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22 13: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习题

1、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 A.生产者和非生物的能量 B.消费者和非生物的能量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3、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使生物群落的碳进入大气中的生理过程是 ( ) A.同化作用 B.呼吸作用 C.化能合成作用 D.光合作用

4、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 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 )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

5、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有多种途径,其中主要的是( ) A.分解者对残余物的分解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 C.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呼吸 D.化工厂对碳酸盐的分解 6、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 ( ) A.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不会与别的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 B.它们生活需要的能量少 C.它们分布广、数量多

D.能使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使自然界物质循环 7、关于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固定的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

C、光合作用固定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大气中的CO2即可维持稳定 D.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

A.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 B.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所有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

9.碳元素和硫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分别是 ( ) A.CO2和SO2 B.CO2和有机物 C.有机物和SO2 D.有机物和有机物

10、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能使CO2进入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 11、在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区别是( ) A.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都是循环的

B.物质的流动是不循环的,能量的流动也是不循环的 C.物质的流动是循环的,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D.物质的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能量的流动是循环的

\\* MERGEFORMAT12、右图是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循环中的模式图,图中圆圈表示生态系统的

生物成分,箭头表示过程: 请回答:

(1)图中③是 ,4是 。 (2)4→①表示 ,②→4“表示 。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传递是沿着 进行的。 (4)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 答案:分解者 大气中的CO2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 MERGEFORMATB组

1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循环过程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的能量就越小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14、火灾会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某些国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这种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促进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

15、20世纪60年代,美国农庄主为了提高农业作物产量,曾用飞机反复大面积地喷洒有机磷杀虫剂,几年后显而易见的是 ( ) ①彻底消灭了该地区的害虫; ②害虫的抗药性愈来愈疽; ③消灭了该地区杂草; ④这个地区鸟类数量减少; ⑤未喷洒农药的邻近地区一些生物体内也含有农药的成分。 A.①② B.②④⑤ C.③④ D.②③

16、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17、下列关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B.人的作用突出,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C.有机物基本保持在系统内部,可以实现物质循环的自给自足 D.容易受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18、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 MERGEFORMAT请回答: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

(3)分析A→D和E→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答案:D→F→E→B 能量流动 80 A→D是以CO2的形式 E→B上以含碳的有机物形式

19、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模式图,这种元素是按箭头方向循环。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 MERGEFORMAT

(1)这是 的循环。

(2)上图中缺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箭头,它是 。

(3)A、C、D各是什么生物?A 、C 、D 。

(4)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如

下特点:

(5)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 ,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从同化作用方式 看,应属于 ,从异化方式看,应属于 。 A.寄生细菌 B.腐生细菌 C.真菌 D.腐生动物 E.自养型 F.异养型 G.需氧型 H.厌氧型 (6)写出①~⑥所示过程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答案:碳水化合物 由A到CO2的箭头 绿色植物 肉食动物 植食动物 ①带有全球性②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流动

BCD F G或H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捕食 分解作用 燃烧

20.下图是生态系统种碳元素循环模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这种元素的循环利用,但图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CO2 ① ② ③ O2 A B C ④ ⑤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D 煤和石油 (1)A、B、C、D各是什么生物或者是什么成分?

A 绿色植物(生产者) B 植食性动物 (消费者) C 肉食性动物(消费者) D 腐生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2)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⑤燃烧 (3)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用箭头在图上表示。(从A指向CO2的箭头

(4)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A 〕 生产者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

(6)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化石燃料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 的形式循环 (7)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点:

①带有全球性。

21、根据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 中进行。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 ;碳主要以 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 。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物质作为能量的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

作为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5)从上图可知,减少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第一: ;第二: 。

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知③为动、植物的有氧呼吸作用产生CO2的过程。该过程主要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2)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3)过程④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氧型,均为腐生。分解者与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前者以后者为载体,后者以前者为动力。(5)要减轻温室效应,就要减少CO2的释放或增加CO2的利用,使大气中CO2浓度维持相对稳定,其措施是多方面的。

答案:(1)线粒体 (2)光合作用 CO2 (3)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氧型 生物群落 (4)载体 动力 (5)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燃烧,提高能量利用率,开发除化石燃料以外的能源诸如水能、太阳能等,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rw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