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论

更新时间:2024-06-08 02: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论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

周妹

岭南师范基础教育学院中文系

【摘要】: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

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正常的生活。下面,我主要针对青少年的身体,智力,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对青少年心理特点作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心理特点 身体 智力 情绪 人际关系 教师方法

从参考的书籍以及个人的见解,还有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特点,我们知道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可分为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行为稳定,适应性强;他们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自私,任性,嫉妒,叛逆,浮躁,忧郁,自卑,自恋,自残,自杀等。而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极其复杂,但主要因素有本体因素与诱发因素两大类。

本体因素是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主观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和心理活动因素;诱发因素是直接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我们从身体健康,智力,情绪和人际关系这几个方面去认真探讨一下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1

一,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一个人身体上的任何生理变化都会影响其心理的变化,联系实际,我们知道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理上是发育的又一高峰,尤其是性成熟,性成熟是青少年时期生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关于性问题是青少年时期的一个基本问题性别角色的形成与认同;异性意识的发展和与异性正确的共处;正确处理青春期根性发育有关的困扰等。我们知道女孩子初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这种现象往往会引起她们心理上的恐慌,更不用说严重的生理病变了。青少年对自己身体的知觉存在性别差异,一般来说,在整个青春期女孩比男孩更为不满自己的身体,她们的身体映象更为消极,并且随着青春期变化过程,表现更加的不满,这可能由于身体脂肪的增加,而男孩在这一过程却是越来越满意,这可能由于肌肉的增加。体重正常的女孩经常进行节食减轻体重,而体重超重的男孩却不大可能做减肥的事。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媒体对女孩追求削弱的身材负有主要责任。电影,电视节目,广告,杂志报刊等描绘的女性都是高个子,身材瘦瘦的,腰围细细的,这种形象不断曝光,向女孩和女性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如果你想要大家觉得你漂亮,你就必须瘦不露骨。这样会使女孩为追求所谓的美好身材而做出不利于身体发育的措施,如节食,吃减肥药,更甚于危及生命的动手术,所以身体健问题是十分值得我们注意的,青少年们应该合理饮食,多做些体能锻炼,遇到不懂的生理问题不要碍于不好意思而不去征询长辈的意见。都多说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

2

钱,健康是很重要的。

二,智力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 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标志。

智力正常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用IQ值来表示,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在90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落后。智力落后的人较难适应社会生活,很难完成学习中或工作任务。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智力快速发展时期,其表现为:注意力基本

成熟,观察力高度发展,具有概括性,记忆力进入最佳发展期,想象力丰富多彩,尤其是逐步形成完善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性思维活跃,智力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认知能力,认知正常是学生社会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许多精神健康问题,如情绪混乱和精神分裂都是其认知的根源造成的,所以正常的认知始终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也正因为智力发展个体的差异,作为老师尤其需要注意因材施教,应正确认识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本质与特点,积极促进青少年智能的发展,通过创造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

三,情绪

情绪作为个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青少年期呈现出新

的特点,他们在谋求独立的过程中在情绪情感上要逐渐的脱离父母,追求一种情绪自主,这时期情绪的基本特点,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

3

映射出一些基本的情绪反应。

青少年的情绪资助表现为更强的自我依靠,主动性,对同伴压

力的抗拒力,对自己的决定和活动的责任感。这种情绪自主是在以父母为中心的人际关系想着以同伴为中心的人际关系转化的过程中产生,随着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会对父母的行为吹毛求疵,并努力与父母形成一种平等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家庭关系转变的实质和青少年日常的情绪体验,心理学提出了一种“体验取样方法”。研究表明,初中生体验到的消极情绪比小学阶段的儿童更突出,女孩沉浸在消极情绪的时间比男孩的时间长,青少年极端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比他们父母的多。

青少年的情绪的发展会引起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

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及其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生一是突变的时期,是自我意识的第二个飞跃期,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对自我的发现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2)自我体验强烈

(3)自我评价能力明显提高,但仍具有片面性 (4)独立志向强烈,容易产生盲目反抗

这些都对青少年的社会人际交往有严重的影响,比如青少年对与成人的态度相对比较闭锁的,他们与成人相互关系中的独立性和平等性问题时青少年教育中最复杂,最尖锐的问题之一。青少年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原则上是平等的,青少年有强烈而普遍获得朋友的需要,但由

4

于他们认识水平不高,往往片面理解友谊,容易出现一些包庇朋友错误的现象。重要的是他们容易体会消极情绪,心理上充满了矛盾,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高傲与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还以易出现行为上的偏差。他们最容易出现也最常见的消极情绪有厌学情绪和考试焦虑情绪。教师要扭转学生的厌学情绪就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还要做到与家长沟通,形成合力。对于如何消除学生的考试焦虑心理,教师首先明白学生焦虑的表现有哪些。

在生理上,过度焦虑的学生又不易入睡,做噩梦或食欲不振,

这是由于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他们还会表现出烦恼,焦躁,心神不宁,爱发脾气,多余动作增加,发呆,思维停滞,晕眩等。考试临场时,学生情绪紧张,面红耳赤,心速加快,血压升高,心神不宁,紧锁眉头,考试时头脑一片空白出现感知觉障碍,注意力分散,思维混乱,记忆出现障碍,只记起只言片语,不能正常分析,归纳,推理。教师要找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平时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师生之间多进行轻松愉悦的谈话,缓解学生的压力,帮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改变认知,还要懂得劳逸结合,考试时考一门丢一门。

无论怎样,要想真正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特点,作为教师的还得多花心思琢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青少年的情绪是多变的复杂的,人总是感性的,做任何事情都容易受到情绪影响和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ht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