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19 07:2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厦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姓名:朱贤强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劳动经济学

指导教师:魏立萍

20080401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摘要

最低工资制度的本质是政府通过强制性的立法把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提高到这些劳动力的市场均衡工资之上,从而改善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状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将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最低工资是一把双刃剑,自从最低工资制度出现以来,人们就一直在争论,其对就业有没有挤出效应,如何测算科学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如何保证最低工资标准得以落实等等。本文将以厦门市为例,对有关最低工资的几个问题作相应探讨。

厦门市外来务工人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厦门市为例分析最低工资标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借鉴国外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对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影响,得出目前最低工资标准对外来务工人员没有显著的吸引力的结论;在比较世界其他各国最低工资标准与平均工资比例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最常用的比重法和恩格尔系数法,测算了厦门市历年的最低工资标准;最后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企业、劳动者和政府的行为,得出在最低工资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政府的监督作用十分重要的结论。

关键词:最低工资;就业效应;测算模型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Abstract

Theminimumwageisthe

toraiseessenceofthesystemthroughmandatorylegislationtobalancethewagesoflow-wageworkersthelabourmarketonwages,therebyi—mprovingtheincomeofthelow-incomeworkers.China。Seconomyisundergoingatr-ansitionperiod,inthelaborsituationofsupplyexceedingdemand,theimplementationoftheminimumwagesystemwillbeconducivetosafeguardingtherightsandinterestsof

society.Thelaborers,andalsopromotea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minimumwageisdouble-edgedsword,sincetheemergenceoftheminimumwagesystem,ith-asbeenarguing,onemploymenthavecrowding-outeffect,howscientificandrationalcalculmionofminimum

SOwagestandards,howtoensurethattheminimumwagebeim—plemented,and

XiamenCityforexample,onthemini mUlTlwage

InXiamenon.Thispaperwillanalysistoexploreseveralissues.City,migrantworkersarein

asapivotalpositionintheeconomicoftheandSO—cialdevelopment.ForXiamenCityanexampleminimumwagesystem

hasacertainrepresentation.Inthispaper,referenceforeignemploymenteffectsof

onminimumwages

minimumwage

standardsdid

theresearchmethods,fromthetheoreticalaandempiricalanalysisofstandardsXiamenCity.Asconclusion,thecurrentminimumwagepapercomparedtoothercountriesnotattractsignificantworkers.Theminimumwagestandards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proportionofthe

proportionofthemostcommonlyusedaveragewage,themethodandEngel

coefficientmethod,thencalculationofthecalendaryearinXiamenCityminimumwagestandards.Intheend,usegametheoryanalysisenterprises,workersandtheconductofthegovernment,thattheminimumwagestandardsinthecourseofimplementationGovernment’Ssupervisoryroleisveryimportant.

Keywords:Minimumwage;Employmenteffect;Estimatemodel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年月日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2、不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日期:日期:年年月月日日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 ‘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2006年5月8日,新浪、新华、搜狐等数十家网站均刊登出一则惊人报道:“各省市最低工资均低于国家标准”。∞该报导基于2006年4月2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一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讨会上,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提出:“全国没有一个省市的最低工资达到国家要求,即当地月平均工资40%----60%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它不是用人单位给劳动者支付工资的标准,而是支付工资时不得低于的法定下限。国家建立最低工资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

最低工资制度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经过一个多世纪,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超过80%以上的国家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

最低工资制度是大部分发达国家社会福利体系的一部分。西方经济学家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研究是深入而广泛的。西方经济学家普遍接受最低工资与就业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福利功能。但是在更具体细致的问题上并没有达成共识,尽管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可能受一些政治因素影响,而经济因素是最本质和最主要的。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不多。西方经济学家的现有研究对于研究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我国原劳动部于1993年发布《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开始建立最低工资制度。1994年7月颁布的《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确立了这项制度在我国的基本法律地位。2004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并颁布了《最低工资规定》,推动了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全面实施。截至2004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发布并执行了本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并”—www.si—na.com,2006一05—08 1-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章绪论

执行了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其它地区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预计2005年底均能分布。

从我国最低工资运行情况来看,我国自1994年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以来,最低工资标准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目前仍处于水平极低状态。由于1993年的《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没有详细规定,只是提出,当相关因素发生变化或本地区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累计变动较大时,应适时调整。而在调整的频率上,仅规定每年最多调整一次,没有对调整下限进行规定,因此许多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多年不变,尤其是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甘肃、青海两省10年来仅调整过一次标准。从总体情况来看,1999年前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较少,直至1999年、2000年起一些地区才开始采取逐年微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多年停滞不前,使得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以致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实际购买水平被不断侵蚀。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实施科学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低工资标准对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人力资本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切实发挥最低工资标准作用,也是和谐社会应有的题中之意。

由于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数据的取得也较为困难,本文将以厦门市为例对最低工资标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最低工资自开始设立起就一直处在争议之中。赞成者认为,这是确保工人最低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该工资将给全日制工作的工人提供足以购买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年收入;最低工资可以防止垄断雇主剥削非技术工人,而少数民族和女性在非技术工人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进而促进社会公平和减少民族歧视。Card、Katz和Krueger(1993)对1990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快餐业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德州快餐店没有因为最低工资增加而减少就业。Krueger(1994)研究了波多黎各最低工资增长后的就业情况,认为最低工资就业负效应的有力证据是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得出来的,而最无力的证据来自于跨行业的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一章绪论

分析。他通过跨行业的数据分析得出关于最低工资就业负效应的结论是不可靠的。Cubitt、Hargeraves(1996)利用人力资本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最低工资会对低生产率工人产生激励作用,他们为了获得更高工资会接受教育和培训,由此提高了人力资本含量,并促进经济及就业的增长。Agenor、Aizenman(1999)在对效率工资模型进行分析后,认为最低工资的引入会对抑制低工资工人的怠工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减少厂商的监督成本,降低其效率工资的支付,并最终减少总失业水平。Fraja(1999)建立企业反应模型,研究结论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或提高并不一定会导致雇主解雇工人。它有可能通过减少工人福利、增加固定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等于段来抵消最低工资提高带来的损失。1998年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EPI)研究认为1996—1997最低工资提高并未导致任何系统且显著的失业。普林斯顿大学的Card和Kruegerl993年的研究再次加强了Card1992年的研究结论:1990年4月的联邦最低工资增长没有负面的就业影响,因为当名义最低工资提高,它相对于平均工资也相对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最低工资相对于平均工资缩水了。在1950到1970年间,最低工资大概是平均工资的40%到57%之间,当名义最低工资提高,它至少是平均工资的50%。但是1971年后,最低工资始终低于平均工资的47%。2003年的最低工资只有平均工资的37%。既然最低工资极大的低于平均工资,最低工资有提高的空间同时也不影响市场平衡。Stephen和Manning2003年的研究认为最低工资提高了大部分家政工人的工资,使处于收入分配低端的阶层大幅度减少,进而减少了收入的不平等。

反对者认为,首先最低工资将增加失业,尤其是对青少年、女性和少数民族来说,其次法定最低工资将引起溢出效应,导致那些在经济中未被该法覆盖部门的工资率下降;再次,最低工资将鼓励青少年退学;最后,反对者认为最低工资偏离了减少失业的目标,即大多数领取最低工资的工人并不生活在贫困家庭中。George(1946)提出了失业效应模型,认为最低工资政策是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预,不仅减轻不了贫困,而且还扭曲了资源配置,并且最低工资高于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从而使失业人数增加。Neumark(1999)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对1975—1997年6个OECD国家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最低工资增长会减少青年人的就业,国与国之间最低工资的就业负效应的表现有所不同,最低工资增长的就业负效应如果长期存在,就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就业负效应。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一章绪论

他们还发现,政府如果采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话,将会减小最低工资增长对于青年人就业的负效应。Abowd等(1999)研究了法国和美国最低工资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低工资增长会引起就业减少。具体来说,法国最低工资每增长1%就会减少1.3%男性工人、1%女性工人的就业,美国最低工资每增加1%也会导致0.4%男性工人、1.6%女性工人的失业。Stigler(1946)通过失业效应模型发现,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是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预,并且由于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会导致企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使失业人数增加。Welch(1974)的两部门模型也认为,最低工资立法后,覆盖部门的就业会减少,虽然未覆盖部门的就业会增加,但它只能部分补偿覆盖部门中的就业损失,因此总就业水甲将低于最低工资实施前的情况。

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与国外相类似,我国学者也存在着最低工资阻碍或促进就业的争论。蔡坊(2005)认为由于中国劳动力的供给曲线相对于国外更为平坦,因而相同的最低工资在中国会造成更多的失业。张五常(2002)就对我国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最低工资是一种价格管制,它降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破坏工商业分红制度,因此虽然最低工资意图维护低收入者,但结果却使得这些下层工人找不到工作。薛兆丰(2004)也认为最低工资法不可取。理由是,市场供求是劳动力价格的唯一决定因素。政府强行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会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竞争力削弱、劳动力大量失业等恶果。因而最低工资的规定要么得不到真正严格的执行,有等于无;要么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平新乔(2005)则指出,我国尚有65%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在当前农民收入畸低的情况下,他们会接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作,从而使最低工资制度形同虚设。而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会提高民营企业用工的实际成本与违约成本,客观上削弱城镇就业量。而马扬、陈茁(1997),顾则徐(2005),杨涛、张丽宾、常凯(2006)则认为,最低工资一定程度的增长与就业的减少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最低工资制度更多的是一种保障制度,而非经济杠杆。它不但不会减少就业数量,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和社会公平。孙立-甲(2006)从社会学的视角指出了强资弱劳格局对农民工福利的损害以及这种格局的不可容忍性。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一章绪论

何帆(2004)则认为,我们最好不要作一个最低工资舞台上忘情投入的演员,而是当一个观众,静观事态的发展,可能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在实证研究方面,罗小兰(2007)对上海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存在一个阀值,在该阀值之前,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会促进农民工就业,而超过该阀值后,农民工就业会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而减少,通过行业和地区分析,最低工资标准在东西部为正作用,中部为负作用,制造业为正作用,建筑业为负作用。韩兆洲、安宁宁(2006)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分析深圳市最低工资、劳动力供给与失业率数据,发现在当前水平上,最低工资标准的适当提高不会对失业产生显著影响,不会造成失业大幅增加,政府应当适度加大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可促进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第三节本文的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本文在分析厦门市最低工资直接受益群体即外来务工人员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就业效应;运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对厦门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做出测算;从社会、企业以及劳动者个人角度分析了实施最低工资标准的必要性,并运用博弈的理论分析政府在最低工资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作用。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第一章:绪论。在对本文研究背景介绍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国内外有关最低工资研究的相关文献。

第二章: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分析。分析得出外来务工人员是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直接对象。然后,分别从劳动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就业效应做了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阐述。

第三章: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测算。分析了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简单关系的不科学性,介绍国际通行的最低工资测算方法,并且运用比重法和恩格尔系数法对厦门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做了理论测算。

第四章: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必要性及政府监督。分别从最低工资在缩小贫富差距、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了最低工资的必要性。从博弈论的角度,得出政府在最低工资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监督作用。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五章:结束语。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偏低,提高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不会对厦门劳动力市场产生挤出效应的结论。同时,政府应当确定合理的惩罚措施,以促进最低工资标准得以贯彻落实。

第四节创新与不足

本文对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相关的四个问题进行探讨,即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测算、实施必要性及实施过程中的政府监督。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由于数据较少,运用计量模型得出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运用协整理论对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就业效应作出分析,从而能够看到其长期的趋势。针对最低工资标准实施过程中雇主的逃避行为,本文运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政府参与监督前后劳资双方的行为,得出政府必须参与监督的结论。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精确的指出一段时间内最低工资标准不会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的上限。由于数据的不完整,没用运用计量的方法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测算,这样对最低工资标准的测算存在一定的偏差。另外,在理论分析部分也不够深入。这是本文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一二章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就qk效应分析

第二章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分析

第一节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概况

一、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现状

自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厦门市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人均GDP居全国前列,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受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厦门正逐步演化为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尤其随着厦门实施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步伐的推进,为企业和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大量的高精尖人才、各种类型的技术工人的涌入。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将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

笔者分析了自九十年代以来厦门市历年在岗职工的平均报酬以及按行业细分的甲均报酬,发现统计的数据均远远高于当年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规定,统计部f-JR对城镇单位在岗职工进行调查,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不在调查范围之内,因为城镇单位相对而言比较规范,职工收入也较为稳定。即从统计数据来看厦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远远高于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的实施以及调整对在岗职工没有直接影响。最低工资影响的主要是在私营、个体企业中从业的外来务工人员。

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私营、个体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职工人数剧增,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厦门市城市人口规模从1980年的93.39万人上升为2005年的22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在1996年至2005年的10年间,增加了近30万人,达68.4万人,占了全市常住人口的30.4%;2005年外来人口从业人员数占全市社会从业人数的66%,已经成为厦门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最低工资标准与这一群体的关系最为直接。

从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现阶段,我国城市的发达程度较多地表现为工业化程度,因此,外来人口也较多集中于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即外来人口多以务工为主。2005年,厦门市68.4万名外来人员中,来厦务工者达63.19万人,占93%;而居第二位的经商者仅有1.76万人,只占了2.57%的比重。其中,来自农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二章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分析

村的外来从业人员数占厦门市城镇企业中从业人员数的53%。从所在企业类型看,厦门的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集中在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特别是在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外来员工占到员工总数的85%以上。

厦门市外来人口规模总量不大,但密度较高。虽然近10年来厦门的外来人口以年均6%的增速发展,接近全市常驻人口年均6.94%的增幅。从绝对数上观察,其规模在39个副省级市、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中只居第九位,远小于苏州、深圳、温州、宁波、无锡、南京等外来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城市,但从与常住人口的比例和人口密度上看,则接近于规模较大的城市,人口密度位次仅次于深圳,但还远小于深圳,仍不到其一半的比重。见表2.1

表2.1不同城市外来人口规模①

地区2003年暂住人

口(万人)

深圳

苏州

温州

宁波

无锡

南京

厦门406.48247.59208.862004年暂住人口(万人)432.42325.872004年暂住人口占年末总人口比例(%)72.3635.242004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2214384234.30211.27168.9l130.0423.9027.6527.4118.22199226353198171.56131.52104.6872.669.5731.6244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

但2004年,厦门却出现了“民工荒”。厦门市纺织服装同业商会所作的“2004年工作总结暨2005年工作计划”甚至提到,厦f-JHl安装生产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劳工不足”,有的企业己面临生存的威胁。2004年厦门有的服装企业因为缺工人,开工率仅达到20%。从2005年一季度厦门市劳动力市场运行来看,职位需求数为3.09万人,求职人次为2.45万人,需大于供0.64万人。与2003年每一个职位约有1.5人求职相比,05年每个职位的求职者仅O.79人,且达成意向的比例“本表中人口密度为外来人u密度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一章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分析

更低。随着2006年“翔安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区”、“同安同集高科技产业区”和“思明区软件园二期”等重点开发区的逐步开发,如果供给不相应增加的话,厦门市缺工问题将更加突出。

厦门市劳动力资源出现下降主要是由于工资水甲没有吸引力,见表1—2。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厦门市劳动力密集型及服务行业的工资水平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水平有一定差距,厦门市2005年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工均(基本工资+奖金)在700元至1000元,而2006年的劳动力市场均价上升到1000元至1200元,但仍低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同类工种企业所提供的福利待遇平均工资1200元到1500元的水平。与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仅存在200至300元的差距,这样的差距不足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资源进入我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省内的不少企业仍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工资差别不大,按照托达罗模型的结论,就会导致劳动力资源出现就近就业的现象,起到劳动力资源有分流的作用。从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与平均工资比较来看,最低工资标准一定程度上偏低。具体见表2.2。厦门市自1994年7月1日厦门市公布最低工资标准以来,厦门市所辖各区最低工资标准类别的调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94年—2000年为第一阶段:思明、湖里、集美、海沧为第一档次,同安为第二档次。.

2001年_2006年为第二阶段:根据岛内外各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情况和企业承受能力,确定为岛内一档、岛外两档,其中思明、湖里为第一档次,集美、海沧区为第二档次,同安、翔安为第三档次。

2007年起为第三阶段。厦门市政府决定采用分步到位的方式逐步统一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思明、湖里、海沧为第一档次;集美、同安、翔安为第二档次。表2.3中第一栏中数据即按档次高低由左至右排列。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二章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分析

表2.2厦门市历年最低工资、从业人员平均报酬①

年份最低工资(元/

月)(现价)年平均最低工资②

(元/月)

(现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4=100最低工资(元/)1994笠可比价厦门市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元/月)(现价)厦门市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元/月)1994年

可比价

1994

1995

1996280320、245365、280280311.75355.65100112.7118.22

121。65280276.62300.83626.92773.5901.92626.92686.34762.901997

1998

1999

2000

200l

2002

2003

2004380、290380、290380、290420、330450、420、330450、420、330370。l370.1370.1410.1412.5412.5304.23303-32306.70319.70326.47331.78339.48963.751066.581167.421273.251389.83792。23874.14967.42992.591099.971196.481262.46122.02120.67128.28126.35124.33125.571487.581585.331711.58

1881.42

2128.67

2393480、430、360480、430、360600、550、480650、600、550750、700426.3426.3546.3598.5744.5129.47130.76131.87138.47329.28417.79453.85537.681322.031438.821614.191728.22200520062007

资料来源;厦门U报(每年7月1日),历年厦『J经济特区年鉴,2008年厦『J市政府工作报告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按照1994年不变价格计算,其增长速度见图2.1。

。2007年厦fj市从jIk人员平均劳动报酬由前三个季度平均求出

。厦门市人口调金资料硅示,从外来人LJ看,岛内人口约达55.5万人,占了81%的比霞。所以计算平均最低工资时,按照岛内0.8、岛外0.2的权重加权甲均.10.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_章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分析

厦门市最低工资(元)1994年可比价

6∞

5∞

4∞

3∞

2∞

l∞;鼍,I/公.:≯,’’..一.,●一一..’’。7j7

.文◇霹文档沁潞◇槲0赫llt{ll{llllj盔

图2.1厦门市历年最低工资(1994年可比价)变动趋势

从图2.1中可以看到,厦门市最低工资从1994年到2004年基本没有增长,从2005年起有着较大幅度的上升,特别是2005年和2007年大幅度上升。

作为比较,按照1994年不变价格计算,厦门市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见图2.2。

厦门市平均工资变动趋势(1994年不变价格)

O0

00扩铂

加博MOO

OO

O0

00

M挖加800

6OO

40O

2O0.-—一_1一。,。/。户,//+厦门市平均工资变动趋势(1994年不变价格)

.内映酾辫辩姆溆辩秽

图2.2厦门市历年平均工资(1994年可比价)变动趋势

从图2.2中可以看出,厦门市平均工资逐年攀升,且上升速度较快,2007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_章厦门市最低上资标准就业效应分析

年平均工资为1994年的2.76倍。

而从最低工资标准与平均工资比例来看,见图2.3。

图2.3厦门市历年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比例(1994年可比价)变动趋势从图2.3可以看出,厦门市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比例从1994年至2004年逐年下降,2004年后有所回升,但总体大大低于1994年0。45的水平。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厦门市外来务工人员对厦门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一定程度上偏低,应当作出合理调整。调整最低工资对这一群体的影响最直接,因此分析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应该以对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影响为主。

第二节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的理论分析

古典经济学最低工资理论

在现代西方工资理论发展历史上,首先形成的工资理论称之为生存工资理论,该理论是最低工资理论的最初框架。生存工资理论产生于19世纪初期,该理论认为,从长远来看,在工业化社会中,工人的工资等于他的最低生活费用,即工人的工资只能保持在维持其生存的水平上。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家魁奈和杜尔戈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也已经对这种理论作了一定的论述;而后,古典学派的大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二章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分析

师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等对生存工资论作了更多的论述,为这个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斯密认为,随着经济的波动,工人的工资最终总会降低到维持生计的水平上。李嘉图认为,工资就是劳动的自然价格,而劳动的自然价格是使工人基本上能够生存下去,并且能够在人数上不增不减的延续其后代所需要的价格。

二、新古典经济学最低工资理论

斯蒂格勒1946年发表的《最低工资立法经济学》,这篇文章是传统最低工资经济理论的代表作。他指出,为减轻贫困而制定的这种政策不仅对减轻贫困起不了作用,而且还扭曲了资源配置。其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相信,最低工资法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而且最低工资高于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会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从而失业人数增加。

(1)失业效应模型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当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时,由于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社会将会出现失业。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来减轻就业压力,会导致价格水平升高,实际工资下降,就业暂时增加;当价格上升,实际工资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政府又一次提高最低工资,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工资和物价的螺旋式上升。

(2)竞争模型

①完全覆盖的情况

假设最低工资法覆盖了所有雇员,并且劳动力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当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时,最低工资会首先减少就业量和增加失业量;其次,最低工资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相对于均衡工资,最低工资越高,对就业和资源配置的负效应越大;劳动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最低工资法造成的失业越多。

但是,也有些因素可能限制了最低工资的影响:一是有些厂商没有遵守最低工资法;二是有些厂商通过降低附加福利来抵消最低工资带来的负面影响

②未完全覆盖的情况

在完全竞争的非技术工人劳动市场上,根据最低工资的覆盖范围分为覆盖部门和非覆盖部门。当覆盖部门最低工资提高时,该部门劳动需求量减少,一部分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二章厦门巾.最低工资标准就qk效应分析

非技术工人被迫流向非覆盖部门,导致非覆盖部门劳动力供给增加,市场工资率下降。因此,最低工资提高会使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受益者是继续留在被覆盖部门工作的工人;受损者是那些从覆盖部门流出被迫到非覆盖部门工作接受更低工资的工人,以及在非覆盖部门工作,却不得不因劳动力供给增加而接受较低工资的工人,同时,最低工资法还导致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3)冲击效应模型

最低工资提高将冲击厂商,使其从雇佣低工资的劳动力转到提高管理水平,使用更先进的技术,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本,从而增加劳动边际产品,增加劳动需求。劳动需求的增加将缓解最低工资提高带来的负效应,但不可能完全抵消最低工资对失业和资源分配的负面影响。一是由于最初就存在着低效率,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很可能相当微弱。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低效率的厂商将被那些更有效率的厂商逐出市场;二是存在低效率的地方,可能有过度使用劳动而未充分使用资本和技术的情况。因此,一些经济学家指出,最低工资可能会冲击厂商,使其解雇过剩的劳动力。

(4)两部门模型

该模型由Mincer(1976)提出,在两部门模型中,经济部门根据最低工资的覆盖范围分为覆盖部门和非覆盖部门。在覆盖部门由于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导致一部分生产效率低的工人失业,这些失业工人将会有三种流向:一是继续留在覆盖部门寻找工作;二是流入非覆盖部门工作,导致非覆盖部门劳动供给增加,工资率下降;三是退出劳动力市场。失业工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将在一定程度降低覆盖部门和非覆盖部门就业和工资下降的压力。最低工资对就业的最终影响取决于覆盖部门和非覆盖部门劳动需求弹性、劳动供给弹性、最低工资的覆盖范围、最低工资的提高程度等因素,因此,最低工资对失业的影响并不确定,需要实证分析的进一步检验。

三、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理论的最新进展

如前所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出清工资,新的市场均衡水平就会降低,从而劳动力需求减少,使原本可以受益的低工资工人因此而失业,生活更为贫穷。这一传统观点长期以来占据着统治地位。但近年来另一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二章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就qk效应分析

些学者对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这引起发了经济学家对劳动力市场研究的兴趣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这方面的理论主要有效率工资模型、人力资本模型和搜寻理论模型。

(1)效率工资模型

Agenor和Aizenman(1999)提出该理论。由于厂商为防止雇员怠工而不得不付出较高的监督成本的客观存在,如果厂商支付工人高于市场均衡的工资水平就会促使工人尽职尽力,因为较高的工资和由于实施最低工资造成的大量失业将促使雇员更加勤奋地工作。在效率工资理论中引入最低工资将能产生有益影响,由最低工资造成的失业对于抑制整个经济中低工资工人的怠工将产生正面影响。由于最低工资造成了大量的失业,因怠工而被解雇的工人找工作将更加困难。怠工的减少意味着厂商能够减少效率工资的支付,但仍能够促使其雇员付出最佳的努力。而较低的效率工资反过来减少了与较高的效率工资相关的均衡失业水平,减少的失业数量将超过因最低工资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加的失业数量。因此,最低工资能够减少总失业水平。

(2)雇主垄断模型

当最低工资立法不完全覆盖整个劳动力市场时,对于被覆盖部门,最低工资提高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在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垄断性企业或串谋的几个寡头是市场上唯一的劳动力需求者,雇主可以直接影响工资。劳动力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因为没有机会得到其他雇主的雇佣。劳动力供给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且劳动边际成本曲线高于劳动供给曲线。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交点决定市场雇佣量,同时这一点所决定工资是最低工资的上限,供给曲线上相应点决定市场工资率。在此模型中,最低工资增加,同时雇佣量也增加,但最低工资不能过分增加超过上限,否则企业利润下降,就可能倒闭,最终导致工人失业。

(3)人力资本模型

Cubitt和Hargeraves(1996)提出人力资本模型,该模型假设最低工资对低生产率工人产生激励作用,为了提高生产率以获得更高工资,工人会接受教育和培训,这样就会提高人力资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4)搜寻理论模型

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学研究

第二章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就qk效应分析

Arcidiacono和Ahn(2004)提出搜寻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就业量由雇主和求职者结成配对的数量决定,最低工资提高会吸引更多的人寻找工作,因而求职人数大于雇主人数,导致更多的雇主和求职者配对成功,就业量并不因最低工资上升而减少。

(5)雇主对最低工资的反应模型

Fraja(1999)认为,由于最低工资提高,雇主会使工作条件更为恶劣。根据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由于工人对工作条件有不同的偏好,工作条件差的职位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才能吸引工人。在没有最低工资立法时,雇主为了使偏好良好工作条件的工人努力工作会支付其较高的工资;在实施了最低工资立法后,雇主通常不会立刻解雇工人,他有可能通过减少工人的福利、增加固定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来抵消最低工资提高带来的损失;另外,工会和雇主组织磋商和谈判来制定最低工资水平可能会使雇主更自觉遵守最低工资制度。Islam和Nazara(2000)对印尼工会和雇主组织进行了调查,发现1990年至1998年最低工资提高后没有对就业产生什么影响。

第三节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实证分析

1994m2004年的10年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值从204元上升到451元,农村非农劳动力数量从11964万人增加到19099万人,非农劳动力占总体乡村劳动力的比重也相应地增加了10多个百分点,从原来的26.8%增加到38.4%。这样,直观而言,农民工就业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呈现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但直观有可能出现偏差,其相关程度也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研究方法

国外关于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实证分析通常是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对就业与最低工资以及经济变量进行回归。国内目前有罗小兰(2007)、韩兆洲(2006)分别对上海市和深圳市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效应最出实证分析。

1987年Engle和Granger提出协整理论,即虽然一些经济变量的本身是非平稳的序列,但是它们的线性组合却有可能是平稳序列,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称为协整方程,它表明变量之间的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为短期内经济变量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0l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