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屏蔽织物的相关知识总结

更新时间:2024-04-05 18: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磁屏蔽织物的相关知识总结

1.技术简介

1.1 电磁辐射屏蔽服的概念

电磁辐射屏蔽服又称防辐射服,采用金属纤维与纺织纤维混织,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市面上的防辐 射服多为民用,受众以孕期女性、特殊职业者为主。防辐射服 最早应 用于美国军工,民用防辐射服产业于上世纪90年代末起源于中国,经 历了十几 年发展涌现了一批优秀品牌,行业的发展也日趋成熟,面料科技及纺织技术逐年进步。市面上的防辐射面料品种很多,有镀膜型,多离子型, 金属纤维型等 。在防辐射效果,穿着舒适性、透气性,耐水洗方面有很多区别。 1.2 电磁辐射屏蔽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磁辐射屏蔽织物的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电子产品和设备越来越多,而大多数的电子产品如微波炉、电冰箱、电热毯、计算机以及无线电、雷达等的发射装置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不仅造成电子产品之间的相互干扰,而且还污染人类生存的空问,危害人类的健康,是一种“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的污染,被称为“无形杀手”。为此,各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先后制定了严格的防止电磁干扰的各种法规,以限制电子公害的发展,其中较著名的法规包括国际无线电抗干扰特别委员会颁布的CISPR国际标准和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FCC规定。虽然电磁波传播的渗透能力极强,但优良的导电或导磁材料可以用来屏蔽电磁波辐射。从对电磁波屏蔽的机制可以把电磁屏蔽材料分为3种类型:反射型、反射吸收型和吸收型,按应用形式可分为表层导电型屏蔽材料、填充复合型屏蔽材料和金属化织物类屏蔽材料。

随着纺织、化学和材料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前期金属丝和普通纱线混编织物、金属纤维和基体纤维混纺织物及化学镀层织物中又新增添了多种新型电磁辐射防护织物。国内外通过改进纺纱工艺提高生产技术,相继开发出了多种防护织物以适应市场需要。如德国Holatary公司用Nomaxl不锈钢纤维(25%)混纺并和棉纱交织生产出射频防护服,在2MHz~10GHz 范围内其屏蔽效能达60dB;俄罗斯的莫斯科纺织材料研究院开发出由极细的高含镍合金丝交织针织物制成的能够屏蔽电磁波的防护材料和防护装具,该织物对终端设备所发射的电磁波的屏蔽效能可达40dB;瑞士Swiss Shield公司与Spoerry公司采用非常细的镀银铜丝为芯,在铜丝外包覆上一层聚亚胺酯膜或一种特殊的银合金,然后在外层用专利纺纱技术包覆一层棉或聚酯纤维,开发出能提供有效电磁防护的薄型织物,屏蔽效能可达50dB;日本研制出的纳米级的导电纤维,仅有一个分子粗细,将该纤维与普通纤维混纺,不仅可达到理想的电磁屏蔽效果,而且丝毫不影响穿着性能。

我国利昂高科技公司已成功推出多离子织物产品,织物经精纺加工柔软舒适、色泽均匀、除臭抗菌性强,耐洗、耐磨、使用寿命长,电磁屏蔽衰减值达到99.4%,有效防止了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上海华天电磁波防护材料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HTCU特种纤维是金属正离子在纤维表层、中层和局部深层成膜的有机导电型纤维,具有较强的电磁波屏蔽功能;浙江三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化学镀铜、电镀镍涤纶织物,采用自主研发的配位自组装钯活化工艺,先在经活化的织物上化学镀铜,然后再电镀一层镍,屏蔽效能可达75dB,且镀层牢度好,生产成本低。

目前,国内生产电磁屏蔽织物材料的企业多数采用化学镀、电镀工艺,制备的电磁屏蔽织物多以反射损耗为主。虽然屏蔽效能尚可,但这些工艺多采用大量的重金属材料,环境污染严重。对于金属纤维混纺技术,由于对设备和纺纱技术的要求较高,国内目前生产的产品屏蔽效能并不理想。

国际上,如韩国Metaline、德国Schlegal、Shiedex、美、英跨国公司Laird和日本Seiren,这些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在电磁屏蔽材料行业已有多年的技术经验,产品的性能稳定,其采用的技术已从污染严重的电镀或化学镀工艺向环保的技术工艺发展,如采用先进的等离子技术、超临界技术等,同时也有部分公司采用先进的编织技术、混纺技术织造电磁屏蔽材料,产品档次高、性能稳定、生产效率高。与此同时,这些公司加大对吸波材料的研究,尤其是智能隐身材料的研究,部分先进的技术已应用到武器装备中,而国内对于智能型吸波材料的研究仍处于探索性阶段,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及基础理论研究、机体智能材料及结构元件的研制等方面。对于新型多离子电磁屏蔽织物的研究开发,国内的技术相对薄弱,虽已有新产品面市,但价格昂贵。 电磁屏蔽织物的发展趋势

随电器产品越来越普遍,电磁辐射产生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探索高效电磁屏蔽材料尤其是柔性电磁屏蔽织物,防止电磁波引起的电磁干扰、电磁兼容及对人体的伤害,对提高电子产品、弹药、引信、精密电子武器设备等的安全可靠性及人身安全,确保信息通信系统、网络系统、传输系统、武器平台等的安全畅通及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型的电磁屏蔽织物材料将向吸波织物材料的方向发展,并且要求屏蔽织物材料具有“薄、轻、宽、强”的特性,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屏蔽理论、材料的表征参数及材料的设计机制。而采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是未来电磁屏蔽织物材料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但该技术目前仍处于萌芽阶段,尚无可投产的产品。而采用金属纤维混纺方法制备的电磁屏蔽织物是充分开发现有材料性能潜力、增进材料吸波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此外,对于混纺技术中金属纤维束不易牵伸、细纱的粗

细节多、混合不均及断头效率高等问题,应进一步探索工艺,改善纺纱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及成品率。

而随着电磁屏蔽织物材料需求的不断扩大,对电磁屏蔽织物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织物材料具有抗宽频电磁屏蔽波辐射、耐候性、可热封、可折叠等优点,而且还希望织物具有穿着舒适、抗紫外线辐射、抗菌等功能。 1.3 电磁屏蔽织物的屏蔽原理

电磁屏蔽是指以某种材料(导电或导磁材料)制成的屏蔽壳体(实体或非实体)将需要屏蔽的区域封闭起来,形成电磁隔离,即外来的辐射电磁场不能进入这个区域(或进出该区域的电磁能量将受到很大的衰减)。电磁屏蔽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屏蔽体对电磁能流的反射、吸收和引导作用。其屏蔽效能可表示成:

SE=A+R+B

式中A为吸收损耗,R为反射损耗,B为多次反射损耗

1.4 电磁波屏蔽织物的种类、特性、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电磁波屏蔽织物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又能保持织物原有的某些特性,因而可以进行粘接、缝制,易于制成不同的几何形状(如导电泡棉、导电胶带)对辐射源进行屏蔽,而且还可以缝制成屏蔽服、屏蔽帽等使工作人员免受电磁波的辐射,是理想的电磁屏蔽材料。按照生产制备技术的不同,电磁波屏蔽织物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金属丝和服用纱线的混编织物

金属丝和服用纱线的混编织物是最早使用的电磁波屏蔽织物。金属丝主要由铜、镍和不锈钢及它们的合金制造,特殊场合还采用银丝或铅丝。防护效果尚可,但手感较硬,又厚又重,服用性能较差。为了改善服用性能,选用最细的金属丝,并且在织物结构上进行改进,除了采用平纹、斜纹之外,还运用锻纹。后来,还把金属丝轧成扁状,同纱(线)并绕,以提高柔性和弹性,减少服压感。虽然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始终不能彻底改观它的服用性能。这种屏波织物,主要用作带电作业服、电磁辐射防护服、保密室墙布和窗帘、精密仪器屏蔽罩和活动式屏蔽帐等。

(二)金属纤维混纺织物

为了进一步改善电磁屏蔽织物的服用性,把金属丝拉成纤维状,再同服用纤维混纺,织成混纺织物。所选用的金属纤维主要是镍纤维和不锈钢纤维,纤维直径可为2p,m至10p,m。金属纤维的主要特点为:屏蔽效果良好、耐高温、高强度、柔软,但弹性差、摩擦大、抱合力弱,不适合于高支纱的纺织。在一般情况下,金属纤维的混合比例在15% ~30%之间。如有特殊要求,还可以低于15%或高于30% ,直到金属纤维纯纺。王绍斌等人对不锈钢金属纤维混纺织物的防微

波辐射性能的研究结果显示:随金属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织物的微波屏蔽性能增加,屏蔽性能可达到15~40dB;根据电磁波屏蔽理论,表面反射损耗与电磁波频率成反比,而混纺织物的电磁屏蔽效果主要依靠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屏蔽性能随着电磁波频率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另外织物编织紧度和编织方法(如平纹、斜纹或锻纹)等也会对屏蔽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这种电磁屏蔽织物,主要用作带电作业服、高压静电防护服、抗静电服、电磁辐射防护服、防伪装置、隐形材料、保密室的墙布与窗帘、电缆屏蔽布等。 (三)共混纺丝法

将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无机粒子或粉末与普通纤维切片共混后进行纺丝,可制备具有良好导电性和铁电性的纤维,又使纤维不失去原有的强度、延伸性、耐洗性和耐磨性。共混法制得的材料具有成本低、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但屏蔽性能不高,特别是高频时屏蔽性能会下降。而增加填料的用量将损失材料的机械性能。因而对于电磁屏蔽纤维的共混纺丝法的研究将致力于改善填料性能、优化填料排列方式,以达到屏蔽性能、机械性能、工艺性能的和谐统一。 (四)真空镀金属织物

采用真空镀(物理气相沉积)金属技术制备金属织物主要包含2种,一种是先将金属镀在涤纶薄膜上,再切成丝,镶嵌在织物内;另一种是直接把金属镀覆在织物上,在表面再涂上树脂。有的还在树脂内添加各种色料,增加色彩,改变以往单一银白色的基调。这种真空镀技术镀覆的金属层的厚度一般在31xm以下,屏蔽效果有限,而且结合力较差,金属很容易脱落,至今在电磁屏蔽领域内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五)金属涂层织物

采用已很成熟的涂层技术,把导电磁性物质渗入到涂层浆内,使改良的织物获得对电磁波的屏蔽能力。所选用的导电磁性物质主要有:银粉、铜粉、铁粉和石墨粉等。其主要特点是:屏蔽效能一般、不透气、手感差等,因此,至今还未得到广泛应用。 (六)硫化铜织物

硫化铜织物是利用聚丙烯腈纤维大分子链上的氰基和铜盐,借助还原剂、硫化剂等,发生螯合而形成的,主要是银、铜、锡等金属的硫化物和碘化物,属于具有P型半导体性质的导电体。织物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硫化铜织物的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性能一般,主要应用于抗静电,另还具有抗菌、消臭的功能。

(七) 化学镀金属织物

1)化学镀银织物 化学镀银织物是利用“银镜反应”的原理,用甲醛或还原

糖与银氨络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织物表面沉积一层白银。化学镀银不是自催化反应,1次施镀仅能镀一薄层,为了达到屏蔽性能要求和表面平整,可多次施镀。化学镀银织物的主要特点是屏蔽效能非常好,而且质地轻柔、透气抗菌、耐腐蚀,曾经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广泛用于电磁辐射防护领域。

2)化学镀铜织物 由于白银资源紧缺,价格昂贵限制了化学镀银织物的发展应用。2O世纪8O年代以来,国内外为了实现以化学镀铜(镍)织物代替镀银织物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化学镀铜是一个自催化反应,在织物表面能获得纯的金属铜层,可以利用反应的速度和时间,来控制铜层的厚度和性能。与化学镀银相比,化学镀铜工艺较为复杂,织物化学镀铜前需进行去油、粗化、敏化和活化等前处理工序。化学镀铜主要采用甲醛作还原剂、EDTA作络合剂,pH均在l2以上,镀液的稳定性和甲醛挥发蒸气的毒性是其主要的问题。另外,也有采用次磷酸钠作还原剂的镀液,pH在9.0~10.0之间,其反应速度比使用甲醛作还原剂的镀液低很多,现在还很少应用于工业化生产。E G Han等人采用化学镀铜方法制备的镀铜织物屏蔽效能在IOOMHz~1.8GHz频率范围内可达到35~68dB。该类织物的主要特点是屏蔽电场效能很好、质地轻柔、透气性好、价格低廉,但很容易被氧化腐蚀失效、屏蔽磁场能力不强。

3)化学镀镍织物 化学镀镍与化学镀铜一样,之前需进行去油、粗化、敏化和活化等前处理工序。在织物表面化学镀镍所获得的不是纯金属镍层,而是镍磷合金,其中磷的含量约为3% ~12% 。碱性化学镀镍溶液多获得低磷镀层,而酸性镀液多获得中、高磷镀层。与化学镀铜技术相比,化学镀镍技术更为成熟,但也要严格控制镍离子和还原剂的浓度比例、络合剂的浓度、pH值、反应温度、稳定剂添加量等参数才能保证镀层的质量和镀液的稳定。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化学镀镍织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织物上金属的重量以及镀层内的磷含量决定了镀镍织物的表面电阻和电磁屏蔽性能,镀镍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较低,在100MHz~1.8GHz频率范围内均不超过40dB。这类织物的主要特点是质地轻柔、透气性好、耐磨性强、价格低廉、抗氧化腐蚀能力强,但电磁屏蔽性能较弱,特别是屏蔽电场的能力很弱。

4)铜镍复合镀织物 单一铜镀层织物虽然屏蔽性能较高,但由于容易被氧化而散失优良的屏蔽效能;而由于金属镍的导电能力有限,单一镍镀层织物的屏蔽性能很难得到提高,实际应用较少。因此许多研究学者和企业考虑采用铜镍复合镀方法制备金属化织物,既可以保证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又可以提高织物抗氧化腐蚀的性能。除了采用化学镀铜和化学镀镍方法外,有的还采用PVD(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电镀铜和电镀镍技术。与化学镀技术相比,PVD方法制备的导电织物的金属与织物纤维结合力较差;而电镀铜或镍的生产成本比化学镀方法要低

得多。根据不同的技术和方法生产的织物镀层也有所不同,有的为铜-镍两层,有的为镍-铜-镍三层,另外,还有铜.铜.镍三层。例如,东华大学采用先化学镀铜后电镀镍的方法生产的导电织物就是铜镍两层金属;长沙力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先化学镀镍后电镀铜再电镀镍的方法生产的导电织物就是镍铜镍三层金属;夏芝林等人开发的导电玻璃纤维织物是采用先PVD镀铜或镍,后电镀铜和镍的方法制备的;刘绍芝和邹建平等采用先化学镀铜后化学镀镍的方法制备导电织物。铜镍复合镀织物的特点是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性能强,抗氧化和腐蚀能力强,金属与织物纤维结合牢固,使用寿命长。目前,这种类型的导电织物表面电阻可达到10mΩ/sq以下,电磁屏蔽效能在100MHz~20GHz频率范围内均在80dB以上。它不仅可以用于抗静电服、电磁辐射防护服、保密室的墙布和窗帘以及电缆屏蔽,还可以加工成导电胶带、导电泡棉和导电衬垫等用于高档电子产品(如电脑、移动电话、彩电和微波炉等)内防止电磁干扰和辐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科技的电器产品得到越来越普遍的青睐,手机、电脑、电视机、微波炉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享受的同时,电磁辐射产生的问题也日益严重。为减少和避免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磁屏蔽织物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对电磁屏蔽织物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除了具有抗电磁干扰和辐射、抗静电的功能以外,还希望同时具有抗紫外线辐射、抗菌除臭或其它一些附加功能。与薄膜、板材等电磁屏蔽材料相比,电磁屏蔽织物因其独有的柔软性和加工方便的特性,使用越来越广,既可以加工成用于电子产品和器件的导电胶带和导电泡棉,又可以做成服装、包装袋、装饰材料用于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防止电磁辐射的需要。虽然电磁屏蔽织物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的开发,电磁屏蔽织物将在近几年中得到迅猛的发展。

2.电磁屏蔽技术以及电磁屏蔽织物受影响的因素 2.1技术方面的影响 2.1.1原料的影响

制造织物时采用的原料不同,其织物的屏蔽效果及织物风格、手感、透气性、抗菌性及洗涤性能等也会不同。通常所采用的面料有以下8种。

(1)金属纤维混纺面料。一般采用直径为0.008毫米左右的不锈钢金属纤维和棉及涤纶等纤维混纺成面料,好的面料屏蔽值在30DB以上。因加入了其他面料,所以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参数:透气、可洗涤、屏蔽性能稳定;

(2)全银纤维针织面料。这里指的银纤维并不是纯银,而是由银离子和普通织物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复合纤维。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外,还对人体有抑菌保养的作用,全银纤维的针织面料屏蔽值在70DB以上。这种面料较易氧化,但是氧

化并不影响防辐射的效果和衣服的使用。参数:透气、可洗涤、抑菌保养、消除静电、屏蔽性能稳定;

(3)半银纤维混纺面料。半银纤维面料是指将银纤维和涤纶等纤维混纺制成的面料,这种面料的屏蔽值介入金属纤维和全银纤维面料之间,在50~60DB左右,通常抗氧化能力高于全银纤维的面料,同时也具有抑菌保养的作用。参数:透气、可洗涤、抑菌保养、消除静电、屏蔽性能稳定;

(4)桑蚕丝银纤维面料。将素有“纤维皇后”美誉的桑蚕丝与银纤维完美混纺,而“桑蚕丝银纤维”防辐射服中选用的桑蚕丝,从栽桑养蚕至缫丝织绸的生产过程中从未受到污染,绝对绿色、非常环保。光泽度更高,较普通防辐射服更显档次。于此同时,因为该产品具有超强的透气性,可用于贴身穿着,排湿排汗,绿色环保,对皮肤一点刺激也没有;

(5)深海沉淀面料。深海沉淀面料是指采用深海沉淀技术开发的金属纤维或银纤维材质与马克隆值在4.1~4.3之间的皮棉等纤维混纺制成的面料。这种面料,经现代工艺生产后,有效屏蔽辐射可以达到80DB,是最好的主流面料。对于防辐射领域来说,也是一次技术性的变革,大大增强了服装的防辐射效果和使用寿命。团队在各地考察之后,决定采用中国新疆地区的棉花,来作为防辐射服中所需的纤维原料。我们知道,新疆的棉花无论在柔软度成色还是透气性方面,都可以与世界上最好的埃及棉相媲美。并且只有马克隆值在4.1~4.3之间的皮棉才具备最佳防辐射服的纤维吸毒,在金属纤维和银纤维混纺时,才能让防辐射网更加密集。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除臭杀菌作用。参数:透气、可洗涤、抑菌保养、消除静电、屏蔽性能稳定;

(6)镀金属(金属涂层)面料。指的是将铜镍离子涂在普通面料上,虽然屏蔽性能较好,在50~60DB左右,但是因为其不透气、不能洗涤以及铜镍离子不能直接接触皮肤等原因,需要做成三层以避免屏蔽层洗涤及接触皮肤,这种面料使用一段时间或洗涤后会出现屏蔽层脱落的情况,故这种面料已经被大部分厂商淘汰。参数:透气性差、洗涤后失效、不能接触皮肤;

(7)多离子面料。与其他面料不同,多离子面料的工作原理是吸收电磁波而不是屏蔽电磁波,其在2002年前后应用较多,但因为使用期限短及性能不稳定等原因未能流行。这种面料的市场应用技术并不成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发。参数:透气、可洗涤、性能暂不稳定;

(8)银纤维涂层面料。 采用较为落后的银纤维涂层工艺制成,具备银纤维高屏蔽性能及抑菌保养的特点,这种面料透气性差,不能洗涤,市场前景并不乐观,故应用也并不广泛。参数:透气性差、不可洗涤、性能不稳定、抑菌保养。 2.1.2 设备的影响

作为服装面料,夏季穿着的衣物对柔软性和舒适性要求高,通常采用吸尽法和浸轧法施加屏蔽剂;若作为装饰、家用及产业用纺织品,则强调其功能性要求,故选用涂层法。

浸轧时,通常由于设备的性能问题以及机器是否老化等问题,经常会给加工后织物的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浸轧时,由于机器出了问题,导致浸轧时,屏蔽剂在织物的表面分布不均匀,这会大大影响织物的屏蔽效果。还有后续烘干时,由于所采用的烘干方式不同,对织物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采用烘筒和热风烘干机烘干时,由于织物受热不匀,会产生泳移现象,从而使整理剂在织物的表面分布不匀,而影响到整理后织物的屏蔽效果。而采用红外烘干时,虽无泳移现象,但是由于烘干时的温度太高,可能会导致织物在烘干时被损坏。

采用涂层法整理织物后,其后续加工工艺也为烘干。而烘干时烘干机对织物的影响也和前面所说的浸轧后烘干一样。这不但会影响织物的屏蔽效果,而且还会影响织物的手感和耐久性。故对织物进行屏蔽整理时,选择好的设备也是很重要的,它对织物的整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还有一些织物是采用一般的纤维和金属纤维混纺的方法制成的。这时,除了混纺时各种纤维的比例会对织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外,还有金属纤维的细度也会影响织物的效果,这就与纺丝时纺丝的设备有关了。纺丝时采用细的纺丝口进行纺丝,其产生的纤维细度较细,与其他纤维混纺织成织物时,可以织的更为紧密,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织物上金属纤维的含量,故屏蔽性能提高,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和保暖性,同时由于纤维细度更细,故制成的织物手感也较之以前更为柔软了。由此可见,选择合适加工的设备也有利于提高织物的整理效果。 2.1.3 加工方法的影响

不同的加工方法,制造出来的织物风格和性能亦不相同。下面介绍几种加工方法,加工方法的优缺点及加工后织物的风格和性能。 (一)电镀技术

“纳米银离子真空高能束流电镀技术”

早在20世纪,德国、意大利、美国就率先展开了在纤维上镀铜、镍、银等金属的研究。并开发出了相关产品,银纤维面料发展先后经历过四代,一代的化

防辐射服展示图学镀:采用化学品中的还原剂,使金属离子还原沉积在基布表面形成金属膜。这种面料制成的织物,其手感不好,而且透气性、洗涤性能也不好,但是它却因为具有金属膜,故其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而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化学镀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水,故其必将受到环境保护的制约。二代的激

光电镀:利用电流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在被镀纤维基材表面形成金属膜,其制成的织物性能和第一代差不多,只是电镀技术比第一代的更为先进。第三代的真空镀:在真空状态下将金属以原子或分子状态在纺织材料表面上沉积堆砌成纳米结构金属膜,实现纺织材料表面功能化。第四代纳米银离子真空高能束流电镀技术,由独家采用纳米技术把传统银微粒从40nm变成0.1nm,用高能束流操作细小到0.1nm的银微粒渗透进入纱芯中,使银离子不光附着在纱线表面,而渗透入内部,银离子排列有了质的改变,并在真空条件下可减少蒸发材料的原子、分子在飞向特种纱线过程中和其他分子的碰撞,减少气体中的活性分子和蒸发源材料间的化学反应(如氧化等),从而加强致密度、纯度、沉积速率与附着力。 导电性能,防辐射效果,抗氧化性获得质的飞跃,也致使其每平米含银量比其他表面镀银面料高出许多,该技术是世界最先进的银纤维处理技术,也是防辐射效果最为理想的面料。由这种面料制成的织物其手感、导电性、耐久性、洗涤性、透气性和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都明显高于一般的电镀方法制成的面料的性能。 (二)沉淀技术 “深海沉淀技术”

众所周知,欧洲的机械制造业享誉全世界,机械精密,钢板硬度强,金属韧性好,这其中的缘由之一是因为欧洲的机械采用了深海沉淀技术。

20世纪初期,意大利著名无线电工程师马可尼(Marconi)为找到便宜而导电性强、电磁波感应更好的金属时,在无意中发现藏在深海中的矿产由于长年海水浸泡,会发生物理变化,结构变得更加稳定。

马可尼(Marconi)猜想,如果把金属放入深海中沉淀一段时间,制作出来的无线电是否能提高灵敏度,提高无线电的发射与接收效果?

一年后,采用深海沉淀技术的金属开始进入实验环节。在经历了几年的实践和研究中,马可尼(Marconi)不仅证实了自己的假设,更让他兴奋的是,海底超低

温,强静压力、长期冷却和多汰生物,使深海沉淀

马可尼后的金属,比普通同类金属在韧性和密度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也说明了深海沉淀后的金属,可塑性会更加强大。正因此欧洲进口机器在使用十数年后,仍然比一些国产新机器耐用,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上个世纪末期,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多,使得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电磁波辐射的影响。历史总喜欢和人开玩笑,发送电磁波灵敏的金属,也

同样是屏蔽电磁波最好的材料,可爱的意大利人,把Marconi发展的深海沉淀技

术,依托现有的科技,应用到防辐射服中来,竟然大大提高了防辐射服的耐用性和屏蔽率, 效果超乎想象,深海沉淀金属纤维比普通金属纤维效果大幅度提升,深海沉淀银纤维比普通银纤维效果更是提升40%以上,意大利率先引用该技术让其产品效果出众,处于全球防辐射服技术开发领先地位。 (三)镀层技术

“X-STATIC银纤维镀层技术”

美国诺贝尔纤维科技公司(Noble Fiber Technologies)开发的欧都纳X-STATIC银纤维是全美国第一类天然抗菌纤维产品。X-STATIC是把原丝表面用纯银包起来变成永久层的银纤维,既保持了原丝的功能,又具有抗菌、防臭、调节温度的功能。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金属银杀菌的机理就是阻断细菌的生理过程。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银离子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活性,这意味着银离子极易同其它物质相结合,使得细菌细胞膜内外的蛋白质凝固,从而阻断细菌细胞的呼吸和繁殖过程。环境越温暖潮湿,银离子的活性就越强,因此镀银纤维十分适合应用于服装领域。另外,世界上最早的镀银纤维品牌是美国Nobel Fiber Technologies(诺贝尔纤维科技公司)的X-STATIC。其最初采用的是化学镀技术,即在聚酰胺纤维表面镀一层纯银。再者,该纤维已授权百余家厂商生产,但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05年销售额5000多万美元。另外,Nobel公司的姊妹公司Sauquoil也开发了一种叫Contax的镀银纤维。由这种面料制成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还具有防臭及调节温度的功能。 (四)混纺技术 “金属纤维混纺技术”

金属纤维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由美国Bekaert公司推出商品化不锈钢纤维“Bekinox”。金属材料的纤维化方法包括拉伸法单丝拉伸法、集束拉伸法(直径8-35um)、熔融纺丝法(直径8-35um)、切削法直径(15-300um)、结晶析出法直径(0.2~8um)等, 市场上最流行的就是金属短纤混纺技术面料,由不锈钢丝以集束拉拔工艺制成,采用现代工艺直径细至1μm~40μm。再由金属含量0.5%~50%的不锈钢纤维与各种化纤、棉及粘胶纤维混纺而成。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为不锈钢, 也有铜、铝、镍等。通常制成短纤维, 与普通纺织纤维混纺织造, 用于防静电地毯、工作服孕妇防辐射服面料。此种技术率先引用到防辐射服行业领域,处于全球防辐射服技术开发领先地位。金属纤维的特点是导电性能好, 耐热, 耐化学腐蚀, 但抱合力小, 可纺性能差, 制成高细度纤维时价格昂贵成品色泽受限制。由这种纤维制成的面料,做成织物后,其导电性能提高,而且耐热,耐化学腐蚀性好,但其价格昂贵。 (五)交织技术

“CoolMax特殊聚酯纤维混纤交织技术”

美国杜邦公司把他们生产的特殊聚酯纤维CoolMax,和Thermolite与镀银纤维X-Static,以混纤交织等方式相结合,开发具有防菌和抗静电性能的全新织物。镀银纤维X-Static是Noble纤维技术公司研发生产的,是用纯银材料耐久牢固地涂镀在常用 纺织纤维表面的方式生产的,有从10dtex到210dtex多种规格供选用,能以机织和针织方式混加到任何纺织品中,具有许多用途。早在罗马时代人类就已知晓银对人体的治疗调节作用,到20世纪初,已把银看成最主要的抗菌医用材料,被医生广泛用于防治传染病等方面。同时银也是最佳导电材料,可使X-Static镀银纤维具有抗静电性;银还有极好的导热性,使X-Static成为最好的导热纤维,有助于人体通过传导放热;它还能增大CoolMax纤维的毛细管(芯吸)效应,加快人体放热。银还是最好的反射材料,在寒冷环境下镀银纤维X-Static能有效反射人体通过远红外线散失的热量,这种性能与Thermolite聚酯中空纤维结合于一体能使其服装穿着者倍感温暖而又不会增加重量。

(六)激光电镀技术 ”纳米激光电镀技术”

纳米银纤维是在纤维成形过程中添加纳米级的银微粒。如日本日清纺工业公司,其应用纳米技术,使银微粒达到40nm的大小,将其渗入纤维内部,生产出商品名为Agfresh的纳米银纤维。纳米银纤维具有和镀银纤维类似的功能特性。但是在纤维基材中加入纳米银的过程中存在纳米微粒的团聚、污染和纳米微粒对纤维主体性能的影响等问题。此外,由于银微粒是分散在纤维内部及外表面的,直接和皮肤接触的只是一小部分,不像镀银纤维表面被一层纯银包围,故不能充分体现银良好的抗菌除臭、电磁屏蔽等功能特征。

日本对镀银纤维的研究也非常活跃。TOYOSHIMA&Co.,Ltd.在1999年开发出商标名为μ-func的镀银聚酯纤维。其是在透明的聚酯薄膜(厚度为9μm)上作纯银镀膜(厚度约0.1μm),镀膜上再覆盖一层同厚度的聚酯膜,然后将其切成230μm或150μm宽的细条丝。此外,2001年三菱材料公司于开发研制出镀银聚酯纤维AGposs纤维直径为15-25μm银的厚度为0.1μm。 (七)纤维交织工艺 “镀银纤维交织工艺”

此工艺虽为行业基础工艺,却意义重大,因其应用领域广泛,工艺成熟,可变化出的面料也多样。不过此技术只可更改样式,对防辐射效果的提升可以忽略不计,国内少有的几家生产镀银纤维的工厂,大多是采用的化学镀银工艺。国内部分公司以化学镀银工艺纤维和其他纤维混纺,在经纬两个方向以1:1的比例参

杂交织,在达到防辐射最低要求的同时,增加其他美容养颜的功效,或改善手感,色泽等感观,花俏的防辐射服更加美观,但其致命的缺点是,由于参杂了无防辐射效果的纤维,其防辐射效果大打折扣,很不理想,不过却不能否认也是部分不注重防辐射效果的爱美的女性所选择。也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审美要求。 (八)混纺技术

“桑蚕丝银纤维混纺技术”

将素有“纤维皇后”美誉的桑蚕丝与银纤维完美混纺,开创了防辐射服绿色、健康的先河。我们知道:桑蚕丝主要为蛋白质纤维,由18种氨基酸组成,透气性好,吸湿性极佳,有“纤维皇后”美誉,从栽桑、养蚕至缫丝织绸过程中均未受污染,有绿色产品之称。“桑蚕丝100%银纤维”面料,防护能力较普通银纤维提高30%,更柔软贴身、色泽光亮、保暖透气 、绿色健康,适合贴身穿着,尤其适合孕妇穿着,对孕期孕妇具有防护、润肌、保健与生理调理等功效。 (九)淬镀技术

“银离子超精密淬镀技术”

传统银纤维防辐射服普遍采用的银纤维溅镀工艺,通过分子的萃取模式,将防辐射服传统工艺中的超导体——银,打碎,以分子大小 ,与纺织纤维进行耦合链接,形成超密排列,并通过复镀工艺,在纤维外形成隔氧层,实现对传统工艺的极大提升。

据悉,传统溅镀工艺中的银是以物理形式附在纺织纤维上。由于工艺的精密度不够,时常会有漏溅、失溅等现象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成衣的电磁屏蔽效果,形成屏蔽漏泄问题。“银离子超精密淬镀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 针对传统银纤维防辐射服容易氧化变色的问题,“银离子超精密淬镀技术”也给予了很好的解决,精密淬镀后,再通过激光工艺、二次复镀,在银纤维外形成滤氧膜,与氧隔绝,大大提升了面料的抗氧化能力。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自测数据显示:采用“银离子超精密淬镀技术”的新面料,与传统银纤维面料相比,同等大小中,银含量提升了30 %左右(附着度更密集)、抗氧化性提升了45%(复镀了滤氧膜),屏蔽效果提高26个百分点;面料的舒适度,通过陌生感官盲测实验,获被测者100%认同。 2.1.4 屏蔽效能测试方法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测试方法之间存在差异,故测试结果之间必然也存在误差。下面介绍几种性能测试方法。

材料的屏蔽效能SE是指空间某点未加屏蔽时的电场强度E0(或电场强度H0、能量场强度P。)与加屏蔽该点的电场强度E1(或电场强度H1、能量场强度P1)的比值, 对于实际屏蔽材料, 屏蔽效能SE可表示为SE=A+R+B,A、R、B三项表达

式如下表所示:

式中:R一表示电磁波通过屏蔽表面时, 由阻抗突变引起的反射损耗

A一表示电磁波在屏蔽体内部传播时, 电磁能量被吸收的损耗 B一表示电磁波在屏蔽体的两个界面的多次反射损耗 表格 1各种电磁场屏蔽性能表达式

电磁场类型 平面电磁场 电场 A=131/√fμ1σ1 A=131/√fμ1σ1 R=322+101g(σ1/μ1f2r2) R=201g(1-e-2mr1) A=131/√fμ1σ1 R=322+101g(fr2σ1/μ1) (A<15dB B忽略 (A≥15dB) 注:f一频率;σ1一电导率从;μ1一磁导率;r一与磁场源的距离;l一屏蔽体厚度。

吸收损耗A 反射损耗R R=168+101g(σ1/μ1f) 多次反射损耗B R=201g(1-e-2m1) B忽略 交变磁场 关于屏蔽织物屏蔽效能的测试方法, 目前国外尚无统一的方法。

美国军标制定的“MIL-STC-285大样法”已经用于屏蔽布、屏蔽衬垫、屏蔽玻璃、导电橡胶等复合屏蔽材料屏蔽效能之测定上。“MIL-STC-285大样法”是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屏蔽效能的测试方法,它直接模拟了被测样品在空间场的屏蔽效能。这种方法测量动态范围宽,它可以测量不同规格不同厚度的材料。 (1)测量原理

“大样法”是在屏蔽室或者微波暗室进行屏蔽测试的,它在屏蔽室或者暗室上开一个窗口,将屏蔽材料固定在窗口上,测得加屏蔽材料前后的场强比值,就是将屏蔽材料的屏蔽效能。“大样法”测试系统见图3所示

(2)测试仪器

频谱分析仪:Agilent E4407B、RSA2003218 信号源:ZN1042

(3)MIL-STD-285屏蔽效能测量装置一套

1)测量装置尺寸,3×3×3(m) 用2.5mm钢板拼装焊接 2)钡量口尺寸:600×600(mm)咖 3)屏蔽门尺寸:850×2000(mm)

4) 测量动态范围频率为10KHz-18GHz, 场强100dB.

MIL-STD-285大样法已经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与地区的军用、民用、与工业领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采用, 在国际上己经成为屏蔽材料的典型测试方法。

在我国, 中国计量研究院、信息产业部电子标准化研究所和航天203所等多家单位均在2000年之前建立了基于SJ20524中定义的同轴测量装置, 某些单位建立了拱形法测量系统。所有这些测量方法, 在实施电磁抑制材料的屏蔽效能测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同轴插入测量法

依据SJ20524-1995《材料屏蔽效能测量方法》进行。 (1)测量原理

在实验室内,将信号源的工作频率与输出功率调整到所要测试的参数上,当工作状态稳定后,将信号源的功率输出通过同轴波导传输到信号接收机或者频谱仪上,此时接收机或者频谱仪的显示部分所显示的数据,即为该频率下接收机所接受到的输入场强值,一般以dB表示,记作P0;然后将按照规定的尺寸要求裁剪好的待测样品放入同轴波导之间的法兰盘内加固好,在按照上述参数不变的工作下开机,那么这时接受系统显示部分所显示的数据就是经过电磁抑制材料衰减后的材料屏蔽的场强值,记作P1,两者测量结果,可以通过下公式计算求出材料的屏蔽效能;

当测量值用dB表示时,P1-P0。即为屏蔽效能的衰减值;当测量值用功率表示时,则有:A=10 logP0/P1 式中:A一材料衰减值,

P0一初始空白场强值 P1一衰减后场强值

(2)主要装置——法兰同轴传输线

同轴插入法的测量装置如图4或5所示;同轴插入测量装置内电场与磁场相互正交,而且相互垂直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相当于空间的平面电磁波,因此测量结果是试样对垂直入射平面波的屏蔽效能。用法兰同轴测试装置进行材料的屏

蔽效能测试时,常用的系统测量方式有:信号源电磁干扰测量仪测量方式;跟踪信号源频谱分析仪测量方式;网络分析仪测量方式。

(3)测试仪器:

网络分析仪 HP8753C ANA2003626 频谱分析仪 Agilent4407 RSA2003218 信号源 Wiltron6745B RAG2003530 信号源 HP3325B ULF2003265 毫米波点频源 37.5GHz 毫米波接收机 (二)拱形测量法 (1)测量原理

这种方法是在GJB5239-2004《射频吸波材料吸波性能测量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成,他主要的装置是设计安装一条拱形滑轨,将信号源的发射天线与接受系统的接收大线分别装置在拱形轨道上,一般原则上将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调整一定的角度,测量示意图见图6。

测量原理是: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输出端与发射天线相连接,激励信号经过被测吸波材料或金属板后反射,再有接收天线接受,并将之送入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输出端,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在拱形架上可以自由移动,并且都指向圆心,被测式样的反射电平与金属板的反射电平之比即为吸波材料的反射率,拱形法的适用

频率范围1~18GHz.

测试时,将信号源的工作频率与输出功率调整到所要测试的参数上,主要是信号源的工作频率与输出功率,这时,信号源的输出通过发射天线打到置于一定角端处的全反射板上,然后,发射能量经过全反射板到接收大线,部分被吸收掉,此时接收机的显示部分所显示的数据,即为该频率下的空白场强值,一般以dB表示,记作P0。

关机后,将按照规定的尺寸要求裁剪好的待测样品放在全反射板二,在按照上述参数开机,则发射天线所发射的能量经置于一定角端处的全反射板的吸波材料所吸收,剩余能最,即为被吸收的能量反射到接收天线,再输入到接收机上,那么这时接受系统显示部分所显示的数据就是经过吸波材料吸收后的场强值,记作P1。

(2)主要测量仪器: E8254A 微波信号发生器 E7045 A EMC分析仪或

ESA 系列RF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 (3)主要装置: 微波暗室: 4×4×3 m 弓形轨及样板支架 标准全反射板 (三)开窗测试法

电磁屏蔽效能试验参照MIL-STD-285:1956《用于电子试验的电磁屏蔽环境衰减方法》的相关规定,在按照该标准建造的吸波暗室进行,需要信号源,频谱仪,发射接收天线等设备。首先选择较宽阔场地,将收、发天线直接相对。测量直通值E1;然后将备选屏蔽材料固定在实验材料板上,材料板压接在吸波暗室的窗户上,发射天线连接信号发生器置于室外,接收天线连接频谱仪置于室内, 测量吸波暗室内部信号强度,得到材料测量值E2;直通值与材料测量值的比值S=20logE1/E2即为该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值。具体天线位置,材料尺寸等参数参照MIL-STD-285:1956确定。

鉴于我国纺织行业的实际条件,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我们参照原苏联所采用的“开窗法”和美军所采用的“大样法”之测量原理,研究并提出如下测量方法作为我国现阶段屏蔽织物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定义为“大样开窗法”同时, 在1000MHz以上又设计了“小同轴测量法”。 (一)大样开窗测量法

作为屏蔽织物屏蔽效能的主体测量方法,可以对所有屏蔽织物进行衰减性能

鉴定。大样开窗法实际上也是在不同频段的几个选定的点频处进行测量。 (1)测量原理

大样开窗法的必要条件是建立一座按设计要求的屏蔽室,在屏蔽室的中间位置设计安装一面屏蔽墙,该墙的四边要与屏蔽室的四壁接触良好,无缝隙,构成电气一体化结构。在屏蔽墙的中央部位开有一定尺寸的测试专用窗口。为防止电波信号的被反射与折射而干扰测量结果,在屏蔽室内的所以壁面的表面粘敷平板型吸波材料测试窗尺寸为600mm×600mm。

大样开窗法的测量原理是将信号源与发射天线置于屏蔽墙的一侧(屏蔽室内),而将接收机与接收天线置于屏蔽墙的对应另外一侧,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正对测试专用窗口的中心范围,各距屏蔽墙1m,所以又称1m测量法。(测量装置与测试系统图示于图8)。或各距屏蔽窗口0.3m。将屏蔽材料固定在窗口上,测量材料前后的场强比值,就是屏蔽效能值。

当然,针对上述大样开窗法系统装置的特点,也可以进行简化设计,即在屏蔽室的一侧边屏蔽墙上,开一个600mm×600mm的测试用窗口,将收发两副天线等距离布置在测试用窗口的对应两侧,测量加屏蔽织物前后的场强值该装置示意如图9所示。 (2)操作程序

按正常仪器操作规程开启信号发生器(或发射机),按测试需要调整好工作频率与发射功率,那么发射系统通过发射天线的信号通过测试专用窗口而被接收天线所接收,此时接收机显示的数据即为空白场强,记作E0或P0;然后关机将待测屏蔽织物样品裁剪成适当尺寸后固定在专用测试窗框上,并保持与屏蔽墙的接触良好然后按上述参数不变,开启信号源系统此时,接收系统就会接收到经过屏蔽织物衰减后的场强,记作E,或P1。

按下列公式即可求出屏蔽织物的屏蔽效能

AE=20 log E0 E1 P0 P1 AP=10 log 式中:

AE,AP一屏蔽效能衰减值,db

E0一未加入屏蔽织物时所测试得的空白场强,V/m; E1一加入屏蔽织物后所测试得的场强,V/m; P0一未加入屏蔽织物时所测得的空白场强,μw/cm2; P1一加入屏蔽织物后所得的场强,μw/cm2; (3)主要设备与仪器(供参考例)

HP8648(频率100Hz-2Ghz) 信号发生器台 1台; AV1485(频率250KHz-4GHz) 合成信号源台 1台;

或不同频段的发射机系统,比如1000Hz,13.5MHz,19.5MHz,1800MHz 频段发射设备频谱分析仪或适宜的综合场强测试仪。 (二)小同轴测量法

在高频率段,配合“大样开窗法”对屏蔽织物作复核测量其测量原理与前述之同轴法相同,测试系统示意图见图10所示。

小同轴测量法也可用于测量1000MHz以上屏蔽织物屏效之测量,而大样开窗法专门用于1000MHz以下屏蔽织物之屏蔽效能的测量,也可以作全频屏效

试验。

同样,关于防辐射屏蔽效能服的屏蔽效能的测试,国内外亦没有形成统一的测试规范。考虑到防辐射屏蔽服要穿在人的身上,其领口、对襟与袖口等部位一般呈开放式的,因此导致不同部位的电磁屏蔽效能是不相同的。为真实的反映屏蔽服对人体的保护作用,现研究提出模拟人体穿上屏蔽服的实际屏蔽作用程度的仿真测量法,也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办法。

仿真测量法原则上要在屏蔽室或微波暗室中进行,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仿真测量法基本上是模拟实际使用状态时的测量方法,因此要求信号源与接收机适用的频率范围要广,测量场强范围要大。一般来说,信号源的发射功率应在几十W以上,工作频率应从中波到微波,因此作为信号源要用2~3台频率能贯连的设备。而接收系统则要求适用频率范围宽,可从100KHz~10GHz,测量场强应采用非选频全向综合场强测量仪。 (1)测量原理

在专用实验室中,将发射天线置于室内恰当的固定方位,而接收天线,即全向综合场强仪,置于人体模特装置内的胸部位置,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呈水平状态,原则上要求两者相距在1λ以上。

测试时,第一步是先将信号源按测试要求调整到满足工作频率与发射功率。信号源正常工作状态下,则置于模特装置内的接收仪器探头(即接收天线)可接收到信号源发射的功率密度,那么综合场强测量仪所显示的数据即为空白场强值, 记作E0或P0。

第二步是将待测防辐射屏蔽服穿在人体模特身上,系好纽扣或拉链。当信号源正常工作状态下,则综合场强测量仪又会接收到一个新的数值,那么此数值即为穿上防辐射屏蔽服后的场强值,记作E1或P1。 按下式可计算出屏蔽效能:

对于电场,则有 Ag=20eog·E0/E1 对于功率密度,则有 Ap=10eog·P0/P1

公式中含义类同屏蔽织物屏蔽效能计算公式中字母含义。测量原理示意图见图11所示。

(注:λ应按最低测试频率所对应的波长计算或直接取1.5一2m)

(2)主要测试装置与仪器 1)屏蔽室(或微波暗室)

屏蔽室有一定的体积空间,内壁粘敷平板吸波材料;亦可直接采用微波暗室, 作为专门实验室。 2)发射系统 ①中、短波信号源

可选用几百的广播实验发射机或专门设计的信源设备,工作频率可选择100KHz-3MHz频率中的几个点频。 ②超短波(或短波)信号源

可选用13.56MHz或40.68MHz的信号源或工、科、医射频设备作为发射系统,输出功率可调。 ③微波信号源

可选用915MHz±25MHz的工、科、医射频设备,输出功率可调。

可选用800-980MHz与1800-2000MHz干扰器作模测信号源。 3)综合场强测量仪

①国产:HJ-2型高频近场测量仪,频率范围为100KHz-30MHz; H-2型全向智能场强仪,频率范围约为300KHz-6GHz。 ②进口:可选用PMM8053A配专用探头或其他进口仪器。 测量误差分析及防止措施 (1)测量系统误差

由测试仪器及其配套系统所产生的测试误差,总的控制在≤2dB左右。这在仪器设计、元器件选择与计量校验等环节中已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了有效控制。 (2)环境影响误差

由于环境因素,比如温、湿度环境背景电磁场等的干扰也会产生测量误差。为此,要求测量工作应在专门设计的标准屏蔽室或微波暗室中进行。 (3)待测样品置入误差

由待测物样的放入状况不一致,待测物样与屏蔽室的相对位置不同以及其他原因也会带来在测量结果上的误差。因此,在测试时,一定要确保收、发系统的相对位置不变同时,每一个数据要测3次,取其平均值。 (4)电源系统产生的误差

由于供电源系统电压及电流的波动以及线路反馈外界干扰信号所引起的误差,有时所带来的测量误差也是较大的。为此,在供电源系统条件允许时应加稳定电源与电源滤波器,防止电源系统所产生的测量误差。 2.2 市场方面的影响

市场的需求影响着电磁屏蔽织物的产生及其产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如电脑、电视机、手机等,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时,我们也在承受着它的缺陷所带给我们的伤害。这些高科技产品在使用时多多少少会辐射出一些电磁波,这对人们的健康很不利。为了避免这种危害,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办法来减少和避免这种电磁波危害。因此,电磁屏蔽织物产生了。据中国产经新闻报道,目前,市场上的电磁屏蔽织物主要有金属化织物和金属纤维混纺织物。金属化织物多用于军工科研、医疗卫生和微波的电磁场,这种织物更多的用于高繁盛电磁波的领域。金属纤维混纺织物,用于民用领域,可以屏蔽各种电磁波。前者的市场占有率为5%,后者则高达60%,多离子织物占3.5%,纳米占1.5%,而其趋势则将是多离子织物代替金属纤维混纺织物,因为多离子织物与金属纤维混纺织物相比,更柔软,更适合一般人的穿着需求。电磁屏蔽织物还有很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继续发展扩大。从当前电磁屏蔽织物的现状看,孕妇占了绝大多数。这是一个不正常现象,今后新兴的电磁

屏蔽织物,也应当关注男性的健康。这样才能扩大市场,使电磁屏蔽织物得以发展,得以普及。与此同时,我们更应注重完善电磁屏蔽织物的各项指标,使电磁屏蔽织物的性能更好,同时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它,降低成本,使它的价格更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 2.3 政府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一项事物想发展的更好,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以外,还要获得国家政府的允许,这样才能发展的更快,更稳,更好。电磁屏蔽织物的发展普及也需要国家政府的帮助,政府方面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规范电磁屏蔽织物,使其更加有保障,这样消费者才会放心的购买和使用它。同时企业也应该制定相关的企业标准,使电磁屏蔽织物的存在更合理。据中华纺织网上的报道,现在国内外已经有一些标准方法来对电磁屏蔽织物的屏蔽性能进行测试,如《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BG10436—89》及ASTM规定。这些标准规定都说明了国家已经承认了这种织物的发展,现在我们所需做的就是努力将其完善,使之成为人人都可以穿的织物,而不是仅限于某些特殊行业的人员和孕妇。国家政府方面,也需要制定更多的标准、法规来完善它。 2.4 消费观念的影响

人的消费观念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消费行为,而他的消费行为也会影响某项事物的发展。

人的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们逐步摒弃了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等传统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节约时间、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

在一个人的收入较少时,他的消费观念因为生活水平低,故而只注重于产品本身的质量,着眼于物美价廉,经久耐用。而并不考虑追求其他的额外需求,此时的一切新产品,他根本不会驻足观看,他只求物美价廉,吃饱穿暖就行。而当一个人的收入很高时,此时的他已经不需要考虑生计问题,故而就更注重自己的精神需求,更渴望一些的新奇的东西进入自己的眼中,这时他更注重产品的样式、功能等特性,而不在乎它的使用寿命是否非常长,只要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就行了。

而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很多,如性别、年龄、收入、籍贯、学历等。故对于

不同人群,其消费观念是不一样的。由于不同的消费观念具有不同的消费观点和消费需求,因而电磁屏蔽织物的市场需求也受到了限制。要扩大其市场需求,就要对症下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开发不同的新产品、新样式,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2.5 文华的影响

文化也是一个影响新产品是否能很好进入市场并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对新产品的影响包括: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归根结底都是受人们所受的教育水平的影响。一个人教育水平程度越高,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就越强,消费观念也更前卫。同时,由于其受教育水平程度高,其收入也高,也能负担一些高端产品及奢侈品的费用。而一个人的文化程度高,他的价值观也就随之改变,不再追寻一般的层面上的东西,他更喜欢追求一些高端、有层次、有深度的东西,故也更能接受新事物,敢于尝试。一个人的审美观也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改变,文化程度越高,其对外在美的要求就越低,而对内在美的要求就更高。不过现在人们比较喜欢外在和内在都同样美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应该在做好表面工作的同时,提升其的内在高度,使两者得以和谐统一。 2.6 民族文化的影响

民族文化也是影响一种产品能否很好发展的重要因素。故我们在制作产品时,一定要先了解民族文化及其民族文化的一些禁忌,不要触犯文化逆鳞。在制产品上的图案及包装纸上的花纹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用一些禁忌图案,而不同的民族禁忌也各不相同,我们务必要注意。当然还有一些数字,在我们国家也许是代表吉祥的,可是,到了国外,它就不一定代表吉祥了,有时候还是他们的禁忌。这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我们应该多多注意一下,尤其是在做某些销往外国的东西更应该注意这些问题。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各地的图腾文化,在制作商品图案和外包装图案时,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参考,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闹出的笑话和不愉快。

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它们不仅不会伤害自己,而且还能保护自己,并且能获得它们的超人的力量,勇气和技能。人们以尊敬的态度对待它们,一般情况下不得伤害。氏族,家族等社会组织以图腾命名,并以图腾作为标志。

所谓图腾文化,就是由图腾关念衍生的种种文化现象,也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图腾当做亲属,祖先或保护神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对图腾的崇敬而创造的各种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英语统称之为totemism。

图腾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图腾文化的核心是图腾观念,图腾观念激发了原始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滋生了图腾名称、图

腾标志、图腾禁忌、图腾外婚、图腾仪式、图腾生育信仰、图腾化身信仰、图腾圣物、图腾圣地、图腾神话、图腾艺术等,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绚丽多彩的图腾文化。

图腾标志或称图腾徽号,即以图腾形象作为群体的标志和象征。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具有识别和区分的作用。图腾标志与中国文字的起源有关。 各地图腾列举: 中国---龙 俄罗斯---熊 日本---菊花, 樱花 韩国/朝鲜---木槿 蒙古---苍狼白鹿 新加坡---狮子 马来西亚---马来虎 泰国---大鹏 老挝---亚洲象 缅甸---圣狮 斯里兰卡---狮子 孟加拉国---睡莲 印度---狮子石刻 尼泊尔---黄牛 乌兹别克斯坦---凤凰 哈萨克斯坦---飞马 吉尔吉斯---雄鹰

土库曼斯坦---阿尔哈捷金马

叙利亚,埃及,利比亚---萨拉丁神鹰 苏丹---沙漠鹭鹰 阿曼---阿拉伯刀 黎巴嫩---雪松 沙特,巴林---椰枣树 阿联酋,科威特---隼 也门---鹰 2.7 风俗习惯

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某一新产品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对于电磁屏蔽

韩 图腾 姓氏图腾 织物的发展,我们只需了解民族风俗习惯中的服饰习俗就可以了。不同的民族,其服饰上都有很明显的本民族特色,不论是在式样上还是在颜色上,都有其所钟爱的特殊之处,与其他民族的衣饰划分出了明显的界限。

如壮族服饰,壮族崇尚黑色,故男女服饰皆以黑色为主。女子戴黑头巾,穿黑色或青色右衽斜襟上衣,领襟、袖口、衣摆均绣有花边,下着宽大黑裤,裤脚镶饰花带,腰系围裙,节日时穿绣花鞋,肩背壮锦筒包,喜欢佩戴银项圈、银手镯等饰物。男子穿黑色对襟布扣短衣,或铜扣大襟衣,系腰带,宽大中式裤长仅膝下,打绑腿,穿草鞋或剪口布鞋,包黑巾头帽。桂南地区壮族男子穿无领琵琶襟上衣,长裤,双钩头鸭嘴鞋,衣裤皆有边饰。壮族男子有纹身习俗,壮族女子有染齿习俗。

具有美丽图案的壮锦很著名,其图案有自然形和几何形。自然形图案有鸟、兽、虫、鱼、龙、凤、花草和山川等,几何纹图案有菱形纹、回纹、万字纹、水波纹等,形象简朴而和谐。壮锦一般用于妇女的头巾、褶裙、围腰、绣鞋以及被面、包等日用品上。

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头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花纹的头巾。妇女穿藏青色或深蓝色矮领、右衽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色花边;下着黑色宽肥的裤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绣,下有彩色布贴,色彩绚烂耀眼。扎布贴、刺绣的围腰,戴绣有花纹图案的黑头巾。节日或赶墟歌场穿绣花鞋,披戴绣花垫肩。壮族服饰一般都用自制的土布制成。

再如,满族的服饰色彩主要以淡雅的白色、蓝紫色为主,红、粉、淡黄、黑色也是其服饰的常用色。在传统上,满族有尚白的习俗,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象征着吉祥如意。而回族则信仰伊斯兰教,服饰色彩崇尚黑白色。

可见,各民族的服饰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了解,并结合其特色制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电磁屏蔽服装,使电磁屏蔽织物的样式更多,更新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zo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