是指在做出决定之前,根据所拟定的决策目标,收集充分的信息,分

14

析各种可能的选择,拟定多个决策方案,经过科学论证,然后予以抉择的科学过程。

32.非理性决策:是指在遇到疑难的决策问题,或决策方案之间没有明显的优劣差异,或者决策问题需要决策者迅速反应,没有收集信息、分析论证的机会等,决策者都可能依据自己的猜测、习惯反应、条件反射、本能反应等非理性的心理因素去抉择,或者盲目遵从权威的分析意见去作出决断。

33.理性权威型决策:是指在严格的法律权威基础上,决策者依据法律规定享有决策权力,按照法定程序行使决策权力,制订和实施政策。

34.确定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只有一种肯定性的主观决策要求,决策目标是明确的,决策问题所面临的客观条件是确定的。同时,决策者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决策目标的要求,比较容易地选定行政方案。

35.风险性决策:是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决策者因此必须冒一定的风险去进行选择的决策。

36.不确定型决策:是指从不同角度考虑,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而很难断定哪种选择是最好的决策。

37.经验决策:是指由决策者根据个人或集团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生活经验等个人素质做出决定。

38.科学决策:是指以科学思考、科学预测、科学计算为依据的决策。它根据目标的不同,变量的多寡、限制条件的差异等,采取适当的数学方法加以计算,或通过试验、模拟等,然后做出决定。

39.追踪决策:是指对原有决策作重大的或根本的修正,以纠下原有决策的重大失误的决策。

40.个人决策模式:是指决策权力属于单个决策者所有,它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41.集体决策模式:是指决策机构的全部成员拥有同等决策权力,共同决策和共同负责。优点:集思广益、处理问题慎重。缺点:决策速度较慢。

42.个人专断式:是个人决策模式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指在法律上,习惯上或事实上由个人独揽决策的权力,而又不承担任何责任,不受任何监督。这种形式一般存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但在当代某些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因有特定的历史原因,也产生了个人专断体制。

43.个人负责制:是个人决策模式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指决策权力属于个人,但决策

15

者必须对选民或其代表机构负责,不得有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否则应受到制裁。这种体制,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决策体制的主要形式。 二、填空

21.按照决策主体的人数和决策权力分配的情况,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群体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指63

22.战备决策主要表现在对路线、方针、重大的规划等全局性、整体性的决策方案的确定,它通常以最高领导层为主体予以抉择。182

23.按照决策者的思维反应模式,可把行政决策分为理性决策、非理性决策。指63 24.按照决策问题的性质,可以把决策划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指63

25.决策体制的一个主要构件是决策权力,另一个构成要件是决策主体,后者由决策者和决策参与者共同构成。指64

26.高度的中央集权创造了一个全面能动的中央政府,却在同时塑造了无数个全面被动的、消极的地方政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政弊端,成为集权体制的伴生物。指66及190

27.一般地说,决策权力的集中程度和决策效能成反比,决策中心越接近现实,决策效能越高。但只有集权体制才能保证政府对政治局势的有效控制和政局稳定、国家统一,保证有效的政治协调和沟通。我国的国家体制,必须适当地把权力集中于中央,由中央进行统一的计划和控制。190

28.个人决策模式指决策权力属于单个决策者所有,它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个人负责制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决策体制的主要形式。指66~67

29.实行委员会制的决策机构,多为议会、代表大会等立法机关或咨询机构。指67 30.专家的论证功能包括战略思想论证、决策目标论证和决策方案论证。 31.美国总统幕僚机构基本上包括白宫办公厅和总统的办事机构。指68

32.大量行政决策中的分析工作也经常由各种专家来承担。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势分析,二是原因分析。指68 三、问答题

31.根据H·A·西蒙的分析,决策概念至少应包括哪几层涵义? 答:根据H·A·西蒙分析,决策概念至少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第一,它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

16

第二,它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是为类在实施一项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之前,对多种可能的行为取向的一种判定和“择一而行”的选择。 第三,这个过程既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

32.行政决策区别于其他决策形式的特征是什么?

答:行政决策既具有一般决策的共同性,同时,又因为国家行政管理的权力运行的特殊性而具有自己的特征:

(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具有法定行政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或在国家机关中占据合法职位的政府官员。

(2)作为实现国家职能的一个主要环节,行政决策涉及各个领域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机关运用行政决策权力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各种问题。 (3)行政决策的结果表现为国家的政策或法律、法规,这些政策或法律、法规一经确定下来,付诸实施,便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行政决策既然决定着社会价值的分配,各种社会政治力量都会对它施加影响,因此,行政决策过程是权力运用的政治过程,有交易、妥协,有针锋相对的冲突,甚至有战争。

33.如何理解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核心地位?

答:一定意义上说,行政决策是行政活动的先导,一切行政管理过程和行政行为都离不开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行政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行政决策水平如何,会影响到行政管理工作是否有生机和活力。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成败的保证,它在行政管理中占有核心地位。行政管理始终围绕着行政决策的制、修改、实施和贯彻而进行,行政管理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行政决策来实现,行政决贯串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它在整个行政管理的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决定性的作用和核心地位,并意味着“管理就是决策”。因为行政决策并没有替代行政管理的其他的管理功能,也没有取消其它行政功能的独立性。

34.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行政决策进行哪些分类? 答: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行政决策作如下分类:

(1)按照决策主体在决策权力系统中的地位,可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2)按照决策主体的人数和决策权力分配的情况,可分为群体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3)按照所要解决的决策问题的范围和重要性,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又可作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的划分。

17

(4)按照决策者的思维反应模式,可分为理性决策、非理性决策。

(5)按照决策权威的性质,可分为传统权威决策、超人魅力型权威决策和理性权威型决策。

(6) 按照决策问题的性质,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策。 (7) 按照使用的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8)按照决策的时间先顺序,可分为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35.风险性决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一般地,风险性决策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 有需要达到的明确目标;②有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③决策问题的解决面临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变化不定的客观条件或自然状态,即不可控变量或自变量;④有不同的方案,并且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其得失损益可以计算出来,即有可控变量和因变数;⑤各种自然状态在未来如何出现,有以统计为依据的概率可循。

36.不确定型决策的特点是什么?

答:不确定型决策的特点是:①目标因人而异;②有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③要决策的问题有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变化不定的客观条件;④有不同的方案,且在不同的条件下,各方案的得失可以计算出来;⑤多种客观条件出现的概率无法知道。

37.决策体制的主要构件是什么?

答:决策体制的主要构件是:决策权力和决策主体。

38.一个政治体系的集权或分权程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个政治体系的集权或分权程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受上级控制的决定的数量和相对重要性;②上级行使权力的形式;③上级控制下级的实际能力和下级逃避控制、自由发展的实际能力,以及因此形成的实际权力分布状态。一般地说,上级拥有充分广泛的权力,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下级,则是真正的集权;如果法律规定了广泛的权力,实际上却并不能有效地行使它们,则是一种形式的集权。

39.决策权力从各个角度进行分化,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答:决策权力从各个角度进行分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系统内部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 (2)政府系统内部的纵向分化。

(3)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

(4)政府决策权力的运用,必须接受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和制约。

18

40.集权的政治体制存在哪些优势?

答:集权的政治集体制存在的优势如下:①有利于政治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②国家整体实力强,反应速度快,应付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中经常出现的各种突然事件和非常事件的能力强。③能够集中资源进行经济建设,实现国家政策目标。④有效的协调。⑤中央集权更有利于社会的合理发展。

41.集权体制存在哪些弊端?

答:集权体制存在的弊端有:①相对于分权体制,集权体制下的行政机构不断膨胀,损害决策效能。②集权体制造成行政程序复杂,影响行政效能。③可能引起不负责任的精神,扼杀了官员的能动性和效率观念。④集权体制抑制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且造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政弊端。 42.集体决策模式有哪几种具体形式?

答:集体决策模式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①历史上的寡头政治。②当代的各种委员会制。

43.决策咨询具有哪些功能?

答:决策咨询具有的功能有:①预测功能。②分析功能。③论证功能。

44.简述行政决策的一般过程。

答:行政决策的一般过程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 (1)情报活动阶段—发现问题和确定目标; (2)设计活动阶段—拟订决策方案; (3)抉择活动阶段—选择最佳方案。

第六章 行政实施

一、名词解释

44.行政实施:是从行政决策一经形成或最后批准时起,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决策、实现决策的全部活动或整个过程。

45.行政指挥:是行政实施的主要环节之一,是领导作用在行政实施过程中的直接体现。它是行政领导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对下属和群众所进行的动员和指导活动。

46.行政沟通: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机构之间或行政机构与各有关方面之间所作的信息上的传递交流与联系。

47.正式沟通:是指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沿着组织规定的线路进行的沟通。 48.非正式沟通:是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各种渠道的沟通。

19

49.下行沟通:即自上而下的沟通,是指上级向下级传递信息,故又称传递。其目标是:对下级明确行政目标;下达有关工作方面的批示;提供关于组织程序和行动的情况;提醒有关部门或工作人员对任务及其它关系的了解等等。

50.上行沟通:即自下而上的沟通,亦称反馈,是下级向上级反映意见和情况,其目的是实现“下情上达”,上级便可据此对下级作进一步的指导或者修改其原有决策,以顺利完成行政任务。

51.平行沟通:即横向的沟通,是指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沟通。一个组织不同的部门和人之间,总或多或少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和依赖关系,通过有效的横向沟通可以避免互相“扯皮”现象,使之和谐同步地共同完成行政组织的大目标。

52.行政控制:是指行政领导者和工作人员为了掌握所辖领域内工作的局势和进程,使行政向前推进,调动所属成员上下一心地努力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措施。

53.预先控制:是指在计划实施的准备阶段就加以控制,以保证将来实际结果能达到计划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过程。

54.过程控制:是指在实施计划过程中,直接对计划执行进行观察、检查并纠正偏差的过程。

55.成果控制:即反馈控制,亦即事后控制,这种控制是针对最终成果的。它在行为完成之后进行,尽力检查事情是否按期待的方式发生,衡量最终结果是否有偏差,虽然这类控制对以往行为主要起评价作用,但它毕竟为评鉴、指导或纠正将来的行为奠定了基础。

56.行政协调: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的总目标,把各项行政管理活动加以调节,引导各行政机关之间和国家工作人员之间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同步地、和谐地完成任务和工作。 二、填空

33.行政实施的特点主要包括:从属性(或称其为目的性)、经常性、连续性、时效性、灵活性和层次性。指75

34.行政实施具有层次性,一般来说,上层的实施重在指挥,基层的活动主要是具体操作。

35.行政实施在行政学当中最早成为研究对象而又经常被人们忽视的领域,这大概起因于决策学派的兴起及其对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否定。275

36.行政实施前的准备阶段,具体包括的内容有:法律准备、组织准备、思想准备、物资准备和技术准备。其中技术准备既然包括技术设备的适当水平,又包括技术人员与专

20

家力量的使用。指75~76

37.具体实施阶段是由管理工作的若干功能性环节所组成的,这些环节主要包括指挥、沟通、控制和协调等。指76

38.构成指挥者权威基础的第一个要件当然是权力,包括法定权力、强制权力和奖酬权力等。指77

39.行政指挥的方式大致有口头指挥、书面指挥和会议指挥三种。指77

40.行政沟通的构成类型大致有三种划分方法:根据沟通线路的结构可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根据沟通的方向可划分向下、向上和水平的沟通;根据沟通的传递和接受方式可划分为口头的、书面的和其它的沟通方式。指78

41.行政沟通的方法主要有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其它沟通三种。指79 42.行政控制的过程一般包括确定标准,衡量成效和纠正偏差三个步骤。指80 43.行政控制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即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成果控制。指80 44.行政控制的方式大致有上下对立和上下协调两种控制方式。

45.行政协调的主要目的和根本作用就是要解决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所发生的矛盾和冲突。指81

46.行政协调的原则主要有:出发点的整体原则、计划的周密原则、领导者的自觉原则、工作人员的参与原则、沟通渠道畅通原则和内外关系的动态原则。指82

47.行政协调的主要方法有会议协调、组织协调和信息协调三种。指82 三、问答题

45.什么是行政实施?行政实施的特点主要包括哪些?

答:行政实施是从行政决策一经形成或最后批准时起,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决策、实现决策的全部活动或整个过程。

行政实施的特点具有:

第一,从属性,即行政实施必须服从决策目标。

第二,经常性,即行政机构的日常工作属于行政实施之列。 第三,连续性。

第四,时效性,高效、及时地完成行政决策目标是对行政实施的要求。 第五,灵活性,切忌千篇一律的“一刀切”。

第六,层次性,这是由行政任务的层次性和决策目标的层次性所决定的。 46.影响行政实施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1

答:影响行政实施的因素主要有:①行政任务方面的影响。②行政实施主体方面的影响因素。③行政实施客体的影响因素。④行政实施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47.简述行政实施的步骤与环节。

答:行政实施分两步进行,即行政实施前的准备阶段和实质性的工作阶段。每一个大的阶段又由若干环节所组成。

(1)行政实施前的准备阶段,具体内容包括:法律准备、组织准备、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

(2)实质性工作阶段,具体环节主要包括指挥、沟通、控制和协调等。

48.行政实施前的准备阶段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行政实施前的准备阶段包括的具体内容有:法律准备、组织准备、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

49.什么是行政指挥?简述行政指挥在行政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答:行政指挥是行政领导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对下属和群众所进行的动员和指导活动。

行政指挥在行政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1)高度统一的指挥,能使行政目标得以迅速有效地实现。 (2)行政指挥,能把行政管理从静态推向动态,从观念变为行动。

(3)有效的指挥,可以使各种行政管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尤其是人力资源。

50.行政指挥中,指挥者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行政指挥中,指挥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1)要有足够的权威基础。构成权威基础的第一个要件是权力,包括:法定权力、强制权力和奖酬性权力;另一个要件是指挥者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 (2)运用权威的能力。包括:敢于指挥、善于指挥、精于指挥。

51.构成指挥权威基础的两个要件是什么?

答:构成指挥权威基础的两具要件是:①权力,包括法定权力、强制权力和奖酬性权力;②指挥者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

52.行政指挥的三种方式是什么?

答:行政指挥的三种方式是:口头指挥、书面指挥、会议指挥。

53.什么是行政沟通?行政沟通的意义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行政沟通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构之间或行政机构与各有关方面之间所

22

作的信息上的传递交流与联系。

行政沟通的意义和作用表现在:在行政管理中的信息交流、信息传递、信息联系、信息反馈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有效的行政沟通可以保证在行政实施过程中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并能增强行政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管理。

54.行政沟通的构成类型大致有几种划分方法?如何划分?

答:行政沟通的构成类型大致有三种划分方法:根据沟通线路的结构,可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根据沟通的方向,可划分向下、向上和水平的沟通;根据沟通的传递和接受方式,可划分为口头的、书面的和其它的沟通方式。

55.根据行政沟通的方向,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行政沟通的方向,可以划分向下、向上和水平的沟通三种类型。

56.什么是行政控制?行政控制的首要前提是什么?行政控制的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

答:行政控制是指行政领导者和工作人员为了掌握所辖领域内工作的局势和进程,使行政向前推进,调动所属成员上下一心地努力为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措施。 行政控制的首要前提是要有计划,并要有组织机构作保证。 行政控制的过程一般包括确定标准、衡量成效和纠正偏差三个步骤。

57.简述行政控制的种类。

答:行政控制的种类分为三大类:即预先控制、过程控制、成果控制。

58.简述行政控制的方式。

答:行政控制的方式大致有:上下对立的控制方式、上下协调的控制方式。

59.实现有效行政控制,每一个控制人员必须注意的两个重要问题是什么? 答:实现有效行政控制,每一个控制人员必须注意的两个重要问题是:

①一是例外原则问题。即不必事无巨细都掌握控制权,应尽可能地把权限委托给下属经营者助理管理人员,使自己有充裕的时间处理例外问题。

②二是关键性问题。上级在注意例外原则的同时,还必须把它与控制关键性问题结合起来,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对评价成绩起关键性作用的那些问题上来。

60.什么是行政协调?具体到某一单位来说,其行政协调的范围大致包括哪些? 答:所谓行政协调,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的总目标,把各项行政管理活动加以调节,引导各行政机关之间和国家工作人员之间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同步地、和谐地完成任务和工作。

23

具体到某一单位来说,其行政协调的范围大致包括:①本单位内的协调。②上下级单位的协调。③与其它单位的协调。

61.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行政协调的主要目的和根本作用,就是要解决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所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之间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政能人和”。

②消除各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避免工作重复,提高效率。 ③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取得“众擎易举”之效。

④使每个部门职责分明,每个工作人员恪尽职守,便于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化进行。 总之,行政协调可以防止各自为政的现象,加强行政组织内部的向心力,增强行政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从而顺利完成任务。

62.简述行政协调的原则。 答:行政协调的原则: ①出发点的整体原则。 ②计划的周密原则。 ③领导者的自觉原则。 ④工作人员的参与原则。 ⑤沟通渠道畅通原则。 ⑥内外关系的动态原则。 63.简术行政协调的方法。

答:行政协调的方法:①会议协调。②组织协调。③信息协调。

第七章 行政方法

一、名词解释

57.行政程序:所谓行政程序,乃是这样一种行政管理方法,它依照时间将每项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个进程划分为若干例行性的次序、步骤与环节,以协调和促进某项行政工作的完成。

58.行政工作程序化:就是使任何行政工作都要有一定的程序,并按照既定的规程和时序去进行工作。

59.文牍主义:就是过分地注重规章、拘泥形式、满足室内批文,并企图依靠文章表

24

格来解决问题的倾向。

60.行政基本方法:是一定的行政组织或行政人员,为了完成行政任务而在开展行政工作时所普遍采取的措施、办法或手段。319

61.强制性行政方法:是指以事为中心的事务至上的行政方法,按照这种方法,人处于从属的地位,其作用的结果是人们不得不服从于行政目标并为之努力工作。319

62.行政指令方法:是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319—320

63.法律方法:是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和司法、仲裁工作来进行管理的方法。320

64.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不同经济杠杆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行政管理方法。321

65.诱导性行政方法:是一种以有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方法,它通过利用非强制手段使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去从事政府所鼓励的工作或活动。322

66.思想教育方法:即平常所谓思想政治工作,它是通过对人们进行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与劝导,使受教育者在身心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思想和品质。322

67.行为激励方法:属行为科学的方法,它是通过有目的地设置一定的条件和刺激,使人们的行为动机激发起来,从而产生某种特定的行为反应。323

68.目标激励:是行为激励方法的一种方式,是指根据人们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正当需求,设置一定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因,作为人们对未来的期望,鼓励人们去追求、进取的方法。324

69.奖惩激励:是行为激励方法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奖励或惩罚手段来诱发人们的动机,激励人们积极性的方法。324

70.竞争激励:是行为激励方法的一种方式,是将优胜劣汰原则引进行政工作,使行政活动具有某种集体强化的自觉机制的方法。324

71.反激励:是行为激励方法的一种方式,就是从反面进行激励的方法,它设置一种强烈的危机情景,使行为者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进而形成为强大的内压,以取得“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效果。324

72.参与管理方法:是通过由群众参加管理和决策来提高群众积极性和管理效率的一种行政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也可被视作一种特定的激励手段。它与我们长期提倡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有相似之处。325

25

73.行政责任方法:是当代行政管理当中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方法,它用行政体制中职权划分的机制将组织中的目标与人事中的职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行政工作的职、权、责、利诸要素一致起来。327 二、填空

48.西方国家法律上的行政正当程序,其基本要件是通告、审问、公证和复审。行政管理中的行政程序其要件包括办公制度、会议制度、审批制度、办事规则、办事时效、公文运行规则以及监督制度等等。行政正当程序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措施,而行政程序则为一种积极的管理方法。313

49.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包括:合理性、有序性、例行性、稳定性、适应性和系统性。313~314

50.行政工作程序化包括撑握和运用资料、编制行政程序、行政程序分析、行政程序操作和行政程序检查等内容。其中序幕是掌握和运用资料,关键是编制、设计行政程序,主要内容是行政程序操作。315

51.在优化行政程序当中,行政程序的简化是核心的内容。317 52.行政程序简化包括方法研究与工作衡量两部分。317

53.强制性行政方法主要包括行政指令方法、法律方法和经济方法等一些具体的行政手段。319

54.行政指令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其主要特征有:权威性、强制性、层次性和具体性。

55.法律方法除去与行政指令方法相类似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之外,还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56.经济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价格、工资、信贷、税收、利息、利润、奖金、罚款以及经济合同、经济责任制等等。它的鲜明特点是间接性、关联性和有偿性。321

57.诱导性行政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思想教育方法和行为激励方法。322

58.思想政治工作在对象上具有多元性,在方式上具有协调性,在作用上有着宏观的控制性。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主要包括情理结合法、普遍自我教育法、个别现象教育法、以身作则教育法和刚柔相济法。322~323

59.思想教育方法侧重于人的思想,行为激励方法则偏重于人的行为。323 60.行为激励的主要方式有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争激励和反激励。324

61.行政机关参与管理的主要实施途径包括团体决策、谘询制度、建议制度、来信来

26

访制度和行政授权等其它途径。

62.微观意义上的参与管理主要形式有通过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的间接参与,也有职工直接的参与。内容包括民主选举基层管理人员、建议制度和监督管理等。326

63.行政责任方法的本质内容是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它将以事为中心的事务主义方法和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方法相统一,综合了强制性与诱导性两种不同的行政方法所共有的积极效应。327

64.行政责任制包括机关责任制与岗位责任制两个方面。327 三、问答题

64.什么是行政程序?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所谓行政程序,乃是这样一种行政管理方法,它依照时间将每项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个进程划分为若干例行性的次序、步骤与环节,以协调和促进某项行政工作的完成。

行政程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规范人们行政管理行为的规程。②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简言之,行政程序就是行政操作的规程和时序。

65.行政程序与行政法律关系上所说的“行政正当程序”有什么区别?

答:行政程序与行政法律关系上所说的“行政正当程序”的区别:行政正当程序的基本要件是通告、审问、公证和复审。它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措施。行政程序是政府为完成其职能所采取的工作方法,是一种积极的管理方法。其要件包括办公制度、会议制度、审批制度、办事制度、办事时效、公文运行规则以及监督制度等等。

66.行政程序的特性主要包括哪些?

答:行政程序的特性主要包括:①合理性。②有序性。③例行性。④稳定性。⑤适应性。⑥系统性。

67.行政工作程序化的内容包括哪些?它的意义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行政工作程序化的内容包括掌握和运用资料、编制行政程序、行政程序分析、行政程序操作、行政程序检查等。

行政工作程序化的意义和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行政工作程序化有助于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②行政工作程序化是行政管理制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行政工作程序化是行政管理高效化的保证。

④行政工作程序化程度的高低,也是考察一个行政机构工作好坏的标志。 68.克服文牍主义,必须注意哪两个重要问题?

27

答:克服文牍主义,必须注意如下两具重要问题:①准确理解行政程序的内容和特点;②不断改进和优化行政程序。

69.行政程序简化包括哪几个步骤? 行政程序简化包括如下步骤:

①选定准备进行研究的工作,被选定的工作应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②以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记录选定研究工作的全部事实。在记录时,必须有明确的图解来表示行政程序,以利观察分析,这种图叫程序图。

③认真分析记录的事实,即以客观和科学态度,对程序图上的记录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工作的理由与目的、地点与时间、人员与方法等进行严格的检查。

④全盘考虑现行的工作情况,在研讨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以寻求最佳工作程序。改善主要采取剔除、合并、重排和压缩等四种方式,以使行政程序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简化。

⑤衡量所确定各步骤的工作量,并认真计算所需标准时间,以便确定工作进度。 ⑥在已确定标准步骤及标准时间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程序与新的工作方法。 ⑦最后是对新的程序进行科学操作,并以适当的控制手段来维持新方法的实施。 70.什么是强制性行政方法?它主要包括哪些具体的行政手段?

答:强制性行政方法是指以事为中心的事务至上的行政方法。按照这种方法,人处于从属的地位,其作用的结果是人们不得不服从于行政目标并为之努力工作。

强制性行政方法的具体手段主要包括:行政指令方法、法律方法和经济方法。 71.行政指令方法的实质是什么?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行政指令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 行政指令方法的主要特征有:①权威性。②强制性。③层次性。④具体性。 72.法律方法的实施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法律方法的实施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订法律和建立各种法规,二是注重相应的司法工作,二者不可偏废。

73.除权威性和强制性外,法律方法还具有哪些特征?

答:除权威性和强制性外,法律方法还具有以下特征:①稳定性。②规范性。 74.什么是经济方法?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经济方法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不同经济杠杆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行政管理方法。 经济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价格、工资、信贷、税收、利息、利润、奖金、罚款以及经

28

济合同、经济责任制等等。

75.经济方法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答:经济方法的鲜明特点是:①间接性。②关联性。③有偿性。

76.什么是诱导性行政方法?它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具体手段有哪两种? 答:诱导性行政方法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方法,它通过利用非强制手段使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去从事政府所鼓励的工作或活动。对于行政管理来说,需要把非强制性的诱导手段和强制性手段结合起来。

诱导性行政方法的特点表现在于,通过政府和管理者的循循善诱及谆谆教导,使人们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和谐地去行动。

诱导性行政方法的具体手段主要有两种:思想教育和行为激励。 77.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主要包括哪些?

答: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主要包括:①情理结合法。②普遍自我教育法。③个别现象教育法。④以身作则教育法。⑤刚柔相济法。

78.行为激励有哪几种不同的方式?

答:行为激励有如下几种不同的方式:①目标激励。②奖惩激励。③竞争激励。④反激励。

79.行政机关参与管理的主要实施途径包括哪些?

答:行政机关参与管理的主要实施途径包括:①团体决策。②咨询制度。③建议制度。④来信来访制度。⑤其它途径,如行政授权等。

80.实行参与管理方法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实行参与管理方法有着许多积极意义:

①可以满足人们的认同感、责任感和成就感,使人们能自觉地去完成任务。 ②由于集大家意见,使政策和决定避免了片面性,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③使行政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在同志式的民主气氛中,齐心协力去完成行政工作。

④可以维持人事安定,严肃劳动纪律,使大家能心情愉快,安心工作。 81.什么是行政责任方法?它的本质内容是什么?行政责任制包括哪些方面? 答:行政责任方法是现代行政管理当中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方法,它用行政体制中职权划分的机制将组织中的目标与人事中的职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行政工作中的职、权、责、利诸要素一致起来。

29

行政责任方法的本质内容是: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行政责任制包括两个方面:机关责任制与岗位责任制。

第八章 行政效率

一、名词解释

74.行政效率: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在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因素之间的比率关系。338

75.行政效率的测量: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一定的方式,判定某一行政机关或者某一行政人员的行政工作效率的高低。349 二、填空

65.行政效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在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因素之间的比率关系。指97

66.行政效率问题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提高行政效率。338

67.行政管理是由决策、执行、咨询、信息、监督等几个主要环节组成的,这些环节对于行政效率的影响都很大,其中最重要的是决策和执行两个环节。344

68.要提高行政效率,就要做到机构合理化,具体要求决策中心要一元化,政出多门就会使得部属无所适从;管理幅度要适当,过大则效率不高,过小则造成浪费。348

69.行政人员的素质如何,对行政效率的高低有重大影响,所以要从方面提高他们的素质,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知识水平,又要有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工作技能。348

70.由于行政机构大都实行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职权集中,所以,行政领导的是否精干,便成为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348

71.在实行测量行政效率的过程中,要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综合地分析,以确定行政效率的高低。

72.目前,在测量行政效率的标准上,大致的原则有可比性,短期与长期的统一性以及效率与效益的一致性。

73.除了行政费用测量法、行政功能测量法、标准测量法和因素评分法等四种通常的测量方法,有的学者还提出了管理效率测量法和组织效率测量法等两种方法。352

74.测量行政效率是一件非常难做而又必须做的工作,在实际过程中,要注意标准性、全面性、区别性、可靠性和严肃性等事项。252~353

30

三、问答题

82.简述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 答: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

(1)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优劣的综合性指标。 (2)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核心。 (3)行政效率是行政改革的准绳。

(4)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题。

83.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答: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行政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 ②行政职位的设置是否合理。 ③管理方式是否科学。

④行政人员的素质状况与使用状况。

⑤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在工作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所运用的方法如何。 在行政管理各个环节中,对行政效率影响最大的是决策和执行两环节。

除上述因素之外,行政效率还和一些非组织的因素有关,如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等。 84.精简机构包含哪两层涵义?

答:精简机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按照精简原则,多余的取消,重叠的合并;二是精简机构不是绝对地减少机构,还需要设置一些新机构,加强薄弱环节。

85.一般来说,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一般来说,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主要有:

(1)行政机构合理化。①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设置机构;②精简层次、精简人员;③机构设置要有整体性和科学性,健全决策、执行、信息、监督四大机构。切忌机构过于庞大。④决策中心要一元化,管理幅度要适当。

(2)要提高全体行政人员的素质。提高文化水平、业务水平、工作技能。 (3)建立精干的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素质优秀的领导群体。 (4)建立岗位责任制。建立考核与监督制度。 (5)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 86.什么是行政效率测量?它为何必不可少?

答:行政效率测量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一定的方式,判定某一行政机关或者某

31

一行政人员的行政工作效率的高低。

为何行政效率测量是必不可少的呢?是因为测量行政效率,评定行政工作的效果,是在执行决策完毕之后对执行结果所作的一次检查,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执行一项决策的最后一个环节和一项新决策制定的第一个环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政效率测量是必不可少的。

87.在测量行政效率标准这个问题上,我们提出的大致原则是什么?

在测量行政效率标准这个总题上,我们提出的大致原则是:①可比性。②短期与长期的统一性。③效率与效益的一致性。

88.行政效率通常的测量方法有哪四种?

答:行政效率通常的测量方法有如下四种:①行政费用测量法。②行政功能测量法。③标准测量法。④因素评分法。

89.在实际的测量行政效率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在实际的测量行政效率过程中,要注意如下事项:①标准性。②全面性。③区别性。④可靠性。⑤严肃性。

第九章 机关管理

一、名词解释

76.广义的机关管理:是指利用科学方法,有计划、有效率、有技术地规划、管制、联系、协调和运用机关的组织、人员、经费和物材,作适时、适地、适人和适事的处理,以便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机关业务,完成机关的使命。354

77.狭义的机关管理:就是机关本身,即办公地点的管理,这包括合理地安排机关的办公处所,配置合适的设备,保持优美的工作环境,及系统地处理公文和案卷。354

78.机关管理现代化:是指在机关管理中使用各种现代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使办公厅(室)工作自动化和科学化,这主要涉及行政工具现代化,信息传递自动化,行政方法科学化和机关工作效率化四个方面。357

79.机关物材的保管:是指物材的登记、收藏、分配、使用责任的签认以及物材的盘点、交换和养护等,目的是保持物材的效能。364

80.机关文书:机关文书相当于公务文书,也可称为公文,是各类公文的泛称。它作为应用文种,常采用议论、说明和记叙的文体。366

81.文书:有两种解释,(1)是指人们租用文字表达意图,进行联系,记述情况和作为根据的一种书面形式,有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两种;(2)是指机关中从事公文工作的人员。366

32

82.档案:是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某些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各种文书和有关资料。370

83.机关档案:是机关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由机关文书有条件地转化而来的,是按照一定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书资料。也就是说,文书资料是档案的前身和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缩的精华,只有处理完毕后经过筛选,具有一定查考和利用价值的那部分文书及资料才能成为档案。370

84.机关档案管理:就是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使机关档案保持完好,为机关工作提供服务,为国家积累史料。371

85.机关办公制度:是机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包括办公时间、办公秩序和考勤制度等。373 二、填空

75.狭义的机关管理是机关本身,即办公地点的管理,这包括合理地安排机关的办公处所,配置合适的设备,保持优美的工作环境,及系统地处理公文和案卷。指104

76.机关管理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它具有发动的功能;具有控制的功能;具有代表功能。指105

77.机关管理现代化主要涉及行政工具现代化、信息传递自动化、行政方法科学化和机关工作效率化四个方面。指105~106

78.机关的采购人员采购物材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事先摸底、适合需要、合乎规格、及时供应、经济合理、方式适当和购置办公设备的特殊考虑。指106

79.备用物材保管的原则是:集中保管、分类管理、妥善保管和监督保管。指106 80.机关物材的使用,一般遵循经济化、有效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原则。指107 81.机关文书相当于公务文书,也可以称为公文,是各类文书的泛称。它作为应用文种,常采用议论、说明和记叙的文体。内容组成上一般包括标题、发文机关、正文、附件、机关印章与签署、发文日期、收文机关和公文编号等。指107

82.机关中的文书处理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文处理、二是收文处理。指108 83.发文的处理依次包括撰拟、审核、签发、文印、校对、封发和归卷等程序。其中,撰拟是发文处理的中心环节。指108

84.收文的处理,一般包括签收登记、分发、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清退和归卷等内容。处理收文,要求保证准确、及时和保密。指108

85.机关的档案管理,其基本内容是收集、整理、鉴定、编目、装订、保管、提供各

33

种服务和统计等。指110

86.机关档案管理中,收集的范围,除了收发文书外,还包括会议文件、调查报告、访问记录、规章制度、统计报表和重要活动照片等。371

87.机关档案管理中,装订是按公文顺序装订成卷,一般20件左右为一卷,以使厚度适宜,查阅方便。保管,也称典藏,是档案管理中最基本最经常的任务。372 三、问答题

90.简述机关管理的特殊功能。

答:机关管理的特殊功能:①发动功能,能使整个机关运转起来;②控制的功能;③代表功能。

91.机关管理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机关管理的重要意义是:

首先,办公厅(室)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可以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直接的大量的信息资料和多方面的科学知识,所以,提高办公厅(室)的素质,有助于发挥其辅佐决策、提高决策水平的作用。

其次,办公厅作为管理机关事务,联系机关渠道,来直接改进行政工作,提高行政效率,从而在克服机关官僚主义问题上有所作为。

再者,办公厅作为提供与之有关的后勤服务的机构,可以为完成整个机关的行政任务提供物质技术保证,为第一线工作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92.机关管理依据的原则和要求是什么? 答:机关管理依据的原则和要求是:

(1)机关管理要遵循服务的原则,这是机关管理的首要原则。 (2)机关管理要遵循科学化的原则。

(3)机关管理要遵循制度化的原则。要求在机关管理工作中制定出各种要求。 (4)机关管理要遵循勤俭办事的原则。 93.机关物材分为哪三类?

答:机关物材分为以下三类:①办公用具。②办公设备。③办公图籍。 94.机关物材采购时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机关物材采购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①事先摸底。②适合需要。③合乎规格。④及时供应。⑤经济合理。⑥方式适当。⑦购置办公设备的特殊考虑。

95.对于备用物材,保管时须遵循哪些原则?

34

答:对于备用物村,保管时须遵循的原则是:①集中保管。②分类保管。③妥善保管。④监督保管。

96.对于使用中的物材的保管,要恪守哪些原则?

答:对于使用中的物材的保管,要恪守如下原则:①个人使用的物材,应由各个使用人负责保管。②多人使用的物材,应由使用中的一人或两人负责保管。③全体人员公用而不能指明由任何使用人负责的物材,则由管理人员负责保管。使用完毕,缴回库存,保管不善,使用人负责赔偿。如属自然损耗,核实后,可免除责任。

97.机关物材的使用,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机关物材的使用,要遵循:经济化、有效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原则。 98.什么是机关文书?它分为哪几类?

答:机关文书相当于公务文书,也可称作公文,是各类公文的泛称。

从发送的对象或方向分类,机关文书有三类:①上行文。②下行文。③平行文。 99.简述公务文书在行政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答:公务文书在行政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①公文中的下行文具有行政法规的作用。 ②公文中的下行文具有领导和指导作用。 ③具有联系和知照的作用。 ④具有依据和凭证的作用。

⑤公文中的下行文具有宣传教育的作用。 100.什么是文书立卷?文书立卷的原则是什么?

答:文书立卷就是按一定的原则把纷繁零散的文书材料整理成系统有序的分类案卷,以方便有关人员的查找和使用,同时为有价值的文书资料的存档作好准备工作。

文书立卷的原则是:

①遵循文书材料形成的前因后果、时间顺序和前后衔接等自然规律,按一定线索清理文书的来龙去脉。因此,文书材料要依机关的活动规律登记注册。

②文书立卷要反映机关工作的真实面貌。不同性质和职能的机关应对文书材料分门别类立卷。

③文书立卷要以方便保管、检索和使用为目的,这要求各卷所含公文量须适当,不同密级和不同形式的公文要分别立卷。

101.简述档案在机关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5

答:档案在机关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①档案所记录的机关历史可以作机关工作时研究处理问题的依据,因而有真凭实据的作用。

②它作为第一手材料,对于人们了解行政历史,总结经验教训,进行行政历史和现状的研究都有参考价值。

③它可以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质量。 102.什么是机关档案管理?机关档案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机关档案管理,就是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使机关档案保持完好,为机关工作提供服务,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

机关档案管理的原则是: ①档案管理形式要集中统一。 ②档案必须完整安全。 ③档案管理要便于档案利用。

103.机关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答:机关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收集、整理、鉴定、编目、装订、保管以及提供各种服务和统计等。

104.机关工作人员在会议的准备阶段主要负责哪两个方面工作。

答:机关工作人员在会议的准备阶段主要负责以下两个方面工作:①准备好与会议有关的文件和资料。②作好各种服务性的筹备工作。

105.机关工作人员在会议的进行阶段,主要负责哪些工作?

答:机关工作人员在会议的进行阶段,主要负责如下工作:①检查、核对参加会议的人员。②作好会议的记录。③作好会议情况的收集和汇报。

106.机关工作人员在会议的结束阶段,主要负责哪些工作? 答:机关工作人员在会议的结束阶段,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①收回文件,汇总意见,与有关部门研究修改,按时上报。

②收集整套会议文件,加以整理编目,以便存档备查,同时形成会议纪要,供执行会议决定时参考。

③做好会议的善后工作。

107.机关在后勤管理上要做的工作大概包括哪些? 答:机关在后勤管理上要做的工作大概包括四个方面:

36

①食堂、宾馆和招待所的管理。 ②住房管理。

③通过设置班车等方式解决工作人员上下班的交通问题。

④完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保健、子女入托等生活设施和条件,解除机关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十章 法制行政

一、名词解释

86.行政监督:一般认为,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组织内部的某些人对另一些人的了解、协助、指导或控制。在多数情况下,行政监督表现为行政上级或行政主管对下级工作状况的监督。在行政组织中,行政监督通常是建立在合法的监督权的基础上的。451

87.一般监督:指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和机关协作关系而产生的监督。451

87.职能监督:指政府各职能部门或直属机构依据法定权力,就其主管业务对下级政府对应职能部门的监督,以及对所属企事业单位的监督。451

88.主管监督:主要是指政府专设的廉政行政机关因特殊授权而对其它行政机关实行的监督。452

89.狭义的行政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之下,按照一定方式和程序解决具体的行政争讼的活动。472

90.广义的行政诉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或与其它国家公民之间,因行政纠纷,依法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解决的一种诉讼活动。472

91.社会监督:通常是指社会舆论、公民、公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社会行为主体,依据法定的权力,必要时经过法定的程序,对政府及其官员实施的监督。474 二、填空

88.现代法制行政包括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指116

89.在多数情况下,行政监督表现为行政上级或行政主管对下级工作状况的监督。在行政组织中,行政监督通常是建立在合法的监督权的基础上的。指117

90.行政监督由四种基本的监督部类组成,即一般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和特种监督。指117~118

91.行政监督可以分为高层监督、中层监督和作业层监督三个层次。一般来说,行政监督的方式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工作分派、工作报告、工作指导、工作管制、工作检评及专案调查。指118

92.工作管制的基本方法是审核、检查、规范、限制和改正。指119

37

93.行政监督的核心问题,是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的问题,是保证工作监督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指119

94.法规、职权、结构、功能的有机结合,形成行政监督的内在机制。指119 95.行政监督的心理机制以行为科学和人际关系学说为其理论基础。指120

96.1983年9月,国务院审计署正式成立,其后,地方各级政府也先后建立了审计机关。这就将早先监察部的财政经济监督职能扩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专业的特种监督体系。指122~123

97.1954年,国务院设立了监察部,它于1959年被撤销,并于1986年重新设立,恢复了行政监察体制。指122~123

98.法制监督的核心问题是依法监督,即通过国家法律制度的制定和运用,来制约和督促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466

99.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检察监督和党的监督。指124 100.行政诉讼的种类主要包括:申诉、控告、检举案件;行政违法行为案件;经济纠纷案件;职务犯罪案件;对行政机关行政裁决和行政惩处决定提起异议案件等。指126

101.按狭义行诉理解,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程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诉愿与诉讼。指126

102.行政诉讼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它适用回避制度、公开制度、辩论制度、时效制度和律师制度等通则。指126

103.社会监督通常是指社会舆论、公民、公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社会行为主体,依据法定的权力,必要时经过法定程序,对政府及其官员实施的监督。指126 三、问答题

108.法制行政的基本内涵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答:法制行政的基本内涵主要集中在两个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方面:①依法行政。②法制监督。

109.简述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的异同点。 答: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的异同点:

关于法制行政有两种不同的表述,即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一般来说,这两个概念是可以互换的,但具体来说,二者又存在一定的差别:法制行政强调关于行政的既定法规制度和其它关于行政的规定性,偏重于静态的行政法律制度;法治行政则注重遵从法律精神或规定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及其适度的灵活性,偏重于动态的行政依法治理的过程。

38

从本质上说,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是一个概念、一种理论、一种制度、一种现象、一个过程,是完全一致的,其不同,只反映不同时期关于行政研究的不同侧重点,而不反映实质的差别。

110.法制行政的基本法则包括哪些? 答:法制行政的基本法则包括:

①行政行为必须适合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即一切行政行为都不得与既定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相抵触。

②行政命令不得代替应以法律规定诸事项。 ③行政裁量也须适合法规和适当。

④通过对不法行政的监督和矫正,来保障国家和公民的利益。 111.现代法制行政的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法制行政的特征是:

①现代法制行政与民主自由相互促进。 ②现代法制行政是积极主动的行政。 ③现代法制行政包括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④现代法制行政包容行政裁量。

112.什么是行政监督?它由哪几种部类组成?

答: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组织内部的某些人对另一些人的了解、协助、指导或控制。大多数情况下,行政监督表现为行政上级或行政主管对下级工作状况的监督。行政组织中,行政监督通常是建立在合法的监督权的基础上的。

行政监督由四种基本的监督部类组成: ①一般监督。 ②职能监督。 ③主管监督。 ④特种监督。

113.简述行政监督的基本功能。 答:行政监督的基本功能:

①充分了解监督对象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工作成果、工作态度以及开展工作的方法。

②按照规定对监督对象的重要行政措施进行领导、指导或协助。

39

③遵从授权和法定程序对监督对象的悖权行为予以制裁,对其不当行为予以纠正。 ④根据法定类别和进取精神对监督对象的优良表现给予奖励或激励。 114.行政监督的方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行政监督的方式主要包括:工作分派、工作报告、工作指导、工作管制、工作检评及专案调查六个方面。

115.简述行政监督内在机制的意义。 答:行政监督内在机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促进和保证行政机关和行政官员维护宪法,执行法律,主动进取,为民服务,充分履行行政责任。

②确保行政机关内部职位、职务、职权与职责相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上统下属、左右联系、首尾相接、政令归一之功效。

③在职守明细的条件下,提高行政机关和行政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

④落实工作责任,贯彻行政纪律,论功行赏、论过行罚,保障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116.行政监督的组织机制包括哪几层涵义? 答:行政监督的组织机制包括四层涵义:

①建立符合国情和国家行政管理规律的、充分体现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 ②建立和健全行政监督制度。

③实行分工负责、权责一致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

④建立和健全门类齐全、明确严格的行政规章制度,并以此作为规范行政机关和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的标准,包括考核、任用、晋升、奖惩、培训、工资福利、辞职、退休、权益保障等。

117.现代国家为什么要建立行政监督的心理机制? 答:现代国家之所以要建立行政监督的心理机制,是因为:

首先,国家关于行政的立法活动、行政组织自身的机构调整和法规制度总是落后于现实行政的发展,这就需要用心理机制来弥补由于组织机制不足而可能产生的脱离行政责任的现象。

其次,在现代国家,政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参与并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现代国家政府脱离议会的倾向是存在的,这就产生了加强包括心理机制在内的整个行政监督体系的新的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my.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