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解放:为了新中国而战斗

更新时间:2023-03-08 05:48:0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解放:为了新中国而战斗

(1946-1949)

1921年到1949年,28年的血火征程;1949年到2011年,62年的呕心建设;1921年到2011年,90年的奋斗历史,一条让民族腾飞,一条让人民富足,一条让世界瞩目,一条伟大的道路。第五集 解放:为了新中国而战斗(1946-1949)。

一、重庆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国还面临着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1945年8月13日,日本宣布投降的两天前,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要“下山”了,要下山来抢夺抗日战争的果实了。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用内战的方式来剥夺人民已经取得的权利,使中国社会退回到抗战前一党专制独裁的反动统治。一场关系中国走向光明还是黑暗的大决战不可避免。

蒋介石打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令他不能不有所顾忌。抗战刚刚结束,发动内战不得人心,要求和平是大势所趋。人民渴望和平,美、苏、英三国出于各自的利益,也不赞成中国内战。蒋介石要完成在战争中对他有利的部署,也需要时间。所以,他使用了反革命的两手,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表示愿意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8月中下旬,他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局势、对蒋介石的内战阴谋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洞察到了蒋介石的虚假与阴谋,但为了最大可能的争取和平、制止内战,更为充分的揭露蒋介石的真实面目,教育广大人民团结中间派,1945年8月29日,毛泽东亲自飞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谈判,国共两党的谈判前后历时四十三天,复杂而艰苦,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著名的《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人民的某些权利,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

《双十协定》的签署,迫使国民党当局不得不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延缓了内战的爆发,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共产党追求和维护和平的诚意,得到了广大民众和各民主党派的赞许。

重庆谈判刚刚结束,国民党在完成内战准备后,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并对国统

区的民主运动进行大力镇压,但在进攻解放区接连失败和国统区人民反内战运动不断高涨的情况下,国民党不得不同意停战谈判,并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停战协议签订,同日,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在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代表的努力下,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在一个时期内营造了和平的氛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然而,政治协商会议所带来的和平是难以持久的,因为蒋介石随时准备全面破坏撕毁这些协议,发动他妄想消灭共产党的内战。为了准备发功内战,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勾结在一起,从美国取得了巨额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同时还借用美国的力量帮助运兵,抢占战略要地,甚至让美国直接加入 到发功内战的策划之中。

二、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努力争取和平民主,一方面也在积极地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抽调11万军队和2万名干部进入东北,争取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同时,1945年年底到1946年春,在解放区开展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为自卫战争打下了更为牢固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1946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召开了整军会议,调整和加强各战略区的领导,扩大和整编部队,建立了野战军体制,展开了群众性练兵运动,提高了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至此全面内战爆发,蒋介石凭借其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扬言要在6个月之内击溃解放军,消灭共产党。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人民解放军被迫自卫反击,人民解放战争拉开了帷幕。

战争伊始,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形势和战争的性质进行清醒的估计和科学的分析,指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并且也能够打败他。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党领导的是爱国的正义的战争,必将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中国人民的小米加步枪能够战胜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党中央和毛泽东阐明必须从战略上藐视敌人,敢于同敌人斗争,敢于夺取胜利,这增强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信心。

中共中央制定了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的各项方针,那就是在政治上放手发动群众,团队一切可能团队的力量,建立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坚持集中优势军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在农村、城市工作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政策。

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是战略防御阶段。在1946年6月到1947年2月,各解放区共歼敌70多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从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受挫后,改为重点进攻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而在其他战场转取守势。面对敌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并决定成立前敌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8月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西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分别取得了沙家店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和土地制度的改革

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及时制定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部署。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的序幕。到11月时,刘邓大军已初步打开了大别山地区的局面,各个战场的解放军也展开了攻势作战,发起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

毛泽东指出:“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毛泽东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制定了彻底打败蒋介石、夺取全国胜利的政治、军事、经济纲领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据此,1948年4月,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进一步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要求在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

1947年7月至9月,在刘少奇主持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彻底平分地主土地,迅速形成土地改革的热潮。

四、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开展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不仅无视人们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要求,悍然发动内战,而且大肆搜刮、疯狂劫掠人民财富。当时的人们称国民党大员们都在发接收财。他们还血腥镇

压人民的反内战、争民主运动,先后制造了昆明“一二?一血案”、重庆“沧白堂事件”、重庆“较场口血案”、南京“下关惨案”、昆明“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等罪恶累累事件。

蒋介石还和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勾结,开展丧权辱国的卖国勾当,国民党的所作所为让越来越多的人,从感到失望到彻底绝望,渐渐丢掉了对国民党的幻想,积极投入到反抗国民党腐朽统治的斗争之中,形成了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1946年11月,上海摊贩因为反迫害,开展了全市性的“反蒋群众运动”。

12月底,北平发生美军士兵强奸中国女学生沈崇的事件,引发了北平学生大规模的反美抗暴示威。

1947年5月,国民党统治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全国城乡发生的抢米、抢粮、抗捐、抗租风潮。

台湾发生了人民抗暴的“二?二八起义”。各民主党派纷纷抛弃蒋介石,明确表示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些都是蒋介石集团与人民作对的结果,民怨沸腾、民变蜂起,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五、伟大的战略决战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政治上陷入极端孤立,经济变得日益恶化,军事上惨败不断,昭示着国民党政权的全面崩塌已是指日可待。1948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向国民党军继续展开进攻,歼灭大量敌人,打破了敌人的分区防御。同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

此时,人民解放军由战争初期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全军还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通过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痛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达到了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解放区的面积扩展到23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68亿。老区的土改运动基本完成,解放军的后方更加巩固。

与此相反,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进一步减少到365万,可用于第一线的兵力仅174万,其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只得放弃分区防御实行重点防御,它的五个战略集团被分割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五个战场,相互间难以形成配合。

1948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了军事会议,提出了“撤出东北,巩固华北,确保华

中和华东”的战略,准备通过战略收缩来进行垂死挣扎。

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及时做出适宜的决策,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及时调整了战略,会后中共中央抓住时机,做出了决定,在国民党军队开始战略收缩之前展开战略决战。

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冲锋号是在山东战场吹响的。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攻克济南,使得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华东解放军能够迅速南下,协同中原解放军在陇海铁路以南,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

随着战争的推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科学地分析战争形势,以宏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正确把握战略决战的时机,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不同战场的特点制定作战方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人。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第一次超过国民党军队。

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敌55万人。经过淮海战役,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获得了解放,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完全暴露在了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历时64天,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实现了华北全境的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基本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以三大战役为标志的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人民群众在战略决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支前民工达886万人,出动担架36万余副,大小车100万余辆。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蒋介石为挽回败局,要求美国增加援助,请求美国和苏联出面“调解”,但是都遭到拒绝。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元旦发表“求和”声明,1月21日宣告“下野”,退居幕后,重整军队,继续内战。

继蒋介石上台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口头上表示愿以中共所提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实际上却是想争取喘息时间,妄图在事实上造成“划江而治”的新局面。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但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愿意同南京政府或国民党的地方政府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提出了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改编一切反动军队等八项条件作为谈判基础。

1949年4月13日,国共代表开始在北平正式谈判,4月15日周恩来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并限国民党政府在20日前表明态度,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一致同意接受这个和平协定,并派代表将《协定》送回南京。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国民党的和谈阴谋被揭穿。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命令,人民解放军迅即向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举行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

由邓小平担任总前委书记的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在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中原军区部队配合下,得到江北人民的支援和江南游击队的策应,于4月20日夜至21日,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的亲底(音译)战线上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彻底摧毁国民党可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战略南京,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解放军各路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向中南、东南、西北、西南各省胜利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干净、利落地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南京的次日,攻克太原。5日,先后解放杭州、南昌、武汉、西安和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7月上旬,解放浙江全省(除舟山群岛外)。8月,攻克福州、兰州,湖南省和平解放。9月,在攻克西宁、银川之际,新疆省和平解放。九十月间,解放军在衡(阳)宝(庆)战役中重创国民党军白崇禧部主力,向广东、广西进军。至此,中国大陆大部分国土获得解放。

气势磅礴的人民解放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政权,基本上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为赢得这场战争,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牺牲26万人,负伤104万人。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涌现出以董存瑞、刘胡兰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战争史和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威武雄壮的活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i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