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11 09: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播放纪录片《长征》片段导语:同学们,有一部史诗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脚步和鲜血镌刻在祖国版图上的。这部史诗像一根鲜艳夺目的红飘带飘扬在这祖国的山山水水间,给人类、给后世、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永远的纪念,这部史诗就是“长征”。

2.简介长征:

大家看,这就是长征行军路线图(出示路线图结合讲解)。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5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保存实力,北上抗日,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战略大转移。

他们从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跨过24条湍急的河流,翻过18座险峻的高山,途经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一年后,红军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了。

3.齐读诗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征》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对,一代伟人毛泽东(出示毛泽东画面)毛泽东参加了长征、领导了长征、挥笔写下

1

了这首七律——长征诗。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毛泽东、毛泽东。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位伟人走进长征,走进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吧。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生自由读诗文)。

2.学习字词:出示词串

五岭 乌蒙 金沙江 大渡河 岷山 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

(1)读准字音:岷山(min)泥丸(ni)磅(pang)礴(bo) (2)读出感觉:逶迤 泥丸——轻柔;磅礴 云崖——高亢 3.读畅诗词(出示课件整首诗) (1)知晓韵律:

·指读:相信这首诗大家一定会读了,谁来读给大家听?(师:他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肯定也是心想画面、言表诗情。)

·指点:七言律诗一般在第二、四、六、八句押韵,这首诗的韵脚就是——闲、丸、寒、颜。读这样的诗一般可以把韵脚读得悠长些,采用三顿法体现节奏。(课件显示韵脚与节奏)

(2)(范读).这首诗是诗中精品,老师忍不住想诵读一番。可以吗? (3)齐读诗文。 三、品读诗文,感悟诗情

1.过渡:学诗最重要的是读懂诗文,领悟诗境。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诗人毛泽东去追忆那漫漫征程,去感受这位伟人博大的情怀吧。

2.学习第一联:

(1)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整首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第一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齐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相机学习“等闲”与“万水千山”。

·预设:红军长征的艰难,红军战士的无畏与豪迈。

2

·课件点红并板书:远征难、只等闲

·谁能把红军战士的英勇乐观读出来?(指读、指点朗读) 3. 抓诗眼,整体感知。

(1)“远征难”,难在何处呢?用心再读读诗歌,用笔画一画。(生读后汇报: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大渡桥横、金沙水拍、千里岷山)

4.学习第二联:

(1)我们随着诗人的思绪首先来到五岭山脉和乌蒙山,谁来读读第二联诗?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你从这句诗中读懂什么呢?(同座位交流后学生汇报) (3)课件帮助理解“逶迤”与“磅礴”:

·课件出示五岭图:看,这就是一座连着一座的五岭山脉。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连绵不断、蜿蜒盘旋)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而且一路上都是崎岖的山路,翻越它,难啊!对我们来说,平常要翻越一座山,就会累得气喘吁吁,何况要翻越绵延千里的五岭呢?一起读。)

·课件出示乌蒙图:这就是乌蒙山,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它?(高耸入云、悬崖峭壁)乌蒙山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几乎是泰山的两倍,而且山势险峻,跨越它,难吗?

·课件点红“逶迤”与“磅礴”:把五岭的绵延和乌蒙的雄伟读出来。 (4)理解“腾细浪”与“走泥丸”。 ·这样的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眼里是怎样的呢?

·引导生理解:腾细浪——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走泥丸——滚动的小泥球。

·引读:

你逶迤的五岭山脉算得了什么,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细小的波浪;你磅礴的乌蒙又算得了什么,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脚下滚动的泥丸。这就是只等闲(师手指板书),谁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第二联)

3

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被我红军踩在了脚下,红军就是顶天立地的巨人。我们来读出这种气势吧。(齐读第二联)

··课件点击加点词“腾细浪”与“走泥丸”:逶迤的五岭成了细浪,磅礴的乌蒙成了泥丸,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无畏、乐观)我们再来读出这种精神。(齐读第二联)

(5)引读中心句:好一群无畏、乐观的红军战士,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课件再次出示中心句

5.学习第三联:

(1)课件出示第三联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课件出示“金沙江”画面)看着画面,谈谈你是怎么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预设:天气;水撞击云崖的感觉)

(3)在这金沙江上,还有一场著名的战斗呢。谁能根据课前积累的资料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4)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心里肯定非常——高兴。读出这份心情!

(5)长征中,红军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每天都有战友牺牲,可是,巧渡金沙江之战却没费一枪一弹!好兴奋啊!金沙江之战,干净利落,现在想来心里还觉得暖洋洋的!读诗句理解“暖” (巧渡后的欢快喜悦)。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获取了胜利,红军将士怎能不感到满心欢喜——齐读诗句。

(6)可惜,这样令人欣喜的战斗太少了。大渡河可不是那么好渡过了。你知道大渡河是怎样的吗?(学生说)

(2)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铁索桥画面)

师:这就是位于大渡河上的铁索桥,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生:铁索寒光闪闪——师:这就是“寒” 生:心惊肉跳——师:这还是“寒”

师:如果让你攀着铁索过桥,那又是怎样的感觉?

4

生:毛骨悚然——

师:这些都是“寒”!更可怕的是对面还有敌人的机枪疯狂扫射!(播放课件视频)

当红军赶到的时候,桥上的木板已被敌人拆掉,只剩下十三根粗粗的铁索,铁索的对面则是敌人黑洞洞的枪口及其组成的火力网。22勇士冒着敌人的火力在滔滔河水上沿着摇摇晃晃的铁索上匍匐前进;他们昂然冲入敌人在没有撤去的木板上浇上煤油而点燃的汹汹烈火中啊!他们在烈火浓烟中向着数倍于己的敌人发动了势如破竹的强攻;这场战斗非常惨烈,有多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此时此刻,你感觉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

生:战斗惨烈、激烈——师:这就是“寒” 生:惊心动魄——师:这也是“寒” 生:红军损兵折将——

师:同学们,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一场恶战。毛泽东回顾这强渡大渡河一战,还觉得阵阵心寒啊!

(3)谁来读出这份心寒?(指读)

·是呀,看着硝烟弥漫的天空,看着还滴着鲜血的铁索,红军将士怎么不感到——齐读。

·这是浸染战士鲜血,融入烈士生命的诗句啊——再读。

师:智取金沙江,恶战大渡河,(反义词:课件点红暖与寒)这一“暖”一“寒”是红军战士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两场战斗,两种场面,心情完全不一样。你能读出这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分男女读。

(5)引读第三联:

·一暖一寒,两场战斗、两种心情。来,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一暖一寒,让你看到一支怎样的红军队伍?(智勇双全)再齐读。 (6)回读中心句:无论是巧渡金沙江,还是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们都是平常地对待,这就是——引读中心句。

6.学习第四联:

5

(1)过渡: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只要再翻过千里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捧起书本读第四联诗。

(2)红军翻过岷山,意味着长征即将胜利。在胜利的时刻,红军战士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

能不能用成语来形容红军战士当时的心情或神情?(喜笑颜开、笑逐颜开、欢呼雀跃——)毛泽东再诗句中是怎么来表达战士们心情的?(尽开颜)请用你们的表情来再现红军战士当时的神情。(生微笑)你开颜,她开颜,我也开颜,我们大家都开颜,这样就是——“尽开颜”

(2)这两句,相信你们自己一定能读好。

老师不光从你的语言,还要从你的表情、眼神来感受你内心的快乐,再大胆读一遍。(师生读)

(3)同学们,此时我们感受到了红军是这样的欣喜若狂。你们可曾知道“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吗?翻阅雪山时有多少位红军战士长眠在这皑皑白雪之中啊,诗人为什么还用了一个“喜”字?(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红军无畏、乐观的精神)

(4)课件:画面伴乐联播:

·在乐声中师深情述说:同学们,红军战胜了重重困难,就要取得长征的彻底胜利,这是来之不易的胜利啊,这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再读。

(5)回读中心句:漫漫征程,红军经历了多少山水,战胜了多少困难,远征难呀!可在红军眼里又算什么?短短的56个字,不仅写出了长征的“难”,更写出了红军战士的“只等闲”。想到长征途中的一幕幕英雄壮举,想到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毛泽东脱口吟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课件出示中心句(齐读)

七、拓展诗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红军远征难啊,难道就“难”在诗中所描绘的三座山,两条河吗?根据你们的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据资料与积累补充长征中故事)

6

2.(小结)是啊,红军跋山涉水。途中,天上有敌人的飞机轰炸,地面有蒋介石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加之缺衣少食等等等等,这千难万险毛主席怎能一一写尽啊!这山、这河仅仅是远征难的代表啊!远征难啊,可是,不管远征多难,远征多险,我工农红军始终是——(引读1、2句)因为他们的名字叫——红军!

3.课外拓展:同学们,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奇迹,长征铸造的精神已经突破了时空与国度,看(课件出示友人、毛泽东对长征的评价)。

4.练习说话,升华情感:课件出示练说句式 :在我们的心目中:长征是-------------------

是啊,长征是一座让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让我们在高亢的歌声中走进昨天、今天、明天的长征吧!(唱《长征》歌曲)。

五、作业

课件出示课后作业——

1.背诵并规范默写《七律 长征》。

2.搜集并品读毛泽东的诗作:《清平乐 六盘山》《忆秦娥 娄山关》

六、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远征难 只等闲 无畏 乐观

执教:淮安市清浦小学 曹莹

二0一一年五月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4z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