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5.doc

更新时间:2023-10-10 06: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的气候

教材简要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中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本节内容在第二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其后又对河流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所以学好本节意义重大。本节教材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切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天气、气候知识变为具体有用的知识,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实用。本节教材主要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多特殊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区图等图表。

2、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表现及影响。

5、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和寒潮、台风、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书中的图表,结合初一相关知识和家乡情况进行说明:气候是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对我们生产及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辩证看问题,知道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规律,激发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

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难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突破

本节内容在第二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气候又对河流产生很大影响,学好本节,意义重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图、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图,气候分布图等,学生就能够顺利分析出我国气候的特点,从而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给学生分组。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2、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

1、制作课件。

2、查找有关各地自然景观、特殊天气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图 引导回顾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说明设计意1、教师展示课件,通过展1、学生观察景观示多幅景观图提问引入新课:为图进行思考并回答: 什么各地会存在景观差异? 各地存在气候,地形等方面差异,导致景观不同。 2.指导读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 提问:(1)找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两地相差多少度?为什么?(2)我国东部地区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有什么特点? 3.指导得出结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4.教师小结: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因素。 强调:南北纬度位置的差异是形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而冬季风的活动加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 5.指导读图:“中国7月平均气温图” 提问:(1)黑龙江省北部和海南岛南部的气温各约多少度?两地气温相差多少度?说明什么问题? (2)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3)与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相比,图中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 6.小结:夏季,除青藏高原、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高温中心出现在闭塞的盆地和内地低洼地区,如吐鲁番盆地。 7.介绍积温、生长期概念及其内在联系。 2.学生积极读图思考讨论回答 (1)最低值出现在漠河,最高值出现在海南,两地相差48摄氏度以上。(2)我国东部地区一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找出0摄氏度等温线并描画出来。 3.阅读:“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形成感性认识。 4.思考:从纬度、冬季风两个方面考虑。 体会。 5.自学。讨论后分析我国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6.结合第30页活动,讨论、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7.聆听、体会。 新授 一、 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 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读图 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读图“中国温度带”掌握温度带的分布,找出温度带分布与气温分布之间的联系 8.展示课件:“中国温度带” 我国温 度带的划分 及分布:热 带、亚热带、9.提问:你的学校所在地暖温带、中温属于哪个温度带? 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 小结 8.观察,回答我国温度带划分标准及自北向南划分为几个温度带。填图并用色笔描绘出各温度带的界线。 9.回答:暖温带。举例说明本地的主要农作物及作物熟制。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纬度因素,同时地形因素也是影响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夏季低温地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积温的高低,我国划分出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我国除山地外,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特别是东部地区。请同学们绘制一幅一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图,特别注意0摄氏度等温线穿过的地方,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一、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 课后探究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提问:我国冬夏气温的特征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回答 说明设计意图 巩固上节课的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 1. 联系生活,导入新1. 学生联课: 系实际思考回答。大家生活在美丽的海滨城青岛夏秋季降水较市青岛,一定有比较深的体会,多,冬春季降水较我们这里四季雨水均匀吗?哪少。 个季节雨水较多呢? 2.讨论分析我国2.小结:我国降水季节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配不均匀: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原因。 冬春季节雨水较少。 新授 (2)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干湿地区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的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3.展示课件:“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指导读图。 4.小结:我国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举例:房屋:南尖北平。 5.展示: “中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 指导读图。强调:干湿地区状况与降水量和蒸发量都有关。 6.提问:你的家位于哪一类干湿地区? 7.展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指导读图。 8.小结:中国气候复杂多样。 9.提问:复杂气候的有利条件? 小结: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各种不同的生物在各地繁殖生长,使中国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气候复杂多样为综合发展多种农业、栽培各种林木、实行多种农作制度、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恰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种植界线要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偏高得多,如棉花、水稻种植的北界。 10.指导练习。 3.读图观察: (1)找出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并描画出来。 (2)找出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4.思考、总结并说出降水地区分布对房屋建筑形式的影响。 5.读图,综合分析干湿地区划分的空间范围。找出湿润与半湿润、半湿润与半干旱、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并描画出来,分析它们大致与哪些等降水量线重合。 6.读图回答。 7.观察、读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 8.回顾温度带与干湿地区、中国的地形,得出结论:由于我国领土跨纬度广,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领土距海远近不同,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区;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9.思考、讨论、回答。 10.完成第35页活动1、2、3、4。 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读图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读图过程中,注意分析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 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读气候资料统计图的读图方法 加强巩固 小结 我国降水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降水集中于夏秋两季,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划分了4个干湿地区。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为什么与中国同纬度分布地区的世界大陆西岸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板书设计(接第一课时) (2)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干湿地区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的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课后探究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新授 教学步骤(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2.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 (2)冬、夏季风的性质和影响 (3)大陆性特教师活动 1.展示课件:“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指导读图:我国东部主要气候类型? 2.展示:“季风区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指导: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3.提问:我国冬季为什么吹偏北风?夏季为什么吹偏南风? 4.提问:我国降水主要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带来的? 5.提问: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6.利用挂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夏季风进退与我国东部降水的关系。 学生活动 图 1.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 2.学生积极读图综合指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分析海陆热力差异得出答案。冬季海洋为热源,陆地为冷源,风自陆地吹向海洋,夏季相反。 4.回答:夏季湿热多雨,冬季干冷多风。 5.回答: 时间分配规律: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空间分配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既复习了中国的气候类型又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描图分析季风气候的分布、成因及其影响。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形象的感知季风对我们的影响 说明设计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l0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