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C管桩作业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3-10-24 21: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PHC管桩施工技术措施

一、 总则

1.1编写说明

本施工措施,是根据管桩的施工特点,并结合本工程的施工情况而编制的,主要以指导工程技术为出发点,以“应用、实用”为主旨,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认真履行施工合同为指导思想。 1.2内容提要

作业指导书内容提要:本书共分八部分,第一部分为编写说明,第二部分为工程概况,第三部分为编写依据,第四部分为施工部署,第五部分为PHC管桩施工,第六部分为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及劳动力配备,第七部分为质量目标及质量技术保证措施,第八部分为安全生产、渡汛措施。 1.3编制依据

1.3.1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周围地形等分布情况; 1.3.2工程桩位设计平面布置图; 1.3.3相关施工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建设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1-98)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

《港口工程预应力砼大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61-97)

PHC管桩施工技术措施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

二、 工程概况

2.1概述

瑞安市城市防洪堤三期Ⅰ标段工程,总长为436米,桩号为0+000~0+436m,防洪堤结构型式为高桩承台式,内侧为护壁式挡土墙,外侧部分为混凝土排架结构,其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和PHC管桩。其中,C12~C28线排架柱采用¢800PHC管桩,桩顶高程3.70m。

主要工程量:Φ800PHC管桩分为两种桩型,PHC-AB800(110)-15-15-15m,PHC-AB800(110)-18-15-15m,总工程量8652m。 2.2工程地质条件

2.2.1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场地处于飞云江下游段,为强潮河口,河口潮差大,潮流作用强。受东海的前进潮影响,日潮汐二涨二落,为不正规半日潮,年内潮差变幅不大,多年平均潮差为4.37m(最大为6.51m)。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揭示的地下水主要为岸边陆域赋存于1层土中的浅层水和局部赋存于5层土的中微承压水。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与地表径流,水量贫乏。地下水位变化受季节气候及地表径流影响较大,地下水和地表水体水力联系密切。根据陆域钻孔中揭示的地下水水位实测结果,勘探期间,浅部潜水为深埋为1.24~0.79m。

2.2.2地基土的地质特性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显示,该区域场地埋深46.10m以上揭示的地基岩土划分

PHC管桩施工技术措施

为12个层次,场地分布的地基土以滨海相~河口相静水、水流缓慢环境沉积的软弱淤泥、淤泥质土,可塑状粘土为主,山前地带分布有河口冲积相沉积的碎石土。西山、红旗闸山前地带基岩深藏较浅,层面变化较大,其余地段土层层位基本稳定。施工区域地层分布如下:

1-0层,杂填土,松散,层厚8.10~0.60m。结构松散,成分杂,由粘性土、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杂而成。分布于陆域,力学性质极差。

1-1层,灰黄色粘土,可塑,仅在13号孔揭示,无层理,含氧化斑,质均。中压缩性,力学性质尚好,分布于陆域老建筑区。

2-1层,黄灰色淤泥,流塑。顶板标高0.19~-10.55m,层厚12.10~1.95m。无层理,极易流塑,含有机质,均匀性偏差,夹粉细沙团。高压缩性,力学性质极差。

2-1’层,黄灰色细沙夹淤泥,松散~稍密。顶板标高-3.29~-13.17m,层厚6.60~0.80m。无层理,极松散,以中细沙为主,夹不均匀淤泥团,薄层,力学性质差,呈透镜体状分布于2-1层土中,分布位置、厚度变化较大。

2-2层,青灰、兰灰色淤泥,流塑,顶板标高-2.17~-15.27m,层厚23.75~2.05m。无层理,局部发育鳞片状(片径3~5mm),含少量贝壳及其碎屑。高压缩性,力学性质偏差,场地内分布稳定。

3层,灰色粘土。流塑~软塑,顶板标高-16.06~-32.46m,层厚12.20~3.40m。鳞片状为主,含少量贝壳碎屑,局部为淤泥质粘土,上部性质普遍偏差,以淤泥质粘土为主。高压缩性,力学性质偏差,场地内基本分布稳定。

4-1层,灰黄色粘土。可塑,顶板标高-17.46~-31.50m,层厚9.30~3.10m。色调不均,无层理,含氧化斑,偶含腐植物,分布于堤线中段,中压缩性,力学性质较好。

PHC管桩施工技术措施

4-2层,灰兰色粘土,可塑,顶板标高-26.13~-37.50m,层厚14.45~8.60m。无层理(局部略具似鳞片状),含少量氧化斑,偶含腐植物,质均,中压缩性,力学性质较好。分布于堤线中段,层位较稳定。

4-3层,灰黄、褐黄色粉质粘土,可塑,顶板标高-28.01~-44.47m,本次勘察位揭穿。色调均匀性略差,无层理,含氧化渲染斑,偶见植物残体。中压缩性,力学性质较好。局部分布稳定,层位相对稳定,是本次PHC管桩的主要持力层。

5层,灰、兰灰、灰黄色含粘性土碎石。稍~中密,顶板标高-4.64~-30.80m,勘察无揭穿。无层理,碎石大小不一,直径20~40mm为主,最大达70mm以上,呈棱角状,强~中风化,以凝灰岩为主,夹贝壳,含粘性土。局部为卵石,分布于红旗闸、西山一带,埋深变化较大,性质良好。 2.3工程施工特点

2.3.1工程施工区域为老码头和江堤改造,施工前需要将原有妨碍施工的建筑物拆除。

2.3.2施工区域位于飞云江下游段入海口,为强潮河口,河口潮差大,潮流作用强,受东海的前进潮影响,日潮汐二涨二落,为不正规半日潮,年内潮差变幅不大,多年平均潮差为4.37m(最大为6.51m)。受潮流作用影响,对桩基施工造成较大难度。

2.3.3受水面深度影响,本次施工不能投入吨位较大的船只施工,但每套桩长45m,不能一次整体吊装,需要在水面进行接桩作业,施工难度大。

2.3.4基础设计为单排桩的条形基础,在垂直基础线方向上,对桩的位移控制要求高,施工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三、施工进度计划

PHC管桩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本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 PHC管桩施工时间从2005年9月29日开始至2005年12月29日结束,工期为3个月。

四、施工部署

4.1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

4.1.1施工道路布置 ⑴场外施工道路

PHC管桩可利用飞云江的交通航道水上运输至施工现场。 ⑵场内道路

为了便于管桩的堆放、起吊及运输,施工队须在施工场内平行于堤轴线填筑一条纵向施工道路作为场内的施工道路。

4.1.2施工用电布置

由于打桩船自带发电设备,所发电量能满足自身要求,因此对施工用电不再另行布置,只考虑临岸上生活用电。同时考虑需要夜间施工,现场照明用电需要岸上和船上同时提供,以满足夜间水上施工照明的电力要求。

岸上和船上均独立设置流动配电箱,根据使用位置和需要随时移动。所有电缆均采三相无线制,做到一机一闸一触保,用电设备满足施工用电安全要求。

4.1.3临设设施布置

项目经理部的办公、生活区和仓库等主要利用征用过来的原有的房屋;现场施工管理区另行布置临时办公、居住、工具房和油料存放场地。所有临时设施布置有序、整齐,满足文明施工和安全管理要求。 4.2主要施工机械布置

根据本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和计划工期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主要投入打桩船一艘,配挂D80柴油打桩锤。另配履带式吊机一台,在岸边配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d9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