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论文

更新时间:2023-08-27 16: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理学论文,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获取心理C证有莫大的帮助。

关于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

吴秋萍 13物本1班 2013934133 摘要:问题行为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那些妨碍品格的良性形成,智能的正常发展,身心的健康成长,或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麻烦的经常性行为。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主要包括:品德性问题行为和心理性问题行为。品德性问题行为主要是指由品德问题引起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有:1.逃学;2.离家;3.偷窃;4. 施暴;5.恐吓、勒索;6.抽烟、吸毒;7.参加不良组织。心理性问题行为主要指由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结或行为的异常,主要表现有:1.一般性适应问题;

2.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3.其他。而沉迷于网络的孩子正是由于浏览到网上的一些不道德信息,导致心理扭曲,从而嗜网成瘾,掉进网络的泥淖而不能自拔。

关键词:问题行为;教育;心理

初中阶段是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也是学生心理极其不稳定的时期,我们会遇到多样的学生问题行为。问题行为的存在很可能导致学生今后的不良发展。为了防止问题行为的进一步恶性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识别与分析学生的问题行为,从而更好地对症下药,使学生尽可能地摆脱问题行为的发生。对此,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开展研究是必要的。

学生问题行为无处不在,它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渗透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也渗透于学校的管理之中。下面,从不同方面谈谈我开展任务的一些情况。

李春秋,女,十一岁,五年级,在父母、老师的心目中是个温顺、老实、负责任、守纪律、好胜心强的乖孩子,大家都很宠爱她。上课中,她会很积极举手发言,总是希望老师点名叫她,一旦没叫到她便会噘着嘴。下课时总会围绕在老师身边,眨着会说话的大眼睛,说话小心翼翼,一副担心出错的样子,令人疼爱。然而,真实的她其实是这样子的。老师采用分层的方法布置作业,她只做最低等级的,也就是给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做的作业,她的父母要求她多做一点,她就用“老师没有要求做”的理由来搪塞。平时在学校吃完早餐,经常恳求其他同学给她洗饭盒。猜疑心很强,看到别人背着自己说悄悄话,就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是是非非。有一次,她与一位同学吵架,老师对其劝导教育后,没有批评那位同学,她就跟父母反应老师不帮她,任凭其他人欺负她,造成家长的误会。

班级里的组长选拔是采用素质评分制的:即每星期各小组成员里评分最高的人自动当选组长,记分是采用组长记组员的分,班长记组长的分,她有两次当选为组长,但有很多次是因为比别人低一点分而没有当上组长,就怀疑是班长故意记少她的分,让她当不成组长。从此就很警惕班长的一举一动。有一次上学路上,班上的一位学生因为赶着回校参加田径训练,匆匆走过她的身边,没有回应她的打招呼,她便联想到在课间班长与那位同学玩的场面,就认为是班长教唆那位同学疏远。班上还有几位学生因为讨厌她平时使唤别人做事的态度,对她不怎么友好,但她们跟班长关系比较好,她就告诉父母、奶奶说班长叫全班同学不要跟她玩。她奶奶就在上学路上堵住班长和一些同学,要求她们跟她的孙女玩,使班上的女同学对她更加反感。

1

心理学论文,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获取心理C证有莫大的帮助。

由此可见,李春秋的行为表现属于心理性问题行为。敏感、多虑、猜疑、自尊心强,总想得到别人的特别关注。但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在某些方面表现得不如别人,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

经过进一步的分析了解,发现造成她的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源自她的父母。

一、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小孩也是最拔尖的,对孩子要求过高,超出了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造成她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话迟缓,不断看老师的神色,生怕答错。她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但她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在学校是尖子,还要求老师给她当班干部。孩子与同学产生矛盾,总认为是别人的错,有一次,住在她楼上的一位同学与她吵了架,一天上学她在等电梯时,见到那个同学一个人在电梯里,就按住电梯门,朝家门大喊:“爸爸、爸爸!快出来!”待她爸爸出来后,她指着那位同学说:“爸爸,快帮我骂她!”她爸爸不分青红皂白就把那同学教训了一顿。

二、父母有敏感、多虑、情绪化的表现。有一次,全班同学到操场做实验,一来到操场,李春秋的母亲对着与她们班的班长破口大骂,经过一番调查了解,原来是李春秋回家告诉父母,说班长叫全班同学不要跟她玩。她母亲就到学校来找老师,一进校门,看见班长在球场上,就走过去骂班长“死八婆”,班长便和她吵起来了。当其他学生向班主任反应情况时,李春秋妈妈一听到学生说她骂班长是“死八婆”时,她马上反驳:“我怎么会骂这么低级的话呢,我有那么高的教养,我是个斯文人,我只是在问她为什么不和我女儿玩,教育她要搞好团结。”当在场的学生证实她骂人,她马上气势汹汹地说:“你们是班长的好朋友,当然帮着她。”由此可见,在十分钟内,泼妇和贵妇的鲜明对比,一个人前后骤然的两种变化,使我认识到,李春秋的心理问题受她父母的影响很深。除此之外,刚开学一个多月,李春秋的测验成绩在班上排名十五,母亲便打电话质问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她的女儿,使她女儿成绩下降,指责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第二学期更是投诉班长和其他同学不和她女儿玩,打电话骂其他家长教育不当。这导致她女儿的心理负担更重,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学习成绩急剧下降。

三、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娇宠、百依百顺,使孩子得不到锻炼,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低下,影响孩子的正常、健康发展。据刚接手这个班的班主任反映,当她发现李春秋的自立、自理能力比较差的时候,便立刻找她谈话,有意识地让她做一些班务劳动,还找家长了解她在家里的情况,劝家长给秋天做一些家务事,培养自立、自理的能力。但李春秋的家长口头答应后,却认为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做这些粗糙的活呢?于是继续放任其流。

四、学校、老师的妥协、纵容,也是使她形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原因。家长的敏感、情绪化,动不动就告状,使老师见到家长就说好话,长久以来,学生、家长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是对的。容不得别人说自己孩子的缺点。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造成李春秋的心理偏差,但这还待更进一步的观察、研究。要解决她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学校、老师、学生等各方面的配合。

从以上四种情况看,孩子最初的愿望都是积极的,正当的。每个孩子都需要家长的关心与爱护,需要家长的尊重。每个孩子都怀有正义感和上进心。然而,这些合理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更

2

心理学论文,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获取心理C证有莫大的帮助。

可悲的是,默默地承受着痛苦折磨的孩子为了寻求他应当得到的东西却又走错了路。因此,经常背着老师和家长逃课,到网吧上网,品德行的问题行为逐渐产生。但是,基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尚未成熟处于稳定阶段,家长和老师不能强加责备,而应该有耐性,慢慢加以引导,多给予这些孩子关爱,把他们从网络的泥淖中拔出来。家长不应再批评孩子,反而要抓住孩子微小的进步大力表扬,要像教练保护运动员练习那样保护孩子,避免孩子出现大的失误,同时还要争取老师的配合与帮助。最后请家长记住要两手两抓,一要抓苗头,二要抓反复。对有问题行为的孩子要及时发现问题行为的苗头,抓紧教育,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另外,在家长开始改善与孩子的关系时,孩子的问题行为可能加剧,因为孩子不会马上相信家长的诚意。家长一定要坚持到底,经受住这场严峻的考验,要有足够的耐心反复抓,抓反复。

从根本上讲,教育有问题行为的孩子,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家长首先来一番彻底的自我反省与教育,认识并正视自己不当的教育方式。请相信,在家长正确的引导下,孩子一定会振作起来。当然,中小学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广大老师的努力以及学生的配合。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oj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