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一

更新时间:2023-03-08 04:49:53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一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计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自怨自艾 翌日 对弈 相得益彰

B. 方兴未艾 狭隘 云霭 爱不释手

C.一蹴而就 蹙眉 急促 一触即发

D.同仇敌忾 凯旋 铠甲 慷慨激昂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我能成为你人生道路上的铮友,感到十分荣幸。

B.截止今年10月底,他己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

C.经有关部门认真鉴定,这些东西全是膺品。

D.新建的城市应按现代化的要求来安排市政设施。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在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

路边畅谈起来。

B.看到马戏团中小丑的这种滑稽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突然忍俊不禁了。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或受惠人

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少损失。

D.这篇讲话,从更深刻的层面明确地提出了当前反腐倡廉、整顿党风的重要性,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任何人承担对外的各种业务,一律实行有限授权,不得自行其是、自作主张, 不允许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违者 予惩处, 追究刑事责任。这种领导体制 体现了民主管理的思想, 确保了厂长的中心地位,使整个生产指挥系统运转畅通。

A.也 就 及至 既 还

B.更 则 直至 既 又

C.也 则 直至 又 又

D.更 就 及至 又 还

5. 下列句子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老张的文章写得很漂亮,是本单位出名的笔杆子。

B.这所学校的学生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C.个人的作用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浩瀚沧海中的一滴水。

D.科学研究应根据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二、现代诗文阅读(本大题计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一)阅读现代散文《琐记》中的几段文字,回答第6-10小题。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听着鲁迅先生的谈话,昏沉沉的头脑清醒过来,我又觉得精神百倍了。在苦难的梦魇一样的日子里,鲁迅先生不止一次地给我以勇气和力量。他的深刻的思想时时散发出犀利的光彩。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6、第一段话的描写方法是 ( )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行动描写

D.心理描写

7、 在第一段话中,不能用“告诉”取代“告白”的原因是 ( )

A.“告诉”只有向人陈述的意思

B.“告白”具有自我声明的意义,且态度严正

C.“告白”具有自我声明的意义

D.“告白”态度严正

8、说明第二段话中冒号的作用 ( )

A.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B.表示后面的话是对前面内容的说明解释,即“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是对居高临下的解释。

C.表示这段话具有多重的丰富内涵

D.冒号表明前后两个部分是并列关系

9、第三段话中“梦魇”一词的意思是 ( )

A.梦中遇到可怕的恶劣情景

B.梦中遇到可怕的欲望

C.梦中遇到可怕的事而发出的呻呤、惊叫

D.梦中遇到可怕的欲望而感到万分痛苦

10、简述第三段文字的含义。

(二)阅读余光中诗《乡愁》,回答第11-12小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1.这首诗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 )

A.善于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增强艺术的表现力

B.善于选择典型细节来增强艺术的表现力

C.采用古典诗词一咏三叹的方式来增强艺术的表现力

D.巧妙地运用一组意象来增强艺术的表现力

12.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计4小题,其中第13—15题,每小题2分,第16小题4分,共10分)

阅读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三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3.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

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到什麽地方去

B. 且庸人尚羞之 羞之:感到羞耻,意动用法

C. 蔺相如固止之 固:本来

D. 而相如廷叱之 廷:朝廷

14.下列各句中,用现代汉语翻译“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正确的一组是 ( )

A.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熟悉?

B.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更强?

C.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可信?

D.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

15. 这三段文字要表达的是( )

A. 相如不计个人恩怨,有意回避

B. 廉颇知错即改,负荆请罪

C. 相如不计个人恩怨,廉颇知错即改,将相和好。

D. 相如与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消除隔阂

16. 将下文译写成现代汉语: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四、写作(40分)

17. 围绕《我对“超女”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

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② 600-800字;

③ 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语文复习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计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A ; 2. D; 3. A.; 4. B; 5. A

二、现代诗文阅读(本大题计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6. A 7. B 8. B 9. C

10. 表达了作者听了鲁迅教诲所受的启发、鼓舞,以及鲁迅教诲在以后困难时刻给他的力量和鼓舞

11. D

12. 本诗表达了母子离别、新婚夫妻离别的哀怨,母子死别的悲伤,海峡两岸亲人分离的痛苦,深切而真挚地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计4小题,其中第13—15题,每小题2分,第16小题4分,共10分)

13. B 14. D 15. C

16. 廉颇听了这些话,脱去上衣,露出肩膀,背上荆条,通过宾客到蔺相如家里请罪,说道:“我这个庸俗卑鄙的人,想不到将军胸怀宽阔到这种程度。”

四、写作(40分)

17.(参照“大纲”中有关作文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进退惟谷 禁若寒蝉 一劳永益

B.满腹经伦 满目疮夷 映接不暇

C.披肝沥胆 深居简出 雍容典雅

D.推波阻澜 尉为壮观 怨天尤人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中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 )

大家兴高_____烈地谈论着知识竞赛的情况。

骄傲自满是阻碍进步的_____脚石。

这家商场是一家股_____制企业。

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_____.

A.采 拌 份 份 B.采 绊 份 分

C.彩 绊 分 分 D.彩 拌 分 份

3、根据上下文语境,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括号中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

这些青翠的竹子……( )溪水,( )大河,( )赣江,( )火车,( )迢迢的征途。

A.滑下 流进 转入 挤上 走上 B.流进 转入 滑下 走上 挤上

C.滑下 转入 流进 挤上 走上 D.流进 滑下 转入 挤上 走上

4、选出关联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 ( )

当然,_____善于观察,_____善于贯通,这是最理想的。_____人们做学问难免有所偏,_____比较善于观察现象,搜罗事例,_____比较长于分析条理,组织系统。可以以一方为主,兼顾另一方,不可走极端,走极端_____不会有成就。

A.既 又 可是 或者 或者 就

B.不但 而且 可是 或者 或者 就

C.不但 而且 因为 有的 有的 也

D.既 又 因为 有的 有的 也

5、对下列古诗句中划横线的部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东流的“水”,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愁苦之多。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千尺”“落九天”夸张地写出了庐山瀑布的气势。

C.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萤。

说“春风”能“语”,赋予物以人的动作,生动而别有情趣。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通过“轻舟”过“万重山”之快,强调猿啼声之长,感情强烈。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从本段看,秦“小则获邑,大则得城”的原因是 ( )

A.秦借口联盟而向六国索取

B.秦国为扩展疆域而加强了外交攻势

C.六国屈从于暴秦的强大武力

D.六国因为战败而送给秦国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在文中的意思是 ( )

A.那些自行灭亡的诸侯,和战败灭亡的诸侯相比

B.诸侯白白丢掉的土地,和战败丧失的土地相比

C.诸侯白白丢掉的土地和战败丧失的土地加在一起

D.那些自行灭亡的诸侯与战败灭亡的诸侯加在一起

3、联系上下文,作者强调“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意在说明( )

A.先辈创业艰难,国土逐渐增多

B.先辈创业艰难,后人守业维艰

C.先辈创业艰难,成就功业有限

D.先辈创业艰难,后人本应珍惜

4、下列句子,最能说明“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原因的一句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三、现代文阅读 (每题3分,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戒“浮”

①所谓“浮”就是浮躁,浮华,不踏实。

②在实际工作中,常见有些领导喜欢唯上而怨下,缺乏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办实事的作风,或者习惯于听汇报、看材料、要报表、架势很大,收效甚微;或者搞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所谓调查研究,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不解决问题。正经事没办成几件,表功材料写了不少,对于这种华而不实善作表面文章的作风,人称浮华。

③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方面各个部分都急于大展宏图,这本来是一种好现象,但是有些人急功近利,热衷赶潮,办事欠考虑,决策欠论证,都想有作为,又都不能为。对于这种心态,人称浮躁。

④在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每个人的心态都需要调整,都在调整,在调整中出现暂时的浮躁是难免的,但这种浮躁( )长期存在( )会影响到事业的发展。

⑤戒“浮”应知“浮”之危害。因“浮”误国的先例古已有之,从纸上谈兵的赵括,到言过其实的马谡,其悲剧都是太浮,天马行空,好大喜功,手上无能,脚下浮空。古人说:“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忧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是为至诚告诫。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各行各业的竞争,国内国外的竞争,需要步步踏实,一步踩空就要跌跤,吃败仗。

⑥戒“浮”,应该戒“私”,就是要排除私心杂念,真正做到荣辱不惊。( )荣辱不惊,( )可能有平静的心态,冷静地分析思考问题,沉下心来解决问题。静下来,沉下来,深入到基层,是需要一番修炼的,这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这要讲政治、讲学习、而其核心则是戒“私”,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⑦“浮”的反义是“实”,最有力量地戒“浮”就是要实践、实干、实干才能兴邦。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就是要各级领导干部戒浮躁、浮华,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

⑧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以( )建功立业( )的人。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林则徐一生勤奋,事必“躬自微察”、从不“袖手枯坐”的故事,已经( )。如今我们的许多干部,例如孔繁森、李润五等不务虚名、甘做实事的先进事迹也已( ),他们都是令人尊敬的实干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1、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浮光掠影 掠:轻轻擦过,闪过

B.华而不实 华:华丽

C.至诚告诫 至:最、极

D.热衷赶潮 衷:爱好

2、按顺序填入第④⑥段( )中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 就 只有 就

B.只要 就 如果 就

C.如果 就 只要 才

D.如果 就 只有 才

3、依次填入8段( )中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组是( )

A.废寝忘食 称著于世 有目共睹 家喻户晓

B.埋头苦干 废寝忘食 家喻户晓 有目共睹

C.埋头苦干 称著于世 有口皆碑 家喻户晓

D.称著于世 埋头苦干 家喻户晓 有口皆碑

4、在第③段中所说“这种心态”是指:

5、文章提出戒“浮”的措施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所谓名著,通常是指文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按哲人的说法,都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达到了顶峰,只是因为这些名著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文艺发展的最高水平。作家、艺术家以完美的艺术形式,把他们所处时代的辉煌与罪恶,他们特有的情感体验,都深深地镌刻在文艺的纪念碑上了。因此,那个时代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特有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对那个时代的独特视角,却永远不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就是因为曹雪芹以其如椽之笔,通过描绘一个家族的兴衰,把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和他深刻的生命体验,无与伦比地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于是,《红楼梦》成了一座纪念碑,一座中国小说乃至世界小说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后人不仅从中得到了很多历史的、审美的认识,而且对它包含的文化意蕴,至今也说不尽,道不完。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 a 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 b ,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 c 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的“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决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

1、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现成的说法,阐释了“不可企及的高峰”中的“不可企及”,这就是

2、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段文意的一项是( )

A. 任何文学名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B. 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学名著的作品,都是对整个世界的辉煌与罪恶作出深刻反映的作

品。

C. 凡是文学名著都必须表达出作者特有的情感体验和作者认识他那个时代的独特视角。

D. 任何一部文学名著都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和很高的审美、认识价值。

3、本篇文章中画线的部分两次出现了“不仅仅”。从文意上看,第一处“不仅仅”主要是就 而言;第二处“不仅仅”主要是就 而言。(每空只填一个字)

4、下面三句话,是从文中a、b、c三处摘出来的,根据文意将它们复原(只需把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①“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主题

②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

③刻板的经济决定论

a b c

5、依据本文后两段的文意,完成下列问题。

新时期应具有的阅读思维格局是 的,而“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的阅读思维格局是 的。

四、作文(40分)

题目:人生中最为宝贵的是

要求:1、体裁:议论文

2、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q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