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22 13: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第一章绪论

【测试题】 选择题 A型题

24. 机体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脑脊液 D.组织液 E.血浆 25.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

B.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C.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D.机体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E.揭示了生命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规律

26.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比,下述各项中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发生快 B.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 C.神经调节的范围比较小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应 E.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27. 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 B.血液PH值维持相对恒定 C.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D.全身血压维持相对恒定

E.当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 28.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是指: 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 B.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 C.外界干扰的情况 D.调定点的改变情况 E.中枢的紧张性

29.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 C.血液凝固 D.分娩过程 E.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30. 下列关于负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个闭环系统

B.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关 如动脉血压 C.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 D.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 E.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 B.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门户

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1

2

D. 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

2. 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 ) A.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数量较少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3. 白细胞吞噬细菌是属于 ( )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被动转运 D.入胞作用(胞纳)

4. 物质在特殊细胞膜蛋白质帮助下顺电化学递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胞吐)

5.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钠泵每活动一个周期可使 ( ) A.2个Na+移出膜外 B.2个K+移入膜内

C.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 从而维持Na+,K+的浓度差。 D.2个Na+移出膜外,同时3个K+移入膜内

6. 关于易化扩散的叙述,错误的是 ( ) 非脂溶性或者脂溶性小的分子物质或离子,在膜蛋白的介导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A.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B. 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

C. 作为载体的膜蛋白质与被转动物质之间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D.通道蛋白质对被转动的物质没有特异性 有离子选择性

7. 细胞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 )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Na+的通透性增大  C.膜上ATP的作用 D.膜上钠泵的作用

8. 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 ) A.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较高,对Na+则较低,对有机负离子则几乎不通透 B.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C.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9.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时,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 ) A.K+ B.Na+ C.Ca2+ D.Cl-

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较高,对Na+则较低,对有机负离子则几乎不通透 10. 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 ( ) A.Na+平衡电位

 B.K+平稳衡电位、

C.Na+平衡电位与K+平衡电位之和 

D.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11. 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 )

2

3

A.K+ B.Na+(内流) C.Ca2+ D.Cl-

12. 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作 ( ) A.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 B.去极化 (静息电位的减小)

C.复极化(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D.超射 (去极化至零电位后,如膜内电位进一步变为正值称为反极化,其中高于0mV部分称为超射)

13. 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 ( )

A.极化 (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14. 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产生, ( 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Na+内流,动作电位下降支是K+外流) 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15. 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 )

1. 全或无的特性,2.不可衰减的可传导性,3.脉冲式 A.阈下刺激,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阈上刺激,出现较低刺激幅度更大的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传导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D. 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 16. 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 ) A.局部电位 B.阈电位 C.锋电位 D.后电位

17.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 ) A.阈电位 B.时值

C.阈强度 D.强度-时间变化率

18. 大多数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 ( ) A.神经冲动 B.收缩 C.分泌 D.动作电位

19. 电紧张性扩布的特点是 ( ) 是局部电位的特点 1不是全或无的特性2电紧张性扩张3具有总和效应

A.跳跃传导 B.通过局部电流传递 C.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 D.不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20. 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以相邻朗飞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 B.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

C.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跳跃式传导,耗能少) D.不衰减扩布

21. 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 )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B.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C.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D.横管、纵管和肌浆网 22. 骨骼肌中横管的作用是 ( ) A.Ca2+的贮存库

3

4

B.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

C.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 D.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23. 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 )

A.前负荷决定了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即初长度 B.后负荷 C.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 D.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 24. 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 ( )

A.不发生叠加 B.发生叠加 C.幅值变大 D.幅值变小 25. 下列属于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是 ( ) A.动作电位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 B.肌浆网释放Ca2+到肌浆内

C.终池中的Ca2+逆浓度差进入细胞浆内 D.横管释放Ca2+到肌细胞浆内

26. 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能与细肌丝结合的是 ( ) A.Na+ B.K+ C.Ca2+ D.Mg2+  27. 静息电位的数值变大称作 ( )

A.极化 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 B.去极化 静息电位的减小

C.复极化 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 过程 D.超极化 静息电位的增大

28. 就单根神经纤维而言,与阈强度相比刺激强度增加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 ( ) 1动作电位的不衰减的传导性:动作电位在受刺激部位后,可立即向整个细胞膜传导,而且传导过程中其幅度和波形始终保持不变。 2动作电位全或无的特性,可因刺激产生过弱不产生(无),一旦产生,其幅度就达最大值(全),不会随着刺激的强度的继续增加而增大。 A.增加一倍 B.增加二倍 C.减小一倍 D.保持不变

????29. 在刺激作用时间无限长的情况下,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是( )

A.阈强度 B.基强度 在理论上把刺激作用时间无限长时(一般只需超过1毫秒),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电流强度叫做基强度。 C.时值 D.阈下刺激 ???30. K+通道和Na+通道阻断剂分别是: ( )

A.箭毒和阿托品 B.阿托品和河?毒素 C.四乙胺和河豚毒素 D.四乙胺和箭毒

第三章血液

、选择题 A型题

26.下述哪种因子不存在于血浆中?

A.Ⅴ因子 B.Ⅲ因子 C.Ⅹ因子 D.Ⅻ因子 E.Ⅶ因子 27.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4

5

28.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 B.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 C.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

D.将O型血液输给其它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 E.Rh阳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29.冰库中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较高? A.Cl- B.Ca2+

C.K+ D.Na+ E.有机负离子

30.生理性止血后期血凝快回缩是因为:

A.纤维蛋白收缩 B.红细胞叠连 C.白细胞变形运动 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E.血小板聚集 31.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需要血小板磷脂表面,后者不需要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还需外加因子 D.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E.前者需要Ca2+,后者不需要Ca2+ 32.B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 A.抗原 B.B抗原

C.A和B抗原都有 D.A、B及H抗原均无 E.H抗原

33.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发生溶血症: A.Rh(+)母亲所怀Rh(+)胎儿 B.Rh(+)母亲所怀Rh(-)胎儿 C.Rh(-)母亲所怀Rh(+)胎儿 D.Rh(-)母亲所怀Rh(-)胎儿 E.父亲是Rh(-)、母亲为Rh(+)

34.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此人的血型为: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E.无法判断

35.决定ABO血型抗原的基因控制细胞合成特异的:

A.抗原的肽链 B.蛋白质水解酶 C.磷脂酶 D.转糖基酶 E.转氨基酶 36.血小板聚集的第二时相是由下列哪种因素引起的: A.内源性ADP B.内源性ATP C.内源性5-HT D.外源性ADP

5

36

A.眼球前后径过长 B.近点较正常眼更远

C.眼的折光力过强

D.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 E.可用凹透镜纠正

73.对视杆细胞而言,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分布在中央小凹 B.含有视紫红质 C.司晚光觉 D.对光的敏感度较高 E.能辨别明暗

74.关于对视锥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愈近视网膜中心部,视锥细胞愈多 B.中央凹处分布最密集

C.视网膜周边部,视锥细胞少 D.对光的敏感度较差 E.与颜色的辨别无关

75.在中央凹的中心,对光的感受分辨力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此处感光细胞兴奋性高 B.感光细胞中感光色素含量高 C.其信息传递系统成单线联系 D.其信息传递系统成聚合联系

E.此处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大量处于合成状态 76.各种感光色素本质上的区别在于: ` A.生色基团的成分 B.视黄醛的结构

C.视黄醛与视蛋白的结合方式 D.视蛋白的结构 E.生色基团的大小

77.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色盲是: A.红色盲 B.绿色盲

C.黄色盲 D.红绿色盲 E.黄蓝色盲 78.视锥与视杆细胞的本质不同在于:

A.外段 B.内段 C.胞体 D.连接部 E.终足 79.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

A.视紫红质过多 B.视紫红质缺乏 C.顺视黄醛过多 D.视蛋白合成障碍 E.视紫蓝质合成过多

80.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中需要光照的是: A.视蛋白和视黄醛分离

B.全反型视黄醛转变成维生素A C.全反型视黄醛转变成11-顺视黄醛 D.全反型维生素A转变成11-顺视黄醛 E.视黄醛与视蛋白合成视紫红质 】 81.视紫红质的化学本质是: A.糖脂 B.磷脂 C.结合蛋白质

D.肽类物质

36

37

E.固醇类物质

82.视黄醛由下列哪种物质转变而来? A.维生素D B.维生素E C.维生素A D.维生素B2 E.维生素K

83.当受试者头部前倾30度并绕身体垂直轴向左开始时,眼震颤的方向是: A.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右 B.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左 C.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左 D.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右 E.慢动相向右,然后停止眼震颤

84.关于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段是视紫红质密集的部位

B.外段是进行光-电转换的关键部位

C.视紫红质受光照射分解后,可在外段膜上出现离子通透性的改变 D.外段膜在无光照时,钠离子由膜外向膜内流动

E.感受器电位属于一种去极化型的电位,是Na+内流所造成 85.关于明暗适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暗适应是人眼对光的敏感度在暗光处逐渐提高的过程

B.暗适应的机理与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合成增强有关 C.明适应出现较暗适应快

D.明适应的出现与蓄积过多的视锥细胞色素大量分解有关

E.处于合成状态的感光色素愈多,感光细胞对光刺激的敏感性愈高 86.下列叙述中与双眼视觉无关的是: A.扩大视野,增强深度觉 B.增强辨色能力 C.弥补视野中的盲点 D.产生立体视觉

E.增强对物体距离判断的准确性 87.视锥细胞最重要的功能特点是:

A.能合成感光色素 B.能产生感受器电位 C.含有11-顺视黄醛 D.具有辨别颜色的能力 E.对光刺激敏感

88.感光细胞的感受器电位特点是: A.为局部电位

B.只能以电紧张性扩布 C.为超极化慢电位 D.为去极化慢电位 E.为超极化快电位

89.下列关于正常视野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颞侧视野较大 B.鼻侧视野较小 C.红色视野最小 D.白色视野最大 E.黄色视野大于绿色视野

37

38

90.视野范围最大的是:

A.黄色 B.红色 C.绿色 D.白色 E.蓝色

91.按照视觉的三原色学说,三种视锥细胞特别敏感的颜色是: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白、紫 D.红、黄、黑 E.黑、白、蓝

92.听阈是指刚能引起听觉的: A.某一频率的最大振动强度 B.任何频率的最大振动强度 C.某一频率的最小振动强度 D.某一频率的中等振动强 E.某一段频谱的最大振动强度

93.正常人耳所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 A.0~20Hz

B.20~20,000Hz C.30,000~40,000Hz D.40~200Hz

E.20,000~30,000Hz

94.人耳最敏感的振动频率为: A.20~100Hz B.100~300Hz C.1,000~3,000Hz D.3,000~9,000Hz E.9,000~12,000Hz

95.对鼓膜传音功能不正确的叙述是:

A.经鼓膜-听骨链-卵圆窗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声音由外耳传入内耳的最有效的途径

B.鼓膜有较好的频率响应

C.在振动频率为16~20,000Hz范围内,鼓膜振动与声波振动同始同终 D.鼓室内正常的气压对维持鼓膜的功能起了重要作用 E.咽鼓管阻塞时,可引起鼓膜内陷 96.声音传入内耳的主要途径是: A.骨传导

B.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C.外耳→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 D.外耳→鼓膜→听骨链→圆窗→内耳 E.颅骨→耳蜗

97.振动由鼓膜经听骨链传向卵圆窗时: A.幅度增大,压强增大

38

39

B.幅度减小,压强减小

C.幅度增大,压强减小 D.幅度减小,压强增大 E.幅度不变,压强增大

98.外界声音通过中耳时,可使声压增加约: A.1.3倍 B.3.2倍 C.17倍 D.24倍 E.55倍 99.鼓阶与前庭阶两者间的压力平衡经过哪一结构? A.咽鼓管 B.蜗管 C.蜗孔 D.中阶 E.圆窗

100.飞机上升和下降时,嘱乘客作吞咽动作其生理意义在于: A.调节基底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B.调节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C.调节圆窗膜内外压力平衡

D.调节鼓室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平衡 E.调节中耳与内耳间的压力平衡 101.柯蒂器位于下列哪一结构上: A.前庭膜 B.盖膜 C.基底膜 D.位砂膜 E.圆窗膜

102.基底膜由底部到顶部: A.逐渐变窄 B.逐渐变宽 C.逐渐变薄 D.逐渐变厚 E.宽度不变

103.耳蜗底部受损时,出现的听力障碍主要是: A.高频听力 B.低频听力

C.中频听力 D.中、低频听力 E.高、中频听力

104.有关前庭器官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前庭器官包括耳蜗、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 B.前庭器官能感受机体在空间的位置感觉 C.可感受机体的变速感觉

D.可调节姿势反射,保持身体平衡

E.与植物性神经机能反应和眼震颤也有关 105.囊斑的适宜剌激是:

A.正角加速度 B.负角加速度 C.角匀速运动

D.头部和躯干各方向直线正负加速运动 E.各方向的直线匀速运动

106.下述人类能分辨的味道中,哪种不属于基本味觉? A.酸 B.甜 C.苦 D.辣 E.咸 107.对味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味觉感受器是味蕾

B.甜味感受器多分布在舌尖部 C.酸味感受器多分布在舌两侧面

D.一个味感受器一般只对一种味道起反应

39

40

E.对苦味的敏感度高于其它味道

108.关于嗅觉感受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嗅觉感受器主要位于鼻腔深部 B.嗅觉感受器是嗅细胞

C.嗅细胞实际是双极神经细胞

D.对某种气味适应后,对其它气味的敏感性也降低

E.嗅觉细胞的纤毛表面具有对某种分子结构有特殊结合能力的受体或位点 第10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A型题

78.神经细胞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 胞体 B. 树突 C. 轴突始段 D. 轴突 E. 轴突末梢

79.当神经胶质细胞过度增生时,可因下列哪项功能减弱而形成局部癫痫病灶: A. 修复和再生作用 B. 绝缘和屏障作用 C. 营养性作用 D. 免疫应答作用 E. 泵K+能力

80.神经冲动抵达末梢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有赖于哪种离子的作用? A. Na+ B. Cl? C. Mg2+ D. Ca2+ E. K+

8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提高了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 A. Ca2+ B. Cl? C. K+

D. Na+和K+,尤其是Na+ E. Cl?和K+,尤其是Cl?

82.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叙述是: A. 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B. 突触后膜对Ca2+通透性增大 C. 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D. 突触后膜去极化

E. 由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

8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增加所致? A. Na+ B. Cl? C. K+ D. Ca2+ E. Mn2+

8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共同特征是: A. 突触前膜均去极化 B. 突触后膜均去极化

C. 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性质一样 D. 突触后膜对离子通透性一样

E. 产生的突触后电位的最终效应一样 85.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A. 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40

41

C. 突触后膜超极化

D. 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E. 以上原因综合的结果 86.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A. 突触前膜超极化 B. 突触后膜超极化

C.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 D.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E. 潜伏期较短

87.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双向传递 B. 不易疲劳 C. 突触延搁 D. 不能总和

E. 刺激停止后,传出冲动也立即停止

88.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乙酰胆碱 D.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E. 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89.可被阿托品阻断的受体是: A. α受体 B. β受体 C. N型受体 D. M型受体 E. H型受体

90.下列药物或毒物中,可阻断N型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 A. 筒箭毒 B. 阿托品 C. 心得安 D. 酚妥拉明 E. 烟碱

91.在周围神经系统,毒蕈碱受体分布于: A. 自主神经 B. 骨骼肌终板膜 C. 多数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 D. 绝大部分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 E. 消化道壁内神经丛所有的神经元

92.下列哪一类神经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神经? A.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B.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 绝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D.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E.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93.α受体的阻断剂是: A. 筒箭毒 B. 阿托品

C. 普萘洛尔 D. 酚妥拉明 E. 丁氧胺

94.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的主要部位是: A. 纹状体 B. 正中隆起

C. 中脑黑质 D. 边缘前脑 E. 丘脑底核

41

42

95.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元

C. 中枢的突触 D. 传出神经元 E. 效应器 96.完成一个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 刺激的强弱和性质 B. 感受器的敏感性

C. 传入和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 D. 经过的中枢突触数目 E. 效应器的敏感性

97.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中躯体感觉的中继站是: A. 内侧膝状体 B. 外侧膝状体 C. 后腹核 D. 丘脑外侧核 E. 丘脑前核

98.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后, 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 左半身 B. 右半身

C. 左侧头面部 D. 右侧头面部 E. 双侧头面部

99.右侧枕叶皮层损伤,引起的视觉障碍是: A. 右眼全盲 B. 左眼全盲

C. 双眼全盲 D. 左眼颞侧、右眼鼻侧偏盲 E. 右眼颞侧、左眼鼻侧偏盲 100.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A. 刺痛 B. 定位不明确

C. 必有牵涉痛 D. 对牵拉不敏感 E. 对电刺激敏感 101.牵涉痛是指:

A.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引起的痛觉 B.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引起的痛觉 C. 内脏疾患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D. 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 E. 内脏及腹膜受牵拉时产生的感觉

102.正常人在安静、清醒、闭目时,所记录的脑电波主要是: A. α波 B. β波 C. δ波 D. θ波 E. α波和β波

103.关于脑电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的综合电变化图 B. 是皮层自发电位变化图

C. 正常成人安静、清醒、闭目时出现β波 D. 兴奋、觉醒时出现α波

E. 由高幅慢波转为低幅快波表示抑制过程发展 104.慢波睡眠的特征:

A. 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B. 生长素分泌减少 C. 多梦 D. 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

42

43

E. 对促进生长,体力恢复有利

105.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 A. 疲劳 B. 负反馈 C. 回返性抑制 D. 腱器官兴奋 E. 肌梭敏感性降低

106.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多巴胺

B. 去甲肾上腺素 C. 乙酰胆碱 D. 甘氨酸 E. 肾上腺素

107.肌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 A. 梭外肌收缩

B. 梭内肌紧张性降低 C. γ纤维传出冲动减少 D. 梭外肌受到牵拉 E. 梭外肌松弛

108.叩击跟腱引起与该肌腱相连的肌肉收缩,是由于刺激了下列哪种结构? A. 腱器官 B. 痛觉感受器 C. 肌梭

D. 皮肤感觉器 E. 触-压觉感觉器

109.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加时:

A. 兴奋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 B. 抑制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 C. 抑制支配同一肌肉的γ运动神经元

D. 对支配其他关节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E. 抑制闰绍细胞的作用

110.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一块肌肉收缩,属于: A. 肌紧张 B. 腱反射 C. 屈肌反射 D. 姿势反射 E. 多突触反射

111.完成一次腱反射约需要: A. 0.3 ms B. 0.7ms C. 1.4ms D. 2.8ms E. 5.6ms

112.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A. 屈肌反射 B. 肌紧张

C. 对侧伸肌反射 D. 翻正反射 E. 腱反射

43

44

113.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 梭外肌收缩 B. 梭内肌收缩

C. 肌梭传入冲动增多 D. 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 E. 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

114.当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 肌梭传入冲动减少 B. 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 C. 牵张反射加强 D. 梭外肌舒张 E. 梭内肌舒张

115.γ运动神经元在牵张反射中的作用是: A. 直接引起梭外肌收缩 B. 直接发动牵张反射

C. 使肌梭感受器敏感性增强 D. 引起腱器官兴奋

E. 使Ⅰa类纤维传入冲动减少 116.腱器官感受器: A. 位于梭内肌的中间部

B. 梭外肌等长收缩时,其传入冲动增加 C. 梭外肌等张收缩时,其传入冲动增加

D. 梭外肌等张收缩时,其传入冲动不变 E. 是感受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 117.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时:

A. 对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B. 对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C. 使梭外肌收缩增强 D. 使梭内肌收缩增强 E. 以上都不是

118.皮层运动区的部位是:

A. 中央前回 B. 中央后回 C. 额叶 D. 枕叶 E. 颞叶

119.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

A. 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 B. 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 C. 横断脊髓时大量出血 D. 断面以下脊髓丧失高位中枢的调节

E. 失去了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始动作用

120.脊髓突然横断后,离断水平以下的随意运动将:

A. 暂时性增强 B. 不变 C. 暂时性减弱甚至消失 D. 永久丧失 E. 永久增强 121.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

A. 肢体麻痹 B. 去大脑僵直 C. 脊休克 D. 腱反射加强 E. 动作不精确 122.人出现去大脑僵直现象,意味着病变已严重侵犯: A. 脊髓 B. 延髓 C. 脑干 D. 小脑 E. 大脑皮质 123.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 A. 肌张力降低 B. 静止性震颤 C. 运动共济失调 D. 感觉迟钝 E. 随意运动过多

124.帕金森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个递质系统受损所致:

44

45

A.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

B. 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

C. 纹状体-黑质γ-氨基丁酸能系统 D. 中缝核5-羟色胺能系统

E. 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 125.震颤麻痹病变部位是: A. 黑质 B. 红核

C. 苍白球 D. 小脑 E. 丘脑底核

126.人小脑绒球小结叶损伤后,将会出现: A. 站立不稳 B. 四肢乏力 C. 运动不协调 D. 静止性震颤 E. 意向性震颤

127.小脑损伤后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受损部位可能是: A. 绒球小结叶 B. 前叶蚓部 C. 前叶两侧部 D. 半球中间部 E. 半球外侧部

128.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A. 瞳孔缩小 B. 膀胱逼尿肌收缩

C. 消化道括约肌舒张 D. 妊娠子宫收缩 E.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129.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是: A. 骨骼肌血管舒张 B.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C. 消化道括约肌舒张 D. 瞳孔扩大

E. 胰岛素分泌减少

130.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直接支配的器官是: A. 甲状腺 B. 性腺

C. 肾上腺皮质 D. 肾上腺髓质 E. 汗腺

131.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A. 延髓 B. 脑桥 C. 下丘脑 D. 丘脑 E. 大脑皮层 132.破坏下列哪一脑区动物会出现食欲增加而逐渐肥胖? A. 边缘叶 B. 中脑网状结构 C. 丘脑后腹核 D. 下丘脑腹内侧核 E. 延髓背侧区 133.防御反应区主要位于: A. 延髓

B. 脊髓 C. 低位脑干 D. 脑桥 E. 下丘脑 134.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皮层下重要的躯体运动中枢 B. 是皮层下重要的体表感觉中枢 C. 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D. 是视、听觉的高级中枢 E. 是躯体运动和体表感觉的整合中枢

135.在中脑头端切断网状结构,动物会处于下列哪种状态?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rw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