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

更新时间:2023-03-08 17:50:3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普农劳转办〔2010〕1号

普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农村劳

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抗旱保增长,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为完成2010年省劳转办下达我市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的目标任务,根据《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

1

通知》〔云农劳转办〔2010〕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部门努力排除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在面临60年罕见旱灾形势下,要紧紧围绕抗旱保增收,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二是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实现农民增收主要措施来抓,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高劳务经济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实现劳务经济收入在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在25﹪以上;三是要坚持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省外输出转移就业两手抓,继续完善“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流动有序、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多层次、宽领域转移就业;四是在今年严重旱情影响农民增收的严峻形势下,一定要及早谋划、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千方百计做到“农业减收务工补”。

二、认真把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重点

(一)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转移就业能力。今年重点加强建筑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

2

大的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鼓励经培训后的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确保经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60%以上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质量。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要求,围绕农村特色、二三产业,突出抓好农民创业和农村带头人等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使有培训需求,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都得尽可能得到技能培训,掌握一项适应就业需要的实用技能。

(二)抓好就近就地转移,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把保障和支撑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技能性人才转移就业工作摆在首位。着力培育一批农业小镇、工业小镇、商贸小镇、口岸小镇的有利时机,鼓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参加城镇建设,推动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安居乐业;依托我市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中低产田地改造、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等一批农业农村重大建设项目,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林下种养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扩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增加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3

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在同等用工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农村劳动力。

(三)抓好劳务对接,推动省外转移。积极与用工企业和劳务中介加强联系,适时举办形式多样的农民外出就业招聘现场会和劳务对接洽谈会,为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和农民牵线搭桥,促进有组织、成规模的省外劳务输出。

(四)抓好农民创业,带动转移就业。要把农民创业培训作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支持做好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农民创业培训主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进行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支持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农民参加创业培训和创业的良好氛围,掀起农民就业创业的高潮。

(五)抓好统计调研,夯实工作基础。认真按照《云南省农业厅 云南省统计局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统计调研工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础工作做实、做细,切实摸清当前农村劳动力现状,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不明、转移就业动向不清等问题,为下一步制定政策措施和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按时按质上报,夯实工作基础。

4

三、完善机制,加强组织保障

(一)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农业部门要切实承担牵头协调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定期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改革、教育、扶贫、财政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妇联等组织的作用,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目标任务考核。各地要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对下达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增转移就业任务(见附件),切实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细化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奖惩,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保障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切实为农民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扶持农村劳动力创业的良好氛围。

5

附件:普洱市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增转移就业计划表

二○一○年三月五日

主题词:农业 劳动力转移 通知

—————————————————————————————

抄送:市委办、市政府办公室

—————————————————————————————

普洱市农业局办公室 2010年3月5日 印发

6

附件

普洱市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增转移就业计划表

单位:人

县(区) 指标 思茅区 宁洱县 墨江县 景东县 景谷县 镇沅县 江城县 孟连县 澜沧县 西盟县 合计 转移培训 3800 3850 4500 4500 4000 3850 2000 2000 4500 2000 35000 新增转移就业 2200 2200 2600 2600 2300 2200 1100 1100 2600 1100 20000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ah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