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考试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13 16: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笔试复习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学习要点】

1、基本概念:数据,信息,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管理经历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3、数据模型及其分类。数据模型的作用。

4、关系模型,关系,元组,属性,属性,字段,域,值,主关键字,外部关键字,关系的要求及特

点。

5、关系运算:专门关系运算及传统集合运算。选择,投影,联接,笛卡尔积运算。

传统集合运算:并差交。

每种运算的方式及特点。

6、 Access系统简介:

(1)Access系统的基本特点。

(2)基本对象: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

【知识点列表】

1、数据、信息、数据处理

2、数据管理的发展

在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阶段中数据和程序的关系。

数据库阶段出现的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的解决问题是?

3、数据库(bd):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来建立,维护数据库的软件。

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利用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库相关的资源建立一个面向实际应用的一个系统。任何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都是建立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的。

数据库系统:引入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包括:数据库集合(多个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硬件系统、用户、数据库管理员。基础和核心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4、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5、实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属性:实体的特性。属性的名字和属性的值。

一个实体是由多个属性值的集合来描述的。实体的类型(实体型)是由属性的名称来体现的。

6、实体之间的联系。

7、数据模型的作用和目的:用来表示描述事物本身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8、数据模型的分类及表示工具。

层次数据模型:用树型结构来表示的。父结点,子结点,根结点。层次数据模型的要求。

网状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

9、关系数据模型的相关概念

元组=行=实体=字段值的集合。

列=属性=字段。

字段值=属性值=数据项。

表=实体的集合。

属性的域=字段值的范围。

关键字,外部关键字。

10、关系的要求及特点》

11、关系的运算

传统的集合运算:并、差、交。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联接。

自然联接、等值联接。

10、Access的特点:

第二章表

【学习要点】

1、表的建立:

(1)建立表结构:使用向导,使用表设计器,使用数据表。

(2)设置数据类型,设置字段属性。

(3)输入数据:直接输入数据,获取外部数据。

2、表的维护:

(1)修改表结构:添加字段,修改字段,删除字段,重新设置主关键字,设置数据类型,修改字段属性。

(2)编辑表内容:添加记录,修改记录,删除记录,复制记录。

(3)调整表外观。

3、表的其他操作:

(1)查找数据。

(2)替换数据。

(3)排序记录。

(4)筛选记录。

【知识点概要】

1、表的建立方式,字段的要求,字段数据类型的分类及特点。

2、字段属性:每种属性的作用。常用的属性:默认值,格式,字段大小,有效性规则,有效性文本,输入掩码,必填字段及输入掩码符号的特殊含义(0,9,>,< ,L,)。

3、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建立关系的作用。两张表是通过什么建立关系的?对建立关系的公共字段有什么要求?建立关系时两张表能否打开?其它表是否有要求。

建立关系时:参照完整性的选项作用是什么?级联更新及级联删除的作用是什么?

4、修改表结构:添加字段,修改字段名称,修改字段属性,设置关键字(单个字段,及多个字段设置)。

5、表的视图及每个视图下能够进行的操作。

6、数据操作:浏览记录,修改记录,删除记录,复制记录,粘贴记录,查找数据,排序数据,筛选数据。(1)查找数据:查找数据的通配符(*,#,?,[],[!])的含义。

(2)排序数据:排序数据的规则及文本型字段里面存储数字时是怎么排序的。什么数据类型的字段不能排序,如果想要以多个字段值为依据进行排序,应该用什么命令?

(3)筛选数据:筛选的作用,筛选的分类及特点。

7、获得外部数据。导入表或联接表。它们之间的区别。

第三章查询

【知识要点】

1、查询分类

(1)选择查询。

(2)参数查询。

(3)交叉表查询。

(4)操作查询。

(5) SQL查询。

2、查询准则

(1)运算符。

(2)函数。

(3)表达式。

3、创建查询

(1)操作已创建的查询

(2)编辑查询中的字段。

(3)编辑查询中的数据源。

(4)排序查询的结果。

【知识点概要】

1、查询的作用和特点。

2、查询的数据来源。

3、查询的分类及每种查询的作用。

4、查询的视图及每个视图能够进行的操作。

设计视图下每行的作用。准则中,同一行各个准则之间的关系,行与行之间准则之间的关系。

5、查询中的函数、运算符及表达式。

关系运算符:>,<,<=,>=,<> (使用时注意必须处于英文半角状态下输入)

逻辑运算符:not,and ,or

其它运算符:in,like ,between and ,is null, is not null,

函数:abs,int,sqr,SGN,space,string,len,ltrim,rtrim,trim,mid,left,right

Date(),time(),now(),day(日期时间表达式),year(日期时间表达式),month(日期时间表达式)

Count(),sum(),avg(),max(),min()

6、添加计算字段(在查询完成统计计算):添加计算字段的方式。

在写表达式的时候,如果表达式中存在字段名,需要把字段名用[ ]括起来。如果该字段在所添加的多个表中都存在,那么需要指明该字段是取自哪个表。指定的方式:[表名]![字段名]

7、参数查询

参数查询就是查询中的某一个值是没有确定的一个查询。通常该查询会出现提示框,让用户输入数据,为没有确定的部分赋值,完成操作。参数查询没有确定的部分用[ ]括起来,[ ]里面的部分是想要的提示信息。

8、交叉表查询

该查询需要指定一个或多个行标题,一个列标题,一个值。

列标题必须为:group by.行标题中必须有一个是group by.

9、操作查询:当我们想要对查到的数据进行批量编辑的话就可以考虑操作查询。

操作查询的分类以及每个查询的特点。

10、sql查询

sql的含义及包含的功能。

select 字段列表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order by 排序依据 asc/desc

group by 分组依据

select 性别,avg(年龄) as 平均年龄 from 学生 group by 性别

sql查询的分类。

定义查询:完成建立表,修改表结构。

联合查询:把从多个表中查到的记录进行并运算。

传递查询:把命令传给另外一个数据库,然后接受结果。

sql语句

select * from stud

selet * from stud where 性别=”男” order by 学生编号 asc

select count(姓名) as 人数 from stud

select max(年龄)-min(年龄) as 最大最小年龄之差 ,性别 from stud group by 性别

12、编辑查询

添加显示字段,删除显示字段,移动字段显示次序,对查询的结构进行排序,控制某个字段的显示格式。

13、查询的视图:每个视图的特点。

第四章窗体

1、窗体的作用:窗体就是access提供给用户方便对数据库里面的数据操作的一个接口或界面。通过窗体能够完成的操作有?

2、窗体的记录源

3、窗体的类型及每个类型的特点、

4、窗体的视图及每个视图能够完成的操作。

5、控件的作用及分类。每个分类的作用。

6、每个控件的特点及作用。

7、窗体属性的修改和控件属性的修改。

常见的窗体属性:标题,浏览按钮,滚动条,分隔线,最大化最小化按钮,关闭按钮,边框样式,数据源常见的控件属性:标题,名称,前景色,可见性,是否有效,tab索引。

8、设置窗体和控件的事件属性。

事件的分类及每种事件的特点。

9、控件的位置控制,控件接受光标顺序的控制。

第五章报表

一、报表的作用

二、报表的组成及每部分的作用。

三、报表的数据源及报表的分类

四、设置报表的排序依据,分组依据。

五、添加计算控件。添加页码

数据访问页

一、数据访问页的作用。

二、数据访问页控件

一、宏的作用

二、宏的分类

1、操作序列宏

2、条件序列宏

3、宏组

操作序列宏就是具有一些操作集合的宏。

条件序列宏就是宏里面有条件表达式,运行的时候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来决定该条件后面的操作是否执行。如果下面的条件表达式和上面的条件表达式一样,可以用…来表示。

宏组里面有多个宏,可以方便管理宏。引用宏组里面宏的方式:[宏组名].[宏名]

2、引用窗体和报表控件值的方式。

Forms!窗体名!控件名.[属性名]

Reports!报表名!控件名.[属性名]

3、常用宏操作名称。

openForm 打开窗体 openTable 打开表 openQuery 打开查询 runMacro 运行宏 close 关闭某数据库对象。 runSql执行sql语句 runApp执行外部应用程序。 quit 退出Access。 setValue 设置某控件属性值。

requery 刷新控件数据。FindRecord查找满足给定条件的第一条记录。FindNext 查找满足给定条件的下一条记录。GoToRecord 用于制定当前记录Maximize 最大化激活窗口 minimize 最小化激活窗口。Restore 将最大化或最小化的窗口恢复至原始大小。beep 发声msgbox 显示消息框setwarnings 关闭和打开系统消息。TransferDatebase 用其它数据库导入和导出数据。TransferText用于从文本文件导入和导出数据

4、setvalue 命令

项目:输入的表达式表示即将设置哪个控件的属性。

表达式:输入想要设置把属性设置成什么样的值。

5、自动运行宏

autoexec 当打开该宏所在的数据库的时候会执行该宏里面的操作。想要取消自动运行宏,就在打开该数据库时,可以同时按SHIFT键就可以取消了。

第六章模块

一、模块的基本概念

以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语言编写的,以函数过程(function)或子过程 (sub )为单元的集合方式存储。

模块分为类模块和标准模块。类模块分为窗体模块和报表模块,从属于所在的窗体和报表。

二、引用窗体报表属性或窗体报表控件的属性

1、引用窗体或报表属性的方式

Forms!窗体名!属性名

reports!报表名! 属性名

如果是引用当前的窗体或报表的属性可以用

me.属性名

常用的属性有

标题:caption ,记录源:Recordsource (用来控制窗体和报表里面的控件显示的字段是取自哪个表的,该属性可以是表名,查询名,或sql语句。)

2、引用窗体或报表控件的属性

forms!窗体名!控件名.[属性名]

reports!报表名!控件名.[属性名]

有些控件是存在默认属性的,比如文本框的默认属性是text属性(该属性值是该文本框里面填写的内容。),常用的属性有:

标题:caption,可见性:visible(该属性是用来控制控件是否在窗体视图中是否显示的,当该属性值为false 时,该控件不显示,当该属性值为true时,控件显示。);是否有效:(enabled,该属性用来控制控件是否可用,主要是命令按钮有,当该属性值为false时,控件不可用,当该属性值为true时,可用);前景色:(forecolor,该属性用来控制控件的文字显示颜色);

引用文本text属性时,通常省略属性名,直接写文本框的名字就可以了,text属性获得的值的类型是字符串。

三、常用的事件过程

1、窗体事件过程的命名方式

sub form_事件名()

语句序列

end sub

常用的窗体事件

form_click() 单击窗体时,发生。

form_open() 打开事件,打开窗体时发生。

form_load() 加载事件,打开窗体加载显示记录时发生,在打开事件之后,不管里面是否会有记录显示,都会发生该事件。

form_timer() 计时器事件,与该事件配合使用的属性是计时器间隔(TimerInterval),该属性是用来控制每间隔多少时间重复的执行计时器事件过程,单位为毫秒,当该属性值为0时,就会停止执行计时器事件过程。

2、控件事件过程的命名方式。

sub 控件名_事件名()

end sub

常见的事件过程。

控件名_click() 单击事件过程。

有些控件有自己特有的事件过程。比如文本框的更新事件(change)。该事件过程是在文本框里面的内容发生改变的时候会执行该事件过程。

四、用vba命令打开和关闭数据库对象

docmd.opentable “表名”

docmd.openform “窗体名”

docmd.openreport “报表名”, acViewPreview 以打印预览的形式打开报表。

docmd.OpenQuery “查询名”

docmd.runmacro “宏名”

docmd.close 对象类型,“对象名”

docmd.quit 退出access

五、输入对话框和输出对话框

变量名=inputbox(“提示信息”,“对话框标题”,默认值)

msgbox “提示信息”,按钮和图标类型,“标题”

需要知道常用的图标和按钮类型。

vbCritical :,vbInformation:,vbQuestion:

vbOKCancel:

vbYesNo:

vbOKOnly:,这是默认图标。

六、数据类型

1、常见的数据类型及其表示符号

整数:integer,长整数:long,单精度:single,双精度:double,货币:currency,字符串:string,布尔型:Boolean,变体型:variant.

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

type 自定义数据类型名称

该数据类型所存在的成员列表

end type

访问成员的方式是:变量名.成员名。

七、变量

1、变量的值可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被改变。

2、变量的命名要求:

(1)、必须以字母开头,除了下划线之外,其它特殊字符不能包括。

(2)、长度必须为1-255个字符

(3)、变量名不区分大小写

(4)、变量名不能使用vba中的关键字。

八、变量的声明方式

dim 变量名 [as 数据类型]

如果在声明变量时没有指明该变量的类型的话,变量的类型就是变体型(variant),变体型变量可以存储任何类型的数据。

如果明确的指明了变量的类型,那么该变量就只能存储该类型的数据。

每个变量都有一个默认的初值,数值型变量为0,字符串为空串,变体型为empty(空值)

九、数据类型的相互转换

数字类型和变体型数据相互转换

数字布尔型数字

非0 true -1

0 false 0

十、常变量

如果同一个常量的值经常出现,可以声明该常量为常变量。

声明方式:const 名称=值,

比如 const pi=3.1415926

对于常变量只能在声明的时候对其赋值,不能在其它地方对其值进行改变。常变量具有常量和变量的特点。十一、数组

数组的声明方式,一维数组,二维数组,数据的默认下标开始值为0,想要八默认下标开始值改为1,可以用option base 1

十二、运算符和表达式

算术运算符,连接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

各种运算符的优先级。

十三、常用函数

abs,int,fix,round,rnd,left,right,mid,date,time,year,month,weekday,ltrim,rtrim,trim,len,dates erial,asc,chr,str,val,nz,dcount,dsum,davg,dlookup,

十四、vab编程的语法书写要求

一条语句写在一行,如果是多条语句写在一行,语句间需用:间隔,一行写不下,可以用_将语句连续写在下一行。

十五、控制结构

按照语句的执行顺序控制结构分为

顺序

循环结构:

十六、过程和参数的传递方式,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命周期,静态变量

十七、ADO 和DAO

公共基础

第一章

1、算法和算法的特点

2、数据结构:指相互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逻辑结构:表示了数据的逻辑关系(前后件关系)。按照逻辑关系的不同分为:线形结构和非线形结构。

物理结构:表示了数据在计算机上的存放形式,也称存储结构。按照存放形式的不同分为: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3、线形结构的条件:

4、线形结构通常称之为线性表。顺序存储的线性表称为顺序表,链式存储的线性表称为线性链表。

5、对与空的数据结构可以为线性结构也可以为非线性结构。

6、顺序表和线性链表的特点。

7、栈和队列的特点。

8、栈和队列可以采用顺序存储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

9、双向链表和循环队列。

10、树和二叉树

11、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①第k层最多具有的结点数。

②深度为k的二叉树最具有的结点数。

③任何二叉树对为0的结点数和度为2的结点数的关系。

12、满二叉树的特点。

13、完全二叉树的特点。

14、二叉树的遍历

15、顺序查找适用的情况。对长度为n的线形表进行顺序查找最坏的情况需要查找的次数。

16、二分法查找适用的情况。对长度为n的线形表进行二分法查找最坏的情况需要查找的次数。

17、排序的分类。

交换类排序:冒泡排序法,最坏的情况需要比较的次数。

插入类排序法,堆排序法。

第二章

1、编程的良好习惯要求:根据需要添加相应的注释,应该有良好的视觉组织,在完成功能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可读性和清晰性,然后在考虑效率。

2、注释的分类:序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

3、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

4、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

5、对象是属性和行为的封装体。

6、对象的基本特点:标识唯一性,分类性,多态性,封装性,摸快独立性。

7、类和实例之间的关系。

类是具有共同属性和方法对象的集合,是关于对象的抽象,一个具体的对象则称之为类的一个实例。

8、消息。

9、继承、多态性。

第三章

1、软件的定义及软件的特点

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集合。

特点:

2、软件危机是开软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的严重问题。

3、软件工程的3要素:方法,工具,过程。

4、软件工程研究的目标: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

5、软件生命周期。

6、软件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

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软件定义期,软件开发期,运行维护期3个时期。

软件定义期: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软件开发期(软件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7、需求分析是发现和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进而确定软件的功能,建立相应的需求模型。

8、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分为:获取需求,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和需求评审。

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作用。

9、在需求分析阶段中使用分析方法有:结构化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10、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分析工具: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

11、数据流图是用一些图形符号来表示程序中数据流向的一个工具。

数据流图的图形元素:数据流,加工,存储文件,源和潭。

12、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图里面出现的图形符号进行定义和详细解释说明的。

13、数据流类型分为:事物型和变换型。

14、模块独立性:耦合和内聚性。优秀的软件应该是高内聚,低偶合。

15、概要设计的任务:把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的软件功能进行分解,分解为各个相应的几个模块。

16、详细阶段的任务:确定每个模块的具体实现算法和细节。

16、详细阶段的工具:程序流程图,判定表,pdl.

程序流程图的图形符号。

17、软件测试的目的,及原则。

18、软件测试的分类

按照是否执行被测试软件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按照功能来划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就是根据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来完成软件的功能测试。

黑盒测试就是完全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的一个功能测试。黑盒测试方法分为: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

19、软件测试的4个步骤及作用,依据。

单元测试:以模块为单位的测试,主要发现模块内部的错误。

集成测试:把模块组装起来进行的测试。主要发现模块间的接口错误。依据是概要设计说明书。

确认测试: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软件规格说明书。

20、软件调试的目的。

第4章

1、数据,数据库,信息,数据库系统,数据管理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及特点。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3、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

4、数据库系统的3级模式

概念模式(模式):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全体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外模式(子模式):局部逻辑结构的描述,是用户所能看到的模式。

内模式(物理模式):数据库物理存户结构和存取方法的描述。例如:索引,存储路径。

5、E-R模型的概念及表示工具。

6、关系数据模型

7、关系运算

并叉交,选择,投影,联接,笛卡尔积及特点。

8、数据库设计包括两方面内容: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

概念设计的目的:分析数据内在的语义关系,建立概念数据模型E-R模型。

逻辑设计的目的:把E-R模型转换成相应的关系模式。E-R图中的实体,联系可以转换成关系,属性可以转换成关系的属性。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笔试试卷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程序设计就是编制程序 B)程序的测试必须由程序员自己去完成

C)程序经调试改错后还应进行再测试D)程序经调试改错后不必进行再测试

(2)下列数据结构中,能用二分法进行查找的是

A)顺序存储的有序线性表 B)线性链表

C)二叉链表D)有序线性链表

(3)下列关于栈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栈中只能插入元素而不能删除元素

B)在栈中只能删除元素而不能插入元素

C)栈是特殊的线性表,只能在一端插入或删除元素

D)栈是特殊的线性表,只能在一端插入元素,而在另一端删除元素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逻辑数据结构只能有一种存储结构

B)数据的逻辑结构属于线性结构,存储结构属于非线性结构

C)一个逻辑数据结构可以有多种存储结构,且各种存储结构不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

D)一个逻辑数据结构可以有多种存储结构,且各种存储结构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

(5)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软件工程只是解决软件项目的管理问题

B)软件工程主要解决软件产品的生产率问题

C)软件工程的主要思想是强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应用工程化原则

D)软件工程只是解决软件开发中的技术问题

(6)在软件设计中,不属于过程设计工具的是

A)PDL(过程设计语言) B)PAD图

C)N-S图D)DFD图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软件交付使用后还需要进行维护

B)软件一旦交付使用就不需要再进行维护

C)软件交付使用后其生命周期就结束

D)软件维护是指修复程序中被破坏的指令

(8)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

A)数据共享问题B)数据安全问题

C)大量数据存储问题 D)简化数据维护

(9)设有如下关系表:

R S T

A B C A B C A B C

1 1

2

3 1 3 1 1 2

2 2

3 2 2 3

3 1 3

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T=R∩S B)T=R∪S C)T=R×S D)T=R/S

(10)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 )数据模型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数据库

D )数据库管理员

11)将两个关系拼接成一个新的关系,生成的新关系中包含满足条件的元组,这种操作称为

A )选择

B )投影

C )联接

D )并

(12)如果表A 中的一条记录与表B 中的多条记录相匹配,且表B 中的一条记录与表A 中的多条记录相匹配,则表A 与表B 存在的关系是

A )一对一

B )一对多

C )多对一

D )多对多

(13)利用Access 创建的数据库文件,其扩展名为

A ).ADP

B ).DBF

C ).FRM

D ).MDB

(14)下面关于Access 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Access 表中,可以对备注型字段进行“格式”属性设置

B )若删除表中含有自动编号型字段的一条记录后,Access 不会对表中自动编号型字段重新编号

C )创建表之间的关系时,应关闭所有打开的表

D )可在Access 表的设计视图“说明”列中,对字段进行具体的说明

(15)在Access 表中,可以定义3种主关键字,它们是

A )单字段、双字段和多字段

B )单字段、双字段和自动编号

C )单字段、多字段和自动编号

D )双字段、多字段和自动编号 (16)~(21)题使用已建立的“tEmployee ”表,表结构及表内容如下所示:

(1

6)

“t

Em ploy

ee ”

中,“姓名”字段的字段大小为10,在此列输入数据时,最多可输入的汉字数和英文字符数分别是

A )5 5

B )5 10

C )10 10

D )10 20 字段名称 字段类型 字段大小 雇员ID 文本 10 姓名 文本 10 性别 文本

1 出生日期 日期/时间 职务 文本 14 简历 备注

联系电话 文本 8 雇员ID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职务 简历 联系电话 1 王宁 女 1960-1-1 经理 1984年大学毕业,曾是销售员 35976450 2 李清 男 1962-7-1 职员 1986年大学毕业,现为销售员 35976451 3 王创 男 1970-1-1 职员 1993年专科毕业,现为销售员 35976452 4 郑炎 女 1978-6-1 职员 1999年大学毕业,现为销售员 35976453 5 魏小红 女 1934-11-1 职员 1956年专科毕业,现为管理员 35976454

(17)若要确保输入的联系电话值只能为8位数字,应将该字段的输入掩码设置为

A)00000000 B)99999999 C)######## D)????????

(18)若在“tEmployee”表中查找所有姓“王”的记录,可以在查询设计视图的准则行中输入

A)Like "王" B)Like "王*" C)="王" D)="王*"

(19)下面显示的是查询设计视图的“设计网格”部分,从此部分所示的内容中可以判断出要创建的查询

A)删除查询B)生成表查询C)选择查询 D)更新查询

(20)下面显示的是查询设计视图,从设计视图所示的内容中判断此查询将显A)出生日期字段值B)所有字段值

C)除出生日期以外的所有字段值D)雇员ID字段值

21)若以“tEmployee”表为数据源,计算每个职工的年龄(取整),并显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那么正确的设计是

22)~(24)题中使用下图,窗体的名称为fmTest,窗体中有一个标签和一个命令按钮,名称分别为Label1和bChange

(22)在“窗体视图”显示该窗体时,要求在单击命令按钮后标签上显示的文字颜色变为红色,以下能实现该操作的语句是

A)label1.ForeColor = 255 B)bChange.ForeColor = 255

C)label1.ForeColor = "255" D)bChange.ForeColor = "255"

(23)若将窗体的标题设置为“改变文字显示颜色”,应使用的语句是

A)Me ="改变文字显示颜色" B)Me.Caption="改变文字显示颜色"

C)Me.text="改变文字显示颜色" D)039c729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a="改变文字显示颜色"

(24)在“窗体视图”中显示窗体时,窗体中没有记录选定器,应将窗体的“记录选定器”属性值设置为

A)是B)否C)有D)无

(25)为窗体或报表上的控件设置属性值的正确宏操作命令是

A)Set B)SetData C)SetWarnings D)SetValue

(26)下列不属于操作查询的是

A)参数查询 B)生成表查询C)更新查询 D)删除查询

(27)使用自动创建数据访问页功能创建数据访问页时,Access会在当前文件夹下,自动保存创建的数据访问页,其格式为

A)HTML B)文本 C)数据库D)Web

(28)能被“对象所识别的动作”和“对象可执行的活动”分别称为对象的

A)方法和事件B)事件和方法C)事件和属性D)过程和方法

(29)在关于报表数据源设置的叙述中,以下正确的是

A)可以是任意对象B)只能是表对象

C)只能是查询对象D)可以是表对象或查询对象

(30)在报表设计的工具栏中,用于修饰版面以达到更好显示效果的控件是

A)直线和矩形B)直线和圆形C)直线和多边形 D)矩形和圆形

31)下列逻辑表达式中,能正确表示条件“x和y都是奇数”的是

A)x Mod 2 =1 Or y Mod 2 =1 B)x Mod 2 =0 Or y Mod 2=0

C)x Mod 2 =1 And y Mod 2 =1 D)x Mod 2 =0 And y Mod 2=0

(32)若要求在文本框中输入文本时达到密码“*”号的显示效果,则应设置的属性是

A)“默认值”属性B)“标题”属性

C)“密码”属性D)“输入掩码”属性

(33)假定有以下循环结构

Do Until 条件

循环体

Loop

则正确的叙述是

A)如果“条件”值为0,则一次循环体也不执行

B)如果“条件”值为0,则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

C)如果“条件”值不为0,则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

D)不论“条件”是否为“真”,至少要执行一次循环体

(34)窗体上添加有3个命令按钮,分别命名为Command1、Command2和Command3。编写Command1的单击事件过程,完成的功能为:当单击按钮Command1时,按钮Command2可用,按钮Command3不可见。以下正确的是

A)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B)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Command2.Visible=True Command2.Enabled=True

Command3.Visible=False Command3.Enabled=False

End Sub End Sub

C)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D)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Command2.Enabled=True Command2. Visible = True

Command3.Visible=False Command3. Enabled = False

End Sub End Sub

(35)假定有以下程序段

n=0

for i=1 to 3

for j= -4 to -1

n=n+1

next j

next i

运行完毕后,n的值是

A)0 B)3 C)4 D)12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经过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其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阶段是【1】。

(2)算法复杂度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2】复杂度。

(3)在进行模块测试时,要为每个被测试的模块另外设计两类模块:驱动模块和承接模(桩模块)。其中【3】的作用是将测试数据传送给被测试的模块,并显示被测试模块所产生的结果。

(4)一棵二叉树第六层(根结点为第一层)的结点数最多为【4】个。

(5)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循环队列属于【5】结构。

(6)创建交叉表查询时,必须对行标题和【6】进行分组(Group By)操作。

(7)打开一个表应该使用的宏操作是【7】。

(8)函数Now( )返回值的含义是【8】。

(9)建立了一个窗体,窗体中有一命令按钮,单击此按钮,将打开一个查询,查询名为“qT”,如果采用VBA代码完成,应使用的语句是【9】。

(10)在报表11)设有以下窗体单击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Form_Click( )

a = 1

For i = 1 To 3

Select Case i

Case 1, 3

a = a + 1

Case 2, 4

a = a + 2

End Select

Next i

MsgBox a

End Sub

打开窗体运行后,单击窗体,则消息框的输出内容是【11】。

(12)在窗体中添加一个命令按钮(名为Command1)和一个文本框(名为text1),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Dim x As Integer, y As Integer, z As Integer

x = 5 : y = 7 : z = 0

Me!Text1= ""

Call p1(x, y, z)

Me!Text1 =z

End Sub

Sub p1(a As Integer, b As Integer, c As Integer)

c = a + b

End Sub

打开窗体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文本框中显示的内容是【12】。

(13)有一个VBA计算程序的功能如下,该程序用户界面由4个文本框和3个按钮组成。4个文本框的名称分别为:Text1、Text2、Text3和Text4。3个按钮分别为:清除(名为Command1)、计算(名为Command2)和退出(名为Command3)。窗体打开运行后,单击清除按钮,则清除所有文本框中显示的内容;单击计算按钮,则计算在Text1、Text2和Text3三个文本框中输入的3科成绩的平均成绩并将结果存放在Text4文本框中;单击退出按钮则退出。请将下列程序填空补充完整。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Me!Text1 = ""

Me!Text2 = ""

Me!Text3 = ""

Me!Text4 = ""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

If Me!Text1 = "" Or Me!Text2 = "" Or Me!Text3 = "" Then

MsgBox "成绩输入不全"

Else

Me!Text4 = ( 【13】+ Val(Me!Text2)+ Val(Me!Text3)) / 3

【14】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

Docmd. 【15】

End Sub

设计中,可以通过添加【10】控件来控制另起一页输出显示。

11)常见的数据模型有3种,它们是

A.网状、关系和语义B.层次、关系和网状C.环状、层次和关系D.字段名、字段类型和记录

(12)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ACCESS只能使用系统菜单创建数据库应用系统B.ACCESS不具备程序设计能力C.ACCESS只具备了模块化程序设计能力

D)ACCESS具有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能力,并能创建复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13)不属于Access对象的是

A.表B.文件夹C.窗体D.查询

(14)表的组成内容包括

A.查询和字段B.字段和记录C.记录和窗体D.报表和字段

(15)在数据表视图中,不能

A.修改字段的类型B.修改字段的名称C.删除一个字段D.删除一条记录(16)数据类型是

A.字段的另一种说法B.决定字段能包含哪类数据的设置

C.一类数据库应用程序D.一类用来描述Access表向导允许从中选择的字段名称(17)现有一个已经建好的“按雇员姓名查询”窗体,如下图所示。

运行该窗体后,在文本框中输入要查询雇员的姓名,当按下“查询”按钮时,运行一个是“按雇员姓名查询”的查询,该查询显示出所查雇员的雇员ID、姓名和职称等三段。若窗体中的文本框名称为tName,设计“按雇员姓名查询”,正确的设计视图是

A.

B.

C.

D.

(18)下图是使用查询设计器完成的查询,与该查询等价的SQL语句是

A.select学号,数学from sc where数学>(select avg(数学)from sC.B.select学号where 数学>(select avg(数学)from sC.

C.select 数学avg(数学)from sC.

D.select 数学>(select avg(数学)from sC.

(19)在下图中,与查询设计器的筛选标签中所设置的筛选功能相同的表达式是

A.成绩表.综合成绩>=80AND成绩表.综合成绩=<90

B.成绩表.综合成绩>80AND成绩表.综合成绩<90

C.80<=成绩表.综合成绩<=90

D.80<成绩表.综合成绩<90

(20)下图中所示的查询返回的记录是

A.不包含80分和90分B.不包含80至90分数段C.包含80至90分数段D.所有的记录

(21)排序时如果选取了多个字段,则输出结果是

A.按设定的优先次序依次进行排序B.按最右边的列开始排序

C.按从左向右优先次序依次排序D.无法进行排序

(22)为窗口中的命令按钮设置单击鼠标时发生的动作,应选择设置其属性对话框的A.格式选项卡B.事件选项卡C.方法选项卡D.数据选项卡

(23)要改变窗体上文本框控件的数据源,应设置的属性是

A.记录源B.控件来源C.筛选查询D.默认值

(24)在使用报表设计器设计报表时,如果要统计报表中某个字段的全部数据,应将计算表达式放在

A.组页眉/组页脚B.页面页眉/页面页脚C.报表页眉/报表页脚D.主体(25)如果加载一个窗体,先被触发的事件是

A.Load 事件B.Open事件C.Click 事件D.DaClick事件

(26)数据访问页可以简单地认为就是一个

A.网页B.数据库文件C.word 文件D.子表

(27)使用宏组的目的是

A.设计出功能复杂的宏B.设计出包含大量操作的宏

C.减少程序内存消耗D.对多个宏进行组织和管理

(28)以下是宏对象m1的操作序列设计:

假定在宏m1的操作中涉及到的对象均存在,现将设计好的宏m1设置为窗体“fTest”上某个命令按钮的单击事件属性,则打开窗体“fTest1”运行后,单击该命令按钮,会启动宏m1的运行。宏m1运行后,前两个操作会先后打开窗体对象“fTest2”和表对象“tStud”。那么

执行Close操作后,会

A.只关闭窗体对象“fTest1”

B.只关闭表对象“tStud”

C.关闭窗体对象“fTest2”和表对象“tStud”

D.关闭窗体“fTest1”和“fTest2”及表对象“tStud”

(29)VBA程序的多条语句可以写在一行中,其分隔符必须使用符号

A.:B.’C.;D.,

(30)VBA表达式3*3\3/3的输出结果是

A.0 B.1 C.3 D.9

(31)现有一个已经建好的窗体,窗体中有一命令按钮,单击此按钮,将打开“tEmployee”表,如果采用VBA代码完成,下面语句正确的是

A.docmd.openform″tEmployee″B.docmd.openview″tEmployee″C.docmd.opentable″tEmployee″D.docmd.openreport″tEmployee″

(32)Access的控件对象可以设置某个属性来控制对象是否可用(不可用时显示为灰色状态)。需要设置的属性是

A.Default B.Cancel C.Enabled D.Visible

(33)以下程序段运行结束后,变量x的值为

x=2

y=4

Do

x=x*y

y=y+1

Loop While y<4

A.2 B.4 C.8 D.20

(34)在窗体上添加一个命令按钮(名为Command1),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For i=1 To 4

x=4

For j=1 To 3

x=3

For k=1 To2

x=x+6

Next k

Next j

Next i

MsgBox x

End Sub

打开窗体后,单击命令按钮,消息框的输出结果是

A.7 B.15 C.157 D.538

(35)假定有如下的Sub过程:

Sub sfun(x As Single,y As Single)

t=x

x=t/y

y=t Mod y

End Sub

在窗体上添加一个命令按钮(名为Command1),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single

Dim b as single

a=5

b=4

sfun a,b

MsgBox a & chr(10)+chr(13)& b

End Sub

打开窗体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消息框的两行输出内容分别为

A.1和1 B.1.25和1 C.1.25和4 D.5和4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请将每一个空的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1】~【15】序号的横线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1)对长度为10的线性表进行冒泡排序,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1】。(2)在面向对象方法中,【2】描述的是具有相似属性与操作的一组对象。

(3)在关系模型中,把数据看成是二维表,每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3】。

(4)程序测试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其中【4】是指不执行程序,而只是对程序文本进行检查,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和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5)数据独立性分为逻辑独立性与物理独立性。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其逻辑结构可以不变,因此,基于逻辑结构的应用程序不必修改,称为【5】。

(6)结合型文本框可以从表、查询或【6】中获得所需的内容。

(7)在创建主/子窗体之前,必须设置【7】之间的关系。

(8)函数Right(“计算机等级考试”,4)的执行结果是【8】。

(9)某窗体中有一命令按钮,在窗体视图中单击此命令按钮打开一个查询,需要执行的操作是【9】。

(10)在使用Dim语句定义数组时,在缺省情况下数组下标的下限为【10】。(11)在窗体中添加一个命令按钮,名称为Command1,然后编写如下程序: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s,i

For i=1 To 10

s=s+i

Next i

MsgBox s

End Sub

窗体打开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则消息框的输出结果为【11】。

(12)在窗体中添加一个名称为Command1的命令按钮,然后编写如下程序:

Private Sub s(By Val p As lnteger)

p=p*2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i=3

Call s(i)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iul.html

Top