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9-17 07:36: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三课时——作业巩固。)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想不想知道黄山有那些奇美的风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黄山去游览一番,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特,好吗?

2、板书课题:16、黄山奇松

3、简介黄山:黄山在安徽省地黄处黄山市境内,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长约40千米,宽约30千米,四季风景如画,要数松树最为神奇。今天,我们欣赏课文,重点就是描叙黄山奇松的。

过渡:我们知道,学习一篇文章,要一边读一边想。我们就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好吗?

二、引导质疑并梳理目标

1、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

2、问: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整合并板书学习目标)

如:黄山在哪?黄山有哪些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作题目?黄山除了有奇松,还有什么奇?……

小结:同学们提到问题真好,很有价值,能扣住文章内容来提,说明你们预习到位,老师为你们高兴。

过渡:俗话说得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人赞叹,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读了课文以后,就可以使我们大饱眼福了。下面有请何姝姝同学组织大家学习,好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由学生何姝姝组织学习)

过渡:同学们,下面就由我来组织大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首先我们来齐读一遍课文。听清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而且边读边思考:课文由几个自然段构成?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可将全文分为几部分?这三个问题。(学生齐读课文)

2、下面,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课文由几个自然段构成?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可将全文分为几部分?)

3、汇报交流,理清文章的脉络

问:课文由几个自然段构成?(一起回答) 问: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指名回答) 问:可将全文分为几部分? (一起回答)

小结归纳:对,同学们说得很好。课文由3个自然段构成。第一自然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每个自然段可以单独为一部分,所以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过渡:那么,每个部分具体讲什么,让我们来细细学习课文内容就可知晓。下面,有请下一位同学组织大家学习。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由学生段春华组织学习)

引语:同学们,下面由我来组织大家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黄山松的喜爱?

2、汇报交流:(讨论)

(1)这一段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哪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黄山松的喜爱?(情有独钟)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情有独钟”的意思吗?(感情专一,特别偏爱。)(指名回答)

3、小结归纳: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一段主要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4、谁能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一段呢?(指名朗读) 评价朗读:你读的真好,声音洪亮,又有感情。 过渡: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登上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观赏奇松吧。有请下一位同学组织大家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品析三大名松(老师)

师:引导归纳学法:读文——思考——讨论——归纳——感情朗读 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读完后,指名回答)

2、细读课文,体会每棵松的动人姿态。 (1)学习“迎客松”:

导语: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板书:迎客松) A、谁来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

B、汇报交流:(指名交流)

问: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共有几句话?(3句)

谁来读读描写“迎客松”的第一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迎客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姿态优美)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

(相机板书: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C、引导解释词语:(指名说) 遒劲——雄健有力。

郁郁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充分。)这里指谁饱经风霜?(迎客松)这说明了什么?(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说明迎客松古老)

过渡: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生:更奇的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D、指名读第二句,读完说说你又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

(这是一个比喻句。找出把什么比着什么。对照图做动作比较,说说这样比喻是否贴切?)

E、、主持人范读第三句话。

引读: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雄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解释“乃至”(意思更进一层)

师:同学们看图,你想象中的迎客松是不是这样的?(指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么热情好客啊!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生齐: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其实,岂只是黄山的象征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里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真是国之瑰宝啊!

F、练习说话:谁能用“不仅??而且??”来表达这句话。 过渡:学到这,我们知道迎客松不仅秀美,而且古老而神奇。 G、你能用读来表现它的奇吗?(指导感情朗读。)

评价:你把迎客松给读活了,我们觉得它好像在朝我们招手呢!迎客松的热情好客,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有请下一位同学组织大家学习。

(2)学习“陪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呀!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到黄山后,接着陪客松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板书:陪客松)

A、自由读写陪客松的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怎样写陪客松的?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汇报交流:(指名交流)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陪客松的位置,像个巨人陪同游客)

这是一个什么句?(这个比喻句优美、形象地写出了陪客松以及名字的由来。)

师:同学们,当你登上黄山欣赏着这美丽的黄山风光时,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你旁边,陪伴着你,保护着你,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呢?(安全、愉快)想想这儿应该怎么读?

C、谁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句话?(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天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这时,你会发现,还有人在送你呢!谁呀?(生答:送客松)

(3)学习“送客松”

过渡:对,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送客松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板书:送客松)

A、默读有关内容,思考:共写了几句话?找出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之处,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B、汇报交流: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送客松姿态独特 生:迎客松枝干遒劲,送客松枝干蟠曲

生:虽然都是伸出手臂,但迎客松是欢迎游客的到来,而送客松是向游客告别。

评价:你看的真细,找得真准。要想把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就要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读好,特别是把最后一句写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

C、指导感情朗读该部分课文。(指名朗读)

教师点拨:文章写得那么生动,从中不难发现作者观察非常细致。黄山松造型优美,姿态雄伟,蔚为奇观。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写黄山松的课文。

D、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齐读第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师总结: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登上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观赏姿态独特的黄山奇松。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第二段。

师评价: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了。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迹!读了这段文章,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

过渡:同学们,是不是黄山上才有这三大名松呢?有请下一位同学组织大家学习。

(三)学习课文三自然段。(由学生李太宇组织学习)

1、直接引入:同学们,其实,黄山松何止这三大名松,它们星罗棋布,争奇竞秀,它们或——,或——,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 。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黄山奇松真是——(学生回答:千姿百态)(板书:千姿百态)。

2、本段中的省略号说明什么?(黄山松的姿态很多,这里省略了黄山松的其它姿态)

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

3、小结:黄山处处有松树,棵棵有奇态,作者不可能把每一棵松树都一一详细地描述一番。但是不写又不能体现黄山松的奇,所以,作者在最后一段概括

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板:千姿百态)怎样才能读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呢?

4、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指名有感情朗读。) 五、总结课文,进行思想教育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2、同学们,所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天下名景集黄山”,这些都是人们对黄山的赞美。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四绝”,还有日出、晚霞、华彩、佛光、雾凇……这数不尽的美景令黄山不愧为人间仙境。今天,我们以点见面,透过奇松,领略了黄山的雄峻瑰奇,同学们还可以把黄山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寒假里他们会带你去看奇松,观怪石,赏云海,泡温泉呢!

六、拓展延伸。(教师) 1、学写广告词

寒假快到了,华宁泉乡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交流汇报广告词。) 2、课外探究 与松并称岁寒三友的是 和 ,与它们有关的诗是: 七、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

3、你知道黄山“四绝”还有那些优美的姿态?可上网查找资料再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笔。

板书设计:

总说:黄山奇松潇洒、挺秀 (情有独钟) 迎客松 热情欢迎 黄山奇松 三大名松 陪客松 陪同观赏 松态如人 热爱祖国

送客松 依依不舍 大好河山

??

总述:黄山奇松千姿百态 装点着黄山

教学反思:

“不读书的语文课,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我在教《黄山奇松》一课时,读书成了重头戏。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欣赏,引导学生探求美、学习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读,贯穿本课教学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很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美。以教师之情激发学生之情,以文章之情动学生之心,使学生在动情、动心、入情、入境的状态下受到感染,水到渠成的感情朗读。从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我再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还应注重“学法指导”。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go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