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图片

更新时间:2024-02-10 02:2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常见树木的简介含图片

常见树木的简介含图片

梧 桐 树

名 称: 梧桐

别 名: 青桐、桐麻

科: 梧桐科 属: 梧桐属

原产中国及日本,中国各省广泛栽培。

梧桐(青桐,桐麻),叶子上面长豌豆粒的那种,树皮青色,光滑。梧桐科,落叶乔木。幼树树皮绿化,平滑。叶掌状裂。夏季开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黄绿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五个分果,成熟前裂开呈小艇状,种子球形,生其边缘。青桐是珍贵的阔叶用材树种,材质坚重,耐腐朽,为优等用材,山区

广有分布。木材供制乐器和家具用;树皮纤维可造纸;种子炒熟供食用,亦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润滑油。又为绿化做出贡献。

槐 树

槐树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落叶乔木,高15-25米。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卵状长圆形,长2.5-7.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厘米,无毛,不裂;种子1-6,肾形。花果期9-12月。

为深根性喜阳光树种,适宜于湿润肥沃的土壤;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松树

科 属: 松科松属

类 别: 林木类-针叶树类

药 用: 松树的药用价值很高, 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入药。

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高20~50米,最高可达75米(美国的糖松P.lambertiana)。极少数为灌木状,如偃松(P.pumila)和地盘松(P.yunnanensis) 。松树为轮状分枝,节间长,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针叶细长成束。因此,其树冠看起来篷松不紧凑,“松”字正是其树冠特征的形象描述。所以,“松”就是树冠篷松的一类树。松树坚固,常年不死。

篇二:漂亮的槐树叶

漂亮的槐树叶(美术绘画)

设计意图:《指南》中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深秋来临,一片片树叶往下落,在孩子们捡拾树叶玩的过程中,我发现槐树叶子的特点很明显,(羽状复叶)为了孩子的兴趣,在本班孩子绘画基本功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槐树对生和椭形圆叶子是提高幼儿绘画技能的一个好题材。我特意设计了本次画槐树叶活动,在活动中利用角色游戏扮演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加深孩子对槐树叶的认识和感知,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培养孩子的仔细观察力和审美情趣。

活动目标:

1、认识槐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槐树叶,画出槐树叶椭圆及对生的特点。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利用角色游戏来提高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画槐树叶

难点:合作完成找回树叶宝宝。

活动准备:

1、带孩子们去拾落叶感受秋天树叶的变化。活动前认识各种各

样的叶子。

2、槐树叶,没有树叶的槐树图画三张。槐树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角色活动引孩子们入场。

从现在开始我和小朋友一起变成魔法师去完成一个特别的任务,小小魔法师们跟我一起走。(入场)向各位老师们问好!

2、今天的任务让大魔法师我来告诉小魔法师们。(用笔画出一张哭泣的大树图)魔法师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树,还是一棵哭的树)这是槐树妈妈,她为什么哭呢?(小朋友自由想象)让我来告诉你产槐树妈妈告诉我说:她的树叶宝宝被秋风阿姨带走了,她想找回自己的宝宝。有没有知道槐树妈妈的叶子宝宝是什么样子?

3、出示树叶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槐树叶的特点。老师小结:槐树妈妈的叶子宝宝很特别,他们的身体是椭圆形的,排成两队站在叶柄上有一个叶子宝宝带队,左右的叶子宝宝都排得很整齐。现在小魔法师们记住了叶子宝宝的样子没。

二、幼儿操作。

1、 请小魔法师们完成第一个任务用你们的魔术笔在纸上画出槐树妈妈的叶子宝宝。(要求一张纸画一个叶柄上的叶子宝宝,注意构图,画出左右对称的叶子宝宝)老师在幼儿操作时对有困难的幼儿做适当的引导。

2、对幼儿画的叶子宝宝进行点评。

3、现在小魔法师们带上你们的魔术笔我们一起把叶子宝宝送回槐树妈妈身边。(分三小组)出示树干图让幼儿操作。老师提醒幼儿几人合作完成任务,大胆画出叶子宝宝。(操作中可让幼儿请老师们一起操作)在操作中自然结束本次活动。时间充足可做适当点评。

三、延伸活动

活动后对几组的槐树进行欣赏点评。

篇三:槐乡的孩子

4 槐乡的孩子

一、导入新课 简介课型。

1、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槐”在这里指什么吗?

2、出示槐树图片简介槐树:

3、你们知道槐乡是什么意思了吗?

这个地方中了许许多多的槐树。

4、简介课型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看一看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

B、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还有一种是略读课文,像第4课这种在课题上面有个小雪花的课文就是略读课文。

C 、你们知道什么是略读课文吗?所谓略读课文就是将一篇文章简略地、无须细致推敲的阅读,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读懂课文的大致内容就行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你能正确的读出这些词语吗?

槐乡 花苞 米粒般 染料 耷拉 黎明 一簇簇 塞着 缕缕炊烟 觅食 满载而归 月落柳梢 甜蜜 磨好

3、请大家在读课文,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的是槐乡的孩子是怎么采摘槐米的。

4、那么这群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三、自读自悟

1、请自由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反馈指导朗读。这群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 勤劳懂事

生1、 我认为槐乡的孩子勤劳懂事。板书 为什么呢?

我是从课文的第2自然段体会到的,读

生2:老师,我联想到我上学的学费都是想爸爸妈妈要的,而这些孩子的学费却是自己用槐米换来的。

生3:老师,我过年收到的压岁钱都是自己花,交学费都是给爸爸妈妈要,所以读到这我觉得这里的孩子特别懂事。

师:那谁能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

还有吗?

生:我从第3段的“”体会出槐乡的孩子很勤劳

说说你的理由 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天还没亮,他们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这时候可能很多大人还没起床呢!所以我觉得他们很勤劳。(出示课件) 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师:是啊,槐乡的孩子真是勤劳懂事啊!槐乡的孩子还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 吃苦耐劳

生1、我认为槐乡的孩子不仅能吃苦而且很能干。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呢?

我从第三自然段第三句话体会到的。他们不怕热。

天有多热?(指名读)出示课件。

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我体会到天非常的热。就连动物都热的无精打采,不知如何是好,更何况人了?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躲在空调屋里不肯出来,可是这些孩子们,却天不亮就到山上摘槐米了。

生:老师我知道他们的食物也非常简单,仅仅是一葫芦水,一些干粮。干粮可能是馒头和咸菜,也可能仅仅只有馒头。他们没有酸奶,没有面包,可是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早出晚归。我很佩服他们!

从你们的言语中我也体会到这些孩子真是一群吃苦耐劳的孩子。板书 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敬佩之心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吧。 还有吗?

生:我知道槐乡的孩子会劳动,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分工合作,而且劳动的很快乐。男孩子??女孩??

你能把那句话读一读吗?指名读

※ 以苦为乐

槐乡的孩子还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我觉得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槐乡的孩子生活得很快乐。 你从哪里体会到槐乡的孩子很快乐呢?

生:我从课文第3段的最后一句话体会到槐乡的孩子很快乐。 你来读一读好吗?(指名读)

是啊,屡屡炊烟升起时,劳动了一天的孩子们满载而归,他们忘记了劳累,忘记了饥渴,唱着快乐的歌。来读这句话。

还有吗?

生:我从课文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读这句话)体会到孩子们很快乐。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孩子们全然没有感到劳累,他们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板书 让我们读读这句话吧。

这些可爱的槐乡的孩子们,仅仅只有这一天勤劳董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吗?是啊,他们天天如此。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敬佩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四、鉴赏句子。

1、同学们,喜欢这篇课文吗?那就再读一读,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吧。

2、反馈。谁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试着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1:我喜欢第1自然段的。读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写出了孩子们的爱好,也紧紧扣住了题目。 生2:我喜欢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和第二句。读 第一句作者运用比喻让我明白了槐米的样子和香味;第二句作者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让我感到槐米像个淘气的孩子,非常可爱。

生3:我喜欢第3自然段的第1句和第二句。读作者通过写动物让我体会到了天气的炎热。

生4:我喜欢第3自然段的,读 女孩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写法,让我感到劳动丝毫没有给他们带来劳累,读起来感到他们很快乐,很活泼。

生5:我喜欢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到省略号的时候,我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他们劳动的画面。

大家说的真好!

五、写作。

1、你们虽然没有和槐乡孩子相同的劳动经历,但你一定在家里做过家务,和同学一起做过环保益事,相信你劳动过程与他们相比同样精彩,你愿意把你的快乐和大家一块分享吗?

2、在你的本子上写一写吧。

3、谁来读?

师:看来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和享乐,没有劳动就不会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到快乐,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个丰富多彩而又有意义的童年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5k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