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六处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更新时间:2024-05-30 03: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六处

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2012/B/0)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六处

2012年11月

0

编 审 人 员

主 编:王万杰 押朝伍

副 主 编:张晓辉 张永忠 李 功 郭文志 编审人员:(以预案文本为序) 《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牛超群、李 恒、党建普《食物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李 东、周金友、贾斌璐《交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刘义春、余 慧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刘义春、高廷甫、葛清品《高处坠落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王飞驰、张永平 《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王飞驰、张永平 《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高廷甫、葛清品 《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高廷甫、葛清品

1

修订说明

为加强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六处安全生产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对事故、灾害的应变和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更新情况,结合工程处机构更新、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等实际状况,由工程处调度室牵头,组织相关科室特对2009年版本《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六处安全生产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案》进行修订。编制完成了《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六处安全生产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2012/B/0)》(以下简称《预案》)。工程处《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相关附录构成。

为确保预案修订工作质量,编制小组组织参加修订工作的人员学习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应急预案评审导则》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全面分析工程处存在的危险因素,对工程处本部及下属单位所处的地理环境、位置、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并根据存在的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评估,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针对危险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了相关的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了应急预案救援体系。在此期间,充分征求了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对意见及时采纳。同时,认真分析总结了2011年预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

希望通过对此《预案》的贯彻、学习、培训和演练,能够进一步提升工程处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意识,增强抗灾能力,为实现工程处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

目 录 一、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1总则 ................................................................................................................................................... 6

1.1 编制目的 ................................................................................................................................ 6 1.2 编制依据 ................................................................................................................................ 6 1.3适用范围 ............................................................................................................................... 10 1.4应急救援体系 ....................................................................................................................... 10 1.5应急工作原则 ....................................................................................................................... 12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 12

2.1工程处概况 ........................................................................................................................... 12 2.2应急资源及应急能力 ........................................................................................................... 13 2.3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 14 2.4安全生产事故及突发事件诱因分析 ................................................................................... 16 3组织机构及职责............................................................................................................................. 17

3.1领导机构 ............................................................................................................................... 17 3.2应急工作机构 ....................................................................................................................... 18 3.3职责 ....................................................................................................................................... 19 4预防与预警 ..................................................................................................................................... 25

4.1危险源监控 ........................................................................................................................... 25 4.2预警行动 ............................................................................................................................... 28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 29 5应急响应 ......................................................................................................................................... 32

5.1响应分级 ............................................................................................................................... 32 5.2响应程序 .............................................................................................................................. .32 5.3应急结束 ............................................................................................................................... 35 6信息发布 ......................................................................................................................................... 37 7后期处置 ......................................................................................................................................... 37 8保障措施 ......................................................................................................................................... 37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 37 8.2应急队伍保障 ....................................................................................................................... 38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 38

3

8.4经费保障 ............................................................................................................................... 39 8.5交通运输保障 ....................................................................................................................... 39 8.6治安保障 ............................................................................................................................... 39 8.7医疗保障 ............................................................................................................................... 39 8.8后勤保障 ............................................................................................................................... 40 8.9救援队员的安全防护 ........................................................................................................... 40 9培训和演练 ..................................................................................................................................... 40

9.1培训 ....................................................................................................................................... 40 9.2演练 ...................................................................................................................................... .41 10奖惩 ............................................................................................................................................... 42

10.1奖励 ..................................................................................................................................... 42 10.2处罚 ..................................................................................................................................... 42 11附则 .............................................................................................................................................. .42

11.1术语和定义 ......................................................................................................................... 42 11.2应急预案备案 ..................................................................................................................... 43 11.3维护和更新 ......................................................................................................................... 43 11.4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 44 11.5其他规定 ............................................................................................................................. 44 11.6制定与解释 ......................................................................................................................... 44 11.7应急预案实施 ..................................................................................................................... 44

二、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1多人食物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45 1.1多人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60 2交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68 2.1基层项目部通勤车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84 3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94 3.1第一项目部办公室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 115 3.2电气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118 4高处坠落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128 4.1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143

4

5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146 5.1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161 6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164 6.1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179 7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 185 7.1起重机械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200 附录一:工程处地理位置示意图 .......................................................................................... 205 附录二:救援装备物资储备表 .............................................................................................. 206 附录三: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六处组织机构图 ...................................................................... 208 附录四: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及基层单位领导联络电话 .................................................. 209 附录五:应急救援队伍人员 .................................................................................................. 213 附录六:事故应急救援信息上报情况表 .............................................................................. 215 附录七:工程处通勤车线路图 .............................................................................................. 216 附录八:工程处火灾事故安全疏散图 .................................................................................. 218

5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六处

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一、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六处”(以下简称工程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对重大事故、灾害的应变和控制能力,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有效,救人优先”的方针和“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规范工程处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控制、减轻、消除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提高对安全事故、灾害的应变和控制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保护员工人身和工程处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关于切实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平【2009】236号)精神,结合工程处实际,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集团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特制定《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六处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002-06-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8-30];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 [1992-11-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 [2004-08-2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6号 [2011-04-2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

(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7号 [2011-04-22];

(8)《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九

6

号 [2009-02-2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2001-10-2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 [1997-08-29]等。 1.2.2法规和国家部门规章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2)《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3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6)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25号);

(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

(8)《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 (9)《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7/04/13);

(10)《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警工作机制的通知》(安监总应急〔2009〕105号);

(11)《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国务院应急办函〔2009〕62号); (1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14)《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44号)。 1.2.3标准

(1)工程处生产中使用的安全标准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2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标准》JGJ120-99

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施工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1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

《建筑施工大模板技术规程》JGJ47-2003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 《塔式起重机安全技术规程》GB5144-2006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189—2010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2010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189-2009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2007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 《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2008 (2)职业健康标准

《安全带》GB6095-2009 《安全帽》GB2811-2007

《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GB2811-2007 《电绝缘鞋通用技术条件》GB12011-2000 《焊接眼面防护具》GB/T3609.1-1994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T11651-1989

8

《安全标志》GB2894-2008 《安全电压》GB3805-83 《火灾分类》GB/T4968-2008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 《灭火器的维修与报废》GA95-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T15236-1994 《高处作业分级》GBZ2.1-2007

《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GB12602-2009 《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GB15052-94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1.2.4河南省应急管理相关法规

(1)《河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12号);

(2)《关于印发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豫安委【2009】15号);

(3)《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豫安委办【2009】41号);

(4)《河南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豫安监管应急【2009】184号);

(5)《关于认真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07】67号); (6)《转发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7】117号)等。

(7)《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豫政【2012】55号)等。

1.2.5集团应急管理相关文件规定

(1)《关于切实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平〔2009〕236号); (2)《中平能化集团关于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中平〔2009〕428号);

(3)《关于加强应急避险培训与演练的通知》(中平〔2010〕442号); (4)《集团2011年6月份安全办公会议纪要》(中平会纪〔2011〕95号); (5)《中平能化集团关于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平〔2011〕128

9

有低压配电室。电气火灾(包括电源短路、用电超负荷、雷电等)、机械摩擦、物体撞击、违章使用明火作业、违章吸烟等都有引发火灾的可能,将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会引起爆炸。工程处及基层单位可能发生火灾的主要危险源点有:机关办公楼(会议室、文印室、档案室、配电室),机关老办公楼(会议室、图书室、档案室、配电室),安装项目部厂区、工程处职工宿舍、正在施工中的土建、安装工地。工程处重点防范部位:机关新办公楼、机关老办公楼、安装项目部厂区、工程处变电所。

(4)高处坠落

在工程处土建、安装工程施工作业分部分项工程中脚手架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砼工程、起重吊装工程、砖砌体工程、粉刷工程,存在较多高处作业。在高处作业时,洞口、作业平台四周缺少防护设施或防护设施有缺陷,下方没有架设安全护网,高处作业人员没有系安全带、违章作业等,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工程处防范重点部位:正在进行施工的土建、安装工程工地。

(5)坍塌事故

主要存在于工程处土建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坍塌事故是指土建工程基坑(槽)坍塌、边坡坍塌、基础桩壁坍塌、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及施工现场临时建筑(包括施工围墙)倒塌等。发生事故会造成较多的人员伤亡及较大的财产损失。工程处防范重点部位:正在进行施工的土建工程工地。

(6)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是电流通过人体或带电体与人体间发生放电而引起人体的病理、生理效应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此类事故主要存在于工程处土建、安装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业过程中的设备需要使用临时电源或固定电源,电源电压大于日常生活用电电压(220V)。由于施工人员的不规范作业或设备本身存在故障,较容易发生人员触电事故。轻则造成人员受伤、生产停滞,重则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及较大的财产损失。工程处防范重点部位:工程处变电所,正在进行施工的土建、安装工程工地。

(7)特种设备

具体到工程处层面,我处的特种设备主要是指起重机械(吊车、塔吊)。工程处在从事土建、安装工程生产活动中,经常使用吊车和塔吊进行作业,主要用于施工过程中设备组件和建筑施工用材料的吊装、运送,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常见起重危害包括钢丝绳断裂伤人、脱钩伤害、移动吊物撞人、倾翻、提升过卷事故等,发生事故会造成一人或多人伤亡及机械的损坏乃至报废。工程处防范重点部位:正在进行施工的土建、安装工程工地。

15

2.4安全生产事故及突发事件诱因分析 2.4.1 物的不安全状态

(1)固有风险的客观存在(例如,恶劣天气、采空区沉降、地下水源水体、疫情病毒等)。 (2)设备或装置无防护罩、无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 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电气绝缘不良等。

(3)防护不当。主要包括:防护设备缺失或装置安装位置不当(或调整不当)。 (4)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5)设计不当,生产工艺、生产顺序、工程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 (6)强度不够(包括机械强度、绝缘强度、牵引钢丝绳强度等)。 (7)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 (8)检修、维修、调整等项工作不符合相关标准、措施的规定。 2.4.2 人的不安全行为

(1)管理人员违章指挥。

(2)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冒险蛮干,错误操作,忽视警告,忽视安全等。

(3)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设备。 (4)开动、关停机器时未发出信号。

(5)电气开关未闭锁,造成意外启动、通电或泄漏等。 (6)违章操作机械设备。 (7)酒后上岗或酒后作业。

(8)擅自检修、调整造成安全装置,使其失效或失灵。 (9)擅自拆除安全装置(或堵塞安全装置,使其失去作用)。 (10)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或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11)应检修、保养不当导致安全设备停运(主要供电、变电设备等)。 (12)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冒险接近漏料处。

(13)在严禁烟火的场所使用明火作业,对机械摩擦、机械撞击等火源控制不当。 (14)违章进入非工作场所、非行人通道。 (15)未及时瞭望或仔细观察。

(16)攀、坐在不安全的位置(如平台护栏等处)。

(17)机器在运转状态下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8)工作时精力不集中。

(19)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6

(20)不安全装束。包括在有旋转零部件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等。

(21)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时违章操作。

(22)安全技术培训不到位,职工安全技术素质低,不会操作(或者操作不熟练)、不懂操作规程、不懂操作标准。

(23)劳动用工制度的多样性,使职工思想活跃。 (24)加班加点,工作量过大,负荷超限,疲劳作业。

(25)心理或情绪异常(如新婚前后、探亲前后、经济困难、家务繁杂等。)导致思想活跃和精神紧张。

(26)健康状况异常(例如本身患有癫痫病、高血压、心脑病等疾病;或临时患病等)。 (27)识别能力不正常(如高度近视、色盲、听力不正常等)。 (28)不良的卫生、饮食习惯。

(29)食品(半成品、原料等)采购不规范;加工、制作、销售、贮存等环节操作不规范。

2.4.3 管理缺陷

(1)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放松安全现场管理。 (2)规章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3)无措施施工或安全技术措施有漏洞。

(4)安全技术措施贯彻不力、监督检查不力导致执行不严和落实不到位。 (5)生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不足,管理不到位。 (6)安全投入不足。

(7)技术管理、工程管理落后等。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领导机构

为了加强对全工程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工程处抢险救灾工作。基层单位也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成立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单位的应急管理最高决策机构。工程处具体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情况见下图:

17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六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图

抢险组 指挥长: 工程处处长

副指挥长: 工程处党委副书记、工程处副处长、工程处总会计师

成 员: 工程处处长助理、生产副总工程师、副总经济师、调度室主任、办公室主任、

工程科科长、机电科科长、安检科科长、经营科科长、财务科科长、劳资科科长、纪委(监察科)科长、宣教科科长、工会副主席、保卫科科长、供应站站长、租赁站站长、生活服务部经理、劳动服务公司经理及各项目部行政负责人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七个专业组,办公地点设在处调度室 联系电话(传真):0375-2797613 0375-2797599 办公室主任:调度室主任(兼) 联系电话:2797611 办公室副主任:安检科科长(兼) 联系电话:2797618 3.2应急工作机构

为了确保应急救援工作及时高效,根据国家应急管理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结合工程处实际,设置7个应急救援工作专业小组。分别为抢险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交通保障组、保卫警戒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

(1)抢险组: 组长:生产副总工程师

成员:调度室主任、工程科科长、安检科科长、事故单位负责人、抢险救援队队员 (2)医疗救护组: 组长:处职工医院院长

18

应急救援指挥部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医疗救护组 后勤保障组 交通保障组 保卫警戒组 善后处理组 事故调查组

成员:处职工医院全体医生、护士 (3)后勤保障组: 组长:副总经济师

成员:经营科、财务科、劳资科、供应站、生活服务部负责人 (4)交通保障组: 组长:工程处党委副书记

成员:设备租赁站站长、书记,办公室主任、副主任 (5)保卫警戒组: 组长:保卫科科长 成员:保卫科全体成员 (6)善后处理组 组长:总会计师

成员:劳资科科长、财务科科长、工会副主席 (7)事故调查组: 组长:安全副处长

成员:工程处处长助理、生产副总工程师、安全副总工程师、安检、工程、机电科、纪委等部门负责人 3.3职责

3.3.1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

日常管理职责

(1)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长对工程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副指挥长对应急救援工作负技术责任、对分管业务的安全工作负责;

(2)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和安全生产碰头会,研究解决工程处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3)坚持日常安全检查,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查出的隐患问题,责成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4)工程处职能科室每月对管辖业务安全重大隐患进行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危害建立台帐、落实责任、督促整改;

(5)负责制订工程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导督促相关部室制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专项预案及现场处置措施;

(6)督促各科室、基层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工程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19

3.3.12事故调查组职责

日常管理职责

(1)学习和熟悉本《预案》相关要求。

(2)学习并掌握国家、行业对事故、事件等级划分标注。

(3)学习并掌握国家、行业对事故、事件追查、分析、认定的程序。 应急状态下职责

(1)负责事故、事件现场勘查。

(2)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事件进行追查、分析。 (3)对事故、事件的性质做出认定。 (4)统计事故、事件的损失。

(5)提出对事故、事件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6)制定事故、事件的预防措施。

(7)依照应急救援指挥部规定,限期提交事故、事件追查报告。 (8)协助和配合上级机关对事故、事件的勘查、追查分析等工作。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根据工程处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六处的八项主要危险源为:(1)食物中毒(2)交通事故(3)可燃物火灾(4)电气火灾(5)高处坠落(6)坍塌事故(7)触电事故(8)特种设备。危险源的控制分为两级,即:工程处级、现场级。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分别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组织落实。并针对危险源一旦失控可能造成的事故、事件,分别制定相应的重大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4.1.1危险源监控方式、方法

对各种危险源利用科技、管理手段进行监视监控

(1)食堂及食物:人员监控,生活服务部经理组织食堂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每月不少于4次),主要针对食品、蔬菜、肉类、蛋类的采购、储存地点加工过程、销售等环节。

(2)通勤车:定期到专业车辆维修部门进行车辆技术性能测试;出车前进行车辆性能检查测试,确认无故障方可出车。

(3)易发生火灾区域:在工程处办公楼重点放火部位采用电视监控,老办公楼、职工宿舍、三个安装项目部厂区设专人巡查等方式进行监控。各个施工中工地要配备足量的灭火用品(消防器、消防水池、沙箱等),消防器材进行统一管理,发现过期或报废的情况要立即

25

更换。加强领导干部下现场制度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容易发生高处坠落、坍塌、触电事故的施工现场: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尤其是安全副经理、安全员要切实负起责任,定期进行工地现场巡查。项目部经理或书记每周至少组织一次管理人员对项目部所属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查,并如实填写隐患排查记录。若工地较多或距离较远不能按期巡查时,现场需要配置专职的安全员,落实安全巡查制度。从管理上入手,杜绝事故的发生。

(5)特种设备:机电科负责定期到专业设备维护部门或邀请维护及检测部门人员到场进行检查、维护和维修。塔吊使用前由机电科负责组织对其性能检查测试,确认完好方可投入使用。

4.1.3预防性措施

安全生产防范措施本着“从源头抓起,关口前移”的指导思想,以“防范胜于救灾,平时警惕严防”为方针,做到事故苗头早发现、早预防、早消除。 4.1.3.1技术性预防措施

(1)加强重大灾害事故防控管理。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组织审批重点部位、岗位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及安全技术措施。

(2)加强“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管理。不断扩大和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

(3)组织编制工程处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并依照计划实施演练,定期进行修订和补充。

(4)对工程处业务科室明确其职责范围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强化管理、监督、培训,并严格检查考核。

(5)严格现场安全技术管理。存在较大危险的作业,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或办理作业票证,并由各级安全技术负责人和管理部门审批,依照已经明确的管理职能和职责权限履行审查批准程序。

(6)全面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7)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职工安全操作技能。

(8)加强设备状况动态管理。设备的使用、检修、维护、更新、改造、测试、监视、检验、管理等环节完善制度,有章可循和有章必循;所有人员必须按章操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合格证,持证上岗;安全生产特殊作业场所(岗位、部位)的规定警示标识必须齐全、醒目;设备必须达到完好标准;所有安全保护装置、保护设施必须齐全、灵敏可靠、按章使用。

26

4.1.3.2 管理性预防措施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强化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落实好安全监督检查,严格领导区域包干、跟班,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3、各单位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指导生产作业;

4、各单位应及时对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安全管理上的缺陷及时排查整改,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5、严格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日到工作现场巡回检查,防范排查,定期上报各项安全资料;

6、重点岗位、重大危险源点建立干部巡查制度,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7、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

根据集团在2011年下发的《中平能化集团关于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平〔2011〕128号),对危险源(包括隐患,下同)的排查整改做出了明确规定。

(1)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按照危险源整改难易程度,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其中: A级由业务板块(专业化公司、事业部)和集团帮助组织整改; B级由工程处组织整改; C级由工程处各战线组织整改; D级由项目部组织整改; E级由现场班组组织整改。

按照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分为重大危险源、较大危险源、一般危险源。按照危险源的种类分为电气、运输、设备、消防、安全管理和其他危险源。 (2)危险源排查整改责任

1)工程处是危险源排查整改的主体。工程处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危险源排查整改工作全面负责。

2)各分管副职对分管范围内的危险源排查整改负责。

3)项目部经理、副经理、班组长对本工作区域内的危险源排查整改负责。 4)工程处业务保安部门对本业务范围内的危险源排查整改负责。 5)安全生产“八条线”部门对本业务范围内的危险源排查整改负责。 6)安检科对危险源排查整改工作负监督检查责任。

27

(3)危险源排查整改周期

班组实行班排查,项目部实行日排查,战线实行旬排查,工程处实行月排查。 (4)危险源排查整改的程序和方法

危险源的排查整改工作可实行四级管理,即班组、项目部、单位战线、工程处。 1)班组主要排查整改生产作业现场的危险源;

2)项目部主要排查整改本项目部作业区域内的危险源; 3)单位战线主要排查整改生产系统、区域的危险源; 4)工程处主要排查整改重大、较大危险源;

5)重大危险源实行“一案一档”管理,由安监科负责,保存期至少10年。 (5)危险源排查整改情况的上报

1)属于E级危险源由班组负责现场立即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上报项目部。

2)属于D级危险源由项目部负责及时组织整改,整改报告经项目部负责人签字后报工程处安检科。

3)属于C级危险源由单位战线及时组织整改,整改报告经战线负责人签字后报工程处安检科。

4)属于B级危险源由工程处及时组织整改,整改报告经工程处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应及时上报建工集团业务保安部门和集团安监部门。 4.2预警行动

4.2.1预警的条件、级别 1、预警条件

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关于事故等级划分规定和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4月13日颁发)突发事件等级的规定,工程处明确预警条件为:事故和事件征兆已经十分明显。其发现单位首先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灾害种类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做出初步预判,并将预判结果及时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发现单位上报的征兆预判情况召集相关人员进行综合分析,进行相应处理,并将相关决策信息及时通报和下达。 2、预警级别

工程处明确预警级别分为两级:现场级预警(工程处下属基层单位发出的预警);工程处级预警。

28

级别 现场级 工程处级 危险程度 危险的 破坏性的 可能导致的后果 已有预兆、预见性的,有可能造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启动现场级预警。 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启动工程处预警。 4.2.2预警方式、方法

(1)方式、方法。

1)方式:固定电话、手机汇报和预警。 2)方法

现场级预警:在积极开展现场自救的同时,向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调度室)汇报。

工程处级预警:在组织开展自救行动的同时,通知事故威胁区域非救援人员疏散;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和各应急救援专业组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同时向集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集团总调度室)、安监局、建工集团汇报。 4.2.3预警程序

1、现场级预警

险情预兆或险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立即向本单位值班领导和主要领导报告,启动现场级预警,并立即把相关情况汇报给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2、工程处级预警

(1)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基层应急报告后,立即汇报给值班领导和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长;

(2)指挥长下达启动工程处级预警的命令; (3)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出预警信息;

(4)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随时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做好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工作准备;

(5)指挥长确认符合启动预案的条件后,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命令。 4.2.4 预警措施

当灾害和事故征兆出现后,立即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 报警与通讯联络

(1)内部联系电话:

29

工程处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设置在调度室,电话号码:2797599、2797613。 工程处内部联系方式见附录四 (2)外部联系电话:

集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总调度室)报警电话:2724146;建工集团调度室电话:2797917

火警电话:119;医疗救护电话:120;公安报警电话:110;集团总医院电话:2727120 (3)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建立并保持相关单位、人员和上级医疗、卫生、公安、消防部门的联系方式。 4.3.2信息报告流程

(1)信息报告

事故征兆出现后,第一发现者迅速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调度室),本单位值班领导报警;报告内容要简明扼要,将事故征兆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性质讲清楚。事故征兆发生单位值班领导接报警电话后迅速启动现场级应急响应程序,开展自救行动,并及时向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通报自救情况。

(2)信息传递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长和工程处值班领导汇报情况,由指挥长(指挥长不在时,由指挥长授权值班领导)决定是否启动工程处级预警。若需要启动工程处级预警,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出工程处级预警信息。指挥长确认预警的条件符合之后,下达应急预案启动的命令,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

(3)信息上报

启动工程处级应急预案后,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要尽快了解清楚事故或事故征兆的基本情况,应急指挥部要在30分钟内向集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总调度室)汇报。事故或事故征兆汇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事故或事故征兆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现场情况; 2)事故或事故征兆类型及简要经过; 3)影响范围;

4)如果事故已经发生,事故造成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 6)应急预案的启动情况;

7)已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和进展情况; 8)其它应报告的情况。

30

4.3.3信息报告流程图

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流程图

工程处值班领导 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部办公室(调度室) 指挥部成员 各专业组 集团总调度室

4.3.4应急信息报告的要求

(1)时限要求

1)工程处下属基层单位应在事故、事件发生后立即将应急信息上报。

2)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在事故、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不允许超过30分钟)内将应急信息上报集团应急救援指挥部。

3)工程处下属基层单位应将应急救援过程的相关信息随时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工程处应急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将应急救援过程的相关信息随时上报集团应急救援指挥部。

4)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对集团应急救援指挥部、工程处应急救援正副指挥长的应急指示、命令应及时传递,不得延误。

(2)应急信息记录和记载要求

1)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接收下属基层单位电话应急信息时,应做出笔录,同时实施电话录音。

2)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明确记录下属基层单位应急信息报告人的姓名、职务、报告时间等。

事故单位 (现场第一发现人) 31

3)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向集团和上级主管部门电话报告应急信息后,应记录接收信息人员的姓名、职务和报告时间。

4)应急救援指挥部接收上级电话应急指示、命令时,在完整记录内容后,应记录指示、命令发布人的姓名、职务和发布时间。

详表见附录六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5.1.1事故分级

工程处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4月13日颁发)的规定,结合工程处实际将事故或事件分为两级,即:现场级响应、工程处级响应。

事故等级 轻微事故、事件 事故、事件 事故、事件程度 造成轻伤事故、事件,出现财产损失。 造成轻伤两人(含两人)以上、重伤或死亡一人(含一人)以上、财产损失5000元以上。 响应级别 现场级响应 工程处级响应 5.2 响应程序

工程处应急救援预案按照自下而上逐级启动的程序实施运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单位首先启动现场级应急预案。 5.2.1应急指挥

(1)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应急报警信息后,立即开始履行应急救援指挥职能。 (2)应急救援指挥长自接到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报警的报告后,立即开始履行总指挥的职能。

(3)应急救援副指挥长、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自接到应急信息传递后,立即开始履行各自的应急职责。

(4)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实时进行传达指挥长、副指挥长的应急指示和应急命令。 (5)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实时注意接收上级主管部门的应急指示和应急命令,及时上情下达,不得贻误。

(6)应急救援指挥长应及时平衡、解决应急救援过程遇到的问题和争议。 5.2.2应急行动

32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调度室)立即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和有关部门、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在进一步核实事故灾害性质、发生地点、涉及范围、受害人员分布,根据不同事故类型、救灾的人力和物力以及现场自救开展情况,确定营救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救援计划。所有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人员,都要绝对服从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行动的基本原则是:抓紧时间、尽快集结、精密组织、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分工负责、各负其职、全力以赴。 5.2.2.1抢险组应急行动

全面负责现场的应急抢险和营救,根据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和《专项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实施抢救行动。其主要应急行动包括:

(1)负责完成现场侦查任务,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现场情况; (2)制定并组织实施现场抢险救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3)负责完成搜寻、抢救遇险被困人员;

(4)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事故进一步扩大,控制次生、衍生事故发生; (5)与外部应急救援队伍密切合作;

(6)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现场应急救援信息,请示相关事宜;完成应急救援指挥部安排的工作。

5.2.2.2医疗救护组应急行动

(1)组织救援医护人员的迅速到达指定位置集结待命; (2)负责事故现场遇险人员救护措施和抢险救灾方案的制订; (3)对受伤、中毒人员进行现场救护,护送危重伤员到医院抢救;

(4)负责协调医疗救护联动部门和有关单位作好对事故伤亡人员的现场救护工作,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护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5.2.2.3后勤保障组应急行动

(1)根据应急指挥部命令,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

(2)根据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做好抢险救援所用物资协调、调运工作。 (3)一旦发现应急救援物资不能满足应急现场需求时,及时申请扩大应急。 5.2.2.4交通保障组应急行动

(1)停止一切与应急救援无关的车辆供应,立即调配所有车辆投入应急救援工作。 (2)发现车辆不能满足应急需求时,及时进行扩大应急申请。 5.2.2.5保卫警戒组应急行动

33

(1)接警后,立即组织和调动应急救援保卫队伍赶赴应急现场。

(2)按照应急指挥部的命令,负责事故、事件应急救援现场警戒线的划定并实施警戒。 (3)负责事故、事件现场的保护。 (4)负责对嫌疑人员实施监控。

(5)对应急救援指挥部等要害地点设置专人警戒,维持事故、事件区域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进入,严禁闲杂人员在应急救援现场逗留、围观。

(6)对事故现场周围的交通秩序进行维护,确保应急救援车辆畅通。 5.2.2.6善后处理组应急行动

(1)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部命令在指定地点集合。

(2)负责应急救援善后相关事宜的处置,对受伤人员家属接待、安置和后勤服务。 (3)对伤亡人员或其家属进行安抚,依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补偿、赔偿。 5.2.2.7事故调查组应急行动

(1)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在指定地点集合。 (2)了解事故基本情况。

(3)在不影响应急救援的前提下对事故、事件进行现场勘查。

(4)掌握事故所有涉及的单位和人员,为事故的下一步追查、分析做好相关工作。 (5)统计事故损失和应急救援物资消耗。

(6)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示,实施对事故的追查程序。 5.2.3资源调配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利用本单位的救护队伍、医疗机构、物资、设备和场地。当本单位的抢险救援资源不能满足需要时,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向集团汇报,请求支援,并向周边社会应急救援组织和机构求援,确保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5.2.4应急避险

1、发生事故后,工程处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电话通知或派专人通知撤离、疏散、受威胁区域的人员撤退到安全地点,进行紧急避险。

2、事故区域现场负责人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按照本单位避灾路线撤出危险区域。 3、救援人员首先做好自身安全防护,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4、人员自危险、威胁区域转移至安全地点后,迅速清点核对人数,确保所有人员安全脱离险区。

5、现场应急避险情况随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有关记录。

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2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