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从《霍小玉传》看唐代的婚姻门阀

更新时间:2024-05-05 20: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从《霍小玉传》看唐代的婚姻门阀制度

院系名称: XXXX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8年03月15日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2 第一章 婚姻门阀制度下的爱情悲剧 .......................... 3

第一节 霍小玉与李益的凄惨爱情 ........................ 3 第二节 《霍小玉传》体现的婚姻门第观 .................. 4 第三节 《霍小玉传》爱情悲剧的成因 ................... 5 一、从个人因素看 ................................. 5 二、从根本原因看 ................................. 6 第二章 唐代的婚姻门阀制度 ................................ 8

第一节 唐代的婚姻门第观 .............................. 8 第二节 唐代婚姻门阀制度的影响 ....................... 10 一、对青年婚姻的影响 ............................ 10 二、对文人的影响 ................................ 10 三、对后世创作的影响 ............................ 11 第三章 唐代婚姻门阀制度的衰落及原因 ..................... 12 第四章 结论 ............................................ 13 参考文献 ............................................... 14 致 谢 ................................................. 16

摘 要

蒋防的《霍小玉传》是唐传奇的佳作,主要讲述了进士李益与妓女霍小玉的凄惨爱情,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曲折的爱情表达出深刻的社会意蕴。霍小玉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表现了封建等级时代男性的薄情寡义和女性的悲惨命运揭示了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在于封建等级婚姻门阀制度。作者鞭挞了封建等级婚姻门阀制度对下层女性命运的压迫和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扼杀,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时代女性尤其是下层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对腐朽落后的等级门阀制度的痛恨。

文章首先对《霍小玉传》的情节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了小说中体现的婚姻门第观念和造成霍小玉悲剧的原因,从而得出悲剧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婚姻等级门阀制度。其次探讨唐代的婚姻门阀制度,从士庶不婚和良贱不婚来探讨唐代的婚姻门第观,从中可以看出唐代的高门大族在社会上崇高的威望和地位;接着从对青年婚姻的影响、对文人的影响和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来论述唐代婚姻门阀制度的影响。文章最后论述了婚姻门阀制度在唐代的衰落及原因,李唐王室的打压、科举制度的发展和朝代更迭的动乱造成了门阀制度的衰落。

关键词:唐代;《霍小玉传》;婚姻门阀制度;影响

1

ABSTRACT

Tang Chuanqi \,Tells the story of Li Yi and Huo Xiaoyu's love tragedy \love expressed profound social connotations.Huo Xiaoyu's love tragedy and life tragedy shows the feudal age male baoqingguayi and The tragic fate of women reveals the causes of the tragedy lies in the feudal marriage family system.Author lashes the oppression of feudal rank marriage family system on the fate of women and The killing of young men and women in love,The expression of the author especially deep sympathy to the feudal era of women of lower class women and Hatred of the decadent and backward level of the patriarch system.

This article firs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the marriage family concept embodied in the novel and the causes of the tragedy caused by Huo Xiaoyu,The fundamental reason so that tragedy is a decadent and backward marriage family system level.Secondly discusses the Tang Dynasty marriage family system,From the Shishu not marriage and good base not marriage of Tang Dynasty marriage family status view,It can be seen from the prestige and status in the society of Tang Dynasty Hongnong family noble;Then from the influence of youth marriage, impact on the literati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later creation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marriage family system of the Tang dynasty.The article finally discusses the marriage family system in fading and the reasons of the Tang dynasty,Development of Li Tang royal to suppres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change of dynasties unrest caused the decline of the patriarch system.

Key words:Tang dynasty;Huo Xiaoyu;Marriage and family system;influence

2

第一章 婚姻门阀制度下的爱情悲剧

蒋防的《霍小玉传》是唐代传奇的杰作,它不仅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李益与霍小玉之间凄惨的爱情,指出造成霍小玉与李益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深刻地揭示了门阀制度对青年人爱情婚姻地摧残与毁灭,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女性的深切同

[1]情。作者通过《霍小玉传》向世人展示了唐代社会婚姻门阀制度的罪恶,描绘

唐代繁荣之下的腐朽与落后。明代学者胡应麟高度评价它说:“唐人小说记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

第一节 霍小玉与李益的凄惨爱情

《霍小玉传》主要讲述的是唐代大历年间的进士李益与名妓霍小玉二人之间复杂凄惨的爱情。霍小玉原本是霍王的女儿,霍王去世之后,因其母亲是身份地位低贱的侍妾,故母女二人被哥哥赶出家门,并且易姓为郑,后沦落为娼妓。霍小玉虽是妓女但美貌才情都超过平常人,作者在文中描述她:“资质秾艳,一

②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她温柔痴情,单纯善良,

敢爱敢恨。在鲍十一娘的牵引之下,小玉遇到了陇西考中进士正在等待擢第的李益,李益门第高贵,是陇西一带的名门望族之后,他经常自诩极具风流才情,和当时社会很多文人一样到处游历寻求名妓,期望可以获得一位佳偶陪伴他。霍小玉平时一向喜爱念李益的诗句,并且对李益终日念想,对他很是仰慕。

小玉出现在李益面前之时,李益“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他们二人一个爱才,一个重色,双方互相映衬,“才貌相兼”,于是二人便结成金玉良缘。小玉和李益在一起幸福地过了两年的快乐时光。第三年李益为官上任,离开小玉。离开之前,小玉对二人的未来很是担忧,提出八年之约,李益就对小玉指天发誓,不离不弃。然而李益回家之后却听从母亲地吩咐与高门大族表妹卢氏成婚,背叛了小玉。李益知道自己背弃盟约,辜负了小玉,就彻底不与小玉联系想以此来断绝她的希望。小玉因为李益过期不归,于是散尽资财四处托人打听,后来因为思念渐渐忧郁成疾,“羸卧空闺”,甚是可怜。世人对小玉的不幸遭遇都很感慨同情,于是都谴责李益的行为,仗义帮助小玉,小玉

①②

汪辟疆:《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本社1978年版,第82页。 李昿:《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487页。本文所有《霍小玉传》原文引用均出自于此,不再重复标注。

3

在去世前终于与李益相见,她“含怒凝视”,控斥李益的薄情寡性,并立下誓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小玉死后,她誓言果然应验,李益数次婚姻都不幸福,生活也不得安宁。小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对李益真心真意,把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他,李益却因为前途功名连小玉简单的八年之约心愿都不能实现,狠心决绝地抛弃她。李益本性自私懦弱,薄情寡性,对封建制度盲目屈从,抛弃对他一片痴心的小玉,他最后受小玉怒斥和魂魄复仇,都是他为自己卑劣的行径付出的代价,实属罪有应得。

第二节 《霍小玉传》体现的婚姻门第观

唐传奇《霍小玉传》揭示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对下层人民尤其是下层女性地迫害,寄予了作者对霍小玉等下层女性深刻的同情,通过霍小玉的人生悲剧严厉控诉那个时代的婚姻门阀制度,《霍小玉传》鲜明的向我们展示了婚姻门第观念在唐代的盛行。霍小玉原本是霍王之女,因其母亲身份低贱,她又是庶出,所以父亲去世后,霍小玉和母亲便被哥哥逐出了家门,后来又沦落风尘,这使得她的身份十分低下卑贱。霍小玉对唐代严厉的法律制度十分清楚,她知道自己身份地位低贱,所以当她遇到李益时几次向李益表达自己的担忧:“妾本娼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唐代社会法律规定各个阶层有严格的分明,平民阶层分为“良人”和“贱人”两个等级,按照唐代的法规,霍小玉是属于“贱人”阶层的,而李益却属于“良人”阶层的。在《唐律疏议》中这样规定:“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即疏,何宜配合。”是指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等级,不同

等级之间不能相互通婚,唐朝法律对违背这一法律者还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条例:“诸杂户不得与良人为婚,违者杖一百。官户娶良人女者,亦如之。”另外,在

《册府元龟》中记录,唐代在选择官员时,尚书省要考查应选之人的名字和婚姻等情况,并规定刑家之子和工贾殊类是不能够被选为官吏的。霍小玉因为是娼妓身份所以属于“殊类”,李益当时正考中进士等待授予官职,前途一片大好,假如他和霍小玉成婚,不仅有辱家族名声,遭人非议,也违背了“良人”“贱人”

[2]不能相互通婚的原则,更会对李益的光明前途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各种

压力之下,李益最终还是选择离开霍小玉这个会对自己未来产生莫大阻碍的女人。

①②

长孙无忌:《唐律疏议》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0页。 长孙无忌:《唐律疏议》(第1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3页。

4

李益在回家之后听从母亲地吩咐,与高门大族的表妹卢氏成婚。门阀制度之下,卢氏是当时的五户望族大姓之一,在社会上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和地位,李益与卢氏成婚,不仅可以提高身份,为家族争光,更对他未来的仕途很有帮助[3]。所以李益不惜跋山涉水奔波劳累去借贷以争取联姻甲族卢氏。

霍小玉的人生悲剧揭示的是封建等级婚姻制度下的时代悲剧,如果社会上没有等级贵贱之分,不以门第高低作为婚姻的标准,那么霍小玉也许就能和李益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她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她的人生可能又是一番模样。

第三节 《霍小玉传》爱情悲剧的成因

唐传奇《霍小玉传》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作品,其悲剧性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从外部因素看主要是李益个人的薄情寡义造成的,然而从社会层面上看,究其根源则是当时残酷的婚姻门阀制度导致了霍小玉的不幸遭遇,不仅霍小玉,笔者认为李益和表妹卢氏也是婚姻门阀制度之下的牺牲品,所以这部作品不仅是谴责了封建时代男性的薄情寡性,更是无情的批判了封建等级门阀制度,揭露了封建等级门阀制度对女性地摧残和毁灭,寄予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女性尤其是妓女

[4]等下层妇女深刻的同情。

一 、从个人因素看

从外部因素看,薄情寡义、自私自利的李益是大家谴责的对象,他是造成小玉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唐代中期之后,社会上兴起游宴狎妓的风气,妓女便是这一风气的牺牲品,妓女虽然大多聪慧美丽,多才多艺,但因为身份地位低贱,所以文人们可以随意玩弄她们,且不需要担负任何责任,并且这种不良的风气被人们认为是风流之举。霍小玉作为一个妓女,身份低贱,实在很难在这种风气之下找到一个真心爱她的人,况且李益也是这种趋势的追随者,他“思得佳偶,博求名妓”,试想,一个以这种风气为荣的人怎么能对待爱情有始有终?这也为后来李益对小玉无情地抛弃设下了伏笔。当霍小玉首次出现在李益面前时,李益首先就是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可以说,李益他最开始喜欢的是小玉的美色,就连李益自身亦承认道:“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试问,一个男人如果只看重女性的美色而不重视人的品性,怎么能是真正爱一个人?虽然李益数次信誓旦旦许下诺言,“引谕山河,指诚日月”,然而轻诺言必寡信,这也就注定了李益以后对小玉地无情背弃。所以当李益回到家以后,面对母亲的安排,他没有为小玉和他的幸

5

福做出任何一点努力,而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利益和高门大族的表妹结婚,并且不惜奔波劳顿,到处借贷。在这之中,李益对小玉不闻不问,彻底与她断绝联系。得悉小玉病重,李益更是干脆狠心决绝,不愿意去看望小玉,可怜小玉日夜思念哭泣等待着他。世人对小玉的同情帮助更是凸显了李益的绝情寡性。李益是一个懦弱自私,薄情寡义、攀权赴荣对封建制度盲目屈从的薄幸郎,他自私卑劣的品性是造成小玉悲剧人生的重要原因。李益卑劣的品性不仅在小玉身上得到印证,卢氏和其她女子在陪伴李益时也没有得到好下场,卢氏被虐待最终被休,其她女子不是被折磨威胁就是被杀。所以说,李益他根本就是一个品性恶劣的无耻之徒,这样的人不仅给霍小玉带来悲剧,其她女性也是他恶劣品性下的牺牲品。 二、从根本原因上看

《霍小玉传》中霍小玉的人生悲剧不仅仅在于李益自私卑劣的品性,追求其更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当时时代下严酷的婚姻门阀制度造成的。当时社会上人们的婚恋观念深受门第观念的影响,高门大族在社会上地位和声望都非同一般,士人为了功名前途大多期望与高门大族联姻,社会上形成一种“婚姻攀高门”的风气,这种不良的风气对年轻人的婚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霍小玉与李益的爱情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婚姻门阀制度对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的毁灭,霍小玉的人生悲剧与爱情悲剧都与婚姻门阀制度密切相关。霍小玉因为是庶出,身份低

[5]下,最终被赶出家门沦落风尘。霍小玉也知道自己身份地位低贱,所以在与李

益相爱之后,也两次流露出自己的担忧,第一次是在中宵之夜,她忽然流泪对李益说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不觉悲至。”小玉她对自己的卑贱境况有着非常清楚,这与唐朝严格的婚姻法制有关,《唐律疏议》中规定:“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配合。”这种规定主要是说不同阶级的人是不能相配

的,并且对于违反这一规定者,唐朝还做了严格的处罚规定。霍小玉与李益显然不是同一个阶级的,一个是妓女,一个是等待擢第的进士,如果李益与小玉成婚,不仅违背唐代法律,李益的大好前程也会被毁掉,李益这种自私卑劣的人必然会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他不可能为了一个妓女放弃大好的前程。小玉又一次表现自己的担心是李益即将离开去赴任之时,她对李益说:“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愿结婚媾,固亦众矣。”小玉这一次的担忧是因为李益是陇西李氏望族,当时社

长孙无忌:《唐律疏议》,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0页。

6

会上都崇尚与名门望族联姻,社会上婚姻门第观念十分严重,身为妓女的小玉想要和进士李益谈婚论嫁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在等级制度和婚姻门阀制度之下,必然造就小玉的人生悲剧和爱情悲剧。

另外,从李益的形象上也可以看到婚姻门阀制度的存在。当时社会上名门望族威望极高,士人们为了更好地得到功名利禄,联姻高门是一条通往荣华富贵的捷径。李益虽然是名门望族之后,但家庭贫困,他为了追求功名利益,于是选择与高门大族的表妹卢氏结婚,并且不惜跋山涉水,到处借贷。因为他知道,与卢氏结婚,自己的前途将会一片光明,他不会选择身份低贱的小玉来毁掉自己的未来,婚姻门第观念必然使他和小玉无法走向婚姻。不仅霍小玉是婚姻门阀制度之下的牺牲者,李益和卢氏也是这种制度的牺牲者。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益虽结亲高门的卢氏,但婚后他生活不得安宁,经常猜忌妻妾对自己不忠,精神崩溃,行为疯狂,甚至杀人;卢氏婚后生活也并不美好,她虽是望族之女,身份高贵,但李益不仅猜忌她,还经常残忍地殴打她,对她百般折磨残害,最后还到公堂把她休掉了。虽然李益和卢氏的不幸生活是因为小玉的冤魂报复,但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婚姻门阀制度,在婚姻门阀制度下,青年男女的婚姻都不能够自己做主,婚姻都是为了家族利益,而不是婚姻双方个人意愿。卢氏与李益的婚姻实质上是两大家族之间的交易行为,卢氏家族要求李家拿出百万聘礼才能联姻,李益则是为了借助联姻博得名望和前途,所以他们两人的婚姻并没有感情可言,完全是为了各取所需,这种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怎么可能有幸福可言呢?[6]所以说,造成霍小玉的人生悲剧与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婚姻等级门阀制度。

《霍小玉传》通过霍小玉的悲剧对门阀制度进行抨击,作品指出了婚姻里的门第观念是导致青年男女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李益自私卑劣绝情寡义的本性纵然与其道德品性有莫大的关系,但根本上是因为腐朽的婚姻等级门阀制度,李益

[7]卑劣寡情的本性也是这一制度下的产物。霍小玉在死前立下的誓言是对封建等

级门阀制度的严厉斥责。

7

第二章 唐代的婚姻门阀制度

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婚姻门第思想。唐朝社会文明开放,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然而,即便如此,繁荣开放的的唐代盛世却依然存在着门第观念的腐朽思想,唐代社会的门阀制度集中反映在婚姻家庭门第观中,婚姻门阀制度在唐代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朝后期,婚姻门第思想逐渐淡化,门阀制度渐渐衰落。婚姻门阀制度在唐代的兴盛、衰落反映了唐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节 唐代的婚姻门第观

唐代门阀制度兴盛,集中反映在婚姻家庭门第观上,世人大多期望与世家大族联姻,婚姻门第观对青年男女的婚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社会上依然是“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

说:“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绝不是个人的意愿。”

士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与世家大族联姻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有利于仕途的发展,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们都以与世家大族联姻为荣。如高宗时期,宰相薛元超在飞黄腾达之后曾感叹说:“吾不才,富贵过分。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五姓”是当时名望最高的五户

家族,他们的地位非常显赫,身份之高贵无可比拟,如果与五姓联姻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不能够娶到五姓女被富贵过人的薛元超说成是三大遗憾之一,足以看出当时社会上门第观念十分盛行。唐玄宗时,张说“好求山东婚姻,……及后与张氏亲者,乃为甲门四姓”。这些事例都显示了婚姻门第观的盛行,世家大族在

社会上地位之高,不仅一般人希望与士族联姻,很多达官贵人也热衷于与世家大族联姻。

[8]

然而,士族凭借着门第高贵的血统和崇高的社会地位,耻与非士族通婚。

《金华子杂编》中记载杜相国为其子让能向世家大族崔程求婚,程却一再推辞,他认为与非士族联姻有辱崔氏家族名声,他私下对人说:“崔氏之门,若一杜郎,

①②

欧阳修:《新唐书》卷170,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56页。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3页。 ③

王谠:《唐语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40页。 ④

李昉:《太平广记》卷184,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289页。

8

其何堪矣。”后来让能飞黄腾达,前程似锦,他的妻子也被圣上封为国夫人,而崔程却置若罔闻,不屑一顾。可见当时不仅世人承认士族的地位,士族自身也是自矜其贵,即使庶族权位再高,士族也不愿意与他们联姻,以维护自己高贵的血缘。

不但普通人家士族不愿与他们联姻,就连王室士族也是不愿意的。汪笺说过:“在门阀制度下,社会地位是以婚媾做标准的,……包括李唐皇室在内,都不具备这个条件。”唐朝后期,文宗想与士族联姻却遭拒绝,文宗无限感慨地说:“民

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李唐王

室虽然为当权者,但高门大族认为他们血统不纯正,没有世家大族血统清高华贵,所以高门大家也不愿与王室联姻。唐太宗时曾经下令重新编修《氏族制》以此来提高李唐王室的社会地位。由此说明了当时社会婚姻门第思想的盛行,名门望族自矜其贵,不但耻与一般人联姻,连李唐王室士族也完全不屑与之联姻。

婚姻门第观念使士族与庶族身份之间存在严重的等级差异,士族认为自己的血缘清高华贵,为了保持自己纯正的贵族血缘,士族与庶族之间很少通婚,如果

[9]士庶通婚必然遭到人们的非议。士族王源与庶族联姻,沈约就向上级弹劾说:

“王满联姻,实骇物听,……蔑祖辱亲于事为甚。”可见士庶之间身份地位差异之大。《霍小玉传》中霍小玉对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十分清楚,她自知身为娼

妓,身份低贱,与身份高贵的李益社会地位相差悬殊,自己很难与李益走向婚姻,所以她两次表现自己的担忧,她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与李益定下了八年之约,然

[10]而,这个小小的心愿最终还是被婚姻门第观念打碎。

我国古代从奴隶制社会开始就存在着鲜明的等级差异,历朝对等级都非常重视,并对人们的身份地位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人们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等级界限,不同的等级之间是不能相互通婚的。良贱不婚的思想也是

[11]因为婚姻门阀制度的存在。刘冰说:“自夏商周三代即严格实行贵族内部婚

姻,……婚姻讲究门第家世,同类为婚,法律不仅禁止良贱通婚,而且士族与庶族联姻,亦被视为‘失类’。”

汪笺:《唐太宗树立新门阀的意图》,《汪笺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 年版,第 152—153 页。 ②

杨随平:《科举制度下的社会会风气》,《历史档案》2007年第3期。 ③

陈鹏:《中国婚姻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58—59页。 ④

刘冰:《试分析中国古代特色婚姻制度》,《河北法学》2006年第6期。

9

《唐律疏议》中把平民分为良民和贱民两个类别,良民和贱民因为身份地位

[12]

相差悬殊,所以唐代法律是禁止他们之间互通婚姻的。法律规定:“良贱既殊,

何宜配合。”对违反者,唐代法律也做出了严厉的惩罚制度。唐传奇《霍小玉传》中,霍小玉因是庶出,身份低贱,霍小玉后沦为妓女,唐代法律规定妓女也属于贱人一类,作为“贱人”的霍小玉是不可能与“良人”李益通婚的,他们的身份地位违背唐朝法律等级婚姻制度。所以说,封建婚姻等级门阀制度的存在,对婚姻门第观念的重视,是造成霍小玉人生悲剧和爱情悲剧的源泉。

第二节 唐代婚姻门阀制度的影响

婚姻门阀制度的存在,对唐代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表现在对青年男女的婚姻上,婚姻买卖成风,文人争相联姻甲族,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然而,婚姻门第观对后世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出现了很多传诵后世的佳作。 一、对青年婚姻的影响

由于婚姻门第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良的风气,人们崇尚奢侈,看重财礼,出现了财婚现象。高门大族为了显示自己门第高大,身份尊贵,他们的联姻财礼十分丰富,以此来突出他们的门第和声望。财婚使很多下层女子因为

[13]贫穷结婚困难,影响了青年男女的婚姻关系。白居易《议婚》中说:“颜色非

相远,贫富则有殊。……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嫁晚孝于姑。”

[14]说明婚姻门阀制度给下层青年女子的婚姻造成了莫大的伤害。

受士族财婚的影响,民间也形成了买卖婚姻的风气。《霍小玉传》中卢氏与李益联姻时卢氏家族要求李家必须拿出百万聘礼,李益家贫,为了能与高门大族的表妹联姻则跋山涉水到处借贷,足以看出当时社会上的人们为了能与士族联姻

[15]不惜一切的态度。《贞观政要》中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说:“比有山东崔、卢、

李、郑四姓,……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因此,唐太宗下令禁

止这种行为,希望杜绝这种不良风气,然而,婚姻门第思想严重,这种风气屡禁不止。

二、对文人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对政治联盟有非常大的作用。一般读书人都希望在功名上能够进士擢第,在婚姻上能与世家大族联姻,读书人不但能通过考中进士一步

吴兢:《贞观政要》卷七《论礼乐》,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78页。

10

登天,与世家大族联姻,一样可以飞黄腾达。唐代文人在门第观念的影响之下,羡慕豪族,为了求得功名,他们抛弃名节,丧失独立人格,背叛糟糠之妻另娶豪

[16]

门女子为妻。《霍小玉传》中,李益为了自己的功名背叛霍小玉娶了豪门大族

的表妹卢氏。受门阀制度的影响,不光普通人家希望娶得豪门女子,唐代许多大文人也多与名门望族联姻,如王维的夫人是博陵崔氏;韩愈的夫人是范阳卢氏;柳宗元的夫人是弘农杨氏。 三、对后世创作的影响

婚姻门阀制度对年轻人的婚姻和文人产生的都是消极影响,但对文学创作却产生了积极影响。门阀制度之下,唐代文学作品很多反映现实,体现门第思想,

[17]首先表现在作品中的人物姓氏和身份介绍上,如《霍小玉传》中李益的表妹是

高门大族卢姓,李益“生门族清华”,卢氏“卢亦甲族也”。《莺莺传》中女主人公姓崔,她的母亲是郑姓,都是名门望族之姓。

婚姻门阀制度之下,唐代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悲剧婚姻。这在唐代作品中多有

[18]体现,唐代就有很多以悲剧结尾的传奇作品。如《霍小玉传》中因为婚姻等级

门阀制度的压力,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以悲剧结束,小玉在谴责痛骂李益之后“长恸号哭数声而绝”。

11

第三章 唐代婚姻门阀制度的衰落及其原因

中晚唐时期,婚姻门阀制度渐趋衰落,婚姻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郑樵《通志?氏族略》中说:“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我们可以看

出唐代这时婚姻门阀制度已经衰落,婚姻门阀制度之所以衰落与各种因素有关。

首先,婚姻门阀制度之所以会衰落,与李唐王室的打压有关。唐太宗命“王妃、主婿皆娶勋臣家,不议山东之族”,还下令重新编修《氏族制》,降低士族

的地位排名,从政治上压制旧士族。唐中后期,两税法的颁布实行使得土地能够自由交易,士族的经济基础受到动摇,士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优势逐渐消失,

[19]士族逐渐衰落。

其次,唐代中后期,科举制度的发展是门第婚衰落的重要原因。科举制度的发展,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传统,旧士族失去政治社会之地位,庶族阶级通过科举逐渐登上高位,身份地位显著提高,而士族逐渐衰败没落,社会威望地位也渐渐下降。登科进士逐渐成为人们婚姻的理想选择对象,民间婚

[20]姻不再如从前那样看重门第出身,婚姻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唐代末期,黄巢起义,社会动乱不堪,一些高门大族要隐藏自己的身份才能生存,这也使高门大族受到沉重打击,加速了门阀制度的衰落。

总之,婚姻门阀制度的衰落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变化。

①②

郑樵:《通志?氏族略》,上海古籍出本社,1983年版,第256页。 司马迁:《资治通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02页。

12

第四章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门第思想一直存在并影响着社会生的各个方面,这种门第观念尤其表现在婚姻婚方面,婚姻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对社会稳定和统治秩序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婚姻门阀制度在唐代的兴盛是对士族阶级尤其是高门大族在唐代的社会地位的见证,展示了士家大族崇高的社会威望和地位。然而 ,婚姻门阀制度的存在虽然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题材,但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对青年人的婚姻尤其是女性的命运埋下了悲剧的根源,《霍小玉传》是唐传奇中的杰作,是婚姻门阀制度下的悲剧作品,作品批判了婚姻等级门阀制度下男子的薄情寡义和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婚姻等级门阀制度,无情的批判婚姻门阀制度的腐朽落后,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时代女性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由于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政府的压制,婚姻门阀制度在唐代逐渐走向衰落直至消亡,婚姻门阀制度在唐代的演变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通过对《霍小玉传》和唐代婚姻门阀制度的探讨,对我们今天的婚姻制度的完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现代文明开放的社会之下,现代婚姻要求在爱情的基础上建立平等自由的婚姻模式,婚姻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实现男女双方地位和身份的平等,只有自由平等建立在婚姻双方意愿之上的婚姻才能真正保持长久,只有婚姻和谐,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真正发展进步。

13

参考文献

[1]周承铭.《霍小玉传》思想价值再评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5):10.

[2]刘宇蓉.从《唐律》看唐代的婚姻制度[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1,(4):68.

[3]柳卓霞.等级制度下婚姻与幸福的背驰—《霍小玉传》的悲剧意蕴新探[J].社会科学论坛, 2010,(3):51.

[4]邢永萍.从唐代的社会制度看唐传奇女性形象的塑造[J].山花 ,2011,(12):153.

[5]朱金娥.论唐传奇的人物塑造手法[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09,(6):2.

[6]张丽.20世纪前期中西家族小说中的悲剧意识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40.

[7]汪永华.试论唐三大传奇对士族婚姻制度的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22.

[8]金霞.从唐代礼制看唐代婚姻[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35. [9]邵玉娟.唐代婚姻制度探析[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9. [10]李海浪.浅析唐传奇中文人士子与妓女的爱情[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0,(7):244.

[11]杨尚文.唐代婚姻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2. [12]谢娇.唐代婚姻成立的禁止条件[D].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9.

[13]王扬群:唐传奇中的门第观念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1.

[14]姜晓强.唐代婚姻制度及婚姻类型探析[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6.

[15]丛曙光.唐代婚姻类型浅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4):102. [16]王丽庆.浅议唐代门阀制度对文人生活和创作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8):70.

14

[17]李爱勤.门第观对唐传奇的影响[J].东方艺术,2010,(5):103. [18]郭金艳.试论《霍小玉传》的悲剧根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55.

[19]张嫣娟.唐代婚姻制度的践行及妇女社会地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5.

[20]王旭东.门阀士族的婚姻习俗与门阀制度的盛衰[J].中州学刊:2004,(3):86.

15

致 谢

似乎是一瞬之间,大学的生活就要结束。四年之前报到的场景历历在目,看着熟悉的校园,回想起曾经的欢笑泪水,有几分感动,亦有很多不舍。在这四年之中,很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敦敦教诲,不仅教会我知识,也教会我做人做事,引导我人生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辉老师,第一次见李老师就觉得她好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其实,李老师最让我佩服的地方是她严谨的育人态度,在试说试教时,我有幸被分到李老师那一组,她当时特别详细的把我们每个人讲课的优缺点都指正出来,就连字词读音这种特别细小的地方她也提到,当时,我们整组人都很惊叹与佩服。这次毕业论文,我再一次荣幸分到李老师这组,同样,李老师对我们亲切中带着严谨。从选题到开题报告再到定稿,李老师一遍又一遍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悉心指正,严格把关,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终于使我的论文顺利完成,在这里,我向李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允许我向您说声谢谢!

另外,大学四年,我最该感谢的就是我的父母,没有他们的支持与付出,我不可能读完大学,我想对你们说声辛苦了!还有我的朋友,同学,你们给了我无言的支持与帮助,请你们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16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v2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