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导学案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28 14: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然灾害课后练习答案

1、【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灾害的关联性,以及应对地质灾害主要措施。

【解题技巧】第⑴题,地质灾害的形成往往与当地的地质、地形地势、植被覆盖率及气候等因素有关,从图12可以看出图示地区断层发育广泛、地形复杂、起伏大,尤其是高风险区断层发育强、地质不稳定,地形地势陡而复杂成为该风险区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第⑵题,断层发育、复杂地形、坡度大为地质灾害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暴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除了引发泥石流、滑坡之外,还容易引起山体崩塌和山洪的发生;因泥石流是沿着山谷由高处冲向低处,所以当遭遇泥石流时,最佳的逃生方法是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第⑶题,图中甲城市位于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防灾减灾中既要搞好减灾又要做好预防工作,因此在应对灾害中要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如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建立预报、预警系统,强化立法监督与管理;做好防范,减轻灾害的发生频率、降低灾害损失;建设护坡、排水等工程;严禁对当地地质地貌、生态造成破坏的工程建设等。

【答案】 ⑴断层、坡度 ⑵ 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⑶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 2. 答案 (1)南 热带雨林气候

(2)地震 火山

(3)原因:①地处热带;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地形复杂;④空气对流强烈。

(4)原因: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

(5)措施: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③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④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位置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大部分面积位于南半球,但纬度位置都较低,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爪哇岛位于板块边界上,地震和火山较多。第(3)题,地面受热强烈,空气上升运动明显,同时空气要达到过饱和,这时才会形成雷雨天气。第(4)题,印度尼西亚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海域面积广阔;河流众多,从陆地上带来众多饵料;纬度位置低,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第(5)题,爪哇岛雷雨多、南部是山地,要防止水土流失;人口密度大,要防止过度开垦,走科技兴农道路;土壤肥沃,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合理利用地形优势,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适当延长农产品的生产链;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

3、答案 (1)余震频繁;阴雨天气;余震、降雨引发的塌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频繁发生并(破坏道路)阻塞交通;山高谷深,道路狭窄;地形起伏大,不便于直升机救援。

(2)建立灾害预警、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建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备好应急物品(食品、饮用水、药品、救援工具等);规划临时避难、疏散、医疗救治场所;做好次生灾害监测和防治工作;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普及相关避险知识。

解析 第(1)题,主要自然障碍有地形起伏大导致交通受阻、大型机械难以进入,再加上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第(2)题,应急措施主要从救灾物品的准备、救灾队伍的建设、预报预警机制以及减灾意识的建立等方面来分析。

4、答案 (1)(以上海为界)南部高于北部。南部沿海受台风活动影响比北部大,灾害损失较大。

(2)修筑沿海、沿江堤坝和防洪墙;建设渔业专用的避风港口;完善城市排水设施;建立沿海防护林体系。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第(2)题,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从沿岸堤防、避风港口和排水、防护林建设等工程性措施进行回答。 5、答案 (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破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可以看出,该省冰雹多发生在3、4月份,为春季。春季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冷暖气流交汇,使暖空气强烈抬升,温度快速下降形成。第(2)题,冰雹的危害在于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破坏建筑物;冰雹的预防措施主要是监测预报,做好人工防雹。

6、答案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1

解析 第(1)题,冷冻灾害使农业减产,并对农业基础设施产生破坏。P地区位于三山夹峙地带,并且向北敞开,成为北方冷空气容易进入并且堆积的区域;同时山地地形,地势高,气温低。第(2)题,从灾害预警预报、管理与科技等方面防御冷冻灾害。

7、答案 (1)降雨强度大;湖泊面积变小,蓄洪能力下降;城市地表硬化,雨水下渗量减小。 (2)工程措施:加强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或整治河道、改造地下管网、修建蓄水池、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 非工程措施:加强城市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建设(或加强监测及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加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借鉴国外防治内涝经验等)。

解析 第(1)题,城市内涝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降水强度大,另一方面由于河湖蓄洪能力减弱,下渗量减少导致城市积水严重。第(2)题,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采取措施。

8、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解析 洪灾的成因应从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地形、河流水系特征三个方面分析。措施应从移民或修建水库和大坝等水利工程两个角度分析。 9、、答案 (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

(2)A地:风暴潮;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护坡固坡、植树种草。(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亦可)

解析 本题以台风为载体考查气象灾害。台风过境前的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A处于沿海,易引发风暴潮,B处于山区,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其防治措施主要是护坡固沙、植树种草等。

10.【解析】结合洪水和干旱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形成原因。对比分析两图即可得出洪水灾害和旱灾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其防治措施。

答案: (1)都分布在平原地势低洼的地方 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东部季风 区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3)华北 长江中下游 珠江三角洲 ①在山区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②在山区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③在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修建排灌工程,开挖通海水道等;④在平原低洼地区和湖区,建立分洪区和退耕还湖。

11.【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旱涝灾害的产生与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有关。第(2)题,②地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过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形成伏旱。③地为我国华北平原,在春季气温回升的时候,雨季还未到来,蒸发旺盛,形成春旱。第(3)题,可根据“高于高的,低于低的”规律确定④地干旱频次大于20,并可从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发育)对地表水影响的角度分析,找出原因。第(4)题,⑤所在省区虽距海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但人类生产、生活主要依赖高山冰雪融水,且人口密度小,即使当地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损失也很小。

答案:(1)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人口多,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2)② ③ 春季,锋面雨带停留在长江以南,北方少雨;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多大风,蒸发旺盛 (3)大于 虽然降水较多,但地下河发育,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河,造成地面缺水

(4)⑤所在省区虽气候干旱,但人类活动主要依赖高山冰雪融水,加上人口密度小,所以干旱频次较低。

12~14.【解析】12选D,13选C,14选A。本题组通过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考查自然灾害的分类及空间规律,干旱、台风、寒潮属于气象灾害,滑坡属于地质灾害,风暴潮属于海洋灾害。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洪涝、干旱、地面沉降、土地盐碱化则是平原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d位于中国西南地区,a位于中国的华北平原。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be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