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餐饮业发展现状

更新时间:2023-03-19 02:38: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州餐饮产业的特点 现状 及发展

广州是中国饮食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粤菜的形成历史悠久,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其烹饪技术之精妙,菜式美点之纷繁多样,味道之鲜美,色、香、味、形整体设计之完美,以及饮食环境、气氛之优雅和服务之细致周到等等,都可谓首屈一指。做为粤菜主体和代表的广州菜,正如广州的文化,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色的广州饮食文化,并赢得了“食在广州”的美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奢华装修和极品海鲜吸引食客的餐饮店开始出现;进入新世纪,中小型特色餐饮店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营造了广州餐饮业百花齐放的朝气景象,也进一步丰富了“食在广州”的内涵;而在近几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再次提速,日韩料理、欧陆西餐也纷纷登陆羊城,国际元素的注入更使得“食在广州”的美誉锦上添花、名扬四海。

1广州餐饮业的概况和主要特点

1.1餐饮市场规模庞大、发展迅速。

据统计,截至到2000年广州餐饮市场的总销售额已达到208.1亿元,2002年达到266.0亿元,2003年为281.9亿元,2005年餐饮业持续增长,全年餐饮业实现增加值95.7亿元,增长12.8%;实现零售额301.7亿元,增长14.4%。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92.7亿元,增长7.8%。其产业规模已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占第三产业的10%。

1.2人均餐饮消费水平快速增长。

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较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快速提高,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加快,居民外出就餐花费持续升高,全年人均餐饮消费支出达到680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118.4倍;自“八五”以来,人均餐饮消费年均增长23.2%。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又比2004年多出100元,同比增长17%,并且人均餐饮消费支出超过全国水平的有11个省市,其中超千元的有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辽宁等6个省市。餐饮市场发达的广州市人均餐饮消费支出4160元,继续保持全国之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1倍。

1.3消费者主体发生变化。

现在,广州的餐饮市场主要以大众消费为主,整个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从公款撑起的攀比式的高消费转入中低层次的理性的大众化消费。以私人和家庭为主的中低大众消费的增长明显强于高档公款消费。一些家常菜、火锅店、小吃街、美食广场、快餐店、外卖店等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于广州特定的经济和文化背景,消费者趋于成熟和理性,这对当地的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格局发生的变化,使竞争更加激烈,经营者们也须不断调整思路,突出特色,以迎合顾客的需求,使其产品和服务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

1.4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转变。

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完成翻两番,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2005年广州人均GDP达68161.8元, 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7元,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与此同时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稳步增长。有相当大量的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已经富裕起来的条件下,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转变对广州餐饮业迅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州居民的餐饮消费与年俱增,在外用餐、减轻家庭劳动,节约时间已成

广州餐饮产业的特点 现状 及发展

为众多家庭的餐饮消费习惯。

餐饮消费需求已经从果腹型发展到健康享受型、休闲享受型,饮食娱乐等多种趋向。餐饮市场从生理性功能型消费为主向精神性强文化型消费为主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使得人们外出用餐,不再仅仅是为了调节、改善一下生活,而是追求文化气围和文化品位,追求社交愉悦和精神享受。

1.5投资主体多元化。

广州市餐饮业已从原有的公有制餐饮为主体的发展格局转变为以资本实力为基础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目前个体、私营经济成分的餐饮网点27066个,占全市餐饮网点的92.66%,已成为广州餐饮业发展重要的投资主体。另外,公有制经济1478个,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经济114个,其他混合经济553个。据了解,目前广州餐饮业中,国有资本只占17%左右的比例,民营资本占了较大比重。

1.6企业品牌化、规模化。

目前,广州餐饮业的发展已由品种数量型转变为品牌质量型,激烈的竞争促使众多餐饮企业纷纷开展品牌经营,依靠树立品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来吸引消费者,品牌竞争成为今后开展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广州目前已有很多知名品牌已深入人心,如绿茵阁、蒙的卡罗等;广州酒家、丽晶明珠、渔民新村等等。在注重品牌的同时,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也要不断扩大规模,开展连锁经营,不断降低成本。广州餐饮业规模经营已初步形成,如被认为是广州最大的连锁企业的绿茵阁,现拥有21家直营店,12家加盟店;中式餐饮业也有众多的成功例子,如广州的都城快餐、仙踪林等等。

2广州餐饮业的优势

2.1广阔的消费市场。

广州的经济和人均收入以及餐饮消费支出一直居于全国各城市前列。旅游收入也处于领先地位。经济的高度发达和旅游市场的活跃,为餐饮业市场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餐饮消费者的种类和需求也各种各样。首先是当地居民、外来人口的外食消费,其次旅游者消费和公务餐饮消费,因此就相应出现了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餐饮业。

西餐方面

外来旅游者和商务人士:广州是华南重要商埠,是华南的历史文化中心,旅游业和会展经济非常发达。一年两次的广交会,一年一次的广州国际美食节、国际旅游展销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将世界各地的富商巨贾、商务人士和旅游者对西餐的需求和消费也带到了广州,促进了广州西餐业的不断发展。这类的西餐厅主要面向外籍客人和部分高级白领,定位高档,环境幽雅,如向日葵、塞纳河、花园酒店的名仕阁等等。

环境特别需求群体和追去时尚群体:由于广州经济发达,人们的消费能力也逐渐增强,部分消费者越来越倾向选择不同于中餐厅和快餐厅的热闹、匆忙的就餐环境;同时也出现了以年轻白领和大、中学生为主的追求时尚和个性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对西餐消费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这类西餐厅更适合中高档消费群体,如绿蔷薇、名典、加州红等等。

中餐方面

目前,以白领阶层、工薪阶层为代表的家庭、个人、朋友等大众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将撑起我国餐饮市场的半边天;非公有制经济的业主、家庭、朋友等消费将成为餐饮市

广州餐饮产业的特点 现状 及发展

场消费的重要生力军。由此形成餐饮市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以大众消费为主的市场的发展态势和格局。对于餐饮消费一直居全国前列的广州,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为避免家庭劳动,更好的与亲戚朋友沟通交流都会选择在外用餐。此外广州人的饮茶习惯,以及所形成的特有的茶楼文化等等,都会更进一步推动广州中餐业的迅速发展。

2.2高度的文化包容性。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已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变更意识、商业意识和务实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

广州还是著名的华侨城市,在历史上与各国往来密切,特别是近代以来,广州人出国经商、打工、留学者较多,市民80%以上都有海外关系,尤其与港澳地区居民亲友关系更为密切。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广州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改革开放试验区的中心城市和窗口,广州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商家前来投资办厂,也使得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同时旅游人数也与日俱增。并且,热情好客、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广州人对于外来文化并不一概排斥,他们乐于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方式。因此,人口的融合,促进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国内各地菜系的融合,各民族风味的融合,使得各种档次和各种类型的餐饮业在广州都有发展的空间。

2.3异常活跃的餐饮市场。

营养、保健、大众化家庭菜式仍是广州餐饮消费的热点,外来菜系在保持特色、风味的同时,兼顾吸收粤菜的做法,贴近本地口味,得到顾客的接受和喜爱。广州餐饮市场呈现粤菜唱主角,不同菜系烘托补充,中西美食竞相争艳的繁荣景象。

除了粤菜以外,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菜系在广州都不乏有许多成功的具代表的饮食品牌,如代表川菜的“川国演义”、“谭鱼头火锅”、代表湘菜的“湘楼”、代表鲁菜的“山东人家”、代表湖北的“洞庭土菜馆”、代表江西的“江西瓦罐煨汤”、代表内蒙古的“小肥羊”、代表东北的“东北人”等等。

国外的许多成熟品牌的餐饮连锁企业也纷至踏来,比较知名的有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意大利的“Pizza Hut”,泰国的“蕉叶”,日本的“六本木”、“缘禄转寿司”。香港的“稻香”、“利苑”、“东海”、“大家乐”、“不见不散”。台湾的“上岛咖啡”。还有专做南亚风味的印度餐厅,专做中东人生意的穆斯林餐厅等。

此外,广州还有许多超人气的知名餐饮名店。如西餐的“绿茵阁”、“蒙地卡罗”、“绿岛”、“中森名菜”、“澳门街”等。中餐的“泮溪酒家”、“莲香楼”、“北园”、“南园”、“大同酒家”、“新荔枝湾”、“渔民新村”、“丽晶明珠”、“唐苑”、 “广州酒家”、“大可以”等等。此外,在广州城郊的周边地区也散落着很多以地道风味和特色见长的各式食肆,如番禺的猪杂、从化的烧鸡、帽峰山附近的即烧烧鹅、顺德的水蛇粥和鱼生等等。

3对于广州餐饮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3.1注重品牌与文化的结合。

广州餐饮企业类型多种,经营模式多样,风味特色各异,经营网点广布,呈现一派兴旺

广州餐饮产业的特点 现状 及发展

景象,同时也反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态势。在这种状况下,提升自身品牌,发展连锁经营是今后餐饮业发展的趋势,因此能否在主题定位中建立品牌和产品优势,就成为餐饮企业未来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要保持岭南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并打造“无国界饮食文化”。餐饮企业走品牌化经营管理模式,在打造品牌的同时对产品的工艺、口味、服务等需求不断创新,注入文化性、人性化气息,以满足市场感性享受时代的需求、满足细分消费人群差异化需求。力争在明确主题定位前提下,打造细分市场领域的产品优势和客户口碑,以赢得忠诚消费群体。

3.2大力挖掘餐饮名牌的文化底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餐饮服务业不仅要提供给人们丰富、美味、富于营养的食物,更应该通过菜品、就餐环境、服务方式等传达给消费者社会价值、文化享受等等。这些也是现代消费者所追求的,他们追求的不仅是菜品的质感,更希望得到符合自己情感和文化欣赏品味的服务。

饮食文化品位上去了,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客源。饮食文化说起来似乎是无形的,实际是有形的,而且是有价的。文化品位的提高,可以相应地甚至超额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目前,广州的许多餐饮企业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因此,以后不仅是粤菜,还是其他的西餐、中餐等也都应越来越注重饮食文化的挖掘,打造自己的文化特色。

3.3重视地方特色方面的创新。

在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图新求变心态的驱动下,餐饮食品的市场周期有缩短的趋势。在保持原有风味特色的基础上要不断地推出创新菜,才能战胜对手,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尝试新原料、新调味、新技法、新配制、新款式,同时也要注重质感和口感。

除了在菜品上有所创新,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做一些更具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与项目安排。例如:

(1)对于酒会筵席,应根据不同消费标准合理设计菜单,有荤有素,数量适当,营养合理。对于零散客人,要建议并指导他们合理点菜,科学膳食。不能为了多卖钱而拼命鼓励和引导顾客多点菜、点贵菜。要适当指导消费者“适量点菜,够吃正好,科学膳食,健康消费”。

(2)可以提供一些参与性的活动。可能的话,可以给顾客提供亲身参与制作菜式的过程,在厨师的认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口味把握菜品的生熟程度,调料口味等,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并且使得顾客不仅尝到了美味,也获得了制作菜品的体验。旅游者回到居住地后也会向亲友展示所学习的粤菜手艺,成为粤菜的传播者。同时,粤菜的开发和创新不仅要在菜式和服务上下功夫,必须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使游客乐在其中,这对于于弘扬粤菜的饮食文化,提高企业以及旅游等的综合吸引力都是十分有利的。

3.4以饮食为依托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从不同的饮食中可以体现中国文化的踪迹,体现广东独特的岭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如果将带有浓郁文化色彩的菜肴和服务与具体的旅游活动相结合,使游客在游览之余还能品尝到相符的菜肴,也会使旅游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大力发掘饮食中的民风民俗,进一步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使得游客在满足最基本需要的同时,感受

广州餐饮产业的特点 现状 及发展

到广州独特的风俗习惯,使游客在一饱口福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相关的饮食文化。这对于餐饮业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都将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

3.5培育和发展美食聚集区。

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特色明显、有代表性的美食街(区),并指导配套公共服务性设施,包括停车场、环保排污等,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提升各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经营和消费环境,突出文化底蕴,吸引更多的餐饮企业聚集经营,形成总体规模大、综合素质高、辐射力强的饮食经济集聚区。

在美食聚集区内设置不同档次、不同文化风格的各类餐馆和小吃店。一方面可以将广东不同区域(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的饮食文化浓缩在一个美食区,使游客在美食聚集区就可以享受到广东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也可以汇聚全国不同菜系的菜品精华,不同风味的特色小吃;另一方面布置中式和西式餐厅,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真正树立起美食聚集区的品牌。

3.6发展餐饮业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一种服务经济,是一种柔性化定制、个性化服务的生产方式,餐饮业也是一种服务经济,长期以来就是个性化、多样化的生产服务体系,这就使餐饮业具备发展电子商务的特点。再者,发展餐饮业的电子商务有以下优点:一方面有利于经营者对消费者饮食喜好、变化的充分及时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不同餐馆、企业之间信息、经验的交流与共享。对于经济高度发达,餐饮市场异常活跃的广州,发展餐饮业的电子商务非常必要。因此整个广州餐饮业应该发展电子商务借以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3.7进一步打造“食在广州”的城市名片。

广州的节事活动非常丰富,例如每年两次的广交会,秋交会前后的美食节等等,节事期间有很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尤其是每届美食节期间,均有数百间酒家、饮食店、小吃店、大排档参加,展出上千个著名菜式和点心,接待业内人士和食客百万人次。节日期间,各酒家张灯结采,悬挂大红条幅,贴出各种菜谱,展示自己的菜式。美食节的“重头戏”,是在业内举行烹饪技术竞赛,评比菜式美点,气氛热烈。因此,今后应该充分利用一系列的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食在广州”内涵。

2010年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届时将会有大量游客到来,这对广州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是个难得的机遇,广州也应该以此为契机,注重餐饮品牌的发展和饮食文化的改善,届时可以更好的向其他国家展示自己的美食以及饮食文化,让外国游客充分体验“食在广州”的乐趣。这对于“食在广州”整个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也是非常好的机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6f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