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瑶悲剧原因初探

更新时间:2024-05-30 03: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长恨歌》中王琦瑶悲剧原因初探

作者:李慧敏

【内容要摘】:王安忆《长恨歌》的中的主人公王琦瑶自始至终是一个悲剧人物。本文从她的人生轨迹出发,逐步探讨其悲惨命运的深层原因,以显示出由于她自身性格的原因及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意识的渗透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最终导致她的无法挽回的失败命运,从而给世人以些许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王琦瑶;悲剧;性格;男权;社会环境

《长恨歌》是当代女作家王安忆的长篇言情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中主人公王琦瑶从开始到结尾就是一个悲剧人。她的悲剧人生使得这部小说增添了浓厚的悲剧。造成王琦瑶悲剧人生有多方面,她自身性格和价值观潜伏着长恨歌悲歌,时间与人的错位,她与四个男人情感纠葛,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意识的渗透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王安忆试图将上海40年飘摇变迁的历史浓缩在王琦瑶一个人的经历之中。

下面,本文将从王琦瑶自身的性格原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来探讨其悲剧的根源。

一、她的自身性格和价值观潜伏着长恨歌悲歌。

王琦瑶是上海弄堂里的典型女人。时势造英雄,性格决定命运,一个时代环境与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之大的,时代环境和性格必然决定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自身性格是故事的主角,虽然她的性格不是很突出,甚至是“性格扁平”。她坚强,美丽,虚荣,对精致生活情调充满热爱。王琦瑶和吴佩珍从好闺蜜变成了陌生人,这也是因为王琦瑶的虚荣心。书中有一句话说:○1“像王琦瑶这样知道自己长得漂亮的女孩,无论有多么老实,都免不了是作态的”。老实却免不了作态的王琦瑶便慢慢的疏远了吴佩珍。虚荣的王琦瑶和蒋丽莉成为知心朋友。她和很多人一样不听从命运的安排,对自己的梦想总是不符合实际的幻想,她追求上海繁华的生活。看到外面的世界如此美,她想追求一切,那时候河南发生水灾,上海筹募赈款的方式是选举上海小姐。“上海小姐”是摩登的代词,在这个地方没有人不崇拜摩登的。王琦瑶更不会例外,她想当选“上海小姐”的桂冠,可这是可能的吗?她还幻想着自己过爱丽丝公寓的生活,可爱丽丝公寓它在我们凡俗的世界是一个奇境感觉,离我们很近,却是相隔天涯海角,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在感情方面她无法抵抗各种诱惑。她总处在矛盾当中,是因为她没有正面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有时候是清醒的,有时候是迷茫的。

二、 时间与人的错位决定了她与四个男人的情感纠葛。她与各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贯穿其终生,她的悲剧也是通过这些男人凸显出来的。

(一)与李主任的悲剧初恋,源于她的性格缺陷。

王琦瑶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许多不切实的幻想,其中之一是追慕上海的繁华生活。王琦瑶投身于国民党李主任的怀抱,绝大部分是为了有一种物质依靠,能过上一种富足风光的生活。她靠美貌获得了作为“上海小姐”的殊荣,成为了李主任的情人,住进了她幻想的爱丽丝公寓。她是如此热爱繁华,对于爱丽丝公寓的一席窗帘、一卷地毯、一掬灯光,她都那么心醉神迷,愿意用她的身体,她的等待和青春去偿付。她不计较自己的名分,更不愿记住时光的流逝,只在孤寂的繁华中满足自己的虚荣享受和李主任的情欲。王琦瑶这样没有真爱的爱情,用自己的美貌换来的爱情真的可以长久吗?最终以悲剧告终。人生在于自己所做的选择。在她成为“上海小姐”后,她本来可以选择程先生的爱,但她去选择了另一条路——“金丝雀”。因此她与李主任悲剧初恋,源于她的性格缺陷。

正在花样年华之时,她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人到中年的李主任。一位貌美如花,一位有权有势,这样的结合避免不了一场交易。可能这场交易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但王琦瑶的虚荣还是为她换来了所谓“夫妻恩义”的雕花木盒。李主任成了她一生的错误。

(二)与康明逊的爱情悲剧,源于动荡的年代。

动荡的年代里,王琦瑶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捐出了李主任送给她的“爱丽丝”公寓,这时候的她想平平淡淡过完下半辈子。没想到富家子弟康明逊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人生。康明逊是二房所生的孩子,他是家里面唯一的男孩,也是家庭的正宗继承人。他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是个无业游民。两人相爱不久王琦瑶就怀孕了,王琦瑶不顾别人

的看法,别人的议论,坚决要和这位富家子弟在一起。康明逊是王琦瑶生命中第二个男人,这时候的她少了初恋时的那种冲动,对生活反而多了一些理智。

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康明逊在父亲的指引下去香港创业。王琦瑶没有跟他去香港,怀孕的她选择留在家里。为了自己的名声,她拿积蓄换了一段名正言顺的婚姻,对方是一个身患绝症的人,结婚照片上显示的是她那无奈的表情。在随后的几年里她依靠康明逊每月的接济养活着自己和女儿,当康明逊五十九岁死于三藩市的时候,他们之间的恩情就彻底断了。恐怕在这个○2“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多事之秋,留下的也只有○3“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对于一个孤苦伶仃的女人来说,这又是一次令人悲痛的分离。

爱一个人很难,放弃自己心爱的人更难。当爱情来临时是快乐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这种快乐也是要付出的,我们要学会去接受失望,伤痛和离别。我们如果说“等”是王琦瑶悲剧的始源,那么便是康明逊将她的长恨歌吟唱到了高潮。这段爱情像被下了诅咒,才开始就注定了无望。王琦瑶对他又是倾其所有,可事实证明的寡情与软弱,他承担不起这分责任。天下男儿皆薄情。只有王琦瑶自己承担这分责任,没有结婚就生育,独唱长恨歌。

(三)与程先生的姻缘悲剧,源于自然的变故。

程先生是学铁路方面的,可他真心喜欢的是照相。白天他在一家洋行做兼职,晚上就在家洗照片。他最喜欢照女性,因为他认为女性

是世界上最美的图画。现在,表面上看,程先生还是很摩登的,流分头,戴金丝眼镜。三件套的西装,皮鞋豁亮,英文很地道,好莱坞的明星如数家珍,可他那一颗已经不是摩登的心了。他二十六岁了也没有女朋友。在四十年代生活在上海弄堂里十八九岁王琦瑶,正是人生里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她长相美丽清秀,性格温婉,又懂得追逐潮流,打扮时尚得体,与相貌平平的闺蜜吴佩珍有着鲜明的对比。吴佩珍的丑突显了王琦瑶的美,两人在一块时,王琦瑶的优越感自然而然地增长着,她的虚荣心也在不知不觉地膨胀着,吴佩珍在小说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小说里面说吴佩珍为自己的长相丑感到自卑。可我觉得没有必要为自己的外貌感到自卑。有人说人无完人。而吴佩珍生活在家境比较好的环境中,有人疼爱她,个性豁朗单纯。她谦虚,对王琦瑶也崇拜。可是没想到的是她的谦虚使蒋丽莉的讨好都极大地膨胀了王琦瑶的虚荣心。在一次片场试镜失败后,王琦瑶的虚荣心与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她就开始疏远闺蜜吴佩珍,慢慢的成为陌生人,似乎是由于闺蜜的存在总在提醒琦瑶自己有段失败的经历,实际上是她自己的虚荣心作怪。直至后来,摄影师程先生为王琦瑶拍的相片被著名杂志《上海生活》刊登,那时候正在读中学的王琦瑶成了有名的“沪上淑媛”,王琦瑶觉得自己很美,她身边的人包括她的同学也在不断提醒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摄影师程先生喜欢上了王琦瑶,相纸上的影像由无到有,由浅至深,就像王琦瑶在向他走来,他竟感到心痛。程先生在蒋丽莉家进进出出,不由让她对程先生有了好感,可程先生喜欢的人是王琦瑶。王琦瑶又没有勇气喜欢他。三个人分成两派,

但是是一条心。从故事的刚刚开始,程先生就发现了王琦瑶的美,并和她一起同悲喜。他或许是最有耐心的一人,任凭王琦瑶做出怎样的选择,程先生的她都对她不离不弃,就在那个只谈吃的年代里,面对挺着一个大肚子的王琦瑶,程先生什么都没有追问,当起的一位做父亲的责任。对王琦瑶关心,照顾,疼爱。程先生是最适合王琦瑶的一个人,他可以给王琦瑶身份,爱情,可命运总是喜欢捉弄平凡俗子。王琦瑶对他只有感恩没有爱,或许只是因为程先生出现的时间不对吧。1968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把两人脆弱的感情交流打断了。程先生要的到云南的一个小镇支援边疆。留下王琦瑶母女两人,一去就是八年。缘分让他们再次相遇,可爱已淡了。程先生的脸上已经饱刻了岁月的风霜,从他满脸的皱纹和花白的头发就可以看出什么叫做“沧海桑田”。然而王琦瑶在经历了几次爱情变故后却显得风韵犹存,流露出一种妇人之美。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上帝对她有所偏爱,也并不意味着她的爱情悲剧有所好转。

相爱很容易,相守却很难。爱情很脆弱,动荡的社会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对某人的爱。如果真心相爱的两个人遇到这样的环境更能让两个人的爱更加坚固,经历过狂风暴雨的爱情才会长久。在错误的年代遇到自己自以为对的人。

(四)与老克蜡的畸形恋情,源于偶然的意外。

与她女儿同龄的老克蜡的出现却又让她已经绝望的感情上演了一次断点续传。老克蜡的出现让人感到意外,他与王琦瑶的爱恋更让人感到意外。对于王琦瑶来说这或许是人生的黄昏之恋,或许是人生

感情的最后一搏,也或许是不公平的年代对她的不公平的爱情待遇的一次报复,总之让人们在欣赏她与比她小得多的老克蜡缠绵悱恻时,难免有种在激情掩盖下的悲伤。对于老克蜡来说,这是一种忘年的畸形爱恋,他对王琦瑶的爱让人感到疑惑和猜测,或许是看上她的风韵犹存,或许是看上李主任留给她的一大笔遗产。然而这种畸形之恋正如程先生说的一样是早晚要出事的。老克蜡因参与黑市买卖受人欺骗遭到警方的通缉,在王琦瑶家避难时,因为与王的争执又将王误杀,最终获得无期徒刑。

王琦瑶与老克蜡的畸形之恋或许是她对人世的最后一丝留恋,是心死之间的时光返照,是王琦瑶最后的华影。老克蜡只是一个沉溺在过去时代的怀旧之人,当恍惚间他看到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影。 王琦瑶这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似乎都以悲剧结尾,她每次都满怀激情的憧憬她的爱情,可结局却一次比一次凄惨。和李主任在一起搭上了她的人生。

三、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意识的渗透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王安忆的长恨歌不仅仅是描述了一个女人的人生悲剧,同时也把握住了都市脉络,将人物的命运同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意识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生活在四十年代的王琦瑶是个典型的上海女孩,爱漂亮,会打扮,有点幻想和虚荣心,她美丽的容颜注定会给她带了不幸。 小说中王琦瑶成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上海解放时李主任遇难后,王琦瑶生活发生了变化,她成了普通的百姓。她与各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贯穿其终生。八十年代,天命之年的王琦瑶和自己的女儿的男

朋友发生冲突,最终因失手而死去。王琦瑶生活的每次重大变故,生命中每个男人的来去,都是和时代风云紧密相联,她的生活历程就是一部旧上海的兴衰史。环境改变人生,上海是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城市,这座城市被一种以男权为中心的潜在力量主宰,主宰着女人的命运。女人在以男权中心的社会里注定要处于从属和受伤的地位。李主任对王琦瑶的爱属于肉欲,为的是可以在王琦瑶那放松自己的身心,可他是自私的,没有为王琦瑶着想过她的前途和命运。王琦瑶被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意识的渗透着,她认为李主任可以给她一切的权利,自愿做他的情妇。她对自己一点都不负责任,让李主任毁了自己一生。最后因李主任送的雕花木盒而死。

从王琦瑶和康明逊之间的爱情可看出女性的价值不仅仅要受到男性的认定,还必须受到来自社会的价值认定,女性的幸福是维系在男性和以男性为中心的整个男权社会上。一次次的爱情失败都是王琦瑶独自顽强的忍受。不同的原因,留下的落寞让她一个人去承受。谁也帮不了她,只有她才能真正拯救自己。

小说借助王琦瑶与老克蜡的爱情悲剧,戳穿了当代上海都市怀旧梦的虚幻和幻灭。时代已经发展到了80年代,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社会进步发展,女性已经得到解放,女性拥有自由自主,可是王琦瑶的命运仍然是凄惨的,没有得到任何改观。最终王琦瑶因为金条被长脚谋杀,那盏摇曳不止的电灯,然后灭了,坠入黑暗。这样悲惨的结局本不应该属于如此天生丽质的王琦瑶,可是事实就是这样发生了。如果说情陷李主任是年轻时的少不更事和虚荣张狂,那么王绮瑶

应该从这段被诅咒的爱情中学得更真诚地面对感情和更踏实地迎接命运,但她没有。如果说 情迷康明逊是成年时的热情如火和浪漫至上,那么王绮瑶应该从这段被遗弃的爱情中学得更理性地看待感情和更成熟地选择人生,但她也没有。如果说情动老克蜡是中年时的义无反顾和飞蛾扑火,那么王绮瑶应该从这段被戏弄的爱情中学会 更优雅地使用感情和更耐心地体验生活。直到这一次,她才领悟了命运的意义。时代不断发展,王琦瑶随着时间的发展也经历着一次一次的感情,但是没有一次感情让她感受到了想要的生活,时代是在不断发展,可是王琦瑶一个女性的悲惨命运并没有得到改善,一个人的命运与时代和个人的性格有着极大的联系。王琦瑶的身上体现出极强的悲剧性。对于王琦瑶的悲剧根源是她从来没有真正好好把握自己的命运,她生活的时代,生活的环境欺骗了她,赋予了她虚荣不甘寂寞的性格,这一切都导致了王琦瑶走向生命悲剧的终结。

注释:

①王安忆《长恨歌》,南海出版出版,2003年8月 ②卢中南:白居易的《长恨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1日 ③卢中南:白居易的《长恨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1日

参考文献:

①王安忆:长恨歌.[M]作家出版社.2000(5)第五版. ②王玉屏:《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悲剧的深层审美意蕴》[N]广西师范大学 学报.2009(4)第 45 卷第 2 期.

③周繁花.长恨歌不仅仅是红颜薄命——王安忆小说 《长恨歌》 的悲剧意识.[N]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4). ④作者:刘福珍;蔡勤;论王安忆小说《长恨歌》的悲剧成因,文学评论 (2007年01期) ⑤周繁花:《长恨歌不仅仅是红颜薄命》[N].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4)第 26 卷第四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2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