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2:55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气候》教学设计(1)

课 题: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

教材来源:八年级《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二节 主 题:气候

课 时:2课时 课 型:新授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设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的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特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两大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因此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考虑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而后是气候特征的概括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对于气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七年级下册对于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和特点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是学好我国气候主要特征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能结合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能够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评价任务:

学习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学习难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读图、归纳;思:思考、探究,举一反三;议;小组合作、议论、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我国不同地区衣、食、住的景观图片。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沿途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出示学习目标] 全班齐读学习目标,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自学指导 时间为8分钟,自学教材的范围为30-37页,明确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1.独立完成,不准讨论;2.认真阅读自学范围3.有问题举手示意。 1.阅读课本31页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漠河镇、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两者相差多少摄氏度?

(2)0℃等温线大体沿 岭和 河一线分布. (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 ? 因素导致了气温的差异。 2. 阅读课本31页图2.14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七月北极村气温达16摄氏度,海南岛气温是28摄氏度,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 。 (2)七月气温最低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其原因是 。 3.阅读课本34页图2.18 “中国的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用笔把这几条线描粗。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哪些地方?与一月哪条等温线大体一致?

(2)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具有 分布特点。 二、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自学指导中你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来解决。(2分钟)

班级交流 (3分钟)

三、小组合作:我来探一探(5分钟) 注意:1、前后同桌4人为一组。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互助探讨,也可邀请老师参与研讨,合作完成。

用直线将下列地区与其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连接起来,并将干湿地区和对应的植被相连. 寒温带 黑龙江省最北部 干旱地区 中温带 华北平原

暖温带 珠江三角洲 半干旱地区 亚热带 塔里木盆地 热 带 内蒙古高原 半湿润地区 青藏高原区 青藏高原西北部

海南省东部 湿润地区 四、拓展提升

1.判断:一个地区降水多就是湿润地区。 ( ) 2.2月份时,从广州去北京时,不需要准备下列哪件物品?

A.羽绒衫 B.手套 C.围巾 D.凉鞋 3.7月份,从北京去广州,不需要带下列哪些东西?

A.雨伞 B.短袖衣服 C.凉鞋 D.棉袜 4.全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A.武汉 B.重庆 C.吐鲁番盆地 D.南京 5.全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A.青藏高原 B.漠河 C.大兴安岭 D.长白山 6.青藏地区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气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经度因素 C.冬季风因素 D.地形因素 7.下列不是新疆特产是 .

A.梨 B.葡萄 C.芒果 D.哈密瓜 8.我国河南郑州位于

A.暖温带 半湿润区 B.亚热带 湿润区 C.暖温带 半干旱区 D.亚热带 半湿润区 班级交流 (分层次,由中等的学生完成为主。) 重点精讲:概念明晰:

1.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出示温度带划分表。

特殊线: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像呢?──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区分:对于温度带,咱们特别容易把它和热量带混为一谈,比如“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中的热带和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在我国的范围一样吗? ──它们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线来划分的;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业、作物的熟制相关。

2.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共分为四类干湿地区,分别是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对照干湿地区分布图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将各地区和其降水量范围连起来。

读图判断: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不同会影响到植被的种类和农业的类型,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四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哪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植被以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区──以温带草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牧区。 干旱区──远离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

课后延伸:大家再看一下几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有没有哪个你觉着特别熟悉的?──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都是哪些分界线?有怎样的地理意义?此线南北又有怎样的不同?请大家课后思考。 课堂小结:我来说一说

《气候》教学设计(2)

课 题: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

教材来源:八年级《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二节 主 题:气候

课 时:2课时 课 型:新授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温南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一中 目标设定的依据:

2.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 运用中国地形区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的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特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两大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因此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考虑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而后是气候特征的概括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对于气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七年级下册对于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和特点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是学好我国气候主要特征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2)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3)结合中国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气候成因示意图,分析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评价任务:

学习重点: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学习难点: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读图、归纳;思:思考、探究,举一反三;议;小组合作、议论、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于我国不同地方气温和降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将其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

一、自学指导 时间为8分钟,自学教材的范围为38-41页,明确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1.独立完成,不准讨论;2.认真阅读自学范围3.有问题举手示意。 一、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1. 和 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2.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 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 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3.我国西北部分布着 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 气候。

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我国的气候因素,主要有 和 以及地形因素。 (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纬度因素; 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是受到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高原山地气候、出现垂直分异的现象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 )

2.阅读课本40页图2.28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 (风向)风,寒冷 ,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是南北温差加大。

(2)夏季盛行太平洋吹来的 (风向)风和印度洋吹来的 (风向)风,温暖湿润,雨热 。

3.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远,受到 风的影响越小,降水量越 。 二、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自学指导中你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来解决。(2分钟)

班级交流 (3分钟) (分层次,由中等偏下的学生完成为主。)

三、小组合作:我来探一探(7分钟)

1.阅读课本39页的活动题,完成活动题目。

读图分析:我国一共有五种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要判断是哪种气候类型,得先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图总结它们的气候特点。

它们分别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漠河;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海口。(这两种气候有着共同的特点──雨热同期,这一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十有利,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区。)

第三张图,夏季最高气温接近30℃,冬季最低气温接近-10℃,全年降水都很稀少,所以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应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在图上的吐鲁番。

第四张图,夏季最高气温7℃左右,冬季最低气温接近-20℃,降水较少,7、8月降水最多,所以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应该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对应五道梁。这种气候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在我国众多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使得我国气候更为丰富多彩,比如横断山脉南麓,从山脚到山顶出现这样的变化,被称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

总结归纳: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此外,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构成了我国气候的另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

2.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的绿洲”。阅读课本41页图2.29,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但景观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

长江以南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班级交流 (3分钟)

(分层次,由中等的学生完成为主。) 四、能力提升

1.春季期间,在哈尔滨的小强乘火车回广州过年,沿途所见景观最不可信的是( ) A东北银装素裹 B华北雾霾重重 C江南阴雨连绵 D广州春暖花开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3.冬季,羽绒服在黑龙江很畅销,在海南省却没有市场,原因是两省的( )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地形不同 D生产产品不同

4.横断山区垂直高差悬殊,呈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树种十分丰富,树种十分丰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5.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原因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雨热同期的季风气 C、夏季较长 D、大陆性强

6.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最主要的原因( ) A.国土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地形复杂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学生活动] 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呢?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所在,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所在,也是划分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划分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界线。

在此线南北两侧有着鲜明的景观差异,此线以北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耕地以旱地为主;而此线以南冬季河流不结冰,水田面积广大。

课堂小结:我来说一说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地形不同 D生产产品不同

4.横断山区垂直高差悬殊,呈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树种十分丰富,树种十分丰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5.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原因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雨热同期的季风气 C、夏季较长 D、大陆性强

6.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最主要的原因( ) A.国土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地形复杂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学生活动] 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呢?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所在,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所在,也是划分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划分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界线。

在此线南北两侧有着鲜明的景观差异,此线以北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耕地以旱地为主;而此线以南冬季河流不结冰,水田面积广大。

课堂小结:我来说一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1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