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更新时间:2024-04-22 13: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箴言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2017年高考复习备考已经拉开序幕,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我校2017届语文复习备考任务,全面提升我校2017年高考语文成绩,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依据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及考纲精神,按照学校及年级组的要求,在专家的指引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确定2017年语文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是:“心中有纲(考试大纲)、手中有本(复习材料)、目中有人(学生)”。经全备课组老师认真讨论,特拟订本复习计划。在复习过程中,遵循“突出双基、注重能力,有序积累、分类突破,狠抓落实、提高素养”的基本思路,抓强化训练这条主线,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二、复习备考思路

1.认真进行高考备考的专题研究,在课堂教学、复习策略、应试技能、资料整合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组内互研、校际交流、出外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及教科研水平,全力夺取高考语文好成绩,为提升总分多做贡献。

2、狠抓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定期研究、不断提高知识技能指导课、试卷练习讲评课、习题作业辅导课、自主合作探究课等多种课型的质量。语文成绩的提升主要靠课堂。

3、抓好“目标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有目标、分阶段,定导师、定学生,定时间、定地点,有记录、有检查,确保目标学生的顺利上线。

4、努力提升自身的答题水平,及时完成九套高考试题的自考,然后在专家的指引下,认真学习研究2016年课标卷的三套试题,结合对2015——2012课标卷试题的分类研究,构建既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又切合国家高考的标准与要求,科学合理的复习资料体系。

5、进一步强化达标意识,增强协作精神,落实周测、统考、联考等考查的成绩统计、跟踪分析,引导学生养成及时总结、自觉纠错的好习惯,不断提高考技考能。

6、关注新高考理念,认真研究2017年高考新变化,在增加传统文化内容和提高阅读速度方面下足功夫。 三、备考计划安排

高三语文复习分为三轮:

(一)第一轮重在全面梳理高考知识,夯实基础。 【时间与任务】

1.2016.8月——2017.1月中旬,含调整磨合与巩固提升阶段,除去考试约20周,120课时。含3次月考,10次小检测,零诊和第一学期期中、期末考试。精心安排、编制月考、周练的试题。

2.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年级召开的涉及学生和家长心理状态调整的专项会议,强调学生要摆脱片面单纯依靠老师的被动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并善于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分享;强调家长要理解并支持语文老师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3.教师要扬弃对一轮复习注重基础的简单化理解——单纯爬教材,通过引领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基础的同时,逐步渗透高三复习综合性和注重能力提升的根本特点。

4.依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过往的经验,合理地穿插安排复习的各项内容和所需的时间。 【正规课时内的任务安排】(早读、周测等“自留地”另行安排) 1.2016年8月—9月31日,约8周,48课时。 语言运用(一,含专题1、2)

专题1: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1)调动积累,全面把握成语的意义(本义、比喻义、语境义)。

(2)词不离句,强化语境意识;依据词义,从语法或语义的角度对成语、俗语在语境中使用的正误做出判断。 【要求与方法】

(1)教师精心备课,可利用《解密高考》上好成语知识的指导课。 (2)参照近五年高考真题,上好成语知识的迁移训练课课。 (3)做好成语积累(高一已有要求),尤其是易混成语,教师重点示范讲解区别,教师分配任务,学生分小组做好积累,全班资源共享。引发补充资料。 专题2:辨析并修改病句

(1)识名目,分细类(结构类和语义类语病)。 (2)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收集各类语病的典型病例(建立病句档案)。引导学生反思、归纳典型病例中的应用性、方法性的语言知识。 【要求与方法】

(1)教师精心备课,可利用导学案上好病句分类的引导课。

(2)老师精选(也可编制)涵盖六种病句的50道高考病句真题(200个选项),把学生分为六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负责一种病句典型病例的筛选,然后各组交替审阅评议,最终成果全班分享。装订成册的病句档案人手一册,高三一年中跟随学生,并且滚雪球式的不断完善。

语言运用(二,含专题4—8) 专题3: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专题4:仿用句式、修辞

专题5:选用、变换句式专题

专题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专题 专题7:图文转换专题

专题8:名句名篇默写(初中部分)

(1)学生未学部分,老师要进行内容分析,病设置情景默写题: (2)学生已学部分,学生自我复习,老师利用早自习检测巩固。 2.10月1日—10月30日,约4周,24课时。

专题9:文言文基础知识(回归课本,突出知识清单的归纳总结)

(1)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名词用如动词、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和意动)。一小故事助记的形式梳理来自教材的120个实词。 (2)虚词:梳理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常见用法。 (3)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4)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筛选整理200条古代文化常识。教师根据全国卷特点补充常见常考文化知识100条左右。 【要求与方法】

(1)以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加上教师精选的高中教材中文言文篇目(总共不宜少于50篇),作为第一轮文言文复习的基本材料。所有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均要求做到“四知道、一了解”,即:知道文章的题目、作者姓名字号、文章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主要的表达技巧。

(2)教师利用导学案精心备课,上好基础知识梳理的导引课,为学生自主梳理文言文基础知识引好路、做出样板。 (3)教师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各项文言基础知识。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的学习方式,

互教互帮互相检查,上好自主实践作业课(堂上堂下结合)。 专题10:以高中教材为主体的积累写作素材的复习

(1)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五种基本表达方式的片断写作训练。 【要求与方法】

①教师精心备课,每堂课练一种方式。教师10分钟讲清楚目标方式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然后给出精心准备的两个话题写片段(20分钟),然后小组评议,全班分享。

②堂上布置4次限时完成的片段写作训练,用一种、二种、三种的表达方式杂然处置。 (2)以高中教材为主体的读写一体化积累写作素材的训练。 【要求与方法】

①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在高中教材中自选20篇喜爱的课文,每篇重读后写500字左右的读书札记,内容、形式自定。

②教师收阅后,大众篇目集体讲评,小众篇目个别讲评;讲评重在思想认识水平提升和语言表达准确顺畅。

③堂上限定时间、数量的读写一体训练和堂下自主安排的读写一体训练相结合。20篇读书札记统一用纸,装订成册。

(3)把有准备的素材与高考作文题的任务指令合理对接的训练。(构思和立意) 【要求与方法】

①教师精心准备5个作文题,堂上限定时间完成

②每个作文题的任务指令要尽量和重读经典课文有某种程度的联系。 ③训练重点是构思立意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重在讲评与修改。 【注】为避免连续几天都是写作实践的训练,上述三个训练项目中的写文练习可适当穿插安排。

3.11月1日—11月30日,约4周,24课时。 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基础知识

(一)古诗中常见意象的分类积累复习:1.送别类2.思乡类3.愁苦类4.节操类5.闲适类6.战事类

(二)古诗中常见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积累复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借古讽今),渲染,烘托,白描,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对比,象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通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拈连、移就、互文、顶真、引用、叠词、倒装、省略等。

【要求与方法】

(1)以考纲规定的古诗背诵篇目加上教师精选的高中教材中古诗篇目(总共不宜少于100首),作为第一轮古诗鉴赏基础知识复习的基本材料。所有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均要求做到“四知道、一了解”,即:知道诗歌的题目(包括词牌)、作者姓名字号、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主要的表达技巧。要求学生积累成册,以备以后的备考之需。 (2)教师利用导学案精心备课,上好古诗鉴赏基础知识梳理的导引课,讲清楚各类意象和各种技巧的特点与作用,为学生自主积累古诗基础知识引好路、做出样板。

(3)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语文实践手段积累各项古诗鉴赏基础知识。学生所有的意象和技巧的积累实践都必须和整首诗歌的整体理解相结合,每类意象和每种技巧的积累不少于3首诗。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互教互帮互相检查,上好自主实践作业课(堂上堂下结合)。每类意象和每种技巧的积累以小组集体完成的方式呈现,经教师审定,组内、班内、全年级资源共享。

4.12月1日—12月30日,约4周,24课时。

专题12:科技类论文阅读、社科类论文阅读 (1)自然科学类论文阅读能力训练 (2)社会科学类论文阅读能力训练 【要求与方法】

①要下大气力强化“理清思路、把握主旨”的阅读习惯,视其为解决一切阅读问题的基本前提,贯彻于高考复习中所有文本阅读的训练之中。

②冲破把筛选、比对信息作为唯一解题思路方法的束缚,树立“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的能力立意,引导学生掌握辨析相似的语言表述,其逻辑指向迥异;或表面差异很大的语言表述,其逻辑指向是同一的逻辑分析技能,适应以文本中刚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陌生问题的这种应用型能力考查方式。

③本专题是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难题比较集中的所在,教师应早做准备,加强研究,在教学设计、思路方法上寻求突破,攻克难点。 专题13:实用类文本阅读

(1)传记类文本阅读能力训练

(2)新闻类文本阅读能力训练(非连续) 【要求与方法】

①讲清楚提高传记类考题难度的路径与方法。

②精研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题型特点、能力要求、设问指向与答案设置,总结其规律,依规在已有的各种高考真题中筛选、改编试题,为我所用。

③在教学、训练中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实用类文本考题的能力立意:一级:能准确转述信息、能合理概括信息、能正确辨析信息间的联系。二级:在理清思路、合理概括基础上整合分散的信息并提炼上位概念。三级:在筛选整合信息基础上向内挖掘向外延伸,展开推论和探究。

5.2017年1月1日—1月26日,约4周,20课时。 专题14 文学类作品阅读鉴赏复习 (1)各类散文阅读鉴赏训练 (2)中外小说阅读鉴赏训练 【要求与方法】

①教师精心备课,用课本中的典型篇目,诠释、解析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环境描写的三要素重点知识。

②精研全国卷小说、散文考查的题型特点、能力要求、设问指向与答案设置,总结其规律,依规在已有的各种高考真题中筛选、改编试题,为我所用。 ③在教学、训练中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下列文学作品考查中的能力立意:一级:能借助人物、情节、环境等小说阅读的基本知识对文本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基本的理解。二级:能理解作品内容和形式中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并作出初步评价。三级:能够正确分析作品的语言,形象和表现方法,做出艺术层面的概括;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专题15 默写名句名篇(高中部分) (1)《离骚》等重难篇目课堂复习; (2)易错字归纳整理; (3)情景默写检测。

(二)第二轮综合训练,在深度、广度、方法上有别于一轮复习,重能力、方法,考的是领导、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时间与任务】

1.2017.2月上旬——2017.4月中旬,约11周,66课时;含5次小检测,2次月考,1次市统考。对三次模拟考试,要重视对手校和同类学校整体数据的收集、跟踪分析、研究,以增进复习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精心安排、编制月考、周练的试题。

2.二轮是高三语文复习的关键时期,含巩固提升和高位保持两个阶段。教师要高度重视阶段特点、数据分析、学情跟踪等工作的落实。

3.教师务必引导学生认清一轮复习与二轮复习的区别,使学生自觉地由梳理知识、有序储存过渡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要在形成并熟练运用高考解题思路方法上狠下功夫。 【正规课时内的任务安排】(早读、周测等“自留地”另行安排)

1、2017.2.1——2.17:专题15.整篇文章写作技能。约3周,18课时。 (1)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段。 (2)怎样写好考场记叙文。

(3)考场议论文的多种写法(三段论式、评论式、阐释式) (4)怎样把考场议论文写得深刻。 【要求与方法】

(1)在二轮复习阶段,包括2次模拟考试在内,至少完成10篇堂上限时作文。全批全改,重在讲评。要在全年级范围里精选各类样板文。

(2)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每个学生至少选5篇个人习作在老师指导下改至一类文。 (3)教师要特别重视指导课和讲评课,精心收集近5年全国卷的各等级的范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领和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思维品质(辨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2.18——3.18:专题16.古诗鉴赏能力。约4周,24课时。 (1)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 (2)诗歌鉴赏的答题“密码”

(3)细化考点,依设问指向和方式分类训练(鉴赏形象型、鉴赏意境型、鉴赏情感型、鉴赏炼字型、鉴赏诗眼型、鉴赏语言风格型、鉴赏表达技巧型、鉴赏理解诗句意义型) (4)在一轮复习基础上进行情景式默写训练。 【要求与方法】

(1)古诗文阅读专题是语文高考中的高端能力,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和一轮复习的联系,一定要引领学生分享一轮诗歌复习所积累的“本钱”的红利。

(2)教师要加强对诗歌鉴赏的专业性研究,要加强一轮复习积累本钱、二轮复习运用本钱的统筹性研究。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分兵把口、资源共享、合力攻关。

(3)课堂上要坚持逢诗必诵,要不断巩固强化背诵篇目的落实,腹有诗书人自华,要力争二轮复习结束每个学生心中至少落下100首古代诗歌,以此作为箴言学子区别于他校学生的显著标志。

(4)教师精编、拆分、改编高考题,使之适应训练的需要。

3、3.19——4.10:专题17.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约3周,18课时。

(1)默读、猜读,借助“文意概括与分析”题“三对一错”的特点,了解内容,整体把握文意。

(2)文言文断句能力训练 (3)文言文翻译能力训练 【要求与方法】

(1)充分利用一轮复习所梳理、积累的文言基础知识完成二轮的任务,注重引领学生体悟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与提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rw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